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01-11

关键词:行经植入术经皮

李 冰

(山西省运城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山西 运城 0440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李 冰

(山西省运城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山西 运城 04400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统计治疗效果。结果 47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有45例患者符合治疗有效标准,治疗有效率为95.74%,复查心电图结果显示患者病情均显著改善,47例患者共置入49枚支架,PTCA联合支架植入术的有41例,单纯支架植入术的1例,其余5例均单纯行PTCA。45例符合治疗有效标准的患者均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LVEF均>50%,患者住院期间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再通率较高,且并发症较少,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急诊

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冠状动脉持续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的心肌发生坏死性改变。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主要的方法为恢复冠状动脉血流,促进心肌再灌注。急诊行介入术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效果显著,血管再通率较高,且患者预后良好[1]。本次研究选取了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持续胸痛30 min以上且未缓解,含服硝酸甘油治疗无效。(2)心电图显示肢体导联存在2个或以上的ST段抬高0.1 mV或ST段抬高的相邻两个0.2 mV。(3)自发病至入院时间在12 h内。47例患者中25例患者为发病后3 h内入院,13例为发病后6 h内入院,其余9例则于发病后12 h内入院,梗死类型:4例为前间壁心肌梗死;24例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2例为前壁心肌梗死,7例为下壁心肌梗死。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经静脉溶栓治疗术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其中急诊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如治疗后120min,仍存在明显的胸痛表现或存在ST段抬高表现,则需行CAG检查,检查结果显示IRA前向回流为0-2级,则应行补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2]。术前口服0.3g阿司匹林及300mg波立维,如患者存在心源性休克,需先行多巴胺静脉滴注治疗,以维持血压稳定。如患者存在室颤,需先进行电除颤治疗,复律后手术治疗[3]。

患者的穿刺入路位置为右侧股动脉,并应用Sedinger穿刺针实施穿刺,将动脉鞘(6F/7F)置入动脉,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Ⅱ度Ⅱ型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需先将保护性临时起搏电极置入后再行手术介入治疗,以免术中出现意外情况[4]。先行冠脉造影,明确梗死血管位置,在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术治疗。

术后每日口服0.3 g阿司匹林及75 mg波立维,并应用微量泵以1000 U/h速度泵入肝素,连续治疗24 h。监测患者的激活全血凝固时间,该指标在200s以下,则可拔除动脉鞘,皮下注射0.6 mL低分子肝素,2次/d,共治疗一周,在此基础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ACEI、硝酸酯、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统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治疗有效的标准为该患者经过治疗后残余的冠状动脉狭窄均<50%,且TIMI血流3级,于住院诊治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2 结 果

47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有45例患者符合治疗有效标准,治疗有效率为95.74%,复查心电图结果显示患者病情均显著改善,47例患者共置入49枚支架,PTCA联合支架植入术的有41例,单纯支架植入术的1例,其余5例均单纯行PTCA。45例符合治疗有效标准的患者均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LVEF均>50%,患者住院期间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有2例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失败,1例术中冠状动脉出现无再流情况,1例术前合并严重的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于术中导管置入前死亡。

3 讨 论

我国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目前临床治疗心肌梗死最主要的方法包括药物溶栓治疗、介入术治疗以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5]。药物溶栓操作较为简单,但具有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低、血管狭窄率高、缺血事件复发率高、再梗死率高、出血等并发症多等不足之处,且药物溶栓治疗后,需要较长的时间恢复,此外,药物溶栓还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并需排除存在禁忌症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是临床治疗心肌梗死最常用治疗方法,其优势包括创伤小、疗效好、预后佳等,术中无须溶栓治疗,避免了溶栓所致血小板聚集,降低了血管再闭塞发生率,且残留狭窄明显减少,对于预防缺血事件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6]。

急性心肌梗死一般病情危重,且病情进展迅速,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介入治疗对术者的手术熟练度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接诊患者后,术者需根据患者的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及目前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尽早安排介入术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本次研究中,47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有45例患者符合治疗有效标准,治疗有效率为95.74%,患者心电图均显著改善,47例患者共置入49枚支架,PTCA联合支架植入术的有41例,单纯支架植入术的1例,其余5例均单纯行PTCA。45例符合治疗有效标准的患者均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LVEF均>50%,患者住院期间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说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但需注意介入治疗术需由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术者完成,导管室也需配备标准化的临床条件及急救器械,以保障患者术中安全,术者在术前应准确评估患者治疗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术中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当出现心律失常等异常体征时,及时予以纠正。

综上所述,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具有血管再通率高,并发症少等优势,推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该术式不但适应范围广,且治疗后可在短期内消除冠状动脉狭窄引发的症状,并恢复血管通畅,从而能够使心肌细胞快速恢复灌注,梗死等缺血事件复发率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1] 钟思干,刘 凌,陈爱文,等.早期使用替罗非班及抽吸导管对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无复流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4):1052-1053.

[2] 周 华,何晓燕,庄少伟,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无复流的临床及程序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3):280-286.

[3] 高 菲,张喜文,张春旺,等.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5,35(z2):392-393.

[4] 张明亮,沈玉华,张立敏,等.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QT离散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5):3667-3669.

[5] 顾淑芳,孙 娜,连 围,等.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1):872-875.

[6] 尤炎丽,陈士芳,李转珍,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持续康复运动对患者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11):1341-1346.

R542.2

B

ISSN.2095-6681.2017.25.45.02

本文编辑:李 豆

猜你喜欢

行经植入术经皮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易水学派张元素“行经”理论的起源、形成、发展与演变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利伐沙班用于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观察
两种穿刺方式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无积水肾结石的对比研究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带虹膜隔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0年角膜内皮失代偿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