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教学的断舍离
2017-01-07徐燕�オ�
徐燕�オ�
《西游记》这部脍炙人口的神魔小说是苏教版初中教材学生的必读书目。2016年,我加入苏州市“中学生课外名著阅读课型研究”课题组,任务之一是上一节公开课,在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七1班执教《 西游记》72~83回阅读推进课。
《西游记》72~83回讲述了4个完整故事:盘丝洞、黄花观打蜘蛛精、蜈蚣精(72~73回),狮驼国降三魔(74~77回),比丘国救婴儿(78~79回),无底洞收老鼠精(80~83回)。
在40分钟的课堂时间里,如何处理内容繁简、节奏快慢与梯度深浅等教学问题,如何通过断舍离的教学方法优化我的名著阅读课、推进我的教学设计并为以后的教学摸索积累一定的经验成为本文之所思、所想。
一、断:选定目录质疑的阅读方法
让学生了解主要情节,说出故事梗概,这是名著阅读推进课考虑的问题之一。《西游记》共100回,不同的任课教师对情节梳理有着迥异的方法,如:观察图片说故事、根据地名说故事、开火车轮流说故事等。72~83回内容较多,但因为每节课之前有相应的阅读任务,所以情节梳理对学生而言不是太大的障碍。我是否可以引导他们从新的视角探究《西游记》更多的秘密呢?
我通过在《西游记》的字里行间反复穿梭,发现了有些目录让人回味良久,如90回目录“师狮授受同归一 ,盗道缠禅静九灵”。有些目录让人心生困惑,如76回目录“心神居舍魔归性,木母同降怪体真”。
设想就从目录质疑着手,让学生说说难解词汇,顺势简要概括情节。
上课伊始,我坦诚对“心猿”一词的疑问。话音刚落,一位女生举手,陈述她对“心猿”的理解:“‘猿指行者是猿猴。而‘心指行者一心一意走在取经的路途中。” 我把查到的资料与学生们共享:“猴脸是心形,就像人心多变不定。观悟空从出生至得道至因争名利生心魔至终悔而成佛,一言之曰乃佛家之“收放心而已。”理解的区别在于这个“心”是指一心一意还是有所变化,且不论哪种理解更正确,学生的快速回应让我了解到他们对品读目录有浓厚的探究兴趣。于是我与学生们共同逐回看目录、说疑问、理情节。
72回目录是“盘丝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有学生质疑“七情”之意。另一学生马上回应:“7个蜘蛛精。”
73回目录是“情因旧恨生灾毒,心主遭魔幸破光”。 有学生指出“旧恨”指蜘蛛精的7个干儿子被行者变成的7种鹰给吃尽。 “心主”应指唐僧。“幸破光”是说“幸好蜈蚣精被毗蓝婆的儿子昴日星官降伏。”
76回目录是“心神居舍魔归性 ,木母同降怪体真”。 “木母”让学生有些为难。他们翻阅原著,相互交流。这一章回讲的是猪八戒助阵悟空降伏三魔结果反被擒捉。通过情节猜词意,“木母”乃指八戒。我继续追问:为何猪八戒又叫“木母”呢?随后在课堂上补充了相关知识:“为了将5人与五行对应起来, 吴承恩按照前代的版本为各人安排因果, 玄奘又称江流儿,因此属水;孙悟空是猴子, 在十二地支中猴属酉, 酉在西方, 西方属金, 按照道教的信仰, 称为‘金公, 又是‘婴儿;与之对应, 八戒就作为‘木母,属于东方了。”解说至此,我与学生们讲明这只是一种解读,可能还有其他不同观点。
学生们兴味盎然,继续探究“大道真”、“真如”、“阴神”、“姹女”、“元神”等意。探讨这些词汇时已不着痕迹地梳理了情节。
宋人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目录质疑,咬文嚼字,名著阅读方法有新意。
名著阅读教学之“断”,就是不蔓不枝,选定最想与学生分享的一种阅读方法。
二、舍:保留最具童心的语言描写
讲讲目录词汇,说说故事梗概,这只是名著阅读推进课的前奏。
崔岱远在《读罢西游不成精》一书中提到《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中阅读面最广的一本书。“别人即便写出传世名著,不也生出诸多是非或带来‘阅读禁忌。什么‘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什么‘男不读红楼、‘女不读西厢之类。可你就没听说不让读‘西游的,且不分老少、不论三教九流、不计层次高低,中国人都在读。”
林庚的《西游记漫话》是本薄薄的小书,目录共9回,其中4回的标题是“喜剧角色”、“动物王国”、“童心说”、“童话的天真世界”。小书近一半内容讲《西游记》的喜剧色彩和童心折射,明代李贽的童心说被拿来作为佐证。
儿童视角的语言表述方式,使小说趣味盎然;声口毕肖的对话语言鲜明地刻画出了人物形象。教学重点设定为品读语言描写的童心童趣。
在72~83回这12回目中,语言描写比比皆是,如何选择最能表现童心童趣的片断,取舍时颇有一番纠结。划录了十几处对话,保留4段语言描写,分别从4个角度考虑:行者与小妖,行者与八戒,行者与悟空,行者与神仙。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深谙人物对话“肖似”的作用,因此特别讲究人物语言的提炼,务使声口毕肖。如何品析语言描写,请学生有感情地读出童趣,这样的课堂活动会失于简单。不如让学生当堂练笔,补充对白,在写作过程中自然勾起对《西游记》的情节回顾。尊重学生的不同心理感受,鼓励学生用两种练笔方式,一种是回忆原著精彩对话,另一种是自由发挥,尽量写出符合人物性格特征的句子。
上一次阅读推进课后,听课老师们觉得此环节虽有浓郁的语文味,但还缺乏一丝神韵。囿于时间关系,4段语言描写的练笔和朗读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于是再优化教学设计,将4个片断舍弃两个片断,保留行者与八戒、行者与老妖的语言描写。
1.悟空与八戒的对话
那呆子认是行者声音,在水里乱骂道:
“”
(原著句子:天杀的弼马温!到这们苦处还来打诈财物哩!)
行者又笑道:“”
(原著句子:我把你这馕糟的!老孙保师父,不知受了多少苦难,你倒攒下私房!)
——76回《心神居舍魔归性木母同降怪体真》
2.悟空与老妖的对话
老魔道:“他要过冬,我就打起禅来,使个搬运法,一冬不吃饭,就饿杀那弼马温!”
大圣道:“ ”
(原著句子:我儿子,你不知事!老孙保唐僧取经,从广里过,带了个迭锅儿,进来煮杂碎吃。将你这里边的肚、肠、肝、肺,细细儿受用,还够盘缠到清明哩!)
——75回《心神居舍魔归性木母同降怪体真》
在一路西行的征途上,八戒是盟友,但时不时地被悟空寻开心。妖怪是对手,但与行者更像是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常常也露出几分可爱。尤其在紧张危险与性命攸关的重要时刻,悟空不忘调侃与幽默,他与各种角色的对话,更显出孩童般的天真。儿童的内心及表情上的不加掩饰,是为“童真”;儿童的童稚、嬉戏及行动上流露出的可爱,是为“童趣”。童真中显出童趣,真趣相依。
选择两处对话,课堂上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补充对白,回顾小说更多生动的细节,尝试写出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深入揣摩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学生也能更投入地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自然更能感受语言描写体现出的孙悟空天真烂漫的童心。
名著阅读教学之“舍”,就是火力集中,保留最能体现童心童趣的语言描写。
三、离: 抛弃面面俱到的执念
苏轼讲为文之道:“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要上好《西游记》72~83回的推进课,如何长文短教,像疱丁解牛般游刃有余?教案设计得抛弃面面俱到的执念,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
原本考虑在目录质疑环节讲讲目录中的对仗。如“群魔欺本性,一体拜真如”“姹女求阳,元神护道”。但是一展开对仗特点,时间就会拉长,课堂就衍生枝节。
原本在4段对话前还摘录了明代李贽“童心说”的一段文字:“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在4段对话后摘录另一段文字:“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两段文字前后照应,或许会让学生对语言描写体现出的童心童趣有更深刻的印象。但再琢磨,先投影李贽的相关文字,就是演绎法。让学生去验证教师抛出的概念,学生少了主动品读感悟的过程。不妨让学生先谈谈这几段语言描写的特点,让学生去发现概括,老师不硬邦邦地贴上理论标签。李贽的观点可以不用,或在学生总结之后呈现。
优化推进课教学设计时,最要摆脱的执念当属语言描写的片断取舍。从十多处语言描写选定4处语言描写,已踌躇不前。将4处语言描写删为两处时,更是难以割舍。孙悟空的诙谐调笑,不仅仅是对猪八戒、大妖怪,还常常与传令跑腿的小妖相周旋,那些小妖们的语言着实率真可爱。行者在神仙面前也时而撒泼耍赖,显出小儿刁蛮之态。《西游记》里的人物对话统一在童话般的天真烂漫的情调之中了。但是一节课40分钟,必须在该“瘦身”处“瘦身”。
就整堂课来说,预设两大板块,目录质疑从略,对话赏析当详。前者节奏紧凑,后者适度宽松。在目录质疑中穿插对情节的梳理,梯度略浅,补充对白表情朗读时,充分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梯度提高。一堂课,平均用力,才能更好地点面结合收放自如。两块教学内容水乳交融,第一板块为目录之趣,第二板块为对话之趣。“趣”字统摄整堂名著阅读推进课。
《西游记》这部经典名著的魅力在于常读常新。在《西游记》72~83回的阅读推进课上,笔者拿出“断舍离”的勇气,进行了一次有意思的且有意义的尝试。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21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