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DMDAAC)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2017-01-09童甲甲聂容春孙玉龙王典典

杭州化工 2016年4期
关键词:丙烯酰胺阳离子单体

童甲甲,聂容春,孙玉龙,王典典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DMDAAC)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童甲甲,聂容春,孙玉龙,王典典

(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安徽淮南232001)

该文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酰胺(AM)为单体,在光引发剂作用下,通过水溶液共聚法合成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采用单因素优化实验,研究了单体配比、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及尿素添加量等因素的影响。得到最优制备条件:摩尔比为n(AM)∶n(DMDAAC)=1∶0.18,单体质量分数为25%,引发剂用量为0.02%,聚合温度为30℃,尿素添加量为4%,产物特性黏数最高为934 mL/g。通过红外光谱表征,产品与CPAM特征基团相符合,絮凝实验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光引发;絮凝性能

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是一种线型高分子聚合物,其特点是大分子链上既有柔性好的酰胺基团,又有大量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基团,可以通过改变阳离子度而广泛用于工业废水处理、污泥调节、纸张的增干增强和助留剂等方面,具有正电荷密度高、水溶性好和絮凝效果好的优点[1-3]。CPAM作絮凝剂时可与体系微粒通过电性中和、吸附架桥和包络作用来使固体微粒脱稳、絮凝。其分子链上带有的正电荷活性基团,在处理含有大量负电微粒的污水时,兼具有电性中和与吸附架桥的作用,效果比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和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更好[4-5]。

合成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主要有化学引发聚合和光引发聚合2种工艺。虽然化学引发聚合工艺比较成熟,但得到的产品质量不稳定,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而光引发聚合则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易控制,产品纯度高,生产成本低以及环保的优点[6-8]。

本文采用光引发技术,以AM、DMDAAC为单体,通过水溶液共聚法合成特性黏数高、絮凝效果好的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1 实验部分

1.1实验原料与仪器

实验原料:丙烯酰胺(AM)(分析纯,含量>98%),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工业级,含量≥60.8%),氯化钠(NaCl)(分析纯,含量≥99.5%),氮气(工业级),光引发剂(实验室自制)。

实验仪器:可见分光光度计,Jh721-100,上海菁华科技有限公司;非稀释型乌氏黏度计,内径0.54 m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MAGNA-IR750,美国Nicolet仪器公司。

1.2CPAM的制备

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用去离子水调节单体质量分数,加入一定量光引发剂,搅拌均匀,氮气驱氧5min后密封,光照一定时间后,得到胶状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烘干粉碎,即得粉状产品。

1.3 分析测试

1.3.1 特性黏数的测定

参照GB 12005.1—1989,采用一点法进行测定:用浓度为1 mol/L的NaCl溶液作溶剂溶解试样,温度为30℃恒温水浴,用乌氏黏度计分别测溶剂和溶液的流经时间,计算得到CPAM的特性黏数[9]。

1.3.2 阳离子度的测定

聚合产物的阳离子度采用沉淀滴定法测定:在CPAM溶液中加入一定量浓度已知的K2Cr2O4溶液,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当溶液首次变红时即为滴定终点,通过AgNO3用量计算得到CPAM的阳离子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单体摩尔配比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实验初始反应条件为:总单体质量分数20%,温度20℃,引发剂用量0.06%(质量分数,下同),pH为6,光照时间2.5h。改变单体摩尔配比,考察其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得到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单体摩尔配比对聚合物特性黏数的影响

图2 单体摩尔配比对聚合物阳离子度的影响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聚合物特性黏数随着DMDAAC含量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阳离子度却不断增加。这是因为AM的活性比阳离子单体的活性要高,阳离子单体比例过大时,空间位阻较大,共聚更有利于AM自聚,仅有少部分阳离子单体能参与共聚,其他大部分阳离子单体形成低分子聚合物,导致产物特性黏数降低。但随着阳离子单体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会缩小2种单体聚合的活性差异,使得分子链中嵌入更多的阳离子单体成分,有助于提高聚合物的阳离子度。在兼顾聚合物阳离子度和特性黏数的情况下,选取最佳单体配比为n(AM)∶n(DMDAAC)=1∶0.18。

2.2 单体质量分数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选择单体配比为n(AM)∶n(DMDAAC)=1∶0.18,改变单体质量分数,其他条件与2.1相同,考察单体质量分数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单体质量分数对聚合物特性黏数的影响

由图3中可以看出,聚合物特性黏数随着单体质量分数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主要是因为单体浓度低时,光引发剂引发的单体数量少,激发的链自由基数量少,对远离单体自由基和链自由基的单体无法聚合,导致产物特性黏数低。当单体浓度过高时,反应速率过快,产生的聚合热不易散发,容易发生交联现象,导致产物特性黏数减小。单体浓度过高的同时,易使体系发生凝胶化现象,导致产物溶解性变差。结合本次实验,选取最佳单体质量分数为25%。

2.3 引发剂用量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选取单体质量分数为25%,改变引发剂用量,其他反应条件与2.2相同,考察引发剂用量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引发剂用量对聚合物特性黏数的影响

由图4可知,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聚合物的特性黏数先增大后减小。这是因为当引发剂用量逐渐增大时,体系产生的自由基不断增多,有利于单体之间的聚合,使产物特性黏数增大;当引发剂用量过大时,自由基产生数目过多,反应过快,产生大量的热,反应体系容易出现链转移、链终止反应,发生“爆聚”现象,使聚合物特性黏数降低。综合考虑,选取合适的引发剂用量为0.02%。

2.4温度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选取引发剂用量为0.02%,改变反应温度,其他反应条件与2.3相同,考察温度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得到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反应温度对聚合物特性黏数的影响

由图5可知,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聚合物的特性黏数先增大后减小。这是因为反应温度低时,引发剂分解速率低,产生的自由基数目低,导致聚合速率慢且反应不完全。当反应温度逐渐升高时,引发剂分解速率加快,生成的自由基数目增多,聚合物特性黏数增大。但当反应温度过高时,聚合速率过快,分子链容易发生交联,降低产物的平均聚合度,使聚合物特性黏数又随之降低。因此,选取最佳反应温度为30℃。

2.5尿素添加量对聚合物的影响

选择反应温度为30℃,改变尿素添加量(以质量分数计,下同),其他反应条件与2.4相同,考察尿素添加量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得到结果如图6所示。

高聚物的特性黏数和溶解性往往是相互矛盾的,为了更合理地兼顾二者,经常需要在反应时加入助溶剂。尿素作为一种助溶剂和辅助还原剂,广泛应用于聚丙烯酰胺的合成上。根据速溶理论,若高分子聚合物中含有结构与其相似的小分子,则该小分子能加快高分子聚合物的溶解速率,即添加尿素有利于改善聚丙烯酰胺的溶解性。研究结果表明:尿素的加入对聚合物的特性黏数也有一定影响。从图6中可以看出,随着尿素投入量的增加,CPAM特性黏数先增加后减小。当尿素添加量占4%时,CPAM特性黏数达到最大值。

在溶解性方面,当尿素加入量达到4%时,聚合物溶解速率明显加快,当加入量过多时,聚合物溶解速率则变化不明显,趋于缓和,但聚合物特性黏数却下降的很快。综合以上,选取适宜的尿素添加量为4%。

2.6 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

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产物结构进行分析表征,结果如图7所示。

图6 尿素添加量对聚合物特性黏数的影响

图7 P(AM—DMDAAC)的红外光谱图

由图7可以看出,在3 300~3 500 cm-1之间的3 430 cm-1处出现胺基—NH2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在2 925 cm-1处的吸收峰为亚甲基—CH2—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在1 651 cm-1处为酰胺基团中羰基的特征吸收峰,在1 460 cm-1处为DMDAAC结构单元中与N+键相接的双甲基的振动,在1 040 cm-1处为季铵基的吸收峰。FT-IR的分析结果表明,DMDAAC与AM发生了共聚合反应,生成了目标产物。

2.7絮凝效果

用不同特性黏数的CPAM对高岭土悬浮液做絮凝沉降实验,通过对上清液透光率的测定比较絮凝效果,结果如图8所示。

图8 不同特性黏数CPAM对上清液透光率的影响

从图8中可以看出,所合成的CPAM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随着聚丙烯酰胺特性黏数的增加,上清液透光率变好。这是因为CPAM为一种高分子聚合物,特性黏数越大,电荷中和、吸附架桥能力越强,絮凝效果越好。而随着聚丙烯酰胺用量的增加,高岭土上清液透光率先增加后稍微减小,说明絮凝剂添加量并不是越大越好。因为CPAM主要以吸附架桥方式絮凝水中的胶粒物质,当絮凝剂过量时,会阻止架桥和吸附,出现絮凝恶化现象,絮凝效果反而很差。考虑到絮凝效果及经济因素,CPAM添加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添加量。

3 结论

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单体摩尔比n(AM)∶n(DMDAAC)=1∶0.18,单体质量分数为25%,引发剂用量为0.02%,反应温度为30℃,尿素添加量为4%,产物CPAM特性黏数最高为934 mL/g。通过红外光谱表征,产物与CPAM特征基团相吻合,絮凝实验表明合成的CPAM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

[1]卢红霞,刘福胜,于世涛,等.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DMC)的合成与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24(4):46-49.

[2]Luo Yue,Wang Zhilong,Zheng Lijun,et a1.Preparation of cationic polyacrylamide by invers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and its floccula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J].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Oil&Gas Fields,2009,19(2): 35-37.

[3]申秀梅.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光合成的工业化基础研究[D].淮南:安徽理工大学,2011.

[4]郑继洪,徐初阳,聂容春,等.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絮凝性能研究[J].中国煤炭,2013,39(4):78-80.

[5]邵宏谦,朱传俊,刘艳飞,等.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技术条件及絮凝性能评价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4,34(12):61-64.

[6]郑桂芬.光敏引发AM-DAC共聚物的合成研究[J].山西化工,2011,31(6):14-16.

[7]张玉,刘福胜,于世涛.光辅助引发制备两性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DMC-AANa)[J].应用化工,2013,42(10):1858-1862.

[8]卢伟,郑怀礼,马江雅,等.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聚合方法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3,25(5):609-613.

[9]聚丙烯酰胺特性黏数的测定方法:GB12005.1—1989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9.

10.13752/j.issn.1007-2217.2016.04.008

2016-10-09

猜你喜欢

丙烯酰胺阳离子单体
什么是水的化学除盐处理?
烷基胺插层蒙脱土的阳离子交换容量研究
单体光电产品检验验收方案问题探讨
聚硅酸/聚丙烯酰胺复合絮凝剂的研究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测定及其含量控制方法
DMC-IA-AM两性聚丙烯酰胺用于混合废纸浆抄纸
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巨无霸式医疗单体的选择
新型除氟载铁(Fe3+)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性能研究
类姜黄素及其单体对β-内分泌酶活性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