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及其启示

2017-01-09施洁罗三桂

高教探索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

施洁 罗三桂

摘要:台湾高等教育在从精英走向普及的同时,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提升大学教学质量,台湾教育部推出“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本文从教育计划与评鉴的视角,分析教学卓越计划的出台背景及实施状况,以屏东科技大学为案例,提出对大陆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三点启示,即实施以教学质量为目标导向的竞争性计划、完善评鉴机制、通过竞争性计划来引导高校分类定位。

关键词: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教学质量;评鉴机制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必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因而大家在关注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的话题时,往往把目光投向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上。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量的提升必然带来质的关注。针对我国高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我国也在积极谋求高校教学质量提升之策略,如教育部和财政部在十二五期间推出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在同样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为有效应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问题,台湾地区对于教学质量提升非常关注,实施了“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以下简称“教学卓越计划”)。“教学卓越计划”从出台至今,发展较为成熟,其评鉴体系也较为完善。本文拟从教育计划与评鉴视角,在分析“教学卓越计划”出台背景及实施状况基础上,以台湾屏东科技大学为个案,提出对大陆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几点思考。

台湾学者郑崇珍在《教育计划与评鉴》一书中将教育计划总结为教育行政当局或教育人员为达成教育目标,对于教育事业具体规划作为,包括目标之设定、策略之选择,及方法步骤之阐明陈述。[1]学者谢文全认为,评鉴就是对事项加以审慎的评析,以量定其得失与原因,据以如何改进或重新计划之过程。[2]在台湾常用“评鉴”,而在大陆常用“评估”或“评价”,实为同一意思。

一、“教学卓越计划”出台背景及实施状况

(一)出台背景:台湾高校从政府管控走向学术自主

马丁·特罗将高等教育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精英、大众、普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以下为精英阶段,15~50%为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普及阶段。台湾2007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59.83%,进入到普及阶段。[3]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70年代,台湾的经济发展快速,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开始扩充高等教育规模,学校数和学生数在不断地增长。19世纪70年代由于学校数量和在校人数的激增使得高等教育发展过热,特别是私立院校法制不健全、办学不规范,师资、设备办学条件不具备,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大学生就业能力下降,遭到社会的抨击,因此台湾当局要求教育部门对私立院校加以整顿。

1994年台湾修订大学法,确立大学自治和学术自主的原则,台湾高等教育开始朝着多元化、自主化的方向发展。台湾高等教育从过去的政府管控到尊重学术自主,政府对大学的管制渐渐松绑。[4]在这样的环境下,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又引起了人们的担忧与关注,急需建立一个质量管控的机制。于是,大学评鉴制度应运而生。台湾教育部推出一系列教育计划来促进高等教育的卓越发展,如2000年“大学学术追求卓越发展计划”、2002年“提升大学国际竞争力计划”等,但这些计划都多关注研究方面的成效,研究与教学的矛盾在高等教育中仍然没有解决好。基于此,2004年台湾出台“教学卓越计划”,以期改进由于过于追求研究型大学而导致台湾大学功能重叠、特色模糊,只能在单向的金字塔上角逐的现状。该计划被认为是首次以教学为重点的补助方案,旨在改善高校教学质量,并引导大学分类发展。[5]

(二)实施状况:步骤及考核指标的完善

“教学卓越计划”自2004年推出,2005年开始实施,经历了三期阶段,以四年为一个周期,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期。“教学卓越计划”属于竞争性计划,参与申请的学校需提交以学校为单位的整体计划(参与“发展国际一流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的高校不允许申报此类计划)。各高校提出申请之后,台湾教育部分两个阶段进行审核:第一阶段由台湾“教育部”邀请专家学者组成审核小组进行书面审核;第二阶段是复审阶段,复审时则要安排赴校实地访视。

该计划与补助经费挂钩,台湾教育部门审核颁发,旨在提升高校整体教学质量并建立完善配套机制,补助经费除不得用于新聘编制内师资及新建校舍建筑外,学校可以以全校整体发展为考量,弹性运用经费,包括聘请短期任教之教师、配合改善教学环境所做的硬件设施的补充和增强以及国际交流等。[6]台湾教育部公布的2006年至2012年技职院校获得的经费补助情况(见表1),[7]可以看出经费的补助力度在加大,覆盖的学校面也在扩大。

考核指标分为“共同性指标”和“学校特色指标”。例如,在2009年的共同性考核指标中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其中可细分为强化教师教学专业成长之功能与特色,协助教师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成效,教师评鉴的落实与改善措施,强化教师教学与实务、产业及社会发展趋势之连接等。(2)强化学生学习成效,包括建立大一新生辅导机制(含选课辅导、学习预警、生活适应、职业生涯规划等),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学习风气,订定学生核心能力指标、毕业门槛及检定机制,建立毕业生长期追踪机制,掌握毕业生就业状况,强化学生就业竞争力之措施。(3)改善课程学程规划,包括建立课程定期检讨机制、建立完善的课程地图以协助学生选课及学习规划、提供学生修读跨领域学程及选修外系学分、课程内容的改善。与第一期相比,第二期和第三期考核指标增加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教学资源分享,成立区域教学资源中心达成经验及资源整合分享的目标,提升共建教学资源平台之使用率。(2)国际化,以优势系所或领域为基础,规划拓展国际交流,强化学生国际移动能力。(3)引导大学发展特色,促进大学间功能区隔及定位分类,满足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之需求。[8]其中建立区域教学资源中心是一个重要的转变,目前第三期也在着力推行区域间的教学资源共享。可以看出,从起初关注教与学发展到现在资源共享、国际化以及高等教育多元化,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趋于完善。

二、台湾屏东科技大学“教学卓越计划”个案分析

屏东科技大学创立于1924年,1991年升格为技术学院,1997年改制为科技大学。屏东科技大学以农牧专业为优势,目前设有农业、工程、管理、人文暨社会科学、国际、兽医等学院,专业发展完整,连续11年获得教学卓越计划补助,因此选取屏东科技大学作为个案分析较为典型,也有值得借鉴之处。根据屏东科技大学2006-2012年教学卓越计划的内容整理成表2,对于屏东科技大学的个案分析主要基于此文本。纵观屏东科技大学教学卓越计划,主要分为五个轴心,每个轴心下有具体的计划内容和预期达成的目标。[9]从表2中可以看出屏东科技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的制定依据教学实践中的实际情况,切合学校发展实际,且结合了本校农牧专业的特色。通过对2006年至2012年屏东科技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的分析,可以将其发展历程的特点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关注教师教学到关注学生学习成效的转变

“教学卓越计划”推行之初要求受补助的学校需进行教师评鉴。从屏东科技大学的“教学卓越计划”可以看出,2006至2008年“教学卓越计划”中包含的内容侧重于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师评鉴,虽然有涉及学生补救教学,但仍是从教师的视角来关注教学质量。例如,2006-2008年的重点是“提升教师教学卓越计划”,而到2009-2010年的重点则是“强化教学成效检核计划”,包括(1)教学效益综合检核分析,(2)强化教学成效整合系统,(3)学生学习能力辅导,(4)学生核心能力检核,(5)毕业生追踪。2011-2012年的“学生核心能力检验”更是提出:“实施课程与学校评量的多元化的学生核心能力之检核,并依职场趋势、学生学习效果检核结果进行检讨”,更加深化了对学习成效的评估。[10]从中可以看出,关注教学质量提升的重心从教师的角度转变为学生学习成效如何提升。这一重心的转变更加以学生为本,从教师如何教到学生如何学,更加关注教学产出。

(二)加强国际化视野

“加强国际化教学卓越计划”开始体现在2007年的“教学卓越计划”中,2007-2012年都将“加强国际化教学卓越计划”作为重点之一,包括提升学生的外语水平、加强国际合作教学、促进师生国际交流等。从2008年“国际化教学卓越计划”主要是加强外语教学,到2009年之后的“深化国际观计划”除了外语的教学之外,还加强了学生国际化交流和推广国际化文化交流。[11]屏东科技大学立足于本校特色,积极致力于学校国际化发展,既是响应了“教学卓越计划”中的评鉴指标,加强对外教学交流也有助于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引用“PDCA ”评鉴模式

PDCA评鉴模式(Plan-Do-Check-Act),即计划、执行、审查、行动。[12]屏东科技大学在2011-2012年“教学卓越计划”的考核机制中应用PDCA评鉴模式(见图1)。图1中,P阶段为订定计划目标和内容、决定目标达成的方法以及评估基准;D阶段为依据计划实施;C阶段为查核实际绩效,将目标与绩效相对照;A阶段是对未达成的目标所采取的对策,同时又进入新一轮的评鉴循环。所评鉴的计划核心为四个主轴,即强化教学成效检核计划、强化全人教育计划、深化国际观计划以及提升专业特色计划,评鉴的过程以计划、执行、检核、行动(PDCA)的循环概念构思行动方案与执行,并建立检核反馈机制。以PDCA质量保证的理念评鉴屏东科技大学所订定的计划目标与执行成效,使得“教学卓越计划”的评鉴过程和结果达到系统化、专业化。

三、几点启示

(一)实施以教学质量为目标导向的竞争性计划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量的上升必然带来对质的关注。而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关注科研,希望通过科研来获取更多资源,谋求更好的发展。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不仅要关注学术成果,更要关注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此环境下,需要一个以教学质量为目标的奖励性计划。虽然近年来对于提升教学质量的问题越来越关注,并实施了“教学质量工程”。但因高校办学评价体系与高校经费激励机制仍然侧重于科研,高校教学质量提升仍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例如,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的建设过于形式,忽视了实际教学效果。[13]因此,借鉴台湾地区教学卓越计划的做法,实施以教学质量为目标导向的竞争性计划,让一些高校在教学型的路径上也可以获得发展。

(二)完善教学质量评鉴机制

教育计划与评鉴经历了计划、执行到评鉴这样一个过程。教育计划与评鉴不可分割,独有计划,若无确实地执行与评鉴,则计划变成空壳;若在评鉴之后,未能将评鉴结果予以检讨、反馈与省思,则为无意义的评鉴。因此,教育计划与评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台湾目前的评鉴体系发展较为成熟,无论是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校评鉴、教师评鉴,还是相应教育计划的评鉴,都有一套完善的评鉴体制。评鉴体系的制度化和严格化是台湾“教学卓越计划”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目前,大陆高等教育的评鉴仍有很多需要完善之处,很多时候评鉴过于形式化。一项计划实施的成效与评鉴分不开,计划制定完善,但具体实施的过程往往会与预期目标偏离较大。科学的评鉴可以提高计划实施的成效,缩小实然与应然的差距。我国大陆可以借鉴台湾“教学卓越计划”评鉴体系,建立包括共同性指标和学校特色指标相结合的评鉴指标体系,结合PDCA评鉴模式,将评鉴专业化。首先,对于考核过程需严格把控,通过前期考核与后期考核、书面考核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促进经费的有效利用和监督申请院校计划执行的成效,实行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不合格的院校将减少或撤销经费补助。其次,应该正确贯彻评鉴之理念,注重评鉴后的反思与改善,而不过多地关注结果。

(三)通过竞争性计划引导高校分类定位

大众化时期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需加强高等教育分类定位引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14]。近年来,虽然不少省市设计高校分类发展的改革方案,但仍然存在高校缺乏以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办学目标,亦缺乏良好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大陆高校难以向教学型转变的根源在于内在驱动力不足,教学成效难以量化,科研更易为高校获取发展资源等原因导致很多高校定位不清晰,最终重科研轻教学,“高校升格”、“大学排名”等现象实际上反映的是高校分类定位问题。

台湾参与“教学卓越计划”的高校都是将自身定位在教学,而且计划案中也规定除去参与“发展国际一流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以外的高校才有资格申请教学卓越计划。“教学卓越计划”推行之初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该计划改善台湾高校盲目追求研究型大学而导致的大学功能重叠、特色模糊的现状。大陆可借鉴台湾“教学卓越计划”之理念,通过竞争性计划来鼓励高校分类定位。例如,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问题上可借鉴“教学卓越计划”的成功经验,引导地方本科院校转型。通过多样的教育计划,对高校进行分类评鉴和资助,促使大陆高校朝着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12]郑崇珍.教育计划与评鉴[M].台北:心理出版社,1995:4.

[2]谢文全.教育行政学[M].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4-5.

[3]崔萍.近年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述要[J].现代大学教育,2010(5):98-100.

[4]台湾教育部.大学教育政策白皮书[EB/OL].[2015-11-20].http://www.edu.tw/pages/list.aspx?Node=1255&Type=1&Index=9&wid=45a6f039-fcaf-44fe-830e-50882aab1121.

[5]杨莹.台湾高等教育追求卓越之政策与实施情形[A].中国高等教育评论[C].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291-319.

[6]杨莹,黄家凯,许宗仁.台湾高等教育政策改革与发展.第四届两岸高教论坛:高等教育人才培育政策[EB/OL].[2015-11-20].http://www.td-school.org.cn/tbdf/uploadfile/200811263073.doc.

[7]台湾教育部.台湾技职院校教卓计划经费补助[EB/OL].[2015-11-20].http://www.edu.tw.

[8]台湾教育部.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98-101教卓计划手册[EB/OL].[2015-11-20].http://www.csal.fcu.edu.tw/edu/program_downloadA.aspx.

[9][10][11]台湾屏东科技大学官网.教学卓越计划[EB/OL].[2015-11-20].http://te.npust.edu.tw/files/11-1096-82.php?Lang=zh-tw.

[13]赵婉莹.高校“质量工程”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9,17:77-79.

[14]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5-11-2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责任编辑陈志萍)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实践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
关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藏语文教学质量
关于加强专业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几点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