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三角洲地区刺参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2017-01-10刘金明薄学锋

科学种养 2016年12期
关键词:放苗刺参池水

刘金明+薄学锋

刺参是我国传统的名贵海产品,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及山东沿海,其分布面积狭窄,自然资源量稀少。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群众膳食结构的改善,刺参社会需求量猛增,推动了北方沿海刺参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处黄河入海口,底质、水文等自然条件与刺参的生态条件要求差别较大,刺参在该海域无自然分布。为尽快引进并大面积推广养殖这一名贵品种,高效利用黄河三角洲地区大面积的滩涂资源,拓展刺参养殖产业的空间,我们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刺参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进行了探索和系统研究,突破了制约黄河三角洲地区刺参池塘养殖的关键技术,实现了“东参西养”,并已发展成为该地区海水养殖的主导产业,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一、池塘建造

1. 池形与池深。刺参养殖池以长方形为宜,东西走向,面积20~50亩,池深3.0~3.5米,坡比1∶2.5。进排水闸门分设,排水闸的底基应低于养殖池最低处,以便排出底层水。

2. 池底硬化。池塘在护坡前要用链轨机械对池底来回轧实,放苗前再经过水辄,即进水→排水→暴晒,连续2~3次,使池底达到平整硬实,直至池底的硬度达到附着基不下陷、刺参苗不能钻入为准。

3. 池坝护坡。池坝可用水泥板、石头护坡或采用新型塑胶布膜护坡,防止养殖水体混浊。

4. 人工礁(隐蔽物)设置。①石块造礁。以采用10~20千克重的石块为宜。排列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条状排列,宽度为0.5~1.0米,长度依池长而定,高度为0.6~0.8米,行距为1.5米左右;另一种是堆状排列,每堆0.5~1.0米3,堆距为1~1.5米,行距为1.5~2米,也可条状与堆状相结合设置,投石总量应控制在60~80米3/亩。②砖瓦造礁。一是用建房的瓦片造礁,将3片呈三角形绑牢为1组,以20组左右为1堆,堆间距离为3~4米,行间距为4米左右;二是用空心砖造礁,交错排列成堆,投放量即覆盖面应占池底面积的1/3。③新型钢网结构可移动刺参礁。采用新型钢网结构可移动刺参礁,具有成本低、造礁时间短、易观察、挂藻好、便于捕捞、清池方便、防病作用良好等特点,是目前常用的造礁方式之一。④其他器材造礁。参礁制造原则是多孔、多层次、便于刺参藏匿与栖息。其他可用来造礁的材料很多,主要有水泥管、水泥板、网片等。

5. 配套蓄水沉淀池建造。刺参养殖区要配备不同规格的蓄水沉淀池,其蓄水量一般以满足养殖池2~3次/周(每次换水50厘米左右)的换水为宜。蓄水沉淀池的建造较养参池简单,池坝不护坡,蓄水有效深度一般在3~4米。

二、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1. 池塘清整消毒。虾池改建的养参池,首先将池塘、沟渠内的积水排净,清除池底的污染杂物,然后封闸晒池,促进有机物分解。新建养参池,要经过浸泡冲洗和阳光暴晒,以清除土壤中的有害析出物。清污整池后,用漂白粉对池塘进行杀菌消毒,用量(有效氯30%)为30~50毫克/升,清除刺参的敌害生物、致病生物及携带病原的中间宿主。药物清池除害1~2天后即可进水,进水时在池塘进水口设置40~60目尼龙筛绢滤水网,阻止蟹类、杂鱼等敌害生物的卵及幼体入池。

2. 培养生物饵料。池塘清整消毒后,开始纳水培养基础生物饵料和有益生物群落。黄河三角洲地区沿海水域缺少大型藻类分布,培养的基础饵料主要为底栖硅藻。养殖池前期进水深度控制在0.8~1米,使底栖硅藻充分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繁殖形成优势种群,逐步覆盖参礁。如果池水较瘦,可适量施肥,施肥种类为尿素,使用量为0.5千克/亩左右。

三、参苗放养

1. 参苗选择。选择体表干净、无黏液,肉刺高尖,色泽黑亮、光艳,头尾活动自如,活力强的健康苗种。

2. 参苗运输。①干运法。将出池的刺参苗放在网袋上控水至稍有滴水后,装入塑料食品袋中,每袋装苗2~3千克,然后挤出袋中的空气,扎紧袋口,分层放入泡沫保温箱中封严运输,气温高于15℃时,箱中加冰块降温。也可将参苗直接分层放入箱底铺有海水浸湿的海带草或脱脂棉的保温箱内,控温在20℃以下进行运输。②水运法。向特制的水产苗种塑料袋内装入1/3容积的海水,然后装入1.5~2.5千克刺参苗,充氧后扎紧袋口,放入保温箱中封闭运输。

3. 放苗时间与条件。放苗时间可选择在春、秋两季,春季放苗在4~5月,秋季放苗在10~11月。放苗条件是:池中进水15天以上,水温7~18℃,突变温差小于5℃;盐度25‰~35‰,与苗种来源水域盐度差小于5‰,pH值为7.8~8.7,溶解氧4毫克/升以上。

4. 放苗规格与放苗量。刺参苗种主要有春苗和秋苗两种。春苗,即上年人工培育的苗种,经室内人工越冬后于翌年3~5月投放的参苗,一般体长6~8厘米,放养密度4000~5000头/亩;秋苗,即春季人工繁育的苗种,培育至9~10月投放到池中的刺参苗,一般体长2~4厘米,放养密度5000~8000头/亩。刺参养殖采用“轮捕轮放、捕大留小”的养殖方式,第一年可以多放一些,以后根据刺参存池量和科学合理的放养密度,每年补投一定数量的参苗。

5. 放苗方法。一是将参苗直接投到池塘内的附着物上,适应于大个体苗种;另一种是网袋投放法,将参苗装入20目的网袋内,网袋系上小石块,以防网袋漂浮和移动,网袋微扎半开口,让参苗自行从网袋中爬出,适用于体长1~2厘米的小个体参苗。

四、养成管理

1. 水环境调控。①水温调控。一是适时调节水位,调控水温。每年3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水温10~20℃,刺参进入适温生长期,水位逐渐降低,保持1~1.2米,增加透光率,以有利于底栖硅藻和好氧有益菌群快速生长繁殖。当池水温度达到20℃时,即6月中下旬至9月下旬,养参池水位逐步加深并保持最大水位2.5~3米,以减缓光照和气温影响,尽可能地降低水温,延长刺参的生长期,确保刺参安全度夏。冬季在池水温度下降到10℃以下时,即12月至翌年3月,保持最大水位2.5~3米,尽可能地提高和保持水温,创造刺参适温环境。二是选择添换水时间,调控水温。气温高时选择早晚及夜间进水,气温低时尽可能选择在池内外水温接近时进水。整个养成期间养参池水温要控制在-1.5~31.8℃之间。②盐度调控。该地区沿海水域受黄河及其他河流径流的影响,水体盐度变化较大且泥沙悬浮物较多。为调控养殖用水盐度,确保刺参在适盐范围内生存生长,一要在蓄水沉淀池内适时储备盐度适宜的优质海水,解决排洪季节及养殖池急需进水问题。二要适当调节换水量,池内外盐度接近时多换,盐度差较大时少换或不换。三要在大雨过后及时将上层淡水排出,同时开启增氧机或利用养殖管理船来回搅水,避免水体盐度分层。四要调节进排水速度,水源条件好的养殖点,在掌握进、排等量保持水位的情况下,维持细水长流,使池水盐度保持相对平衡状态,从而降低刺参因调节渗透压而耗能。养殖期间池水盐度要控制在23‰~34‰之间。

2. 投饵。中低密度池塘养殖刺参不用投饵,主要以单胞藻、底栖硅藻、有机碎屑、腐蚀的小型动物尸体等天然饵料为食。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可适量投饵,投喂的饵料为海藻粉及专用配合饲料。夏眠前以及10月上旬以后的适温生长期内,3~7天投喂1次,温度偏高或偏低间隔天数长一些并少投,每次投喂量为刺参存池量的3%~7%,6月中旬至10月上旬不投饵。

3. 日常管理。①做好常规监测。每天要定时定点对池内外海水的各项理化指标进行监测,主要监测水温、盐度、溶解氧等指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②巡池。养殖人员每天坚持多次巡池,观察池边刺参的摄食、排便、生长活动情况,池塘水色、水位等变化情况,及时清除养参池周围的蟹类等敌害生物。正常情况下,潜水员每10天左右下水1次,全池巡视刺参成活情况。③病害防治。病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积极推广应用生态养殖技术,以生态调控防病为主、药物治疗为辅,采取选用优质健康苗种、合理放苗密度、保持池塘良好水质、投喂新鲜优质饵料等项技术措施,同时合理选用水质改良剂、微生物制剂,通过净化水质,改善池塘环境,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

五、收捕

刺参养殖收获期主要是春、秋季,商品规格达8头/千克即可收获,一般为人工潜水捕捞,采取轮捕轮放的方式,捕大留小。

六、经济效益

以2013年、2014年两年东营市刺参池塘养殖为例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养殖时间均在两年以上,全部轮捕轮放,根据当年捕捞以及存塘,每年按2100~2350头/亩补放部分大规格苗种。两年共实施养殖面积204 555亩,捕获平均个体重125克的鲜参28 777.7吨,实现总产值56.21亿元,利税32.96亿元(详见下表)。

七、讨论与小结

1. 黄河三角洲地区刺参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的成功实施,结束了黄河口盐碱滩不能养殖刺参的历史。此技术对该地区调整养殖结构,提升养殖档次,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山东省东部沿海刺参养殖已基本达到饱和状态,此项技术的突破,极大地拓展了山东省刺参养殖空间,在我国北方入海口沿岸滩涂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2. 建造配套蓄水沉淀池,确保池塘养殖用水水质稳定。黄河三角洲地区近海水域在黄河及其他河流径流的作用下,海水盐度变化较大,加之刺参养殖池塘均建造在潮上带盐碱滩,大多数是通过河道纳入海水,受蒸发及降雨等因素影响,水质盐度不稳定且泥沙较多。多年生产证明,配套建设蓄水沉淀池,适时储存并沉淀适盐海水,是解决该地区池塘养殖刺参用水盐度变化大、水质环境不稳定的关键技术。蓄水沉淀池容量与养殖池比例至少应在1∶2以上。

3. 温度、盐度是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池塘养参影响最大最直接的环境因子。①温度。该地区冬季养参池塘水温3℃以下持续时间2.5~3个月,最低水温-1.5℃。多年生产实践证明,该地区池塘养殖刺参冬季越冬相对较安全。夏季该地区养参池水温超过30℃的时间较长,一般出现在7月下旬到8月上中旬,平均气温较山东东部沿海高出3℃左右。如何保证该地区养殖刺参安全度夏是生产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结合该地区生产条件,通过多年实验总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夏季池水温度调控:一是加深水位,从而降低底层水温;二是换水安排在傍晚或凌晨进行,此时水温较低,可加大换水量;三是延长流水和夜间增氧机开启时间,使池底水层尽可能地处于动态,增加池水底层溶氧;四是在池塘上方设置遮阴网,以减少阳光直射,从而降低池水温度。②盐度。黄河三角洲地区沿海水域受黄河及其他河流径流的影响,海水盐度变化范围大,在6月中旬至8月下旬,由于受黄河洪峰及高温降雨的影响,海水盐度一般在16‰~25‰之间。为保持较稳定的池水盐度,确保刺参正常生长以及安全度夏,实践证明,通过采取以下调控措施,完全可以满足池塘养殖刺参对盐度的需求:一是使用蓄水池储水,提前进水,在蓄水池中稳定提升盐度后再提入刺参池;二是在雨季、黄河水大的时节,外部水源盐度较低时,可暂时少换水,加大微生物制剂的使用,改善水质和池塘底质;三是暴雨天气及时排出池塘上层雨水。

4. 培养底栖硅藻,为池塘养殖刺参提供天然优质饵料。黄河三角洲地区池塘底栖藻类以硅藻为优势,在天然饵料组成中占35%~70%。生产证明,该地区放养规格为200~400头/千克的刺参4000头/亩左右,在正常施肥培养饵料生物的基础上,一般不用辅助投饵,养殖2年时间可达商品规格。投放密度较大的养参池要在适温生长阶段适量投饵,3~7天投喂1次,平均日投饵量为1%~2%。此外,该地区进行刺参池塘健康养殖应以中、低密度养殖为主,依靠池中的自然饵料生物及有机质为饵料,可以满足其生长需求。

5. 控制放苗密度,养成与暂养分开。池塘养殖刺参第一年亩放养量为4000~6000头,第二年将达到商品规格的刺参捕捞,再根据当年捕捞量以及存塘量,每年按2000~2500头/亩补放部分规格400头/千克以上的大规格苗种。达不到这一养成规格的参苗,可放入暂养池进行集中喂养,促进参苗快速生长,达到一定规格再移入养成池养殖,既可降低苗种投入,又可提高苗种池塘放养成活率,缩短养成周期。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东营市东城黄河路206号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1010室 邮编:257091)

猜你喜欢

放苗刺参池水
诗意的劳作
光照对白刺参、青刺参和紫刺参生长、消化及免疫的影响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
지수형:신뢰는 배달에 경쟁력을 실어준다池水炯:信誉,让外卖更具竞争力
南美白对虾池塘放苗的制约因素及应对方法
仿刺参生殖腺营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