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现状及渗透策略

2017-01-06殷黎荣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德育教师教学

殷黎荣

为了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不仅仅要对学生加强学科教育,还要保证学生具有正确的三观以及较高的思想品德水平。高中地理学科是高中的重要课程之一,为了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清楚地认识自然、了解社会,促进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应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高中地理教学包含的德育因素

德育是学校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地理课程作为一个传播德育思想的重要途径,其中包含了唯物主义世界观、爱国教育以及环境教育等地理学科德育内容,在新课标下,其内容覆盖更加广泛。

1. 爱国主义因素

基于我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国情,向学生传播爱国主义情感,促使学生树立为祖国建设出力的信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地理作为高中的必修课程必是紧紧围绕爱国情怀分析解决问题的。高中地理课程以世界不同的地理要素以及相关人文因素的客观发展为前提,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论证。

地理教学,使学生建立了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意识。与此同时,使高中生更加深入地认识了解自己成长的地方。

2. 客观因素

在进行地理学习时,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渗透在相关地理知识之中,学生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养成了用唯物辩证法来看待问题的习惯,保持客观准确性。历史上的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将自然现象进行妖魔化,蒙蔽了大众的思想。将德育教育渗透进地理教学中,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站在客观的角度上看待自然中的变化规律。

3. 长期可持续发展

长期可持续发展实现了资源环境与人口的和谐发展,只有每个人参与其中才可实现。为此,作为国家未来建设者的高中生们都应接受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高中地理中所涉及的人文地理以及自然地理等各个领域,都从不同角度上分析了所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探讨了如何可持续发展。对于地理教师来说,应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向,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为学生进行地理教学,促使地理教育的功能逐渐完善。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

将德育教育渗透于高中地理教学中,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教育的实施并不容易。

1. 教师德育教育理念不足

当高中地理教师的德育教育理念不足时,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学活动无法更好地进行。在许多高中地理教师的心中,在课堂上完成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掌握考试考点以及考试结构是最主要的核心。大多数高中地理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将注意力完全投入进地理教学,并未仔细研究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地理教学,更没有重视德育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高中地理教师的德育教育意识不足,使德育教育在高中地理中的实施受到了一定阻碍。

2. 高中地理教师欠缺德育方法

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不断地绘制分析地图,就可以完成高中地理的教学任务。德育,是需要教师通过巧妙的技巧进行教育的。地理学科中的德育教育,需要教师以课程内容为引导,将德育内容提炼出来并传达给学生。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教学方式固定,造成在地理课堂上实施德育教育难的局面。在许多老教师身上,因长期延用传统式教学,无法适应创新的教学模式,更无法成功地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地理课程中去。

三、如何将德育渗透进高中地理教学

1. 教材为主,引导为辅

地理作为研究自然科学的学科,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应该注重理性分析问题,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式。如:在进行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这一课教学时,探讨日、地、月三者相对运动和月相变化时,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出运动规律与月相变化状态。在得出结果后,教师进行几组图片展示,使学生加深印象。在学生记忆完毕后,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放出几张正在使用孩童、女人进行拜月祭祀的图片给学生观看,引入主题,告诉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血腥的祭祀,是因为当时统治者的主观唯心,同时为了保证自己的统治地位,将自然现象妖魔化。这种血腥的祭祀毫无根据,同时使无辜的百姓受到了伤害。以此引导学生在思索自然问题的时候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避免主观唯心主义。这种方法使课程教学内容与德育内容紧密融合。教师在教学中循循善诱,不仅使学生更加理解二者的客观联系,也使学生在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时保持客观理智,促进学生的思想发展。

2.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将地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使高中生在受理论基础教育的同时,养成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这是一种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也是将德育教育完美融合在地理课程教学中的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联起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与自然现象相关的事物时,第一反应就是书中所教授的内容,自然而然地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如:在学生看CCTV新闻中地震灾害的报道时,可以想起教师板书的地表形态示意图,知晓地表运动中内力作用导致火山、地震活动。除此之外,还有生活中的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都可以使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授。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学习分析能力,又促使学生从感性思考向理性思考转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善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3. 根据人文地理树立正确价值观

当今世界的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存在着明显的贫富差距,存在经济发展不同步的现象。之所以会有这些差异,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不同国家,人们的价值观不同,生产消费观也不同。在地域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下,人口发展迅速,使不同地域的人的价值观有所不同。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有着较高的粮食产量。但是在同一个地球的非洲,有许多国家因为自然原因,粮食出现了大量的短缺,人们无法维持正常的温饱,在死亡边界上垂死挣扎。对于一些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却为了争夺更大的粮食市场,恶意库存大量商品粮。这种残酷的现实无法激发出富有国家对贫穷国家的怜悯之心。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不同人种,都有着平等的生存的权利。同时,在一个国家中,地区之间也有着显著的差异,这就需要地区之间相互支援。通过地理课程教学,教导学生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所拥有的能源、资源是有限的,为使人类世代发展,我们应该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水循环”的教学中,教师告知学生地球上所有的江、河、湖、海的水资源是不断交替的,海纳百川给人们造成了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假像。人们对于水的需求不仅仅是数量,还要要求质量。人类生产生活主要是以淡水为主,不节制的废水排放使地球大量淡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通过地理知识中的德育引导,明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4.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具有随机灵活性、接触题材广泛等特点,是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课外活动地点,进行地理知识与德育教育的双向教育。高中地理教师综合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高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的时期,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将封闭式教学改成开放式教学,使教师单方面传授转变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自己体会自然中的一切事物以及社会中的人文交流,使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将纸上谈兵变成实际操练,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也通过实践受到了德育教育,提升了自身的素质。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是德育教学的重要阵地,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提升专业素质,同时也要提升自身的思想品德素质,为学生提供全面综合的教学。高中地理教师应注重德育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同时,找寻德育教育的引入点,使学生的德育水平得到提升。为确保高中生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应不断加深德育教育在其他学科中的渗透,使学生成为高知识、高素质的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德育教师教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最美教师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