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中当代中国作品的诠释和处理
——以《国风》演唱分析为例
2017-01-09湖南科技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425000
唐 芳 (湖南科技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425000)
高校声乐教学中当代中国作品的诠释和处理
——以《国风》演唱分析为例
唐 芳 (湖南科技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425000)
中国当代声乐作品数量繁多且风格迥异,其中良作甚多。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对作品的诠释和处理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它涉及音乐风格及作品的理解、歌唱咬字吐字和演唱情绪的把握等诸多因素,关系到最终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国风》一首色彩丰富、情感炙热的当代优秀中国创作歌曲,本文将以该曲为研究蓝本对高校声乐教学中有关中国作品的处理问题展开论述。
高校;声乐教学;中国作品;处理
在我国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挑选合适的中国声乐作品是一个重要且有一定难度系数的系统工程。合适的作品会给学生的声乐学习带来促进作用,而不合适的作品会无形中成为学生声乐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带来不必要的负面效应。根据学生们的不同特点选择好相应的曲目之后,对该作品进行合适的诠释和处理更是声乐教学诸多环节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国风》是我国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印青的代表作曲之一,它也经常在声乐教学中被作为高级难度声乐作品进行教学运用。下文将以该曲为研究范本展开相关论述。
一、《国风》音乐特征分析
想要诠释好一首声乐作品,对其的音乐特征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步骤。对作品音乐特征的理解和把握是演绎好一首歌曲的先决条件。下文将从曲式结构特点、节奏特点以及旋律特点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曲式结构特点
《国风》是一首大气磅礴、振奋人心的佳作,它是一首典型的对比主题单二部曲式,由前奏、引子、间奏、呈示部、中部、变奏(细微)重复五个部分所组成。全曲一共57个小节(不记反复),其中前奏部分2小节,引子部分10个小节,间奏4个小节,呈示部10个小节,小连接2小节(共享呈示部最后一个小节),中部14个小节,小连接2小节(共享中部最后一个小节),变奏重复部分15个小节。图示如下: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图示我们可以发现,《国风》的曲式结构布局即规整传统,又存在着某些个性色彩。在有人声演唱的部分(引子、呈示部、中部和变奏重复部)均存在主题旋律展开、衍化的特点,所有的第二乐段没有一处是对第一乐段(主题动机)的忠实回应或对照。此外,整首歌曲纯伴奏音乐所占比重并不大,如:前奏2小节、间奏4小节、两处小连接2小节(本来小连接部分都分别有2小节,但是第1小节都有人声),合计8个小节,只占整首歌曲比重的14%。
(二)节奏特点
这首作品的节奏特点要以主题旋律节奏和伴奏节奏两部分单独讨论,两者都很有特色。
1.主旋律节奏
歌曲主旋律中的节奏主要以符点节奏的运用最为突出。综观全曲,符点节奏型一共在17个小节中有出现,占全曲小节总数的29%。因此,我们可以将符点节奏型视为《国风》主题旋律演进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见谱例一);结合歌曲慷慨激昂的情绪,符点节奏的律动感正好与其吻合。
谱例一:
2.伴奏部分节奏
伴奏部分的节奏型主要还是以四十六(一拍内四个十六分音符)的形式为代表。这种节奏型无论是在伴奏部分还是间奏部分都是最占绝对统治地位。这种连续的四十六节奏配合流动的旋律展现出大气磅礴的音乐特征。
(三)旋律特点
这首歌曲在旋律方面表现出浓郁的民族(戏曲)风特点,基本上从引子部分一直到歌曲变奏重复部分歌曲的乐思都是以传统五声调式为基础进行的发展。在引子部分全部为五声调式;在间奏部分f和b只是以经过音的形式分别出现过一次;在呈示部只是在最后一个小节中以经过音的形式出现过一个b;在对比中部b音的出现变得频繁一些(共6次),但是它们依旧是以经过音的方式出现的;变奏重复部分也出现了6次b音,原因是由于该部分是中部的细微变奏重复,绝大部分都和中部的旋律一致。
二、歌曲演唱处理
《国风》作为一首高级难度的曲目,无论是在技术方面或是细节处理方面都对演唱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首先,从技术方面来说,单是歌曲的音域从e1到c3,跨度为14度来看,这个音域范围就已经明显高于一般的创作歌曲了。就最低音在e1而言是合乎规律的,无论是男高音还是女高音在e1都能获得良好的演唱体验,如果音高再往下唱的话,高声部歌手的音色就会开始打折扣了,但是歌曲的最高音落在c2上就会使得演唱者感受到一定的压力了。另外,从高音所配套的歌词发音来看,大都是闭口音,比如:“哎”“塞”“是”“天”“也”“腾”等。闭口音上高音是有较大的难度系数的,而且《国风》中出现的这些闭口音都处于情感喷发的节点之处,个别地方还位于符点节奏的末端,既要把握歌曲风格又要兼顾发声技巧,实属不易。
其次,从情感处理方面来讲,《国风》这首歌曲在演唱的过程中要将气势如虹的整体观和细腻委婉的细节语气拿捏的恰到好处,这是在处理过程中最难把握的。这是一个复杂、综合性的处理手法,比如在演唱歌曲呈示部中“春秋(么)壮歌起,秦汉云飞扬,英雄(么)拓疆土,猛士守四方”时,音乐速度从间奏部分开始就已经从提升至,因此,此时的演唱是充满动力和热情的,显得朝气蓬勃;与此同时,结合歌词内容考虑,在抒发活跃、热烈的感情之余,还因赋予声音一些力度,使其获得某种情绪上的内在张力。
再次,在中部的演唱中,演唱者必须面对多个充满民族(戏曲)风味的高音bb,它们都是用“甩腔”的感觉演唱出来的,既要高音准确无误,又要“甩”出独到的风格,这又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地方。
最后,该首曲目在最后部分是难度极大的c3,这个音也是声乐界赫赫有名的高音C(High C),是检验高音部歌手演唱实力的试金石。在曲中与c3相对应的歌词是“哎”,是个语气助词,但是结合前一句歌词的内容(“万代中华,腾起凤舞龙翔”)我们可以理解,这是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一次呼喊,也是对“中国梦”相关理论精神的一次感悟。
三、中国当代声乐作品诠释原则
中国当代声乐作品内容丰富,取材范围广泛,无论是音乐风格还是表演形式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因此,我们在演绎这些作品时也将面临一些困惑和挑战,但是只要遵循其中的诠释原则,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一)把握情感主线
任何一首歌曲都有着某种内在的情感线索,它是作曲家创作意图的缩影。中国当代声乐作品的情感主线主要由:红歌(歌颂党和国家)、情歌(亲情和爱情)、励志歌(催人上进)和古曲所组成。不同的情感线需要演唱者使用不同的声音去演绎,在力度、音色、语气等要素的使用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突出对比的作用
音乐艺术的魅力最吸引人之处便是各要素之间的对比,其中包括:速度、强弱、节拍、节奏、音色及调性等。在诠释作品时要重视对比的艺术效果,以《国风》为例,引子部分平缓并带有拉伸感的旋律与从呈示部开始的激昂、轻快的旋律之间存在着速度、力度、节拍、音色等多项对比。把握住这些对比元素,就能最大限度的诠释出该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
(三)强化语气与音乐的契合
我国当代声乐作品的创作十分强调歌词与音乐的协调与融和,特别是歌词中所涵盖的关于语气的“抑扬顿挫”特性,对作曲家关于旋律发展方面的思考产生着直接影响。而在演唱过程中的发声、运气与语气之间的关系更是十分紧密,它们之间的融合度也直接关系到音乐整体的戏剧性效果。
四、结语
中国当代声乐作品是高校声乐专业教学中运用最为广泛、影响最大的声乐体裁;对中国声乐作品的实践演唱和理论研究是我国声乐艺术工作者和学习者首要任务。想要演唱好中国当代声乐作品必须从演唱者自身音乐修养、文化修养方面做出双重努力——具有对歌曲的文本进行分析的能力,同时具备对歌词意境内涵的挖掘能力。同时,在演唱中把握住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主线、表现出歌曲旋律中的对比要素以及协调好歌词语气与音乐律动的关系,我们就能更好的演绎好中国当代声乐作品。
[1]钱仁康,钱亦平著.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10.
[2]吴祖强,编著.曲式与作品分析[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6.
[3]黄华丽 许迪迪 莫大尼 编.新编声乐选修教程[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11.
[4](俄)谢·斯克列勃科夫 著.音乐风格的艺术原则[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7.
唐芳,湖南科技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声乐演唱及其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