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中汤在中医耳鼻咽喉科中的运用举隅
2017-01-11彭凌艳
彭凌艳
·经验与教训·
固中汤在中医耳鼻咽喉科中的运用举隅
彭凌艳1
固中汤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刘蓬教授潜心专研中医理论和进行多年临床实践后总结出来的治疗耳鸣的验方,基本药物组成为:党参30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干姜15克、桂枝15克、砂仁10克、石菖蒲10克、大枣15克、炙甘草10克,每日一剂,分2~3次空腹煎服,儿童剂量酌减。刘蓬教授运用固中汤加减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辨证施治,不仅限于耳鸣,笔者于去年3~5月有幸跟随其门诊,受其教诲,影响颇深,从2015年6月始即开始大量地临床运用,现选取有代表性的临床验案总结如下,与同行共享,以求斧正。
1 临床资料
1.1 验案一
患者易某,男,46岁,2015年8月17日晚初诊,主诉双耳闷塞不适伴鼻干、头晕、全身乏力2月。患者于2015年2月行鼻中隔矫正术时发现鼻咽部新生物,取鼻咽部活检术后确诊为鼻咽癌,在湖北省肿瘤医院行放射治疗。就诊当时为放疗疗程结束后3月,患者觉双耳闷塞不适伴鼻干、头晕、全身乏力,易出汗,食欲欠佳,大便偏溏,1日2次,小便正常,睡眠欠佳,易醒。患者首次就诊,欲行鼻中隔术后换药,当时患者未告知鼻咽癌的病情。检查:神清、精神欠佳,鼻腔黏膜干燥,未见明显分泌物及新生物,口咽部黏膜干燥,双侧扁桃体不大,双耳外耳道正常,鼓膜完整浑浊、内陷明显,似见液平线。舌淡红、苔白厚,脉弱。中医辨病为:耳闭。辨证为:脾胃虚弱型。中药治以:健脾化湿通窍;处方为:党参30克、黄芪30克、熟地30克、酸枣仁30克、白术15克、干姜15克、桂枝15克、砂仁15克、石菖蒲10克、大枣15克、炙甘草10克,七剂,每日一剂,分2次饭后煎服。10天后患者电话告知上症痊愈,无特殊不适。患者从去年9月起开始练习太极拳,配合刘蓬教授的医师疗法中的饮食调养,未再服用中药,随访至今,除仅有少许咽干外,无其它特殊不适,精神状态很好。
1.2 验案二
患者姜某,男,58岁,于2015年9月18日就诊,主诉为“右侧咽部及右耳、右侧头部疼痛一月。”患者诉因感冒后出现右侧咽部疼痛,连及右耳痛,患者到附近诊所行输液治疗(头孢)3日,患者上症不减,又出现右侧颞部头痛,患者又经间断输液7天、口服药物如牛黄上清片、蒲地蓝消炎胶囊等治疗,上述疼痛不减,反而加重。今日特来我科门诊。刻下症见患者神清、精神烦躁不安,诉右侧咽部、右耳内及耳周、右侧颞部疼痛难忍,咽部呈间断性刺痛,耳部及颞部持续胀痛,时而加重。食欲欠佳,大便干结,小便正常,睡眠欠佳,因疼痛而难以入睡,半夜易醒。检查:右侧扁桃体Ⅰ度大,急性充血,未见分泌物,右耳外耳道正常,鼓膜完整,无充血。舌淡红,苔白厚,双关脉弱,尺脉沉无力。中医辨病为“急乳蛾、头痛”,辨证为脾肾阳虚型。中药治以“温补脾肾,化湿通窍”,组方如下:黄芪30克、党参30克、熟地30克、干姜15克、制白附子10克、桂枝15克、生白术15克、苍术15克、白豆蔻15克、砂仁15克、石菖蒲12克、大枣10克、炙甘草10克,三剂,每日一剂,分2~3次饭后煎服。告知患者饮食调养,吃药期间禁荤食,晚上9~11点期间早入眠。患者连续服用六剂,于2015年9月28日来复诊时,诉右侧咽部疼痛感、右侧耳内及耳周疼痛已无,仅有右侧头沉重感,右耳胀,又诉近3天出现左侧颞部跳痛明显。检查:舌淡红,苔略厚,双关脉弱,尺脉沉。再次予以中药处方:黄芪30克、党参30克、熟地30克、干姜15克、制白附子10克、桂枝15克、生白术15克、苍术15克、白豆蔻15克、砂仁15克、石菖蒲12克、川芎12克、炒白僵蚕15克、大枣10克、炙甘草10克,三剂,每日一剂,分2~3次饭后煎服。继续配合饮食及睡眠调养。3日后随访,患者诸症皆愈。随访3月未复发。
1.3 验案三
患者胡某,女,32岁,住院号126266,2015年11月2日因“嘴唇及唇周肿痛一周余,咽喉疼痛6天”入院。患者一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嘴唇及唇周肿胀疼痛,至当地医院予以抗感染静脉滴注治疗2天后未见明显好转,其后出现咽喉疼痛,进食困难,为进一步诊治,遂至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咽喉溃疡”收住院。患者患病以来,神清,精神差,咽喉疼痛,无法进食,眠差。专科检查:口咽部充血肿胀,张口受限约一横指,软腭、悬雍垂、咽侧索充血肿胀明显,其上可见大量融合成片的溃疡灶,双侧扁桃体Ⅱ度大,无明显充血,可见散在溃疡;辅检:我院纤维鼻咽喉镜检查示:双侧扁桃体有散在溃疡,舌扁桃体增生。舌脉:舌红绛,苔白厚,脉数。治疗:予以头孢类抗生素、奥硝唑静脉滴注,控制感染,并以“健脾化湿,升清利咽”之中药方,组方如后:党参30克、黄芪30克、熟地黄30克、酸枣仁30克、生白术15克、砂仁15克、白豆蔻15克、石菖蒲15克、法夏15克、桔梗10克、桂枝15克、厚朴15克、大枣10克、炙甘草10克。以上药共陆付,每日1付,分2次饭后温服(2015年11月3日~11月8日)。于11月9日查房,患者仅诉左侧咽部少许疼痛,余未诉特殊不适,可正常进食。查体:口咽部稍红,软腭、悬雍垂、咽侧索稍红,左侧可见轻度肿胀,双侧扁桃体Ⅱ度大,咽部及扁桃体未见明显溃疡灶。11月10日患者未诉明显咽痛,无发热,无特殊不适,查体同前一日。舌脉:舌淡红,苔白略厚,脉稍弱。患者要求出院,予以次日出院,出院带中药五付口服,继前方不变,每日一付,分2次饭后温服。一周后随诊,患者诸症皆愈,专科检查及舌脉均正常。嘱患者勿熬夜。随访至今未发。
2 讨论
2.1 固中汤方解
固中汤中:黄芪、党参、炙甘草、大枣,益气健脾;干姜温暖中焦;白术健脾燥湿;桂枝疏肝升阳化气;砂仁、石菖蒲芳香醒脾化湿。全方合奏健脾化湿,益气升阳的作用。药味甘而微辣,口感尚好,老少咸宜。
2.2 固中汤介绍
固中汤是刘蓬教授潜心专研古中医学理论并经过临床实践后总结出来的经验方,在临床应用广泛,只要辨证为“脾胃虚弱证”均可加减运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物质的极度丰富,人们往往过食肥甘厚腻生冷,患病后尤其患耳鼻咽喉科疾病后,随意服用清热解毒药物或消炎药,在诊所或医院常规静脉滴注抗生素、激素,诸多因素均可导致现代人们脾胃虚弱的病理状态。刘蓬教授正是认识到脾胃在人的生理功能中的极其重要性,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摸索出来的现代人的病理特点,拟出了“健脾固中”的治疗大法和固中汤这一耳鼻咽喉科良方验方。耳鼻咽喉为位于人体上部的清空之窍,有耐于清气的充盈,津血的滋养;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则气血生化有源;脾胃升降功能正常,脾升清气,胃降浊气,人体的中轴枢纽运行正常,辅以调理其余脏腑,则诸多疾病可以迎刃而解而治愈。
2.3 验案分析
以上三则验案,虽然属于中医完全不同的疾病,但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均辨为“脾胃虚弱证”,运用单纯的中药治疗,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2.3.1 验案一,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浊阴上犯,积聚于耳,清窍痞塞则发为耳闭,属于中医“耳闭病”范畴。通过固中汤加减治疗,针对耳闭的根本病机,有的放矢,效如桴鼓,既让患者免于鼓膜穿刺的痛苦,又减少了复发几率,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配合饮食睡眠调养,适当运动,患者从此步上了健康大道,实不失为人生一桩大幸事。
2.3.2 验案二,患者因感冒失治,外邪内陷,脾阳虚弱,渐及肾阳,脾肾阳虚,脾失运化,湿邪内生,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头面及咽喉失气血所养则发为疼痛,而发为急乳蛾和头痛。足太阴脾之经脉上循咽喉夹舌本,足少阴肾之脉入肺中,循喉咙。患者疼痛部位也是经络运行不畅的部位,由经络可以找出对应的病变脏腑。本案中予以固中汤加减的治疗,既抓住了脾虚的根本病机,又考虑到了脾阳虚及肾的传变,脾肾同治,有效地消除了患者的不适症状,使其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2.3.3 验案三,脾胃虚弱,相火上炎,土不覆之,则成虚火口疮。在病机上应看到脾胃虚弱的本质,而非实火上炎,因此治疗上予以“健脾固中”的固中汤加减施治,治疗脾胃虚弱的根本,调节睡眠不佳,大便不通的兼证,加上饮食睡眠的调养,因此可以充分调动患者的康复能力,用较少的药物,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固中汤为临床上治疗耳鼻咽喉科诸多疾病的要方,药物精简,价格实惠,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收稿:2016-07-15)
10.16542/j.cnki.issn.1007-4856.2017.02.023
1湖北省中医院耳鼻咽喉科(430061)
彭凌艳,主治医师.Email:3895714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