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BSC的农地流转绩效评价模式构建研究

2017-01-06李灿陈靛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农地相关者共生

李灿陈靛

(湖南商学院 会计学院/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410205)

基于BSC的农地流转绩效评价模式构建研究

李灿陈靛

(湖南商学院 会计学院/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410205)

农地流转绩效评价应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平衡,同时应考虑短期绩效与长期绩效的平衡。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以平衡积分卡评价模式为依据所构建的综合绩效评价模式,充分反映了农地流转对农业、农村与农民的利益影响以及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促进。实践案例研究也表明,农地流转对各利益相关者都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能切实增加农户收入、提高农业效率、改良农业生态环境与农村社会环境。

利益相关者;平衡计分卡;农地流转;绩效评价

农业生产对国计民生有着重大影响,但近年来人口不断增长、农村劳动力流失、农地闲置撂荒等问题使得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严峻考验。我国从2007年开始提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鼓励土地流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2012年党的十八大继续提倡农地流转,鼓励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指出加快农地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2016年全国两会中,农业部部长韩长斌强调促进农地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是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和效率的重要措施。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背景下,对农地流转绩效的研究旨在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发现规模化经营中的问题及成因,充分发挥农地流转的既有优势,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更好更快地实现农业改革的系列目标。

一、文献回顾

农地流转是指农地使用权流转,即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岳意定等(2010)将农地流转绩效定义为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农地流转”因素的变动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结果的影响[1]。

关于农地流转的效果,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过探讨,其绩效影响可分为以下几点:第一,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如周滔等(2012)认为农地流转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供广阔空间[2]。第二,提高农业经营效率。如Haoran Yang(2014)认为农地流转有利于将土地从低效生产农户转向高效生产农户,提高经营效益[3]。第三,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如郭庆海(2014)指出通过农地流转可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有助于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调动农民科学种田的积极性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机械化[4]。第四,改善农业经营环境。如汤建尧等(2014)研究发现农地流转能有效改善当前我国耕地抛荒和半抛荒状态,优化耕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并能对当地农村和农民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5]。然而,也有一些学者指出农地流转也存在着潜在的问题与风险,如郭庆海(2014)认为由于果蔬生产的经济效益远高于粮食生产,而农地流转后农户通常更倾向于培育经济价值更高的农作物,因此可能导致农地非粮化的发生,影响我国粮食安全[4];夏玉莲(2016)指出我国农地流转效率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发展失衡[6]。

以上对农地流转绩效的评价多为定性描述,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学者对农地流转绩效进行了定量考察,其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第一,衡量农户收入的变动。许庆等(2011)指出对农户而言,降低成本、增加农产品产量只是增加收益的一种手段而已,增加经营的收益才是最终目的,因此应当通过农户收入增长情况来考察农地流转的绩效[7]。第二,对比投入与产出比率。孙屹等(2014)认为农地流转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8],但李光龙等(2014)指出由于经营规模扩大后农地精耕细作的程度会略有下降,不应当以土地生产率作为衡量指标,只能通过劳动生产率对农地流转效果进行衡量[9]。第三,设计相应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武立永(2014)认为应从农村居民的效率、城镇居民的效率、政府的效率和社会效率四个角度考察农地流转绩效[10];程飞等(2015)将土地流转的绩效分为了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及环境绩效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11]。

从上述文献回顾不难看出,现有文献对农地流转的绩效评价研究已较为全面,定性分析与定量考察并重,但在通过设计系统完整的评价体系考核农地流转绩效的研究中选用的多为结果性评价指标,忽略了对农地流转过程中驱动性指标的考察。此外,对于农地流转的绩效研究大多是从农民的角度考量,关注土地流转对农民、农村、农业的影响,鲜有人从农地转入方的角度考虑农地流转的绩效结果,因此使得农地流转的绩效研究有片面之处。由于尚不存在一种被公认的农地流转绩效的评价模式,不利于不同地区不同流转主体的经营成果比较,因此有关农地流转绩效评价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讨论空间。

二、理论分析与评价体系构建

1、理论分析

“利益相关者”概念最早由斯坦福大学研究所于1963年明确提出,随后在80年代其影响力逐渐扩大。有关“利益相关者”的定义众多,其中以Freeman(1984)的定义最具代表性,他指出,“利益相关者是任何一个影响公司目标完成或受其影响的团体或个人”[12]。然而也有学者认为Freeman对于利益相关者的定义虽然全面广泛,但却存在因范围过广而难以明确全部利益相关者并准确考量的问题,于是Mitchell等(1997)提出了合法性(对公司拥有法律或道德上的索取权)、权利性(能对公司决策产生影响)及紧迫性(提出的需求可立即引起管理层的关注)三项标准,并强调须至少满足其中一项才可视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由此极大地提高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可操作性[13]。利益相关者理论突破了以往仅从经营主体出发、用经济指标评估企业价值所带来的片面性、唯利性的弊端,促使企业明确自身责任,对给企业投入资源的利益相关者予以报酬,对因企业而承担风险的利益相关者给予补偿,只有充分明确所有需求并及时满足,企业才能在稳定中持续发展。

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不断发展壮大,一些更具优势的理论也从中衍生出来,共生理论就是其中之一。 共生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生物学家德贝里(Anton de Barry)于1879年提出,随着理论研究的发展,共生理论开始从生物领域拓展应用至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用以辅助学科研究。李灿(2013)指出“共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共同存在于某一有形或无形的区域之内,彼此之间存在相互的利益依赖关系,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是共生系统形成的三大要素[14]。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相比,共生理论的核心思想在于共存与互利,即各共生单元都能从共生中获取所需利益,并保持动态平衡的共生状态。共生理论能使经营主体意识到自己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并不是单向的赢利关系,而是合作互利的伙伴,从而更加主动地履行应有责任。以共生理论为基础,经营主体应准确把握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联纽带,通过维护各方的利益平衡来达到最佳的生存与发展状态。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衍生发展出来的共生理论为构建农地流转绩效评价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超越了“股东利益至上”的传统绩效评价模式,充分考虑了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保护各利益主体的利益不受损害,充分促进农业综合经营绩效的提升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

其次,平衡积分卡(Balanced Scorecard,以下简称BSC)模型为笔者的绩效评价体系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BSC是由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S. Kaplan)与戴维·诺顿(David P.Norton)创立的一种战略导向绩效评价体系,通过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将组织战略具化为具有实际操作性的衡量指标或目标值。在绩效评价中引入平衡积分卡思想对于农地流转而言有着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提高组织决策能力。通过对组织战略的科学分解,能使管理者认清各目标之间的制约关系、努力协调平衡,理性地选择最优方案,增强决策的科学性。第二,有利于增强组织盈利能力。清晰明确的绩效指标能使组织成员更加直观地理解组织目标、明确自身职责,从而减少沟通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增强组织的盈利能力。第三,有利于促进组织的长远发展。平衡计分卡思想将驱动性指标纳入了绩效评价范围,突出了对组织发展能力的重视,与结果性指标相结合实现了对整个生产流程的有效控制,有利于农地流转规范化、科学化目标的实现,提高了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基于BSC的农地流转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为能全面系统、客观公正地对农地流转绩效做出评价,笔者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共生理论为依据,以BSC模型为基础,充分考虑了农地流转的特征以及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设立了流入方、流出方、流转地其他农户、农业改进与创新四个维度,构建了基于BSC的农地流转绩效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

图1农地流转综合绩效评价框架

(1)流入方绩效

流入方绩效是从转入农地的经营主体角度评价农地流转绩效。作为理性的经济人,能否得到切实的经济利益直接影响着流入方的经营积极性,故利用财务指标来评价农地流转绩效必不可少,因此选用成本费用利润率作为首要指标,通过与同行业的横向对比或与往期的纵向对比可检测经营效率是否提高。此外,提高生产效率是农地流转的直接目的[15],也应在绩效评价系统中予以体现,可利用土地产出率与劳动生产率予以考察,分别通过全年粮食总产量与农地总面积或农地作业总人数的比值来表示。除定量指标外,流入方对农地流转的满意度也对未来经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应作为重要的定性指标纳入考察。

(2)流出方绩效

流出方绩效主要是从转让农地使用权的农民角度考虑农地流转绩效。由于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可能因信息闭塞、缺乏议价能力等不利条件而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存在合法权益被侵犯的可能性[16],因此在绩效评价过程中应侧重对有形经济收益的考察。具体指标包括家庭农地流转年收入 (及比率)、家庭劳动力转移务工年收入(及比率)、家庭年收入增加比率及满意度。前两项以数值形式直观反映流转农地给农户每年带来的经济收入、出让农地后的空闲劳动力转移得到的务工收入及各项收入占家庭原有收入的比重;家庭年收入增加比率则能通过对比客观地反映出农地流转对出让农地的农户究竟是利是弊;但物质条件的满足并不能彻底保证流出方的利益不受侵害,满意度应作为重要参考指标以补充现有评价指标的缺漏。

(3)流转地农户绩效

流转地农户指的是未直接参与农地流转的、受到农地流转影响的当地农户。从共生理论来看,他们是农地流转活动的共生环境[17],经营主体对其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主要定量评价指标有辐射带动收入(及比率)以及公益事业贡献度(及比率)。其中辐射带动收入是指其他农户因受到经营主体影响而取得的经济收益,如就业工资收入;公益事业贡献度是指经营主体对当地公益性事业的直接投资或捐赠支出。此外,满意度是不可缺少的定性指标,农地流转后经营主体给当地青壮年农民创造就业机会,让他们不必远离家乡务工,所带来的不仅是工资收入,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赡养老人和照顾未成年孩子,更有利于促进家庭和谐和后代成长,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当下因农村劳动人口流动而带来的相应社会问题。

(4)农业改进与创新

农业改进与创新视角主要考察农地流转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农业发展以“三高一优”为目标的前提下,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科技化程度、降低农业污染是农业生产经营的发展方向,因此对经营主体的学习与发展能力的考量主要通过化肥农药使用减少额(及比率)及环保与技术改造投入额(及比率)两个指标来实现,并通过指标评价反映农地流转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效果与效率。

通过上述四个维度构建农地流转绩效评价体系(见表1),能充分体现平衡计分卡思想的优势,从财务与非财务、短期经营绩效与长期发展潜力、经营主体的内部与外部各角度全方位地对农地流转绩效做出评价,推动各类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平衡,以实现绩效评价科学合理、公正客观的目标。

表1基于BSC的农地流转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三、基于BSC框架的案例分析——以康乾公司为例

1、案例背景介绍

湖南康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乾公司)成立于2008年,位于湖南省长沙县金井镇,注册资金5000万元,净资产8000万元。公司以绿色、生态、有机、创新为发展理念,通过土地流转获得农地用以发展规模经营,形成了以粮食生产和畜牧养殖为主、酿酒为辅的生产经营模式,被评为长沙市农业龙头企业。此外,公司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条件优势,积极发展农村旅游产业,是一家集有机农产品的产、供、销、学、研、深精加工、生态观光及养生度假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型农业企业。

2、康乾公司农地流转的绩效评价

通过对康乾公司财务报告的分析研究及对金井镇农户的实地走访、深入调查,康乾公司农地流转的绩效评价如表2所示。

(1)流入方绩效

康乾公司2015年度的利润总额达379万,总资产报酬率为9.12%,经营收入增长率达1.14。在农业企业普遍陷入经营瓶颈的大环境下,康乾公司能在竞争激烈的农产品市场中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说明公司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2015年公司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4.40%,较上年的11.79%有了明显提高,经营效率的提高也由此可见。此外,康乾公司2015年产稻谷共计105.2万公斤,土地产出率达419.12公斤/亩,劳动生产率达2630公斤/人,是一般农民生产效率的3.49倍。究其原因,一方面,农地流转改变了以往过于碎片化的土地结构,整合土地资源后再按照实际需要聘请适当人数的农民工劳作,人均土地面积成倍扩大,规模化运作带来了效率的大幅提长;另一方面,农业机械的使用大大简化了人力劳动,使劳动生产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综合上述指标可看出,康乾公司农地流转后业绩总体良好,能为经营主体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收入。

表2康乾公司农地流转绩效评价结果

注:满意度通过调查走访进行统计,评分标准为:1分为非常不满意;2分为不满意;3分为一般;4分为满意;5分为非常满意。

(2)流出方绩效

康乾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租得石井村稻田2510亩,涉及农户达600余户,约2000余人。2015年公司发放农户稻田租金133.54万元,家庭农地流转年收入达2225.66元。取得农地后,公司积极聘用租出农地的农户,解决了400余名农民工的就业问题,而其余农民也得以脱离农地约束外出就业,平均家庭劳动力转移务工年收入达9154.25元。与流转农地前相比,农户家庭年收入提高了51.60%,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此外,康乾公司转入农地后实施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不仅变废为宝,还提高了土壤肥力。因此,农地流出方既能获得租金收入,又可提供劳务取得稳定的工资收入,且租出的农地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3)流转地农户绩效

除流转农地外,康乾公司在金井镇还通过流转取得了4000余亩山地,且已培植成功苗木基地500余亩。以此为基础,康乾公司创立了集观光、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庄。截至2015年底累计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带动当地农户的服务收入增长达480多万元。康乾公司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不忘惠及乡邻,累计还耕石井村抛荒土地152亩、修建机耕道23.8公里、实现道路绿化亮化7.6公里,显著促进了当地农村社区的生态改善与环境宜居。

(4)农业改进与创新

康乾公司在农业经营过程中充分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共投入97.72万元用于环保与技术改造项目,如利用无人机播洒生物制剂防止病虫害、蔬菜大棚采用自动化通风浇水施肥模式等,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能有效减轻环境污染,共节约化肥农药支出55.22万元,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100%,达到国家有机标准。

根据上述分析,康乾公司所施行的农地流转是较为成功的。对公司内部而言,康乾公司通过农地流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从公司外部来看,康乾公司保障了农地流出方的合理权益,并成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流转地其他农户生活条件的改善做出了实际贡献。因此,由康乾公司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农地流转对经营主体、农地流出方、流转地其他农户都有着良好的影响,具备优良的发展潜质,值得在更多的地区加以推广。

四、结语

推动科学有效的农地流转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事物,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在绩效评价模式构建中,一方面,经营主体不可过分重视短期利益,而应积极投资先进的技术及设备以获取可持续发展能力,并进一步获得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农地流转中任何一方的利益受损都将阻碍流转发展进程,只有充分协调平衡好各方利益才能真正实现互利共赢,因此农地流转不仅需要注重经济效益,而且更加需要考虑对农业生态的长远影响、对农村社区环境的改善、以及对农民家庭关系建设的促进,因此,在农地流转绩效评价模式中,定量的经济指标度量与定性的满意度评价同样重要。

[1]岳意定,刘莉君.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农村土地流转经济绩效评价[J].中国农村经济,2010,(8):36-47.

[2]周滔, 陈影.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耦合关系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J].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1):203-206.

[3]Yang H. Land Rental Market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A Bayesian Perspective[M].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4. 197-200.

[4]郭庆海.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尺度:效率抑或收入[J]. 农业经济问题, 2014, (7):4-10.

[5]汤建尧, 曾福生. 经营主体的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绩效与启示——以湖南省为例[J]. 经济地理, 2014, (5):134-138.

[6]夏玉莲, 匡远配, 曾福生. 农地流转、区域差异与效率协调[J]. 经济学家, 2016,(3):87-95.

[7]许庆, 尹荣梁, 章辉. 规模经济、规模报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基于我国粮食生产的实证研究[J]. 经济研究, 2011,(3):59-71.

[8]孙屹, 杨俊孝, 王岩. 基于农地流转的农户规模经营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新疆玛纳斯县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 (4):26-33.

[9]李光龙, 张蒙春. 我国西部农地规模经营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以甘肃省永登县为例[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1):106-109.

[10]武立永.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权制度的效率与正义问题研究[J]. 兰州学刊, 2014,(8):191-197.

[11]程飞,信桂新,魏朝富,杨朝现.农地流转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110-117.

[12]Freeman R.E. 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3-28.

[13]Mitchell R.K., Agle B.R., Wood D.J. Toward a Theory of 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 and Salience: Defining the Principle of Who and What Really Count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7, (4):853-886.

[14]李灿.基于共生理论的企业利益相关者关系研究——基本逻辑与演进机理 [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88-92.

[15]唐瑾,马伯钧. 以农业产业化为重点推进湖南省县域小康社会建设[J]. 湖湘论坛,2014,(5):56-60.

[16]韦巍. 安徽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1):27-30.

[17]罗光宇,欧阳旸.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J]. 邵阳学院学报(社科版),2014,(2):68-73.

(编辑:周亮;校对:余华)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Model of the Farmland Circu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alanced Scorecard

LI CanCHEN Dian

(SchoolofAccounting/CenterforFinanceandAccounting,HunanBusinessCollege,ChangshaHunan410205)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farmland circulation is a new research field, the existing studies are carried out from different aspects, but it has not establish a systematic evaluation theory and method yet.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farmland circulation should take full account of the balance of interests of all stakeholders, and the balance between short-term and long-term performance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stakeholder theory and the balanced scorecard evaluation model, fully reflects the influences of farmland circulation to the interests of agricultural,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and the promotion to fu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actical case study also shows that farmland circulation for all stakeholders have a good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it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income of farmers, improve agricultural efficiency, improve the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ural social environment.

stakeholders; balanced scorecard; farmland circula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10.16546/j.cnki.cn43-1510/f.2016.06.005

2016-09-28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适度规模经营导向下的农地流转绩效评价研究”(项目编号:15BJY103)

李灿(1970-),女,湖南岳阳人,湖南商学院会计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企业绩效评价与资产价值评估

F321.1

A

2095-1361(2016)06-0035-06

猜你喜欢

农地相关者共生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农地入市须征收20%-50%增值收益调节金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PPP项目利益相关者关系网络动态分析
建构利益相关者管理的三层次结构分析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