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国家投资政策与环境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2017-01-09程志刚

全球化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中非非洲国家

程志刚 李 蕊

非洲国家投资政策与环境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程志刚 李 蕊

目前,中国制造业发展已步入中期或中后期水平,而非洲工业发展正处在萌芽状态,中国工业制造业可以借此机遇在非洲落地生根。非洲有发展工业的基础和潜力,但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发展对政策、资源、环境的依赖性很强,存在企业运营成本较高、技术工人短缺、产品竞争力低等问题。在能源开发、重点项目投资方面,非洲国家对中国企业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土地、税收、用工等方面的优待,促进了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步伐。

对外投资 政策环境 风险评估 工业潜力

李 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助理研究员。

一、中国对非洲国家投资现状分析

近年来,中国经济虽然增长放缓,但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属于增长较快的国家,外汇储备量也列世界前茅,国内企业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因此中国企业对非洲扩大直接投资具有了可能性。中非关系不断得到改善与发展也为中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提供了政治基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需要更广阔的市场与丰富的资源,这成为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必要条件。虽然非洲大部分国家比较贫穷落后,工业基础薄弱,但是发展机遇仍然大于挑战。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发展对政策、资源、环境的依赖很强,存在企业运营成本较高、技术工人短缺、产品竞争力低等问题。但近几年,中非领导人互访频繁,加强了中非友好合作的基础。

(一)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历程

非洲的早期贸易和投资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逐步发展,2000年以来中非贸易投资进入快车道。随着中非关系的深入发展,中国企业对非直接投资逐年增加,涉及建筑、餐饮、医疗、汽车制造、化工等多个领域。

以坦桑尼亚为例。从1981年起,中国开始大规模开展对坦桑尼亚劳务承包业务,而劳务承包也成为中国企业在坦桑尼亚投资的主要领域。1997年12月,“中国投资开发贸易促进中心”在坦桑尼亚挂牌运作,中国企业对坦桑尼亚投资进一步向规范化、扩大化发展。随后几年,中坦贸易开始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成为当时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最快的地区。到20世纪末,在坦桑尼亚从事贸易、工程承包的中国企业已达200多家,直接开办贸易投资企业近100家。中国企业在坦桑尼亚最初是从事劳务合作、层次较低的工程承包以及援助合作,目前正向工业制造业方面转移。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业较早地熟悉了坦桑尼亚的经济与投资环境,先于西方国家占有了坦桑尼亚基础设施与工程项目的较大份额,并在非洲赢得了市场和声誉。当时,西方发达国家没有对坦桑尼亚给予足够的重视,大量企业和资金撤离,为中国企业留下较大空间。对于许多后来在国际上取得成功的中国跨国公司来说,坦桑尼亚往往是它们通往世界的第一站。据坦桑尼亚投资中心显示,截至2014年1月,中国在坦桑尼亚投资的各类商业企业有120多家,投资领域涉及农业畜牧业、自然资源开发、交通运输业、服务业。中国民营企业在坦桑尼亚的投资截至2014年累计约有4000多万美元,产品包括凉鞋、卫生纸、绢花、建材、水产、果汁等及开办餐馆、旅游、旅馆、诊所等。

随着国内企业对非洲关注度的逐步提升,中国向非洲投资的企业数量稳步提高,目前已有3000多家。2015年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有所减少,2015年上半年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下降40%;非洲对中国商品需求则有所增加,2015年中国对非洲出口1020亿美元,增长3.6%。2015年12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南非举办的“中非峰会”上宣布向非洲提供600亿美元援助和贷款,表明中国在非洲的作用增强。而无论从数量还是投资额看,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的比例仍有很大上升空间。目前,中国在非洲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矿产石油、制造业、通讯、建筑、金融机构、自然资源、农业、旅游业、运输和服务业。根据《中国对外投资统计公报2015》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在非洲投资最多的10个国家是加纳、肯尼亚、南非、坦桑尼亚、刚果(金)、阿尔及利亚、乌干达、埃塞尔比亚、毛里求斯、刚果(布)。

表1 2007—2015年中国对非洲及非洲部分国家直接投资流量 单位:万美元

(二)中国对非洲投资特点

1.对政策的依赖性过强。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对非洲各国投资并不稳定,经常出现较大波动。由于中国一直以来对非洲的政策导向以援助为主,相应地加大了对投资非洲的企业资金支持及政策倾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发展,但是过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也会带来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在非洲的中国企业目前出现的问题之一就是过度依赖国内资金和政策扶持,导致管理体制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员工普遍生产积极性不高,产品竞争力不大。一旦中国减少了对这些企业的支持,企业很容易出现亏损。

2.中非贸易潜力巨大。总体而言,中非贸易虽然发展很快,但贸易总量并不大,2014年中非进出口总额为2216.66亿美元,仅为当年中美进出口总额(5551.24亿美元)的40%。虽然从2010年起,中非贸易从顺差转为逆差,但中国与大部分非洲国家的贸易仍是顺差。中国与非洲都是发展中国家及地区,中非贸易还有持续大幅增长的潜力。在农业和矿业资源方面,非洲的许多出口产品是中国长期发展所短缺的,且非洲的许多矿产和农业产品远未充分开发,中国与非洲具有广泛的经济合作空间。此外,据统计数据显示,非洲24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60%,中产阶级约3.7亿人,都是潜在消费者,有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目前,已有部分中资企业在探索开辟贸易方面的合作途径,但其力度还比较小。需从战略高度考虑,鼓励和扶持各类外向型企业扩大进口贸易及在非洲进行资源开发。

3.产品竞争力低。由于国际竞争压力增大,内外竞争性并存,中国在非洲投资生产的产品竞争力较低。以纺织业为例,欧盟与非洲国家形成了一个分工协作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欧盟将其占有技术优势的纺织面料出口到非洲国家或直接在这些国家投资设厂,利用当地便宜的劳动力加工生产成服装成品再销售。大多数非洲国家的纺织品依托于欧盟强大的技术实力,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而中国在非洲投资的纺织业,由于技术水平较低,相对来说除了价格优势外,没有其他显著优势,并不具备强大的竞争力。长期以往,其市场份额必然会不断萎缩,最终影响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的效益。

4.企业运营成本较高。非洲大部分国家基础设施落后,交通状况较差,目前交通主要以公路为主,但是很多地方公路建设不完善;水、电、燃料价格高,电力工业发展滞后,电力供应严重短缺,断电现象经常发生,工业用电价格较高约为中国的2~3倍;政府办事效率低下,官员贪污腐败等现象严重。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目前在非洲投资企业的运营成本加大,影响企业扩大投资。

二、非洲国家的投资环境

近年来,非洲大多数国家保持快速经济增长,虽然大部分国家比较贫穷落后,工业基础薄弱,但是发展机遇仍然大于挑战。

(一)非洲的政治环境

非洲各国主张在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注重经济外交,把争取外援、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外交工作的重点,注重学习借鉴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发展经验。同时,鼓励投资不仅仅是某一个非洲国家独自面临的任务,需要本地区的多数国家共同合作和相互配合。为了更好地促进投资,非洲国家成立了许多地区性国际组织,其中重要的包括东非共同体、东部与南部非洲共同市场、中部非洲经济共同体、西非经济共同体等。这些组织对于非洲各国投资促进制度建设起着指导性作用,代表了非洲国家投资促进制度的发展方向。

(二)非洲的宏观经济环境

自2000年以来,非洲经济增长显著,是世界经济增长较活跃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全球范围内对资源的争夺也更加白热化。非洲的石油、有色金属等矿藏量巨大,同时非洲的市场广阔,作为全球投资的最后一块处女地越来越吸引投资者的关注。2014年非洲的资本投资增长了65%,约87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量上升了6%。其中,北非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增长了1.6倍,从100亿美元增长到260亿美元;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吸收投资从420亿美元上升到610亿美元。对非洲投资中,石油和天然气投资占比约为1/3,达到330亿美元;其次是房地产业,为120亿美元;再次是通信业,为60亿美元。

表3 2016年上半年非洲GDP增长率前10名国家排序

序号国家GDP增长率序号国家GDP增长率1埃塞俄比亚966肯尼亚622象牙海岸957贝宁613坦桑尼亚798马里604刚果(金)779布基纳法索595吉布提6710多哥58 数据来源:中非工业合作发展论坛(CAIF)信息中心。

(三)非洲的工业基础环境

1.工业基础薄弱。大多数非洲国家以持续、高速和稳定的经济增长,向世界呈现了一个富有前景的巨大市场,非洲的发展首先得益于各国对工业化进程的重视。由于历史和自身发展等因素影响,许多非洲国家尚未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工业基础落后、工业环境较差是目前大部分非洲国家的现状,初级产品的收入占到了非洲生产总值(GDP)的40%以上。

2.积极实施工业战略。近年来,非洲国家工业落后的局面正在好转。许多非洲国家意识到了自身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已经开始调整经济结构。总体而言,近几年随着非洲国家一系列的改善措施,非洲经济及投资环境有了显著好转,投资风险下降。南非、加纳、纳米比亚、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赞比亚、埃塞俄比亚、塞内加尔等国的投资环境日益提升,受到投资者的欢迎。

3.重建项目合作机会多。非洲国家正处在发展初期,很多工程、基础设施项目都需要建设或重建,未来5~10年重点工程项目都将建设或完工,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水电、通讯、水资源开发等。而在大型基建项目中,中国企业拥有较大优势,这是众多中国工程承包企业最大的机遇。

(四)非洲的法制环境

非洲大陆每一个国家在独立之前都历经了坎坷的道路,殖民统治的经历和外来法律制度的嫁接及渗透,使得当代非洲各国在总体上都属于混合法系国家。

1.非洲国家对外国投资的保护与鼓励。第一,关于国有化的保证。非洲绝大多数国家都规定,政府不对经营企业实行国有化或没收,法律不强迫拥有经营企业全部或部分资本的任何人向其他人割让其资本利息。虽然个别国家规定了重点行业的国有化,但有前提条件,比如由本国企业或个人持股51%以上,在规定的时间内外方企业或个人可以将股份转让给该国国民或企业。同时还规定,国家不可从经营企业索取各类好处,获得投资许可的企业及属于该企业的任何财产、权利、利益不得被强制征用或剥夺。第二,关于外国投资利润所得及汇出保证。非洲大部分国家对外国投资者的资本汇出要求都比较宽松,只要具有投资许可证的投资者,就可以通过银行自由兑换货币汇出。汇出项目包括:投资所得的净利润和红利;获得外国贷款所发生的费用;支付技术或专门知识转让协议项下的使用费;向企业有关外国雇员支付酬金或其它津贴;汇出利润或资产清算收益。第三,对外国投资的鼓励与优惠。为鼓励并吸引外国投资,非洲很多国家规定外国投资者的进口关税和销售税可以豁免。另外,外国投资者是鼓励投资证书的持有人,还可以享受其他方面的税收优惠和土地优惠。

2.对外资经营活动的管理。为扩大出口、吸引外资、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所在地人民收入,大部分非洲国家都实行高度自由的贸易政策。第一,进出口业务管理。非洲政府大力推动和鼓励出口,大部分企业及个人均可开展对外贸易业务,没有出口配额限制,大部分商品不征收出口税和其它出口手续费等。对于经营某些特定货物,如烟酒、药品、石油、军火、矿产、林产、野生动物等进出口的公司,需要在指定的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并获得特定的营业许可。第二,劳工管理。在大部分非洲国家,都有比较严格的雇佣关系立法规定及劳工标准。在非洲国家取得“投资优惠证书”的投资者可以获得更多照顾。除少数非洲国家对雇佣外国人的人数、职业等方面没有限制,没有相关雇员当地化的要求外,大部分国家都有比较明确的规定,如雇佣本国工人的比例、外国专家技术人员的数量、工资、签证等。第三,财务与资金管理。大部分非洲国家都有明确规定保证投资者的财产权不受侵犯,同时要求外资企业在当地有资质的银行开立账户,只要能依据相关规定证明外汇合法来源,其汇进汇出并无其它限制。但对外国人携带现金出入境有严格的限制。

(五)非洲的营商环境

非洲各国营商环境较差。非洲国家政府普遍效率低下、腐败问题严重,且社会贫富分化、工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和技能低下。很多非洲国家经济依赖原材料出口,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其影响巨大,缺乏抵抗外部经济冲击的能力。同时,对非洲投资或多或少都存在社会治安问题。目前,中国与非洲贸易额不断增加,投资合作日益增多,投资领域越来越广泛。中国企业现阶段投资非洲是希望与困难并存,机遇和挑战同在,但是机遇大于挑战。

表4 2016年非洲国家营商环境在全球的排名

序号国家营商环境在全球的排名序号国家营商环境在全球的排名1毛里求斯3228塞内加尔1532卢旺达6229科摩罗1543博茨瓦纳7230津巴布韦1554南非7331贝宁1585突尼斯7432苏丹1596摩洛哥7533尼日尔1607塞舌尔9534加蓬1628赞比亚9735阿尔及利亚1639纳米比亚10136马达加斯加16410斯威士兰10537几内亚16511肯尼亚10838圣多美和普林西比16612加纳11439毛里塔尼亚16813莱索托11440尼日利亚16914乌干达12241吉布提17115佛得角12642喀麦隆17216埃及13143刚果共和国17617莫桑比克13344几内亚比绍17818坦桑尼亚13945利比里亚17919马拉维14146赤道几内亚18020布基纳法索14347安哥拉18121马里14348乍得18322埃塞俄比亚14649刚果18423象牙海岸14750中非共和国18524塞拉利昂14751南苏丹18725多哥15052利比亚18826冈比亚15153厄立特里亚18927布隆迪152

(六)非洲国家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并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制造业竞争的加剧,一些企业纷纷把目光转向海外市场。非洲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巨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可以把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带到非洲共赢发展。近年来,中非领导人交流互访频繁,合作成果显著。在习近平主席提出中方发展对非关系“真、实、亲、诚”理念的指导下,全面落实李克强总理提出的“461”中非合作框架,即坚持平等相待、团结互信、包容发展、创新合作等四项原则,推进产业合作、金融合作、减贫合作、生态环保合作、人文交流合作、和平安全合作等六大工程,完善中非合作论坛这一重要平台,打造中非合作升级版。随着中非关系的不断深化,中国将大力支持非洲的工业化发展。

另一方面,非洲国家非常重视中国企业的投资。目前,中国对非各类投资存量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有3100多家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经营。2015年12月中非约翰内斯堡峰会以来,中非已经签署各类合作协议180多项,涉及金额超过220亿美元。2016年7月,中非又签署60多项协议,涉及金额180多亿美元,过去15年年均增速超过30%。在贸易和投资额提升的同时,中非经贸合作结构和模式也不断优化创新,已从双边、单体发展为区域、集成式的合作,经贸合作区等合作平台的产业聚集效应初步形成。

三、促进中国企业对非洲投资的建议

(一)完善中非合作论坛平台

“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和非洲友好国家于2000年共同创立的集体对话与合作机制。在论坛框架下,双方就深入推进中非关系不断发展。论坛经过10多年的发展得到非洲国家的高度评价,目前已经成为引领中非关系发展的一面旗帜。

1.加强与非洲国家的高层对话。近几年,中非领导人高层互访不断、频频传出中非合作新成果。非洲已经把中国作为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国,中国把非洲作为兄弟和全天候朋友,中非在战略发展的高度上达成了广泛的一致。

2.认真落实论坛成果。2015年12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南非峰会”上提议,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提出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其中,支持非洲工业化被列为十大计划之首,可见推动非洲工业化是今后中非合作领域的重中之重。中国愿在未来3年内同非洲重点实施“十大合作计划”,涉及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金融、绿色发展、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减贫惠民、公共卫生、人文、和平与安全10个方面,中国将提供总额6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中国企业需深刻领悟共识,全面稳步推进中非合作计划,做到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共建双赢。

(二)加强中非民间合作与交流

在政府与企业之间,民间组织发挥了越来越积极的作用,近10年间中非民间交流逐步呈上升趋势,在促进经济交流与合作方面做出了应有贡献。

1.发挥行业协会组织平台优势。激发民间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及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支持和发展民间组织平台优势。

2.做好中非企业间交流合作。民间组织商协会可弥补政府职能的空缺、服务中国经济,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同时为中国制造走出国门提供有力的前方支援和后方保障。中非工业合作发展论坛在8年多的时间里,推动中非合作签约项目400多个,累计签约额达200多亿元,已经成为推动中非合作发展的重要组织,得到了中非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三)了解当地法律、尊重地方风俗

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风险防范包括:战争及内乱风险、外汇禁兑风险、征收与国有化风险、治安风险、腐败风险等。需了解当地法律的渊源和外资企业进入的条件,做好市场调研以及了解当地消费习惯。非洲国家信奉的宗教主要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地方宗教,了解当地风俗是与其友好交流合作的基础。非洲是热爱歌舞的地区,虽然人民生活大部分比较贫困,但是他们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正确评估风险做好应对措施

1.做好投资成本核算。在非洲,工业产品、生活用品大部分都需要进口,物价与中国相比高出50%~80%,而且工作效率不高,工期一般要比中国长1倍才能完成,这些都是中国企业赴非洲投资要计算的成本。以第一个走进非洲的企业华坚鞋业集团为例,华坚在非洲发展快速,目前是埃塞俄比亚最大的制鞋企业,其工资成本由中国国内总成本的22%下降到3%,生产率是国内的70%,尽管物流成本由2%提高到8%,总体利润仍然大幅度提高。

2.加强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非洲国家保护外国投资者的态度主要通过与外国投资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声明来表明。政策声明表明了一国在与投资相关的行政、立法上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重大意义。在关于非洲土地、能源、矿产方面的投资一定要有国家议会的文件和批复才具有法律效力,要依照当地的法律办理各种证照与许可证。投资非洲建议通过专业的平台组织机构、专业的中介服务,合理规避法律等方面的风险。

责任编辑:李 蕊

程志刚,中非工业合作发展论坛秘书长;

猜你喜欢

中非非洲国家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SelTrac®CBTC系统中非通信障碍物的设计和处理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深化中非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往研究
对叶百部中非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