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民俗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2017-01-10曹智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4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民俗体育

曹智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广东湛江 524094)

试论民俗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曹智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广东湛江 524094)

该文以高校体育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民俗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及相关问题。首先结合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情况对其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介绍了民俗体育的基本情况,对它的开发价值与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相关的原则、开发与利用对策等。希望能够通过该文的初步论述可以引起更多的关注与更为广泛的交流,从而为该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与开发利用实践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参考。

民俗体育 高校体育 教学 开发 利用

我国历史悠久,且属于多民族国家,因此,在民俗运动项目方面不仅具有多元性,而且,同样的运动项目也有多样性的展现方式。从民间的实际运动的情况观察,诸多民俗体育运动项目具备健身、娱乐、教育、益智等多方面的功能;然而,从全球一体化的背景来看,民俗体育的边缘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因此,为了更好地弘扬与传承祖先遗留的运动财富,应该再接再励,通过一些政策、组织活动等使其发扬光大,尤其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其进行科学化的处理并加以引入,是完成这些目标的重要手段,以下就从这个方面展开具体的分析。

1 概述

一个民族的延续及其遗产会通过集体人格与集体活动加以表现,比如,在心理方面所认定的民风民俗,在行为方面的民俗活动等。以我国民俗体育为例,它属于全体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既由民众发明,又通过民众实现传达与传承;而且,已经成为了一种集体的回忆与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现代通常统一称为民俗文化或者民间文化。民俗体育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如节庆习俗、竞赛表演、嬉戏娱乐;也可以根据其性质划分为更多的种类,如角力类、表演类、技巧类等,总之不一而足。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民族的多元性也决定了不同的民族与地区中的民俗文化的不同、重叠、交叉、表现形式的差异等。从体育的角度审视,民俗体育是民间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征鲜明、属性昭彰,集中体现在集体性、模式化、传统性、生活化、重复性五大方面。以某省为例,它的民俗体育在类型上就有七大类,具体如表1所示。

2 高校体育与民俗体育的关系说明

首先,在国际背景之下,体育的产业化所带来的利益逐渐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的转型与发展,而且,正在向着产业化的方向过渡,所以,无论是高校体育还是民俗体育都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有效组成部分。

其次,高校体育承担着我国体育事业的梦想,也为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培养着英才;而民俗体育承载着我国的历史文化与传承,也代表着民间的生机与活力,更通过体育项目这种形式,间接地表达着古老的教育理念,即寓教于乐等;所以,从关系的角度分析,二者是一种相辅相承、互相促进的关系。而且,通过高校体育可以将民俗体育科学化,并将其带入世界体育之林,而通过民俗体育能够补充高校体育中的多样性,也能够让我国古代人民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得到有效的继承与发扬。最重要的是,二者共同合作,可以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向着蓬勃有力的方向发展。

最后,从深层次的角度分析,将民俗体育纳入高校体育教学之中,能够让学生对社会有一定的了解,并增加其适应能力,尤其是在某些项目方面,对于学生性格的培养与强化有着特殊的作用,比如,踢毽子就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灵活性、大脑的反应能力,舞龙狮可以让学生变得刚强、勇猛,而搏击、摔跤等可以让学生变得坚毅与勇猛,且能够更加刚强,增加自信心,提高体格与人格方面的训练。另一方面,就是对于民族文化内涵的进一步体验,在这方面文字与语言的讲解比较抽象,也不能激起学生的观感,但通过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切身学习、体验,可以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内在信念的体会,并提高其爱国热情等。

表1 民俗体育的类型(以某省为例)

3 民俗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以下对其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对策进行具体分析。

3.1 原则说明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对民俗体育进行开发与利用,应该遵循四大原则,即科学性、因地制宜、合作性、可行性。

第一,在科学性方面,要注重选择,即对民俗体育资源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然后进行一些科学分析,并根据一些数据进行计算,得到最适宜于学生发展的项目,保障在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健康特征。

第二,在因地制宜方面,即是应该对高校所在的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对教学资源进行研究,找到高校体育教学与民俗体育教学间的融合点,即减少时间冲突、空间冲突、人力冲突,尽可能地将高校、社会二者进行有效融合,并对于一些道德价值、风俗习惯等进行一些撷取,而不是全盘接受或者拒绝,应该做一些有效的资源整合与调整,让地方性的、民族性的,转变为全民性的、全人类性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等。

第三,在合作性方面,即要求高校体育与民俗体育之间减少矛盾,搞清楚二者之间的相辅相承、互相合作的关系,而不是某一个控制某一个,某一个凌驾于某一个之上。因此,要通过地方行政管理方面的一些措施进行一些具体的机构协调与牵引,然后,让二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与合作,最好是建立一个研究小组,对民俗体育与高校体育的融合课题进行专门 性的研究与推进。

第四,可行性原则,这个原则非常关键,也最为重要,因为再多的理论若不能进行实践操作,那么,也不能实现上文中所说的提升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大目标,所以,应该注重可行性,即在理论上,运用科学的人体结构分析、动作原理解析,实现民俗体育的理论化建构,让民俗体育项目更能够满足现代体育中的科学发展的思想,又能够得到弘扬等;另一方面,能够通过科学理论的分析、加工、动作调整、内容的完善等,进一步使其实践具有实践理性,也就是既能够体现教学,也能够得到文化方面的继承,让民俗体育通过高校体育这个桥梁,获得进一步开发、扩展、完善、利用、发扬等。

3.2 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在实践性的开发与利用方面,应该注重大战略方面的部署,制定一个明确的计划,并通过政府支持、专业化课题研究、师资培养、多样化引入等实现对民俗体育的有效开发、有利利用等。

首先,在战略方面,要透过层层递进的关系进行分析,比如,我国的体育事业正在向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而一个民族的体育事业产业要得到全面的发展,就需要注入民族活力,而真正的活力来自于民间,所以,顺此逻辑,即可以将高校体育作为一个中介与桥梁,将高校学生的体育学习作为一个有效的培养路径;然后,在民俗教育与国家体育产业化发展目标之间建立起关联。另一方面,就是让民俗体育通过高校体育实实在在的路径,实现这个发展目标。所以,在战略的部署方面,要显出整体性、层次性、步骤性,具体来看,就是在整体方面,应该注重大局发展,制定计划要与其相一致;在层次方面,应该分清楚民俗体育、高校体育、国家体育之间的关系,从而逐层递进,达到最终的体育事业发展推动;而在步骤性方面,则是指,要在制定计划后,按部就班地实施计划,以使效果得到突显。具体的落实即步骤性地推进,主要有政府政策方面的支持、专题研究、师资培养、引入手段方面。

其次,在政府支持方面,主要是地方政府要通过其沟通与协调的职能,让民间体育机构与高校体育机构之间获得有效的合作,并出台一些鼓励性政策加以推进;在专题研究方面,则是指通过组织一些会议或者学术交流活动,让民俗体育代表们与高校体育代表们,能够平心静气地设立关于民俗体育的开发与利用专题,然后,各方进行深入讨论与分析、研究,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设立一个研究机构加以推进;在师资培养方面,就是通过对民俗体育运动项目中的高手或者技艺高超者进行进一步的培训,使其成为高校教育者,或者对高校教师进行进一步的培育,这方面应该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而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培训课程等;至于引入手段,既可以透过直接引入、加工后引入、多个项目共同引入,也可以让民俗体育机构进行一些推介、分析等,定向引入,总之,无论是哪一种引入方式,都需要做进一步的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让可行性成为其发展的重要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入过程中,应该注重健康性、娱乐性、文化性,而减少说教性方面的倾向,以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激发其兴趣。

4 结语

总之,经过改革开放之后,中华民族在30多年后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达到了世界第二;而且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全民性的运动风潮屡增不减;尤其是在公共性的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我国人民的运动人数、运动水平、参与项目等也在不断攀升。另一方面,在将武术、民间杂耍、杂记、丢沙包、滚铁环等之类项目引入高校体育之后,也引起了学生的好评与喜爱,因此,应该加强对民俗体育在高校体育中的开发与利用,并使其得到完善与传承。

[1]涂传飞,陈志丹,严伟,等.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的概念及其关系辨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8):24-31.

[2]李敏.我国民俗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兼评《民俗体育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22):161-162.

[3]陈红新,刘小平.也谈民间体育、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概念及其关系——兼与涂传飞等同志商榷[J].体育学刊,2015 (4):8-11.

[4]刘俊一.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协同关系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2):150-153.

[5]李凤英,邢金明.生态文明视野下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健康的促进[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1):83-86.

[6]张守伟,姜立嘉.系统管理理论视域下我国高校体育教练员培训及认证系统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8):1-4.

[7]佟刚,王晓艳.高校体育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评《高校体育风险管理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11):9.

[8]刘蓉,么广会,任贞玲,等.高校体育质量工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7):74-78.

[9]陈新.融合与发展理念下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结合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2):61-6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4.081

G80-05

A

2095-2813(2016)12(a)-0081-02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民俗体育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漫画民俗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