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型颈椎病的影像诊断和评价

2017-01-11李树功

关键词:颈型后缘骨质增生

李树功

(内蒙古赤峰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内蒙 赤峰 024000)

颈型颈椎病的影像诊断和评价

李树功

(内蒙古赤峰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内蒙 赤峰 024000)

目的 对颈型颈椎病的影像再认识,深化对其规律的了解。方法 对77例颈型颈椎病表现为:曲度改变、间隙改变、骨质增生。椎体不稳。结果 曲线改变50例,其中曲度变直23例,局部变直18例。反曲:7例。曲度过大2例。结论 颈型颈椎病临床症状充分。影像表现有时却不十分典型,甚至十分轻微。但也有其共性的东西,需要密切结合临床,细致追查颈椎外伤史,认真观察,时期发现,早期治疗。

颈椎病;骨质增生;曲度改变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通常将颈椎病分为六型: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其它型,颈型颈椎病是早期的颈椎病,是各型颈椎病的初期表现,在临床上也较常见。近年来随着办公自动化和家庭电脑的普及及电视迷的增加,颈椎病特别是颈型颈椎病有逐渐年青化的趋势,应引起相应的重视,从而抓住治疗的有利时机,并能对老年人颈椎病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所选病例的条件:(1)年龄在45岁以下。(2)临床症状:头颈、颈背部疼痛、麻木、僵硬不适感。部分存在一侧肩部、上臂麻木感、长期感觉“落枕”脖子酸、胀感时有头晕、恶心、心慌症状、(3)经临床做颈部牵引、物理疗法、药物治疗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4)除外急性颈椎损伤者,追查颈部外伤史:包括、意外的轻度损伤、非正常限度摇摆。强迫过申、过屈时间过长意外牵拉振动。(5)颈椎侧位:右侧位、焦一片距120 cm,两眼注视前方,两肩尽量下垂,下颈角投照于胶片上。

病例总数77例,男45人、女32人,年龄27~45岁之间正常照颈椎正侧,双斜位、部分过申、过屈位。其中37例CT检查颈椎间盘3/4、4/5、5/6、6/7生理曲度测量采用参考Borden采用曲线顶点高度大于15 mm为颈椎生理曲度过大,接近于0 mm为曲线变直,负值为颈椎生理曲度反曲。2~4个椎体上下缘成直线为局部曲线变直。

2 结 果

(1)曲线改变50例,其中曲度变直23例,局部变直18例。反曲:7例。曲度过大2例。其中37例无其它X线改变者中做CT检查32例,间盘突出者,颈5~6间盘突出22例。颈5-6间盘突出22例。颈4-5间盘突出21例,颈6~7、3~4计间盘突出27例。

(2)椎间隙改变:相邻间隙不窄,存在前窄后宽现象共40例。前后等宽4例。椎间隙比较,相邻间隙变窄4例。

(3)韧带钙化:单纯项韧带限局性钙化5例,最小钙化如小米粒。前纵韧带钙化3例。

(4)骨质增生:椎体前后缘明显骨质增生3例,轻度椎体边缘唇样骨质增生7例。

(5)椎间不稳:椎体后缘“双边”、关节突双突”,包括CT检查中见旋转和滑动失隐7例。

(6)X光片检查未见异常11例。

3 讨 论

颈型颈椎病影像:(1)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表现为:曲度变直,反曲。(2)椎间隙前窄后宽比较常见,并见前后等宽现象。(3)韧带钙化:向韧带钙化比较常见。(4)椎体缘轻度骨质增生,包括椎体后缘骨质增生。(5)椎间不隐:平片见椎体存缘“双边”关节突“双突”CT见:旋转和滑动失隐。(6)CT表现间盘突出:一般中央型后突多见,32例间盘突出病例中,许莫氏结节7例。

3 结 论

颈椎由椎体,相邻椎体之间借间盘,及前后纵韧带相连,正常的椎间盘在承受压力时被压缩,压力除去后复原,具有“弹簧垫”的缓冲震荡的作用,椎间盘的结构允许脊柱做少量的屈伸和侧屈运动,纤维环的后份最薄,椎间盘占颈椎总长度的1/5~1/4,其生物力量方面的主要功能是对抗压缩力,但对扭曲力耐受较差,因此扭曲力是造成椎间盘损伤的主要原因。椎间盘由周边的纤维环和中间的髓核组成,在颈椎受到屈曲应力和垂直压力的情况下,易引起髓核后突,颈椎的老化过程从生命出现时即开始,贯穿生命全过程,除年龄的老化,还有其它内外因素,对于颈型颈椎病人来说,长时间单一的前曲姿态,颈肌疲劳痉弯、肌力不协调,肩部受损,并且很多研究表明它与先天遗传,自身免疫、外伤等密切相关,而最先发生于椎间盘,这与椎间盘血液供应少,负担量,活动量大有关,在间盘退变的早期,颈椎常无明显异常,有时仅表现为曲变改变,这是由于间盘引起一系列改变使椎管内外、两侧间孔及各个关节的平衡失调,机体为了保持新的平衡而出现代偿性颈椎曲度的改变。而颈椎生理曲度正常为自然弧形前曲,因生物应力关系,各椎间关系主要持重面在后部,尤其在椎体后缘,长期受力不平衡,椎体后缘骨质向下或向下增生突起,造成椎体后缘高度增加,而椎体前上缘和前下缘骨质向前下或前上方向增生,故高度变化不大,椎体后缘高度的增加,使相邻椎体增生突起的骨质彼此接近并相互抵触,呈相互反作用力,使整个颈椎后缘高度增加,尤其是中下段,在椎间隙正常宽度不窄的前提下前窄后宽,造成椎体曲度改变,这也是与本组病例主要改变为曲度变化及CT表观间盘改变相符合,根据赵定麟氏理论:在颈椎后仰状态下拍侧位片,可见第二颈椎后缘之垂直力线与第七椎后缘垂真力线相交于颈4~5间隙,表明此处所受压力和扭曲力最大,前屈时如操作电脑,长时间保持一个姿态,最大压力和扭曲力位于颈5~6椎间隙,这也与CT检查间盘颈5~6,4~5突出比例最高相稳合,有人通过观察不同年龄组的颈椎运动范围指出,随着年龄的增加在各种内外因素作用上,各平面的运动范围与年龄直线相关,但在矢面上的运动范围减低主要时伸仰运动的减低,颈椎的侧屈运动总伸随着旋转运动,因为侧屈运动是椎体的一半向上运动另一半向下运动,在各种运动中,韧带可以防止椎体的运动过度,保持椎体的隐定性,而项韧带钙化可能是相应节段长时间高应力,高负荷,损伤和劳损机会增多,继而发生保护性反应而钙化,间盘突出变性,后缘骨赘形成、椎软骨变性及继发改变可致颈椎排列失隐。颈型颈椎病逐渐年轻化,追查显性和隐的外伤史也比较重要,本组病例中,有外伤史占较大比重,本组中有明显外伤史32例,占42%。

[1] 徐德永,孙锡和.临床放射学杂志,颈椎病发生的解学和生物力学基础.1997.第16卷第2期.

[2] 张碧清,高 川,黄 浠,等.局部型颈椎病的X线诊断价值(附100例临床X线分析).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年2月第12卷第2期.

[3] 曹英山,张文耀,陆万昌,等.成人正常颈椎生理曲线的X线测定,中华放射学杂志,1984.3.18卷第三期.

[4] 征 锦,黄能贤,周人民.颈椎病的CT诊断,实用放射学杂志,1996年12月第12卷12期.

[5] 焦 俊,陈绪光.退变颈椎生理曲度的探讨.实用放射学杂志,1989年第5卷第3期.

Imaging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cervical cervical spondylosis

LI Shu gong
(Department of radiology,second af fi liated hospital of Chifeng college,inner Mongolia,Neimenggu Chifeng 024000,China)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imag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cervical type and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its regularity.Methods 77 case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were characterized by change of curvature,change of space and hyperplasia of bone.The vertebral body is unstable.Results The curve was changed in 50 cases,including 23 cases of Curvature and 18 cases of local Change.Anti:7 cases.2 cases of excessive curvature.Conclusion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cervical type are sufficient. Image performance is sometimes not very typical, even very slight. But there are also common things,need to closely combine clinical,meticulous tracing cervical trauma history, careful observation, period found, early treatment.

Cervical spondylosis;Bone hyperplasia;Curvature change

[R445.4]

A

ISSN.2095-6681.2017.25.6.02

本文编辑:李 豆

猜你喜欢

颈型后缘骨质增生
“四式一运”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B737-NG飞机后缘襟缝翼卡阻问题分析
骨质增生常见误区释疑
波音737NG飞机后缘襟翼常见故障分析及解决措施
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年纪大了,如何避免骨质增生
机翼后缘连续变弯度对客机气动特性影响
牵引治疗不同类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骨质增生是自然老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