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国上将董其武的家风

2017-01-09张崇发

北京观察 2016年3期
关键词:爷爷

文 张崇发 张 楠

开国上将董其武的家风

文 张崇发 张 楠

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他们对自己的七个儿女,既倾心呵护,又严格教育,用心血和智慧打造了一代家教新风。

董其武与夫人姚勤修

开国上将、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其武与夫人姚勤修结发终生,相濡以沫。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他们对自己的七个儿女,既倾心呵护,又严格教育,用心血和智慧打造了一代家教新风。正如其次子董都祥在《董其武日记·后记》中回忆的那样:“从小到大,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凝聚着父母亲的辛劳与汗水。我们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亲在思想上对我们的指导和帮助、关心和爱护……当我们做错什么事情的时候,最怕见到又最想见到的人是父亲,因为我们既怕他的严厉批评,又想得到他的亲切教诲。他对我们每个子女的优缺点都能作出准确评价,也能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性格和具体情况,进行不同方式方法的开导和教育。他对我们既严肃批评,又循循善诱,总能让我们心悦诚服,备感亲切,备感温暖。”

最近,笔者把董其武将军子女、孙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谈董其武将军家风的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发表,以飨读者。

善待相邻

二女董健申: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家原来住西城区光明胡同,那时候电视不普及,父亲总是每周安排一次让街坊邻居小孩看电视。晚上七点电视一开始,很多小孩有时也有大人,把我们家的客厅地毯全坐满,挤不下还开门坐在走廊的木凳上看。小孩们嘻嘻哈哈、高兴万分。有时父亲还给他们一些小食品吃,有的小孩满院跑,还把院子里、厕所里弄得又乱又脏,这样到第二天得让勤务员小应打扫半天,时间久了,小应见到孩子们胡闹便难免不悦,父亲语重心长地对小应(也对我们)说:“小孩们来看电视是好事,长知识,比在街上打闹好,让他们来看吧。咱们麻烦点算什么?”就这样每周一次看电视一直坚持下来。所以父亲晚饭后在街上散步时,街坊的小孩们拥前挤后地跟着一大群,显得特别融洽和谐。

五十年代一个小孩上我们家后院房上偷枣吃,不慎从房上掉下来,摔断了上臂,父亲马上让警卫员把小孩送往北大医院,住院治疗,并交了住院及治疗费,街道主任知道后到我们家说:“董老,这个孩子一贯调皮捣蛋,您还给他出钱住院治疗,就让他家给钱。”父亲说:“他爸爸是个骑三轮车的,收入低,根本给孩子治不好病,如不把孩子胳膊治好,今后他长大成人落下残疾怎么生活呀!不把孩子治好我于心不忍呀!”经过住院治疗后,孩子胳膊完全治好,没有落下一点毛病。正因为父亲佑爱相邻,平易近人,所以我们被推选为“拥军爱民模范之家”。

董其武与大女儿董健民

节俭过日子

三女董宁祥:我们家住的房子是部队负责修缮的。这样,我们家的水电暖这些开销,全由部队支出。父亲知道这是党和国家对我们家的优待和照顾,但从不搞特殊。我们的房子住多年了,有些陈旧,部队为此派人来维修,可父亲就是不同意,几次都没修成,最后一次是父亲出去考察了,部队瞒着父亲,在他回来之前把房子维修好。部队越是这样照顾,父亲越是感到不安。

为了节约用电,我们家的照明用电父亲都做了规定。客厅的照明不能超过60瓦,院里的路灯、卫生间的灯用40瓦,所有过道的灯用25瓦,并要求我们随手关灯,养成节约的好习惯。晚上休息前,父亲总要从前院转到后院,把所有的灯都关上。看到这种情况,我心疼地对父亲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小心摔倒,这些儿女们就做了。父亲说:“我是泥捏的,就这么不经走?随便走走,顺便就关了。”言语自然得如流水般,其实我们知道父亲是不放心。

三伏天,屋里又闷又热,我们想用水浇浇院子,间接降降温,父亲是从不允许的。记得有一次,屋里实在热得难耐,母亲想让警卫员浇浇院子,父亲发现了,批评了我们,还责怪母亲:孩子不懂事,你也跟着瞎掺和。夏天城里水这样紧张,不浇院子热不死人,但没有水喝会渴死人的!朴实的话语把我们懵在那里,同时悟出了许多。

五女董兰祥: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永远是那么朴素,那么勤俭。一次他的背心破了个洞,妈妈说另给他换一件,父亲执意不肯,他说,不就是个洞吗,缝缝就可以了。小心的父亲还怕我们扔掉,就让我找来针线,自己缝了起来。我坐在旁边觉得好笑,那双持枪打天下的手,竟然会飞针走线!

坚持原则

三女董宁祥:有件事藏在我心里,让我既感到委屈,又备觉庆幸。当我彻底从中悟出其中的理儿时,我真为父亲高兴,又为自己庆幸。在这件事上,我和父亲共同坚守了一个原则,坚守了一种道德,一种让父亲永远站直的道德操守。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在北京顺义县龙湾屯中心校教书,开始了我的教育生涯。每月回两次家。家离学校较远,路又不顺,坐公交车都要花费三四个小时。由于路不顺,这期间要倒三次车。当时龙湾屯去县城只有三趟车,若赶不上早班车就得等到中午,要不就到了下午三点钟。常常因为等车,来去坐车最是让我懊恼了。一次我想早早回到学校,想让父亲的司机送我到长途汽车站,只想让送到长途汽车站,我觉得这个要求绝对不过分,然而父亲断然拒绝了。当时我很委屈,我埋怨父亲不尽人情,根本不考虑女儿的难处,心里真的不是滋味。母亲看出我的情绪,想对我说什么,但终于没说出,因为父亲已走到我跟前。就这样,父亲陪我走出胡同,看着我上了车,才转身离去。以后,我每次回学校父亲都亲自陪着我走出胡同,眼看着我坐上车,我懂得这其中的内涵。

那时父亲已八十高龄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挥手的动作,那包含着希望的眼神里让我读懂了父亲,读懂了那颗平常心。每当客车缓缓启动,看见父亲转身的背影,我感动得总想哭。其实,他是想把女儿留在他的视线里,那种没有说出的爱,不需要语言来证明,就已经找到答案了。父亲有他的做人原则,我庆幸我没有破坏他的原则。胡同虽然很短,但人生的路很长。老父亲,你的儿女们可以走出胡同,但一生都不会走出你的视线!

董其武与儿子董都祥

艰苦磨炼

儿子董都祥:上中学以后,父亲开始让我自己洗衣服。我那时才十二三岁,常常把衣服拿给家里的老阿姨李姨帮我洗,父亲只要知道,就让我再把衣服取回来自己洗。后来我就把衣服偷偷送到李姨的房间,李姨洗完再悄悄给我。有一次被父亲发现了,他把我的衣服端到水池边,亲自动手给我洗,李姨和工作人员劝他不要洗了,他根本不去理会。工作人员赶紧把我叫来,我惭愧地从父亲手里接过衣服,自己洗净。当时我就感到非常难为情。父亲这是在用自己无声的行动,批评教育我。同时也间接劝说了李姨,让李姨不要惯我懒惰的毛病。这以后有相当长的时间,我都不敢让李姨给我洗衣服。

五女董兰祥:1968年,我如愿以偿地走进了军营。当时,军区领导出于对父亲的尊重、对我的照顾,想把我留在北京,这样离家近点,方便些。我把这些情况给父亲说了后,父亲很严肃地说:既然选择了军营,就不要怕吃苦,都走不出家门的兵还算是兵吗!

对于父亲的话我默认了,我答应父亲听从首长安排。那时,我被分到铁道兵医疗队。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离开生我养我的北京城,这是我经受的人生第一次考验。

生活上的落差让我感到很是痛苦、害怕。那时,我真的害怕坚持不下来,多少次提笔想给父亲写封信,终于没有勇气又放下了。我怕看见父亲的眼神,那包含着鼓励与期盼的眼神,昭示着一种精神,一种从一位军人骨子里透出来的精神。那时,我们部队住在山区老乡家,都是低低矮矮的小房子,很难遮挡风雨。在严冬里,呼呼的北风透着椽缝挤进屋里,彻心透骨的冷。铺盖又稀又薄,晚上大衣棉衣都盖在身上,还是挡不住那股冷气,记得我偷偷流泪了。我之所以偷偷流泪,怕首长知道,更怕父亲知道。父亲是最不愿看到儿女们软弱的表现的。随后,父亲来信问我这里的情况,我说还行,我哪敢说太艰苦了。我知道,如果我向父亲说这里的条件太差,父亲一定会拿他的过去给我上一堂我都背熟了的政治课。我懂得父亲,父亲是在苦难中泡大的,他知道什么是苦!不过,儿女永远牵着父母的心。不久父亲又来信了,他鼓励我要在艰苦中学会生活,学会吃苦。他说:人生在世,本就是件苦差事,因为你要生活,要生活就要创造,要创造就要付出艰辛。何况我们国家正在建设时期,我们就是这个时期的建设者。哪有建设者不吃苦?能吃苦,能在艰苦的条件下生活,是你的本钱,更是你的财富!

每当回忆起当兵的那段生活,那段艰苦的磨炼,就会想起父亲的话,想起在人生的起跑线上,父亲是怎样扶着儿女们前行的。清点那段时间的收获,觉得还是满值得的!

严格要求

外孙女李洁:爷爷对我的成长和教育倾注了很多心血,通过方方面面教导我爱劳动、爱学习,养成质朴勤俭的作风。小时候家里养了鸡,爷爷每天都带着我打扫鸡粪,要我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在爷爷的观念里,尤其要尊重劳动者。爷爷说他出身贫寒,小时候经常吃不饱,常跟我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说浪费就等于犯罪,有一个米粒都要捡。这些细节,点点滴滴,潜移默化,渗透进了我的生活。直到现在,我吃饭时都会把碗里吃得干干净净的。

我从小跟着爷爷在部队大院长大,回北京后爷爷也用军队作风要求我、培养我,细微到要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正是爷爷这样严格的培养,使我从小养成了认真、刻苦、求实、坚强的人生态度。

1976年,我毅然决定去大同入伍参军,去追寻爷爷的精神和足迹。当时,我可以有很多选择,而参军是最吃苦的。我想,自己应该闯一闯,不要总是待在家人的身边。于是,我选择了离开家人,离开爷爷的身边,到69军当兵。那年我18岁,到部队后,我一个人喂38头猪,一天要挑20多担泔水,一大早就要摸黑起猪粪、清猪圈、捡猪草。由于我工作出色,受到全军表扬。后来,我的射击和业务评比,也都获得了全军优秀。

参军后,我开始跟爷爷频繁地通信,每两周一封。爷爷的每封信都给我讲很多道理,让我很快学会了适应军队生活。以后,爷爷在信里又给我讲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嘱咐我要听领导的话,要与人为善,要多讲奉献。

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我考了全军第一名,被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录取。那时候,爷爷特别高兴。为了考试,考前半年我便边工作边复习功课。整整半年的时间,每天只睡3个小时。为了追赶学习进度,有时候我太累还吃解困的药。当取得全军第一名的成绩那一刻,我心里很自豪也很激动。我以自己的努力,证明了爷爷的精神信条。我没有辜负爷爷对我的苦心培育。这也是孙女对爷爷的爱的回报。

当然,爷爷也很严厉地批评过我,那是在我自己决定退役结婚的时候。

今天,我从爷爷的日记里,找出了他老人家给我写的信,重温当年的温馨与沉重:

1978年10月5日:本日,写信给小洁,告之9月26日来信收到了。我觉得进入军医大,是造就她终身事业的最好场所,望她努力为之。我在信中说:“爷爷深知你聪明、好学,你一定要立志奋发图强,刻苦学习,尊重师长,团结同学,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主义祖国有用的人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最后,嘱咐道:一个人的真正的幸福和光荣必须靠自己的艰苦努力来创造,切记切记。

1978年12月9日:昨日,接小洁6日来信,告知要退役结婚的事。我当即复信称:你和爷爷血肉相连,你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爷爷的心。

这是爷爷的肺腑之言,深望爱孙三思之。

董其武与三女儿董宁祥

下午,北京军区干部部王文勇副部长来访,说:“李洁是全军区考分最高的一个,她不顾前途,不从长远处考虑问题,要走此路,实为可惜。”他说,因小洁是战士,入学后仍属北京军区,还由我们干部部门管理。所以退役之事,需经军区干部部批准。我对他讲:“我坚决反对她退出现役!”最后王副部长说:“请董军长写信告诉孙女,要向远处想,向远处看。”

本日再次写信给小洁,重申我的态度:爷爷心痛,深怕孙女走错了路,遭致日后的痛苦和无颜,望孙女深思熟虑。祝她上进、上进、再上进。并告之,军区干部部王副部长来访一事,及他的意见。

1978年12月23日:本日,收到小洁17日的来信。信称:“请爷爷放弃偏见,从各方面为我们想想。”反复看了多遍,觉得我已经很难提笔给她复信了,我完全不同意她的意见。

爷爷特别喜欢同青年人交朋友,了解青年人的想法。所以,写信时我也跟爷爷谈连队的故事和青年人的心态。在12月17日的信中,我要爷爷“放弃偏见,从各方面为我们想想”,就是希望爷爷理解年轻人追求婚姻幸福的心理,同意我的选择。

经过一番波折,经过中央有关领导做爷爷的工作,我们最终结婚有了自己的家庭。爷爷后来讲:不同意你们结婚是为了让你完成学业,将来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现在既然你们已经结婚了,我就应该支持你们把日子过好。爷爷的体贴和宽容,令我和我的丈夫非常感动!当然,我们也非常理解爷爷反对我们结婚,完全是为了我好。我深知爷爷的苦口婆心浸透了他老人家对孙女的爱心和关心。爷爷叮嘱我要常回家看看。他老人家也常常来看望我们,说些过日子的道理。

1980年2月19日,爷爷还让他身边的工作人员给我的丈夫送来一块玉佩。这块玉佩是爷爷自当旅长起随身携带的珍宝,上面原刻着4句诗:“君子防未然,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为了送我丈夫,爷爷专程到北京琉璃厂荣宝斋,请老艺人将诗打磨掉,重刻了他写的4句诗:“和睦团结大家庭,富裕文明庆升平。同心同德建祖国,高度民主百代荣。”

爷爷的工作人员把这块珍贵的玉佩送到我们家,同时带来一封具有历史意义的信件,在信中爷爷对他的诗作了解释:

“和睦团结大家庭,即全国各民族团结和睦也。我国各民族团结和睦,是我国各族人民之幸福也,必须共同维护之。

富裕文明庆升平,即胡耀邦总书记和万里书记与杨静仁民委主任在西藏检查工作时,提出十年内要使西藏成为团结、富裕、文明的新西藏。

同心同德建祖国,即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了,特别强调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

高度民主百代荣,即邓小平副主席讲,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

董其武与外孙女李洁(右一)

在信中,爷爷还对我的丈夫写了这样一段话:“西藏民族是一个忠实、诚恳、勤劳、勇敢和有智慧的民族,一定要把他们的聪明才智用到为社会主义祖国建设上来,以为后代子孙造福。你应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担当起此一重任。这是祖国人民对你的希望,也是你应当奋勇担当起来的。祝你敢于‘铁肩担道义,双手挽乾坤’!”

我和丈夫常常拿出爷爷送的玉佩仔细端详,从中体味到一种历史的责任和深深的关爱……

后来,爷爷岁数大了,身体大不如前,常常住院。在病床上,爷爷仍然关心着我的成长,说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逆境要有好的心态,要向“鲤鱼跃龙门”一样执著,做到宠辱不惊。

现在,我的生活也经历了沟沟坎坎,有过大起大落,但爷爷留给我的精神财富让我坚强、乐观地从困难中走了过来。

作者张崇发系董其武将军私人秘书张楠系民革中央妇青委委员

责任编辑 刘墨非

猜你喜欢

爷爷
爷爷变身了
不甜不要钱
我的爷爷
冬爷爷
站着吃
爷爷说
爷爷的家长会
锻炼的神奇结果
冬爷爷的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