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发展需放眼京津冀

2017-01-09

北京观察 2016年3期
关键词:技能型校企北京

文 陈 军

职业教育发展需放眼京津冀

文 陈 军

随着北京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急需大量高素质的服务管理人才。而河北省作为一个先进制造业基地,更是急需大量高级技工等专业人才。

作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承担着为提高社会劳动力就业能力而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从目前总体情况来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尚不能满足这些人才培养的需要。

技能型人才缺口

按照工信部《产业协同发展规划》,河北省将积极承接首都产业转移和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转移和创新服务平台,进一步优化省内产业分工和空间布局。规划中还提出了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这一系列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一个关键的因素,那就是人才。而这些人才里面,不仅包括从事科学研究和经营管理的科学家、企业家,还包括高素质的创新型、技能型、复合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后者是我国能否成为一个制造强国的重要因素。

北京有全国一流的教育资源,在高等职业教育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尤其是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家长们都认为孩子考上大学才是光宗耀祖的事情,上职业学校是没有办法的选择,因此生源是北京发展职业教育的一个难点。河北省近年来虽然在教育事业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北京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平均受教育水平较低。随着北京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急需大量高素质的服务管理人才。而河北省作为一个先进制造业基地,更是急需大量高级技工等专业人才。

京冀一体化培训体系

北京与河北在职业教育上的合作可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局面。

我建议:建立京冀职业教育产业协同发展联盟,做好京冀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发展规划。在北京城市功能疏解过程中,整合京冀教育资源,鼓励和支持北京优质教育资源向河北地区辐射,鼓励北京高校院所、职业学校、技校等到河北办分校,或直接到北京周边县市兴办职业学校,学校名称还以“北京”命名,不做改变为好。

建立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体系。在发展规划中应注意由较单一的技校向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转变,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所占比例,加强高职学校学科建设,提高高职学校发展定位的科学性,增强办学特色。

建立京冀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相关保障制度。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出台京冀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开发灵活多样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和经费资助形式;建立规范的职业教育与技能人才需求预测机制,及时调整专业和课程设计;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工厂实习等学习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与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呼吁上级部门完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相关法律和制度;制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免税制度;制定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等。

校企合作 强化师资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并不是新鲜事物,如“师傅带徒弟”、“企业办技校”等传统方式一定程度上就是校企合作的模式。这样的模式具有许多优点,比如强调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职业道德的言传身教;企业办技校使理论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并能更好地了解和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等。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分别在14、15、67条等强调了校企合作对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但当前校企合作比较松散,短期性、低层次特征明显,还很不成熟。应该利用河北制造业发达,对技工等专业人才需求量大等特点,大力推进校企合作,鼓励北京的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与河北省制造业企业的联系,共同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将河北打造成为华北地区“蓝领的摇篮”。

此外,还应加强京冀合作,建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

一是在河北建立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立北京高校院所与培训基地合作的长效机制,将北京疏解的产业与产业所需技工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与普通高校不同,不仅需要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生产实践经验,需要进行专业培训,因此建立专门培训职业教育师资的学校是非常必要的。

二是规范化职业教育教师任职制度,提高师资质量。相关制度可参考德国的相关规定:比如具有中等学历的毕业生,必须有12个月的企业学习或工作经历,且在正规高校接受至少9个学期的课程学习,还要专门学习教育学知识,之后要求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合格者进入教育实习阶段,两年实习结束后,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后,可正式从事职教教学工作。对高校毕业生,则须学习至少4个学期的专业理论与教学法并参加学校实习,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合格者进入研讨班学习并可独立开课,之后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合格者才能正式开始职业教育工作。当然以上只是作为参考,有些环节(如国家级别的考试)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

三是要紧扣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不仅产业需要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对疏解出的原有产业人才也应进行再培训。后续专业知识的不断学习和职业新技能的掌握,才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才能为产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动力。

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台盟北京市委常务副主委

责任编辑 郭隆

猜你喜欢

技能型校企北京
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及其构建略论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北京,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