不同肠内营养注入方式在急性胰腺炎早期的应用效果
2017-01-11李夏薇
李夏薇
(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重庆400042)
不同肠内营养注入方式在急性胰腺炎早期的应用效果
李夏薇
(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重庆400042)
目的探讨3种肠内营养注入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年该科收治的置有鼻肠管的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30例。A组利用营养泵持续输注进行肠内营养治疗,B组采用输液器分次匀速输注进行肠内营养治疗,C组采用注射器分次注入进行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三组患者腹胀、腹泻及高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腹胀、腹泻及高血糖的发生率低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营养泵持续输注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能增加营养的吸收,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肠道营养; 急性病; 胰腺炎; 肠胃胀气; 腹泻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性反应[1]。目前总治疗趋势为采用非手术的个体化治疗[2]。胰腺炎的早期基本治疗主要为禁食禁饮、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除此之外,由于急性胰腺炎代谢分解较重,蛋白质损失较多,且不能经口饮食补充营养,营养支持治疗也成为治疗急性胰腺炎的首要任务[3]。营养支持的2个有效方式为全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二者相比,肠内营养并发症较少且更为经济[4]。因此现在患者及医疗机构都更多地选择了早期肠内营养。早期的肠内营养不仅可以维持胰腺炎患者基本营养需要,使其达到较好的营养状态,更利于维持胃肠道正常功能及维持肠道菌群功能,防止细胞代谢及胃肠功能紊乱,支持组织器官的结构及功能,调控免疫机能,加速组织修复,促进患者康复的效果[5]。因此为了解肠内营养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本科室对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别选用营养泵持续输注、输液器分次输注和注射器分次注入3种方式进行早期的肠内营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年本科收治的置有鼻肠管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共90例,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25~50岁,平均(32.2±4.5)岁;除急性胰腺炎外无其他基础及慢性疾病。随机将患者分为A、B、C三组,各30例。在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的处理上,90例入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急性胰腺炎的基本治疗方案,禁食禁饮、减压、抗感染抑制腺体分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处理。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疾病处理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本研究90例患者入院之后1~2 d在内镜引导下置入鼻肠营养管(泰尔茂)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置管后给予同一品牌营养液(能全力肠内营养液)进行肠内营养,营养液应从小剂量开始20~30 mL/h,逐渐增大,最大不超过100 mL/h[6]。因此制订给量方案为第1天三组患者均注入能全力肠内营养液500 mL,第2天注入1 000 mL,第3天注入1 500 mL,要求在12~24 h内注入完毕。营养液温度要求维持在在37~40℃。A组利用营养泵持续输注;B组用输液器每天分3次按顿输注,每次输注时间维持在2 h;C组利用注射器每4h注射200~300 mL直至24 h注射完毕。除营养液外的其余治疗均按照胰腺炎的基本治疗,抗生素及其他维生素物质均采用外周静脉等量输入。第4天后实行全肠内营养。
1.2.2 观察指标 每天对三组实验对象进行7次腹部叩诊,观察有无腹胀,并做好相关护理记录。每次选取相同时期叩诊,即所有组别均于早晨空腹未输注营养液前一次,A组在输注期间每4小时1次;B组在每次输注完后1次、输注完后每2小时1次;C组每次推注之前1次、推注完后每2小时1次。观察三组患者大便的颜色、次数、形状等,每天大便次数大于3次者定义为腹泻[7]。每4小时监测一次指血糖,指血糖大于6.1 mmol/L为高血糖[8],并做好记录。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A组患者腹胀、腹泻及高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B组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施行肠内营养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随着急性胰腺炎早期非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的进步,肠内营养支持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急性胰腺炎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均与急性胰腺炎引起的机体高代谢、营养不良和胃肠道功能衰竭有关[9]。早期的肠内营养能使患者顺利度过急性期,增强机体综合营养,改善疾病预后[10]。早期肠内营养多指入院后1~2 d即48 h内进行的肠内营养,其能显著降低感染率、病死率,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高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11]。而开展肠内营养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就是消化系统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其中腹胀和腹泻是肠内营养常见的并发症,占肠内营养治疗患者并发症的5%~30%[5]。另一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为高血糖,从表1可知,最高的发生率可达到86.67%。分析其发生原因:(1)腹胀主要是因为营养液进入胃肠道之后均有一个吸收和代谢的过程,这与胃的排空及肠的吸收有关。当快速大量注入营养液时均会导致胃肠道吸收不良,引起腹胀等不适。本研究结果表明,3种肠内营养方式中C组直接使用注射器注入,速度最快,腹胀的发生率也是最高的。(2)腹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①输注过快肠道吸收不良;②温度不适宜刺激胃肠道;③营养液开启之后时间较长,空针等反复抽吸导致有被污染的可能性增大。A组采用营养泵持续输入,维持了一个稳定的输入速度,并且形成的一个密闭的输入环节,减少了营养液和外界的接触,故腹泻的发生率最低。(3)高血糖则是由于营养物质一次性快速进入,引起的一过性增高。3种肠内营养方式中,A组是速度最均匀,最慢的,而C组进入胃肠道速度最快,因此,A组高血糖的发生率最低,而C组最高。因此,作者认为使用营养泵持续输注可以保持一个匀速合理的速度,不至于输注过快,营养泵还可以配合肠蠕动的节奏,利于胃肠道的吸收,减小胃肠负担,降低腹胀的发生率;同时使用营养泵持续输注形成一个营养液,营养泵管及肠内营养管到胃肠道的密闭工作圈,从而减少开启后营养液暴露在外的时间,也减少空针反复抽吸的次数,降低污染的概率,较好地保持营养液的无菌状态,从而达到了减少腹泻的发生率;营养泵持续泵入的肠内营养可以更有利于机体代谢,维持一个稳定的血糖水平,大大降低高血糖的发生率。
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对维持胃肠道正常功能及提供患者的机体需求促进疾病恢复有重要的作用,而选取合适的肠内营养方式对减少相关并发症以达到安全有效地肠内营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研究结果提示,与采用注射器分次按顿注入和输液器按顿分次匀速输注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相比,早期使用营养泵持续输入进行肠内营养治疗,既能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维持患者正常的胃肠功能,同时减少传统式肠内营养所造成的腹胀、腹泻及高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使用营养泵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早期的肠内营养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1]Hamada T,Yasunaga H,Nakai Y,et al.Impact of hospital volume on outcomes in acute pancreatitis:a study using a nationwide administrative database[J].J Gastroenterol,2014,49(1):148-155.
[2]肖都,张永根,刘怡,等.鼻肠管与胃管注入生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3):2102-2103.
[3]宋伟华,李国荣,胡静文.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预防感染的护理干预[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0):2278-2279.
[4]董亮,康焰.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8,15(8):567-571.
[5]王艳,李宝华,李立,等.经鼻肠营养管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14(9):786-791.
[6]唐碧群.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5):50-51.
[7]焦桂梅,张彤,安艳秋,等.重症脑损伤患者两种不同肠内营养注入法的效果评价[J].现代临床护理,2010,9(1):42-43,19.
[8]刘娜娜,李静,安鼎伟.急性胰腺炎病情发展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J].医学与哲学,2015,5(10):36-38.
[9]杨小敏,胡秀红,李淑梅.急性重症胰腺炎肠内营养的护理[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14(2):53-54.
[10]李亚,陈云波.早期空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价值[J].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4,4(9):654-655.
[11]罗旭娟,彭燕.重型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12):1658-1662.
10.3969/j.issn.1009-5519.2016.24.051
:B
:1009-5519(2016)24-3868-03
2016-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