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00—2014年成年人体质变化特点分析
2017-01-09张艺宏何仲涛李纪江
邵 平,张艺宏,何仲涛,李纪江,李 航
四川省2000—2014年成年人体质变化特点分析
邵 平1,张艺宏2,何仲涛1,李纪江1,李 航1
1.四川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2.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2000年和2014年四川省成年人体质资料,纵向观察体质变化特点,为更好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2014年和2000年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20-59岁成年人测试数据,分析年代纵向差异与趋势。结果:2014年成年人体质达标率较2000年下降1%;2014年成年人身高、体重较2000年均有所上升,超重和肥胖率、腰围超标率较显著增加;2014年成年人肺活量、坐位体前屈、握力和闭眼单脚站立较2000年有所下降,台阶指数、选择反应时、纵跳和俯卧撑(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有所提高。结论:与2000年相比较,2014年四川省成年人身体形态指标增长较多,超重和肥胖现象较为突出,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成绩有升有降,整体体质水平基本保持一致。
四川省;成年人;体质;2000年;2014年
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1]。这些特征既取决于遗传,又受到后天生活环境的影响。21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人们的生活、工作、交通、通讯和体力活动等各方面也随之发生着改变,势必会对人们的体质产生影响。因此,文章研究四川省成年人从2000年到2014年的体质变化特点,总结四川省成年人体质变化规律,提出提高四川省成年人体质的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资料取自四川省2000年第1次国民体质监测和2014年第4次国民体质监测的20-59岁成年人测试数据,共计54 995人。指标包括身高、体重、BMI、肺活量、台阶指数、坐位体前屈、握力、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纵跳、俯卧撑(男)/1min仰卧起坐(女)。BMI和腰围按中国肥胖问题研究组制定的筛查标准[2]分层:BMI<18.5为体重过轻、18.5≤BMI<24.0为体重正常、24.0≤BMI<28.0为超重、BMI≥28.0为肥胖;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为中心性肥胖。男女各年龄组人数分布详见表1。
表1 2000年和2014年男女各年龄组人数
1.2 方法
1.2.1 测试方法 以分层随机等量抽样原则,对四川省21个市(州)的省级监测点,按上、中、下不同社会经济片的城镇、乡村居民均等抽样。监测由各地组织检测队,选调经培训合格并有经验的体质检测员和体检医生在统一时段使用国民体质监测器械,按统一方法专人专项完成。监测现场调查的总体方案、抽样设计、测试细则、质量控制措施及调查对象纳入标准参见《2000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报告》[3]。
1.2.2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Excel2007和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样本均值差异的显著性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样本率差异的显著性用2检验,检验水平为=0.05。
2 结果
2.1 2014年与2000年体质达标率的比较
2014年四川省成年人体质总体达标率(达到体质“合格”等级及以上的人数百分比,下同)为82.7%,与2000年相比(83.7%)下降1个百分点,但优秀率为8.9%,比2000年(8.0%)提高0.9个百分点。两个年度间优秀率、合格率和未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
分性别比较:2014年男性总体达标率为83.7%,低于2000年的84.4%,合格率比2000年低2.8%,但良好率和优秀率分别高0.8%和1.3%。两个年度间男性优秀率和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4年女性总体达标率为81.8%,低于2000年的83.0%,除优秀率比2000年高0.7%,良好率和合格率均低于2000年。两个年度间女性未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图1)。
图1 2000年与2014年体质评价等级人数百分比
2.2 身体形态指标的比较
2.2.1 男性身高、体重、BMI、腰围比较 2014年成年男性20—54岁各年龄组身高平均数均高于2000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20—59岁各年龄组体重、BMI和腰围平均数均大于2010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表2)。
表2 2000年与2014年成年男性各年龄组身体形态指标平均数比较(`x±s)
注:**<0.01,与2000年比较。下同。
2.2.2 女性身高、体重、BMI、腰围比较 2014年成年女性20—34岁和50—54岁各年龄身高平均数均高于2000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而35—49岁各年龄组与2000年相一致;25—54岁各年龄组体重平均数2014年均大于2000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或<0.01);25岁之后,各年龄组BMI平均数2014年大于2000年,且在35—59岁各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20—59岁各年龄组腰围平均数2014年大于2010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表3)。
表3 2000年与2014年成年女性各年龄组身体形态指标平均数比较(`x±s)
注:*p<0.05,与2000年比较。下同。
2.2.3 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比较 以BMI分层计算,成年人的超重率和肥胖率由2000年的25.9%和4.7%分别增长为2014年的31.3%和7.7%,体重正常人数比例由64.8%下降为56.6%,且体重正常率、超重率和肥胖率两个年度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而体重偏瘦率差异无显著性(表4)。其中,成年男性的超重率和肥胖率由2000年的28.0%和4.7%分别增长为2014年的36.9%和8.7%,体重正常人数比例由63.7%下降为51.2%,且体重正常率、超重率和肥胖率两个年度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成年女性的超重率和肥胖率由2000年的23.8%和4.7%分别增长为2014年的25.9%和6.6%,正常人数比例由65.9%下降为61.9%,且体重正常率、超重率和肥胖率两个年度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
表4 2000年与2014年成年人BMI分层比较(n,%)
以腰围分层计算,2014年成年人腰围超标率由2000年的29.3%升至40.3%,其中男性最为明显,由28.3%升至45.2%,女性由28.8%升至35.7%,两个年度间的腰围超标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表5)。
表5 2000年与2014年成年人腰围分层比较(n,%)
2.3 身体机能指标的比较
肺活量上,2014年成年男性各年龄组肺活量平均数均小于2000年,且在20—34岁和45—59岁各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成年女性各年龄组肺活量平均数均小于2000年,且各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台阶指数上,2014年成年男性和女性各年龄组台阶指数平均数均大于2000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表6)。
表6 2000年与2014年成年人各年龄组身体机能指标平均数比较(`x±s)
2.4 身体素质指标的比较
2.4.1 男性身体素质指标的比较 2014年成年男性各年龄组坐位体前屈、握力和闭眼单脚站立平均数较2000年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而20—54岁各年龄组选择反应、20—39岁各年龄组纵跳和俯卧撑平均数较2000年均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表7)。
表7 2000年与2014年成年男性各年龄组身体素质指标平均数比较(`x±s)
表7(续) 2000年与2014年成年男性各年龄组身体素质指标平均数比较(`x±s)
2.4.2 女性身体素质指标的比较 2014年成年女性25—39岁和45—54岁各年龄组坐位体前屈平均数较2000年均有所下降,其余年龄组有所上升或未变,除40—44岁外,其余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或<0.01);各年龄组握力和闭眼单脚站立平均数较2000年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而20—54岁选择反应、各年龄组纵跳和1分钟仰卧起坐平均数较2000年均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表8)。
表8 2000年与2014年成年女性各年龄组身体素质指标平均数比较(`x±s)
表8(续) 2000年与2014年成年女性各年龄组身体素质指标平均数比较(`x±s)
3 讨 论
现已证实超重和肥胖是心脏病、脑卒中、糖尿病和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超重和肥胖是控制相关慢性疾病的关键[4],慢性病发病率随BMI值增大显著提高[5-11]。本文以BMI为评价指标的统计表明,与2000年比较,2014年四川省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显著增加,超重率达到31.3%,肥胖率到达7.7%,两项合并为39%。其中成年男性超重、肥胖率合并达到45.6%,女性则为32.5%,比2000年分别增长12.9%和4%。腰围在评价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或腹型肥胖)和预测糖尿病及高血压等心血管病患病风险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12],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肥胖评价指标[2]。众多对成年人的研究显示,中心性肥胖与代谢综合症有密切的关系[13]。本文按腰围筛查标准统计的结果显示,成年男性腰围超标人数比例由2000年的28.3%增至45.2%,女性由28.8%升至35.7%,并且与上述成年人BMI两个年度间的变化趋势一致。综上,从2000年到2014年,四川省成年人超重肥胖显著增加,患慢性病的风险会随之增加,如何引导人们通过合理膳食、增加体力活动、科学健身来控制体重和预防肥胖,成为医疗卫生、全民健身工作者目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与2000年比较,2014年四川省成年人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肺活量、坐位体前屈、握力和闭眼单脚站立的成绩下降,台阶指数、选择反应时、纵跳和俯卧撑(男)/1min、仰卧起坐(女)/1min的成绩提高,且男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体重过高会影响体质总体水平,导致其他指标成绩下降,就2000年与2014年的比较来看,虽然超重和肥胖率显著增加,但是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并未出现一致性下降。虽然2014年成年人的肺功能、柔韧性、手臂力量和平衡能力较2000年下降,但心肺耐力、反应能力、下肢爆发力和力量耐力却有所提高。其原因和机理有待今后深入分析研究,并进行追踪考察。
4 结 论
与2000年相比较,2014年四川省成年人身体形态指标增长较多,超重和肥胖现象较为突出,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成绩有升有降,整体体质水平基本保持一致。
[1] 陈明达,于道中.实用体质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32.
[3] 四川省体育局.2000年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报告[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1.
[4] 赵文华,瞿 屹,胡建平,等.中国超重和肥胖造成相关慢性疾病的经济负担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7):555~559.
[5]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协作组.我国中年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现状及从80年初至90年代末的变化趋势[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02):74~79.
[6] Miller GJ, Mande GH, Beckels GL. Incidenc of hypertension and 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in a rapidly developing Caribbean community Health[J]. 1996, 50(5): 497~504.
[7] Stafford M, Hemingway H, Stansfeld SA, et al. Behavioural and biological correlates of physical functioning in middle aged office workers: the UK Whitehall II study [J]. 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1998, 52(6): 353~3581.
[8] Harland JO, Unwin N, Bhopal RS, White M, et al. Low levels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a UK Chinese population [J]. 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1997, 51(6): 636~642.
[9] Thomas E, Cade J, Vail A. Risk factor analysis of data from assessment clinics in the UK breast screening programme:a case-control study in Portsmouth and Southampton [J]. 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1996, 50(2): 144~1481.
[10] Han, Ts, Tijhuis MAR .Lean MEJ, et al. Quality of Life in Relation to Overweight and Body Fat Distribution [J]. Am J Public Health.1998, 88:1814~1820.
[11] 杨文英,陈晓平,杨兆军,等.BMI分层对血糖、血脂及血压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1,9(5):275~278.
[12] 卢 芳. 肥胖诊断指标的选择和防治[J]. 中国社区医师,2011,27(2):27.
[13] 孙博喻,张 冰,林志健,等. 腹型肥胖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1):80~82.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dult Physical Fitness in Sichuan Province From 2000 to 2014
SHAO Ping1, ZHANG Yihong2, HE Zhongtao1, et al
1.Sichuan Sports Research Institute,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2.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Objective: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dult physical data in Sichuan Province in 2000 and 2014,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ngitudinal observation of physical fitnes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activities. Methods: The test data of 20-59 years old adults from National Physical Fitness Surveillance in Sichuan province in 2014 and 2000 was used to analysis of vertical differences and trends. Results: In 2014 adult physical fitness compliance rate decreased by 1% compared to 2000.In 2014, the height and weight of adul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average in 2000. The rat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2014 adults vital capacity, sit body flexion, grip and closed single foot standing compared to 2000 decreased, step index, choice reaction time, vertical jump and push up (male)/ sit up (female) was improved.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2000, 2014 Sichuan Province adult body shape index increased more, overweight and obesity phenomenon is more prominent, physical function and physical quality index scores rose drop, the overall fitness level remain essentially the same.
Adult; Physical fitness; Sichuan province; 2000; 2014
G80-05
A
1007―6891(2016)06―0040―06
2016-06-07
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3za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