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师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体系改革和探讨①
2017-01-10钟敬平
钟敬平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都匀 558000)
黔南师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体系改革和探讨①
钟敬平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都匀 558000)
田径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基础骨干课程之一,改革的成功与否关乎整个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该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综述法和访谈法等综合研究方法对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革方向展开研究;改革的目标将围绕社会需求、学科文化发展及学生学习积极性3个方面进行。
体育教育 田径 课程改革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已经提出多年,但是很多问题仍没有妥善的解决途径,例如课程内容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脱节的问题,课程目标系统性与全面性问题以及课程架构与综合评价方面的问题等。田径课程改革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的理念,科学地对田径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标准进行系统改革。在相关文献的帮助下,分析和探寻适合地方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改革的途径,构建新时期复合型、创新型的黔南师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
1 田径课程体系现状
1.1 课程内容和形式
田径是体育教育的基础学科,在1980年教育部颁发的教学计划中,田径课程的教学时数为348学时,1986年减少到(180±20)学时,1991年调整到210学时,1997年教育部颁发的新教学方案又将学时数减少到160学时。课程一般安排在低年级开课,据调查,75%的学校4个学期开课,有35%的学校3个学期开课[1]。而该院的田径教学大纲因近年来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改而多次修改,学时数呈整体下降趋势。
1.1.1 田径课程学时与教学内容
黔南师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田径普修和田径专选。
普修阶段的学时由过去的两个学期更改为一个学期,学时数量减半;教学内容术科方面删减了跳高、投掷介绍,理论知识少了裁判理论和运动会编排方法;专选阶段变化不大,只是学时在2012级体教专业专选阶段暂时性地更改为4学期224学时,现恢复正常的176学时。
1.1.2 课程教学形式
黔南师院的课程形式以教师讲授示范和学生练习为主;室外课占主体,理论课占总课时量的比例为10%左右;学院田径运动会期间安排专选班学生和部分志愿参加者参加裁判工作实习。
1.2 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分为两个部分,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比例分别为70%和30%;考试成绩依据术科考试成绩中技术评定和运动成绩标准所得,比例分别为60%和40%,侧重于技术的掌握情况。相比过去的评价体系,少了理论考试这一环节,在平时成绩中加入10分的理论作业成绩评定。
2 社会对体育教育田径专业知识的需求
社会需求是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向中小学体育教师和主管体育的学校领导以及社会企事业单位工会组织负责人发放调查问卷,得到的结果将有助于课程体系改革目标的制定。经专家建议,按8∶1∶1的比例向上述人员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发放305份,回收283份,有效问卷277份,回收率92.8%,有效率97.9%。
分析调查数据显示黔南州地区社会对于田径类知识需求以专项训练方法、比赛组织、田径裁判知识、高考体育术科训练、健身指导等方面为主。
表1 田径课程内容
表2 社会需求一览表
访谈被调查者中包括大量黔南师院体育教育专业往届毕业生,其中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平时的实践和工作中,对于田径知识的需求普遍要比其他运动项目的需求大,主要集中在专项训练方法和大型活动组织筹备方面。这与现有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有一定出入,现在的课程体系过于强调术科技术的掌握情况,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改革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为响应高校教学改革的号召,在2008年对原有的教学大纲进行更改,主要针对普修课程,将原来两学期的教学时间减少为一个学期,并删除掉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此后几次的调整也仅仅是学时上有一些变化,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调查数据显示,调整后的田径普修时间紧迫既无法满足教师教学的需要,也使该专业学生学习巩固的效果普遍较差。改革的初期盲目追求改而不知何为改,并未考虑到学科发展的实际需求。
3.2 课程目标定位狭窄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是期望一定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达到的程度。在现有教学大纲中课程目标定位过于偏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和专项成绩,忽视学生的应用需求和情感需求。
3.3 内容陈旧
教学内容依然是15年前的教学大纲内容,以传授竞技项目技术为主的教学仍然是主体,在时下新文化新知识丰富的时代背景下,没有一种新兴项目被收入教学大纲。
3.4 教学观念和形式较为落后,评价方法不可取
教学形式仍然为传统的教授模式,形式上缺乏创新,且专业教师往往过于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和专项教学能力的培养,教学观念仍然停留在竞技为中心的固有教学模式中。
评价体系过于单一,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不参加理论考试造成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不够全面,学生更容易受技能评价体系的束缚,一味追求达标成绩和技能的提高。田径课程评价普遍存在的实然表现与应然需求之间较大差异:(1)评价主体不全面。重视学生技能的评价忽视能力的评价,尤其是对教师评价的缺失。(2)评价内容不全面。重视学生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评价,忽视学生能力的评价。(3)评价方法相对单一。重视量化评价,忽视质性评价;重视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4)评价功能异位。重视评价的功利性,忽视评价的反馈和改进功能。
4 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4.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变教学观念
教师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软件上要改革教师教学思维,始终要以培养体育教师为己任,重视学生田径教学能力和实用能力的培养。硬件上也要完善和提高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师要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4.2 改革田径教学大纲
(1)以学生发展为主的理念,将是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改革的主要价值取向。课程培养目标的改革重点要关注社会需求、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以及学科文化发展的需求。
(2)根据改革思路,课程体系中普修阶段的课时结构需要做一定的调整,改为两学期制,总课时增加至80学时;对田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进行重新构建,保留田径理论与技术的一部分最基本内容,增加铅球技术教学,同时增加田径游戏和田径裁判法的学习。
(3)田径专项选修阶段的调整以教学内容为主,在原来的教学内容中删除掉一些原来为了追求全面,实际没有多大作用的专项技术学习,改为介绍;同时增加田径健身和训练方法、部分户外运动项目和赛事组织编排等相关内容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开展一系列的教学、训练实习活动,鼓励同学们在课堂上发挥自我想象力,发挥主体和群体的作用,共同提高;增加田径专项学生理论实践机会,广泛参与地方和学校的田径赛事。
(4)增加课余俱乐部机制,让想学习爱学习的学生能够参与田径知识的学习;管理方式建议采用会员制,定期由田径教研室委派教师做专项指导;日常的管理、训练和相关活动可由田径专选学生承担。
(5)当下,随着民族传统项目比赛蓬勃发展,民族传统项目比赛可作为地方院校突破发展瓶颈的有效手段。在专项选修阶段的课程中,逐步加入民族传统体育比赛项目,如高脚马、板鞋等项目的技术教学,可有效提高此类项目的专项技能水平和普及程度。
4.3 改革评价体系
弱化原有评价体系的功利性,重视评价系统的反馈作用,评价方式要做到重视质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评价要全面也要系统,建立一套包括学生技能、专项知识、学习能力的评价体系。也要考虑到评价系统的多面性,对于教师的教学评价机制也是完善教师教学方法的必要手段之一,督促教师专业素质的自我提升,教师主管部门应当充分重视教师评价体系的信息反馈,落实教师管理的相关工作。
5 结语
课程改革的团队必须包括田径教师、教学专家、地方体育教育部门领导、基层体育教师、体教专业学生等,课程体系的改革要分步骤完成,重视评价体系的反馈作用,逐步完善课程体系构架,使之与时俱进,培养出服务于地方体育教育工作的优秀田径专业人才,促进地方体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1]冯传诚.新课程标准下体育院校田径教学改革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0):117-119.
[2]王健,包云,贾萍.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类课程内容整合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6):92-95.
[3]张惠红,冯天佑,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3):213-215.
[4]王明献.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存在问题及改革方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2):110-114.
[5]唐静萍,张传峰.关于高校田径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4):156-157.
[6]徐佶,何秋华.高校田径健身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3):106-109.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4.012
G807
A
2095-2813(2016)12(a)-0012-02
钟敬平(1983,6—),男,汉,贵州都匀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