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资、就业结构偏离与就业动态关系差异研究

2017-01-09刘日星蒋文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73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宜春336000

统计与决策 2016年24期
关键词:就业结构增长率利润

刘日星,蒋文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73;2.宜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工资、就业结构偏离与就业动态关系差异研究

刘日星1,2,蒋文莉1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73;2.宜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在我国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名义工资增长会促进就业增长。名义工资增长与产出增长共同促进就业结构偏离系数减小,就业结构偏离系数减小促进就业增加。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名义工资上升促进就业结构偏离系数减小。名义工资增长、就业结构偏离对就业增长影响不显著。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在产业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名义工资上升会促进就业结构偏离系数减小。在名义工资增长率和就业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就业结构偏离系数减小会促进就业的增长。

工资;就业结构偏离;就业;动态关系

0 引言

工资对就业的影响问题一直是学界研讨的热点问题。从古典经济学派到凯恩斯学派,从西方到中国,研究的理论非常丰富。从数量分析方面,观点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工资上升会增加就业量;二是工资上升会减少就业量。制造业企业是工业企业,名义工资上升对制造业企业影响作用更为直接而显著。在当前名义工资不断上升的中国,制造业工业企业升级转移,就是他们应对工资上升压力的现实映证。那么,名义工资上升对就业总量影响到底是正效应,还是负效应?这二方面的效应在不同行业、不同时期的效果应该不同。对于单个企业来说,随着名义工资成本的上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就会减少。当利润小于边际可变成本时,企业会停止生产。这时,厂商要么转移生产地,要么进行升级改造,用资本替代劳动力。这样,整个行业的资本投入、劳动力雇佣量之间的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从结构方面考虑,名义工资上升过程中,由于各行业上升的速度、数量和比例不一致,所以各行业之间的工资成本结构就会发生改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各行业的利润结构就会随之变化。王朝辉(2002)[1]认为在资本追逐利润的目标下,各行业的资本结构随之产生相应的变动。劳动被资本所雇佣是在于在一定社会关系下进行生产活动时资本和劳动所体现的社会属性。郝玲玲(2015)[2]认为资本和雇佣劳动这两者是互为前提的,它们两个既相互制约,又相互生产。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方面考虑,仅仅从资本雇佣劳动这一路径推断,劳动者的就业结构也会相应地产生变化。同时,各行业的产值结构也随之产生相应变动,有的产品退出市场,有的新产品进入市场。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近年来,工资成本上升和结构性失业问题日渐凸显。工资成本上升、大量劳动力剩余和结构性失业并存的现象,引起学界和政府热切关注。所以本文将用中国2001—2003年,以及2005—2011年10年间制造业经验数据(数据来源于2002—2004年,2006—2012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主要围绕名义工资上升,由此而产生的行业工资成本结构、产值、行业产业结构、资本、行业资本结构、利润、行业利润结构、就业、行业就业结构及其变动进行经验分析,论证其关系,找出其在制造业行业内部之间的差异。针对不同行业的工资上升压力,提出与之相对应的化解对策。同时,以名义工资成本上升,工资行业成本变化为出发点,从资本雇佣劳动的劳动力需求视角,找出我国就业结构转变以及由此而产生结构性失业的学理,分析他们之间在行业间的差异,提出相应的解决政策和措施。

1 理论设计

参照洪永淼等(2014)[3]等依据要素密集程度对制造业行业进行分类的方法,结合2002—2004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分地区分行业经济指标和2006—2011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分行业分地区平均劳动工资和报酬指标,选取其中有统计数据的20个行业进行分类分析。为了合理、全面、综合地解释劳动密集型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和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工资、资本、产出、利润和就业之间的数量关系,本文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7个行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5个行业和知识密集型制造业8个行业的平均工资、实收资本、当年价格计算的销售产值、总利润和平均就业量进行平均,最后得出的平均值分别代表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的工资、资本、产出、利润和就业水平。制造业具体20个行业归类划分如下表1所示。

表1 制造业分类

1.1 工资上升的就业结构偏离效应

名义工资上升主要从四条路径对就业产生影响:(1)从劳动供给方面来说。名义工资上升,会提高劳动者参与率,增加劳动供给,从而增加就业总量。(2),从劳动需求方面来看。名义工资上升,会增加劳动力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减少利润,因而企业会减少劳动力需求,从而减少经济社会中的就业量。(3)从人力资本和劳动生产率方面考虑。名义工资上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上升,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劳动者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知识存量都会相应提升,劳动者的积极性也会提高,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素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为产业升级提供相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并且会促使产业升级,为其他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条件。其他新兴产业发展会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吸引更多的劳动者就业,从而增加社会经济体中的总就业量。(4)名义工资上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增加劳动者收入水平,促使劳动者增加消费水平,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加就业岗位和就业量。消费增加、产业升级带动产业发展,创造劳动力需求,是通过资本的投入和扩张来实现的。本文以企业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微观视角来分析名义工资上升的就业效应。基本假设为:

假设1:企业只有两种投入要素:劳动力和资本。

假设2:利率水平对就业没有影响。

假设3:企业生产满足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且规模报酬不变,生产周期为一年。

在一年中,企业的生产总收入函数为:

式中y代表产出水平,A代表全要素生产率,k代表资本投入量,α代表资本产出弹性,且大于0,l(或L)代表劳动投入量,β代表劳动产出弹性,且大于0,α+β=1。总投入成本函数为:

式中c代表成本,r代表利率,w代表名义工资。那么一年中,企业的总利润函数为:π=y-c,即:π=y-r×k-w×l,式中π代表总利润。通过变换得到企业总就业量函数:

上式两边取对数得:1nL=1nY-1nw-1nr-1nk+1nw -1nπ+1nw,整理后得:

由(4)式可知,企业的实际就业量与总产出、总利润、资本总投入、利率和名义工资有联系。由于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它们的名义工资、资本投入、产出的总量是不同的,并且名义工资、资本投入、产出的行业结构也不相同。因此,在利率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本文得出以下推论:

推论1:在不同行业,名义工资上升对就业的影响不同。名义工资成本上升会对就业结构偏离产生影响。在名义工资成本上升条件下,行业工资成本结构会对就业结构偏离产生影响。

名义工资上升会吸引更多的劳动者进入该行业,有利于该行业企业选择合适的劳动者与就业岗位相匹配,从而对就业结构偏离产生影响。由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各要素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名义工资上升对就业的影响不同。

推论2:名义工资上升会对产出产生影响,不同行业影响不同。产出会对就业产生影响,不同行业的影响不同。在名义工资成本上升条件下,行业产业结构会对就业结构偏离产生影响。

名义工资上升会吸引更多的劳动者进入该行业,有利于该行业企业选择合适的劳动者与就业岗位相匹配。提高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产出产生积极影响。由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各要素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名义工资上升对产出的影响的差异。

推论3:名义工资上升会对资本投入产生影响,不同行业影响不同。资本投入会对就业产生影响,不同行业的影响不同。在名义工资成本上升条件下,行业投入资本结构会对就业结构偏离产生影响。

名义工资上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会减少,为了化解这一难题,很多企业就会采用资本替代劳动,如当前广东省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使用机器人替代劳动力,来解脱名义工资上升带来的困境。由于采用了新技术和新设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由此而得到提高。随之总利润也会增加。这样,企业和社会的资本积累和存量就会提高,为了追逐利润,企业会扩大生产规模或升级生产结构,相应地会增加整个经济社会中的就业规模。在这方面,宁光杰(2004)[4]认为:霍华德和金(M.C.Howard和J.E.King)两位经济学家指出,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必然伴随着剩余价值率的提高,会加速资本积累,从而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技术变革和机器的应用,会引起制造机器和有关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规模扩大,从而增加这些部门的就业量。技术进步带来生产成本的降低,会使产品价格下降,这会有助于产品需求的上升,也会为增雇工人创造条件。由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各要素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名义工资上升对资本和就业的影响不同。

推论4:名义工资上升对利润会产生影响,不同行业的影响不同。利润会对就业产生影响,不同行业的影响不同。在名义工资成本上升条件下,行业利润结构会对就业结构偏离产生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名义工资上升会增加劳动力成本,从而减少利润,利润会影响企业工资水平、产出和新一轮的投资,进而影响劳动力就业,最终影响就业结构偏离。由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各要素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名义工资上升对利润的影响不同。

推论5:在就业结构偏离过程中,就业结构会产生转变,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就业结构比重上升,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就业结构比重下降。社会经济中的名义工资上升对就业数量影响,不同行业的效果不同。由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各要素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名义工资上升对就业的影响不同。

1.2 变量选择和数据说明

下面对一些变量进行说明。

-1表示第t-1年的第i行业的年平均资本总额。

参考朱彤和庞磊(2015)[5]的算法,分析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偏离度用公式:表示,Ei表示就业结构对产值结构的偏离度、Li代表第i产业就业比重,Xi代表第i产业产值比重。在文中,此公式可以写成:

其中:Ei表示第i产业就业结构偏离系数,aqi表示第i产业的年平均销售总值,ali表示i产业的年平均从业劳动力总数。

下面用2001—2003年和2005—2011年的中国制造业的有关数据对上文推论进行实验检验。

2 实验分析

2.1 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实证结果分析

2.1.1 数量方面

为解决随机扰动项自相关问题,作者考虑随机扰动项服从AR过程。在估计过程中,吴建峰(2014)[6]认为使用横截面加权系数回归方法来解决面板数据可能存在的异方差问题。以就业结构偏离为自变量,名义工资增长率、产出增长率、利润增长率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通过随机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综合效应模型回归,回归结果如下表2方程一所示。以就业增长率为因变量,就业结构偏离、名义工资增长率为自变量,通过随机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综合效应模型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2方程二表示。

从表2方程一可知:三个模型都有效,根据回归系数P值效果和AR过程,随机效应不能反映AR过程,综合效应调整R2显著性强,所以选择综合效应模型回归结果。结果表明:在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名义工资增长率与就业结构偏离成正方向比例变动关系,名义工资每增长1%,就业结构偏离系数大约增加3.22%。名义工资增长率与产出增长率共同作用,与就业结构偏离成反方向变动关系,名义工资与产出增长率共同作用每增长1%,就业结构偏离系数大约减少10.31%。名义工资增长率与利润增长率共同作,与就业结构偏离成正方向变动关系,名义工资与利润增长共同作用每增长1%,就业结构偏离系数大约增加3.22%。

表2 回归结果一

表2方程二表明:三个模型都有效,根据回归系数P值效果和AR过程,随机效应不能反映AR过程,固定效应调整R2显著性强,所以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结果表明:在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就业结构偏离与就业增长率成反方向变动关系,就业结构偏离每增长1%,就业增长率大约下降1.15%。名义工资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成正方向变动关系,名义工资增长率每增长1%,就业增长率大约增加9.30%。

2.1.2 结构方面

以就业结构偏离为因变量,名义工资成本结构与利润增长率共同作用、名义工资成本结构与产业结构共同作用、名义工资成本结构与利润结构共同作用、名义工资成本结构与资本结构共同作用、名义工资成本结构与就业结构共同作用、名义工资成本结构与名义工资增长率共同作用为自变量,通过随机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综合效应模型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3表示。

表3 回归结果二

从表3可知:三个模型都有效,根据回归系数P值效果和AR过程,随机效应不能反映AR过程,综合效应调整R2显著性、回归系数P值整体显著性效果更强些,所以选择综合效应模型回归结果。结果表明:在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工资成本结构与利润增长率共同作用、工资成本结构与资本结构共同作用、工资成本结构与就业结构共同作用,与就业结构偏离成正方向变动关系,工资成本结构与利润增长率共同作用、工资成本结构与资本结构共同作用、工资成本结构与就业结构共同作用分别每上升1%,就业结构偏离系数分别增加大约0.64%、14.03%、21.43%。工资成本结构与产业结构共同作用、工资成本结构与利润结构、工资成本结构与名义工资增长率共同作用,与就业结构偏离成反方向变动关系,工资成本结构与产业结构共同作用、工资成本结构与利润结构共同作用、工资成本结构与名义工资增长率共同作用分别每上升1%,就业结构偏离系数分别下降大约40.50%、1.02%、9.08%。

2.2 东部地区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实证结果分析

2.2.1 数量方面

以就业结构偏离为自变量,名义工资增长率、就业增长率与名义工资增长率共同作用为因变量,通过随机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综合效应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回归结果三

从表4可知:三个模型都有效,根据回归系数P值效果和AR过程,由于随机效应不能反映AR过程,综合效应调整R2显著性、回归系数P值整体显著性效果更强些,所以选择综合效应模型回归结果。结果表明: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名义工资增长率与就业结构偏离成反方向变动关系,名义工资每上升1%,就业结构偏离系数大约下降0.08%。就业增长率与名义工资增长率共同作用,与就业结构偏离成正方向变动关系,就业增长率与名义工资增长率共同作用每上升1%,就业结构偏离系数大约上升0.17%。

2.2.2 结构方面

以就业结构偏离系数为自变量,名义工资成本结构、资本结构与名义工资增长率共同作用、产业结构与名义工资成本结构共同作用、资本结构与名义工资成本结构共同作用、利润结构与名义工资成本结构共同作用为因变量,通过随机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综合效应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回归结果四

表5表明:三个模型都有效,根据回归系数P值效果和AR过程,由于随机效应不能反映AR过程,综合效应调整R2显著性、回归系数P值整体显著性效果更强些,所以选择综合效应模型回归结果。结果表明: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名义工资成本结构、利润结构与名义工资成本结构共同作用,与就业结构偏离成正方向变动。名义工资成本结构、利润结构与名义工资成本结构共同作用分别每增长1%,就业结构偏离系数大约分别上升1.79%、0.01%。资本结构与名义工资增长率共同作用、资本结构与名义工资成本结构共同作用、产业结构与名义工资成本结构共同作用,与就业结构偏离成反方向变动。资本结构与名义工资增长率共同作用、产业结构与名义工资成本结构共同作用、资本结构与名义工资成本结构共同作用分别每上升1%,就业结构偏离系数分别下降大约0.30%、0.24%、2.04%。

2.2.3 东部地区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实证结果分析

以就业结构偏离系数为自变量,名义工资增长率和产业结构共同作用为因变量,通过随机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综合效应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如表6方程一所示。以就业增长率为自变量,名义工资增长率、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偏离共同作用、就业结构偏离为因变量,通过随机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综合效应模型回归,结果如表6方程二所示。

表6 回归结果五

表6方程一表明,三个模型都有效,根据回归系数P值效果和AR过程,由于随机效应不能反映AR过程,综合效应调整R2显著性更强些,所以选择综合效应模型回归结果。结果表明:在东部地区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名义工资增长率与产业结构共同作用,与就业结构偏离成反方向变动关系,名义工资增长率与产业结构共同作用每增长1%,就业结构偏离系数大约下降9.66%。同理,表6方程二表明,三个模型都有效,根据回归系数P值效果和AR过程,由于随机效应不能反映AR过程,综合效应调整R2显著性更强些,所以选择综合效应模型回归结果。结果表明: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就业结构偏离与就业增长率成正方向变动关系,就业结构偏离系数每增长1%,就业增长率大约上升0.16%。名义工资增长率、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偏离共同作用,与就业增长率成反方向变动关系,名义工资增长率、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偏离共同作用增长1%,就业增长率大约下降2.65%。

3 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回归分析可以发现,在我国东部地区的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之间,工资上升对就业结构偏离和就业的影响是有差异的:在我国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名义工资增长率会促进就业增长。名义工资增长与产出增长共同作用促进就业结构偏离系数减小,就业结构偏离系数减小促进就业增加。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名义工资上升促进就业结构偏离系数减小。名义工资增长、就业结构偏离对就业增长影响不显著。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在产业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名义工资上升会促进就业结构偏离系数减小。在名义工资增长率和就业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就业结构偏离系数减小会促进就业的增长。这给政府和企业部门提供了两点启示:

(1)适当增加制造业的名义工资水平,使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促进就业的增长。

(2)名义工资增长会引起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制造业利润、产出、资本、就业、就业结构、产业结构、资本结构、利润结构、名义工资成本结构的变化,产生结构性失业,所以要建立合理的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宏观调控制度,建立合理的劳动力流动、培训、结构优化诱导制度,确保在名义工资上升的情形下就业与产出协调增长。

[1]王朝辉.“资本雇佣劳动”与“劳动雇佣资本”[J].南开经济研究,2002,(2).

[2]郝玲玲.雇佣劳动与资本及其现实意义[J].法制与经济,2015,(1).

[3]洪永淼.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报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4]宁光杰.马克思经济学的就业理论探析[J].政治经济学评论,2004,(3).

[5]朱彤,庞磊.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效应测度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15,(3).

[6]吴建峰,经济改革、集聚经济和不均衡增长:中国产业空间分布的经济学观察,1980—2010[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浩 天)

F241.4

A

1002-6487(2016)24-0135-0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CGL062);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1YJC630030)

刘日星(1973—),男,江西高安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

蒋文莉(1966—),女,湖南黔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劳动与就业。

猜你喜欢

就业结构增长率利润
2020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2019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The top 5 highest paid footballers in the world
利润1万多元/亩,养到就是赚到,今年你成功养虾了吗?
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变化关系的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基于产业转型升级视角的中国就业结构转变研究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青岛市就业人口素质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对就业问题的启示
利润下降央企工资总额不得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