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罐子破摔风波
2017-01-09黄伟
黄伟
临近期中考试的某个周日下午,我走进教室,劳动委员正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进行大扫除。我走出教室,朝由我班负责卫生的一个空教室(学校给每个班级分配一个空室,作为平时排练节目、制作黑板报所需材料以及班主任同学生单独谈话等场地)走去。未走进空室我便听到从空室传来的嬉笑打闹声。待我走进空室,里面的四人噤声开始打扫起来。
“你们卫生小组不应该是六个人吗?还有两个人哪儿去了?”我问到。
“小薛从一开始就没来,可能回宿舍了。小范进来两分钟然后就走了。”一个学生回答道。
又是小薛!最近一段时间,小薛的名字不停地出现在我耳边。由于我班的大扫除工作由劳动委员小金全权负责,我返回教室找到小金,向他询问小薛和小范是否因为特殊情况向他请过假后才离开清卫岗位的。“老师,小薛没有和我请过假。清卫开始不久,小范过来对我说小薛已经第二次缺席空室清卫了,所以他也不想参加清卫,然后就走了。”小金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回想起近段时间小薛的表现,我气不打一处来。“老师,其实昨天晚上小薛还打了班长。”小金补充道。什么?竟然还有这种事儿!我火冒三丈,顾不得向小金询问实情便匆匆下楼,准备到学生宿舍去找小薛当面问清楚。
下楼过程中,小薛的模样在我脑海中不断出现。我突然变得沮丧起来,要知道小薛刚开学时对我是无比信任的,会同我交流学习、生活上的一切事情。一学期下来他的学习成绩也一直保持在全班前五,为何这一学期开学才两个月,整个变了个人儿?难道是我无意中说错了什么话、做错了什么事儿,伤害到他了?我快速地回忆着本学期和他的交流、交往,实在想不出哪儿出了问题。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与其在不了解缘由的情况下怒气冲冲地跑去批评指责他,不如采取迂回战术,先从其他同学和家长那儿侧面了解情况。
晚自习结束前30分钟,我陆续将班长、学习委员、小薛同桌以及小薛所在宿舍的舍长叫到空室。他们的反馈让我坐立不安!班长向我陈述了昨天晚上他和小薛发生冲突的来龙去脉。原来昨晚第一节晚自习下课时,教室门被大风关上了。靠门口的同学刚好不在座位上,小薛不停敲门,见没人及时给他开门便踹起门来。班长开门的同时,批评了小薛几句,小薛便一巴掌打飞了班长的眼镜。班长还告诉了我另外一件事:前天晚上第一节晚自习刚下课,全班同学正准备做眼保健操之际,小薛怒气冲冲揪住小唐的衣领,把小唐的头按在课桌上,恶狠狠地威胁小唐。“知道什么原因吗?”我问道。“不知道。现在全班同学都害怕他了,大家都觉得他最近很暴躁。”学习委员告诉我,身为课代表,小薛近来已多次未及时收发作业本了,任课老师已在课上批评过他两次了。小薛的同桌告诉我,小薛近来经常在别的学科课堂上做数理化作业或试题,其中还有一次是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小薛同桌告诉我,下课期间,小薛经常和班里一些最不上进的学生嬉闹,严重影响了其他同学的课下探讨或休息。小薛宿舍的舍长告诉我,小薛近来常在回宿舍后到班级别的宿舍或是其他班级的宿舍串门,经常未经他人同意擅自拿取甚至抢夺他人充饥的食物……我不敢相信他们陈述的对象竟都是小薛!联想到近段时间小薛见面时极力回避我、课堂上用不怀善意的眼神打量我、早读课无精打采哈欠连连等表现,又不容我怀疑他们“一边倒”的反馈中有过多虚言。然而学生反馈给我的只是小薛外在的种种不良表现,没有一位学生知道小薛这些举动背后的原因。
第二天上午,我拨通了小薛父亲的电话。我将从学生那儿获知的小薛近两周的在校表现转告小薛父亲,我分明能感受到电话那头小薛父亲听完后的震惊和难以置信。小薛父亲表示自己工作繁忙,平时确实疏于和孩子沟通交流,但印象中孩子一直挺乖的。小薛父亲邀请我周末放假去他家吃个便饭,共商对策。我婉拒了小薛父亲的要求,让他耐心等待我和小薛沟通的结果。
我决心晚上找小薛谈心。下午,我精心预设了好些问题及谈话模式,并在空室自言自语模拟了这场谈话。我必须得做好精心准备,做到毕其功于一役。我不能眼看着这个孩子继续“变质”了。
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事情在下午出现了转机。下午我在空室找学生小吴面批作文,面批结束,小吴临出空室前,我随口问了一句:“最近我们班小薛不在状态问题多多,你知道原因吗?”
“他的事情我听说过一些。”小吴回答道。“是啊,这孩子以前多好啊!”我无奈地叹了口气。
“老师,我……我可能知道原因。”小吴答道。“老师,你有没有留意小薛这些不好的表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小吴问我。我摇头道:“记不清楚了。大概是从两个星期前开始的吧。”“两周前你是不是找他谈过一次话?”在小吴的提醒下,我回想起了那次谈话。两周前的一个晚上,眼保健操期间,我看到小薛和另一名学生竟在相互猜拳、互扯衣角。当天晚上他们回宿舍后,我将小薛叫到走廊上,指出了他眼操时行为上的失当。难道就因为这次批评,小薛一直耿耿于怀?“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当然要及时批评教育。你觉得老师不应该这么做吗?”我问小吴。小吴说;“我赞同老师的做法。但是老师,你是不是在谈话时对他说了一句话今后你不管他了的话?因为小薛学习成绩好,平时和你也走得近,所以很自尊也很骄傲。你说不管他之后,他感到受伤害,有点破罐子破摔的味道。”我说过今后不管他了吗?小吴离开后,我留在空室认真地回忆当时那次谈话。想起来了,那天晚上谈话的最后我是这么对小薛说的:“你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也是老师很看重的孩子。你应该在各方面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上次限时训练你的成绩出现了下滑,你不但没有因此更加刻苦、紧张地学习,反而在一些简单的日常规范上出错,这样做很不应该。你是一块璞玉,若你主动放弃成才的机会,那么今后我就不管你了。”谁知小薛只记住了我说的最后那句话,认定我不管他了,于是才接二连三做出了那么多不符合他本性的鲁莽举动来。
我的一句无心的话让一个孩子做出如此多近似“破罐子破摔”的举动,这孩子真是太傻了!但我能够将全部原因归咎于小薛“傻”吗?有没有我的问题?有!我太自以为是,我以为我已经足够了解我的学生了。拿小薛为例,在我的认知中,他学习成绩好、上课发言积极、热爱运动、阳光开朗……我以为这就是他的全部,但近两周接二连三犯错的不也正是他吗?我被自己的情感蒙蔽了双眼,我因感情的亲疏影响了对他的认知。我因喜欢这孩子,就天真地认为这孩子没有缺点;我因喜欢这孩子,就在和他说话时过于亲密、不顾分寸,认为不论我说什么他都能接受。我得承认,在这件事情中我要负起更大的责任。
当晚我将他叫到办公室,小薛在我面前坐立不安。我把近段时间他的种种不好的表现一一说于他听,然后我试探着说:“我从小吴那儿了解到你最近种种表现的原因是因为老师曾经说过一句今后我不管你了的话对吗?”小薛点了点头。得到小薛的证实之后,我心中久悬的那颗心终于回落地面。小薛身上拥有青春期男孩子的典型性格:极自尊又极易收到伤害。我需要放下教师的架子,真诚地向他道歉并对其多家鼓励。“小薛,老师当时说这句话时的确忽略了你的感受,这是老师做得不对的地方。老师向你道歉,你原意原谅老师吗?”小薛抬起头来望着我,眼中写满了难以置信,可能他没有想到一位教师会如此真诚地向学生道歉吧。“你要记住,既然你是我们班的成员,那你就是黄老师的孩子。你见过不管自己孩子的父母吗?老师说的那句话也许伤害了你的感情,但老师说出这句话的背后却暗藏着我对你的殷切希望。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因为对你倾注了太多感情,所以才更容忍不了你身上有缺点。当然这种心态和做法可能不对,老师今后慢慢改过来。因为我不能打着关爱你的幌子把你禁锢起来。”面前的小薛眼中泛起了泪花,我继续说道:“我和你父亲就你最近的在校表现沟通过,你的父亲很焦急,他邀请我周末去你家吃饭,一起探讨对于你的教育问题,但我拒绝了。你知道为什么吗?”我停顿了下来,注释着小薛。小薛摇摇头。我说:“因为时机不对。我对你父亲说,两年后高考成绩公布后,小薛一定会亲自打电话给黄老师,邀请黄老师去参加他的考取重点大学的庆贺宴。”我的话刚说完,小薛一把抱住我,失声痛哭了起来。我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小薛抽身擦干眼泪,又用衣袖帮我拭去眼泪。“会有这一天吗?”我问道。“黄老师,一定会的!“我俩相视,不禁破涕为笑。
一场夹杂眼泪和笑声的谈话就这样结束了。现在想来,感触良多。
首先,教师的话语力量不可低估!辩证地看,充满正能量的话语可以激励学生奋进,但负能量的话语对学生的伤害也难以估量!我的一句“如果……,我就不管你了”使学生做出了如此多看似快意报复了老师、实则伤害了自己(影响了学习心情、人际关系)的不当举动,这当中我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谨言慎行,这是对我们教师尤其是对班主任们的郑重告诫,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们所说的话很可能产生“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严重后果。
其次,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有教师的尊严,但并不是不能向学生低头。教师言语对学生产生的伤害大多是在不经意间造成的,但当伤害产生,教师若怀抱着“我又不是故意的”的心态来看待和处理问题,拒不低头认错或让步,那么伤害将持续发生并可能恶化。我不敢想象在这次事件中,如果我不及时找小薛谈话、道歉,小薛将变成什么模样。一句话可能温暖一个人,一个举动可能拯救一个人。教师们,适当放下自己的架子来!
再次,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有一颗敏感的心、一双敏锐的双眼,随时观察到每一位学生的言行举止。防微杜渐,越早发现问题,越能将学生及时拉回正轨,助其健康成长。不是每一个学生最后都能自觉地“迷途知返”,细心发现问题的教师往往能以适当的方式让学生“悬崖勒马”。
当然,我们教师也不能因害怕自己说话可能伤害学生而噤声不言,该严肃批评的时候还是得批评。毕竟,同样的话语对于两个不同的学生,并不一定会产生等量伤害,伤害的产生与否同学生的个性有很大关联。我呼吁的是,我们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去感知学生的感受,我们更要有一双敏锐的双眼去观察、留意学生的言行特别是异常的举止。任何一个小的异常的举止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段情愫,这个故事、这段情愫永远只会留给明眸者去发现、挖掘。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江苏省天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