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不良习惯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2017-01-07苏素梅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一日活动家园合作良好习惯

苏素梅

摘 要:幼儿不良习惯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家长自身的素质、教养方式以及周围环境密切相关。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后继的学习和生活,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园和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主要场所,必须互相配合,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良好习惯;家庭教育;一日活动;家园合作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20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1.122

记得有位哲人曾经说过:好习惯是人生的资本,有了她,你一生都享用不完她带来的利息;反之,有了坏习惯,你一生都偿还不了她带来的债务。这充分说明了习惯对于人的一生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涉及儿童智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更影响到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和良好人际交往关系的形成,因此,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点。纵观全镇幼儿园,发现有很多孩子存在着不良生活、行为习惯。究其原因,大都与父母自身的素质,家庭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家庭人际交往、家庭变故等有关。同时,由于目前我国多数孩子为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对儿童的溺爱和缺乏良好生活行为习惯培养意识的问题也较为普遍。这给我们幼教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从细节入手,以爱心和耐心把良好习惯的培养贯穿于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同时,重视家庭教育指导,努力提高家长的教养水平,家园共育,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一、幼儿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

幼儿不良习惯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家长自身的素质、教养方式以及周围环境密切相关。

(一) 父母自身综合素质受限及不良示范

一些家长或许没有意识到,当孩子用第一声啼哭宣告他的独立时,就已经开始运用自己先天具备的能力学习和成长。而父母就是他的第一任老师,也许在父母自身尚未察觉之时,就已经在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孩子什么事情应该怎么做了。因此,父母自身综合素质的不足以及不当的教养方式都将对幼儿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二)不当的家庭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

家庭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最初场所,儿童最早从父母那里接受基本的生活经验、社会知识和行为规范教育。因此,家长不当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往往会给儿童未来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如家长溺爱、放任不管或专制型的教养方式、重智力开发轻情感疏导的教养态度,往往会导致儿童出现自理能力低下,缺乏同情心、自尊心、自信心,情感淡漠等问题。如很多家长总对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以后才不会像妈妈这么辛苦,才能享受生活……”这样的教育难免误导孩子:原来一切都为了我。这样教育下的孩子怎能不自私呢。他们不懂感恩,缺乏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还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不懂得宽容,如当孩子不小心出错时,经常条件反射地冲孩子发火:“你怎么那么不小心……”“我给你说过多少遍了,你怎么还是这样……”过火的教训话说过了,事后又后悔,可下次遇到同样的事,照样发火。家长常用“脾气不好”来为自己开脱,殊不知这将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后果。这会起到不良强化的作用,也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甚至让孩子的“小毛病”变成一个痼疾或使孩子变得脾气暴躁、自卑固执。

(三)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

模仿是儿童获得社会性发展的主要途径。对于年幼儿童而言,单纯的说教所能起到的教育和规范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关键是看教育者自身所表现出的一贯而稳定的教育行为。以往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更多重视的是自身有意的教育行为,而忽视自己在日常自然生活情境中的言行举止对儿童造成的教育影响。实际上,儿童总是通过观察成人在类似的道德情境下的行为表现来体会和认识社会规范的,并通过模仿进一步地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父母言行不一、缺乏连续性和一贯性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孩子生活环境中的人和物,电视媒体中的暴力行为等不良影响都会造成儿童对规则认识的混乱,甚至会误导儿童习得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二、家园共育,着力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科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孩子学习各种技能,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期,是各项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其潜能是巨大的。因此,幼儿园教师应抓住习惯养成的这一关键期,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耐心、扎实、持续地进行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把良好习惯的培养渗透于教育教学活动及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让良好习惯的培养润物无声、水到渠成。同时必须重视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教养水平。有一句俗语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模,孩子是父母的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幼儿习惯培养要求和做法上,家园双方要保持一致,同步施教,使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榜样的作用,教师及家长都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教育孩子。

(一)重视一日生活细节,渗透良好习惯的培养

1.营造环境,感染熏陶。环境因素对于幼儿具有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巨大作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切都说明了环境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同样也说明了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环境的重要性。创造适宜幼儿发展的良好环境,尤其是教师的自身行为环境,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因此,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必须充分挖掘环境资源,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做到:一墙一壁会说话,一花一树能育人。

创设亲情和睦的氛围。刚入园的幼儿,往往因为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而焦躁不安,如果教师缺乏爱心和耐心,大声责骂幼儿,这不仅会让幼儿心生畏惧,更是为幼儿示范了攻击行为。如果教师微笑着安抚幼儿,态度和蔼、亲切,就会让幼儿倍感温暖,进而因爱上教师而爱上幼儿园。因此,教师之间团结和睦,在家长面前热情稳重,在幼儿面前可敬可亲,让幼儿感受到浓浓的亲情、温情和热情,使幼儿从小学会懂礼貌、善交往、好客热情的待人态度。

重视榜样对幼儿的影响。在幼儿园,幼儿主要是通过直接经验来学习的。因此,幼儿园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除此之外,还可以寻找孩子身边的榜样,培植孩子身边的典型,以小榜样来影响、感染其他小伙伴。这样,在优良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熏陶感染下,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也就水到渠成了。

2.讲究方法,事半功倍。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师一定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及认知水平进行引导,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讲究教育方法,持之以恒,坚持正面教育,坚持循序渐进等原则。如对待幼儿,教师要蹲下来看,察其真;牵着手走,导其行;抱起来说,亲其情。对于后进的孩子,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一个一个动作地示范,不厌其烦地教,直到孩子学会为止,切忌简单粗暴,更不可越俎代庖 。这样讲究方法、持之以恒地反复实践、积累,才能逐步形成习惯。

培养良好的习惯,制止和消除不良行为,教师还必须恰当运用表扬和批评、肯定与否定、奖励和“惩罚”等多种强化手段。通过正面引导,让幼儿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教师真诚的爱是促进幼儿不断进步的精神力量,当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及时给予奖励,强化良好的道德情感,如奖励孩子“小贴贴”,给幼儿一个亲切的微笑、热情的拥抱等都十分有效。培养幼儿良好习惯需要爱心、耐心,更需要教学智慧。

(二)重视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教养水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家庭是幼儿最初接触的社会环境。合理的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促进儿童语言和智慧的萌芽,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幼儿园应切实重视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1.关爱孩子,宽容孩子的无意过错,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尹建莉认为:“凡是出于经验或心不在焉的过错,只要不涉及道德问题,都不必指责或发火,甚至不需要提出来,孩子自己会在这种过程中感受不便和损失,知道以后该如何做。”曾记得我女儿5岁的时候,有一次自告奋勇对我说:“妈妈,我长大了,今天晚上让我来洗碗。”我既意外又惊喜地答应了,然后站在一旁笑眯眯地看小女儿洗碗,只见她有模有样地学着我以前洗碗的方法一个一个认真地洗着。洗好后,她用一双小手捧起一叠洗好的碗往下扣,想把碗底的水沥干,没想到瞬间四个碗全摔碎了,原来小孩的手小撑不住。孩子吓坏了,愣愣地看着我。我犹豫了一下,想到:“孩子能挑战自己,积极主动地尝试未曾做过的事,这是多么可贵啊!”于是,我摸摸孩子的头笑着说:“没关系的,妈妈不怪你。”并给她分析了碗摔碎的原因。因为我理解孩子的无意过失皆因生活经验不足,是不该批评的。如今,孩子已长大成人,从未再摔破过一个碗。当时,我并没有很深的思考,只是看着孩子惊恐的样子,不忍心责罚她。若干年后孩子上初中了,我无意中看到她的一篇日志,她竟把这件事写下来了,还说很高兴自己有一个赏罚分明的妈妈。看了孩子的日志,我十分庆幸自己当时没有意气用事,而是理智地宽容了孩子的无意过错,保护了孩子面对未知世界积极探索、大胆尝试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作为幼儿园管理者一定要引领教师切实重视家庭教育指导,善于宽容孩子的无意过错。要利用家长会或家访等时机引导家长从内心认识到儿童是从错误中成长起来的,要理解“过失”的价值。看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的“过失”及“成就”具有同样的教育功能。因此,应着力引导家长建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孩子,用爱心宽容孩子的无意过错,允许孩子在错误中成长,培养孩子自信、敢于尝试的良好行为习惯。

2.关注细节,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专注于细节,你就能成就大事;专注于大事,你或许就能成就伟业。教育更应该注重细节,在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中巧妙地渗透教育,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与此同时,要积极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形成教育合力。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还有教育家颜之推的“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强调的都是要从小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中国父母在小孩不小心摔倒时,就会使劲地拍打椅子或跺跺地板,嘴里还说:“打死你,都是你害的”以此来哄小孩不哭。殊不知,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毒害,养成不负责任的态度。一旦什么事情出错,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首先想到是要推卸责任,找替罪羊,从而变成一个没有担当,缺乏爱心的人。相反,有智慧的家长则会引导孩子说你把椅子碰疼了,要给它揉揉,对它说声对不起。这样除了可以培养孩子勇敢、坚强、勇于负责的精神,还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同理心,从小养成心中有他人的良好品行。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除了要关注细节从生活小事抓起,更重要的是教育者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简短的话语精辟地道出了榜样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我始终牢记这一点,每天幼儿来园和离园时,我总是站在大门口微笑着与小朋友们互相问好,与家长亲切交流,让文明礼仪之风于无形中植入幼儿的心田。

幼儿期是人一生发展的敏感期,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应切实重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引领全体教师,通过家长会、家访、约谈等方式努力做好家庭教育指导,与家长一道以智慧和爱心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尊重幼儿、相信幼儿,着力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为幼儿的终生发展奠基,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刘艳.家园合作纠正幼儿不良行为的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0(6):55-57.

[2] 唐芹.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2(8):157.

猜你喜欢

一日活动家园合作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辽宁省盘锦市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真自主 假主动
浅析《指南》背景下幼儿园亲子游戏的开展
论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一日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反思
小学体育教学中良好习惯养成策略探究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浅谈一日活动中幼儿安全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