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手术中不常规留置减压管并早期进食的应用探讨
2017-01-11王爽柱
王爽柱
(吉林省洮南市万宝镇卫生院,吉林 白城 137112)
于胃肠道中,手术治疗是其常见的治疗方式,术后因牵拉或手术创伤等刺激,从而使胃肠道运转动力受限,临床上,患者常表现为排便功能及肛门排气等功能障碍[1.2]。为明确胃肠道手术中不常规留置减压管并早期进食对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故本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患者95例予以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8月~2017年7月收治患者95例资料予以分析,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男女比21:19,年龄44~77岁,平均(60.50±1.50)岁,病程1~3 y,平均(1.50±1.00)y;实验组(55例)男女比23:32,年龄45~78岁,平均(61.5±1.56)岁,病程1~4 y,平均(2.00±1.11)y;两组上述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予以常规治疗,包括术中常规放置减压管,直至出现肛门排气等指征;实验组术中不常规放置胃肠道减压引流管,并于术后早期进食。待患者术后生命体征较稳定后、清醒后,即可予以少量水擦拭口腔,每30 min/次,6 h后,首先予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口服,若期间患者无其他不适感,24 h即可鼓励患者进食,方法为:全流质-半流质-软食-普食,每3 d可更换下一个饮食方法。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肛门排气、肠鸣音等恢复时间;观察两组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恶心呕吐、咽喉疼痛。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研究采用SPSS 13.0软件研究,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术后体征恢复时间对比
对照组肛门排气恢复时间(60.78±5.98)h、肠鸣音恢复时间(16.78±2.45)h,实验组分别为(35.15±4.31)h、(13.58±1.68)h;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后临床体征改善状况显著更优(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切口感染5例(12.50%)、恶心呕吐4例(10.00%)、咽喉疼痛5例(12.50%),实验组分别为2例(3.63%)、1例(1.81%)、1例(1.81%),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35.00%显著高于实验组7.27%(P<0.05)。
3 讨 论
胃肠道因术中治疗需要,可能会造成胃肠道损伤,从而术后使胃肠管产生短暂性的麻痹。传统医学观点认为[3],术中应预防性的使用胃肠减压管,从而可减轻肠麻痹引起的临床症状。近年来,相关资料提出[4],于术中不常规放置减压管并早期予以进食,可显著加快患者胃肠道恢复。为明确其临床效果,本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95例患者予以对比分析。
著高于实验组7.27%;表明于术后不常规放置胃肠减压管并早期进食,可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因对照组常规使用胃肠减压管,患者术后耐受性较差,从而可引起患者咽喉疼痛及恶心呕吐反应;另外,长期留置胃肠减压管,可严重丢失其体内消化液,从而造成水电解质失衡,进而严重影响患者伤口愈合及病情恢复。受时间例数与外部环境等限制,关于患者胃肠道术中不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并早期进食的临床疗效未予以分析,有待临床进一步分析,并充分补充。
综上所述,患者胃肠道术中不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并早期予以进食,不仅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临床体征状况,且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
[1]张爱桂,黄 玲,张丽凤.胃肠道手术患者复苏期少量饮水对胃肠功能恢复影响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66-67.
[2]孙晓林,宋 展,杨玉兵.老年胃肠道手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5(12):3345-3347.
[3]张 雯,吴傅蕾,花文哲.胃肠道手术后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的系统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5,20(11):988-993.
[4]陆 雯,韩 真.腹腔镜联合内镜用于胃肠道手术的临床近况[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5,11(3):213-214.
[5]朱洁萍,徐萍芳,张佩英.微波热疗对胃肠道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25(5):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