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2017-01-06李佳军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视阈检索互联网+

李佳军

(白城师范学院,吉林白城137000)

“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李佳军

(白城师范学院,吉林白城137000)

在对“互联网+”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建设的必要性.然后从“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共享平台的功能和技术设计入手,提出了高校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构建方案.并据此构建了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共享平台的模式架构.

互联网+;资源共享;信息平台

随着网络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信息环境促使高等院校教科研的交流方式和手段都发生了变化.高等院校图书馆根据自身教学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字内容与服务来构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共享平台,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强化教学质量、促进高校教科研、提升教育服务水平,成为学校内涵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在国外,数字化教育受到了世界上众多国家的重视.美国新一轮的教育五年计划中就重点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课本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欧盟委员会提出“数字化时代”是社会与经济现代化的最新标志,关系着未来欧盟在科技领域“核心竞争力”的高低.为此,欧洲议会与欧盟理事会提出的“2007年至2013年中长期预算案”中有很大一部分用于数字化教育的建设.在国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互联网+”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学术界的研究者将其拓展延伸为“互联网+教育”,并进行不断地探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加快建立健全教育体制机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

由此可见,“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对高校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形成创新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对高校适应社会需要形成创新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共享平台的提出和其功能

1.1 何谓“互联网+”

“互联网+”是Web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互联网+”是网际思维进一步演变的结果.它推动着经济新形态不断地向前发展,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1.2 “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共享平台的提出

“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共享平台的设计初衷,是要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利用最新的“互联网+”中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实现信息检索意识启蒙和专业学习能力的培养、实现对高校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为在校师生提供在线学习环境、实现Web2.0、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提高用户的资源共享效率.

1.3 “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共享平台的功能

“互联网+”视阈下高校教科研环境、教学层次和知识建构都和过去传统的方式不同,在当前的知识爆炸时代跨学科、知识更新周期快速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共享平台的功能也应相应推陈出新.综合来看,“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

(1)多角色的平台功能设计.多角色的平台功能设计可以全方位地保障系统的安全性.系统管理员:可以对所有用户账号的相关功能进行后台处理,并对资源的上传下载等请求加以权限管理.教师用户:平台具体的教学内容,并可以对教学内容制作的相关功能加以具体操作.学生用户:学生是数字化信息服务共享平台的受益者,他们可以自主地选择授课内容,根据个人的兴趣选择相关公共课程,并向授课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得到解答.多角色的平台功能设计良好地衔接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有效提升了平台的应用实效.

(2)开放、共享的学习环境.“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应是一个开放、共享的学习环境,它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互联网终端进行远程访问,使不同区域、不同部门的用户能够共享这一开放式的网络学习环境,在这里开放的意义还包括延伸至整个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源,平台既要整合协同不同数据库之间的相关联学科的信息资源,也要汇聚互联网上可利用的学科资源.

(3)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空间.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空间打破高校固定的课程教学安排,呈现出一种灵活、多变的课程安排组织形式.数字化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在这里是一种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空间,它的首个条件是要满足使用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每个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定制资源和学习内容.并可以按照个人喜好随时调整所选学习资源的展现形式,同时系统能够根据使用者的搜索兴趣制定个性化的检索方案以快速、便捷地进行个性化信息推送.

(4)跨界、融合式的学习网络.“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就是跨界,就是变革,就是开放,就是重塑融合.敢于跨越学科边界,学科之间的交融就会更加坚实、融合协同,这个平台的群体智能才会实现,教科研的路径才会更垂直.

2 “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共享平台的技术设计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建设应具有:提高高校信息化服务的自动化和多元化水平的能力、提高信息搜集、索引、组织加工能力.而大数据、Web2.0等技术则为应用为平台的构建提供了较好的技术设计解决方案.

2.1 大数据技术实现平台资源共享的有效管理

服务平台的硬件架构采用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业内标准三层B/S/S稳定架构:即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在信息存储方面服务平台采用NAS存储,在此稳定架构下,平台可以使用开源软件不需要单独采购,节省了软件成本,提高了系统的兼容性.并且在此平台下,用户可以使用熟悉的浏览器登录服务平台进行教学和学习活动.

2.2 以Web2.0等社交网络应用为主实现平台的协作式学习

以Web2.0为主的社交网络应用能够使平台基于网络同步开展大范围的协作式学习,从而为用户提供更深层次的知识建构和资源共享.并且基于大数据技术可以使更多的Web2.0社交网络为平台所有:包括QQ、微信、博客、微博等即时通信系统,包括建设个性化学习社区、在线答疑系统、名师讲堂等,通过使用者们的协作交流,网状多层次资源共享结构.

3 “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共享平台的构建

3.1 平台运行结构设计

(1)平台检索结构原理.“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共享平台是由多个数据库模块组成的分布、合作的系统.其基本思想是将具有不同目标的多个数据库模块对其目标、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以协调各自检索行为.其中每一个数据库模块又是一个具有自动识别知识能力的自治计算实体.最终多个数据库模块协调合作形成问题求解网络.

(2)平台检索结构层次.多个数据库模块将任务细化,采用接口服务器分别完成.由于多数据库模块之间的交互通信形成一个分布式的循环结构.如图1所示的多数据库模块间的个性化信息检索结构层次.

图1 平台检索结构层次

信息收集检索模块.信息收集检索模块是结构体系的核心内容.它承担着将所有内容与用户模型进行信息匹配,并将结果推送给用户这一重要任务.在结构体系中,信息收集检索模块可以实现三个功能:第一,查询检索模式转换功能.第二,聚集用户所有感兴趣的信息.第三,信息反馈、用户评价功能.

信息匹配.在信息匹配阶段这一过程主要有三个子系统在工作.①信息搜索与处理系统:这是系统中信息流控制中心,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上一系统模块传递过来的用户信息,然后加以整理,区分出需求是已存在信息还是未存在信息.②用户接口系统:根据用户个人信息及其需要的数据信息有效地组织成页面,并传送回用户的客户端浏览器.③总控部分:用于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工作.

用户生成检索范式.在这一环节中当获得用户的相关检索信息后,系统即将用户信息进行深度挖掘、整合处理,并构建用户模型.这其中主要包括通过分析检索关键词提取用户兴趣度、通过分析查询记录来分析用户需求,然后加以聚类并及时准确地向系统反映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通过计算访问时间和次数来分析用户兴趣等几方面工作.

系统与用户交互流程.这一流程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收集用户信息,记录、观察用户行为,自主学习用户检索行为,隐性反馈信息并生成用户的个性化档案.

(3)平台总体结构体系.根据平台的检索结构原理和结构层次,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功能完善的平台总体结构体系.它是在现有的搜索引擎技术的基础上,将Web2.0、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新型信息技术应用于信息检索中,利用这些技术的特性,弥补现有搜索引擎在检索广度、深度、准确度方面的不足,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在此结构体系中,各个数据库模块相当于一个中间件,它对用户屏蔽了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和代码操作.用户只需要向系统提出请求并接受返回的结果,不用考虑去什么地方查询和各个不同的搜索引擎的查询语法,实现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查询请求.

图2 平台总体结构体系

3.2 平台内容构建

平台的各个子系统均可独立运行,也可实现资源整合,无缝对接.平台内容架构如下:(1)“两课”类课程教学资源库.“两课”类课程教学资源库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式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资源库,资源类型包含教学设计、示范视频、精品教案、教学案例、试题库、参考文献等优质资源.具体内容如下:

示范性教学微课程:由课程简介、学习内容、学习目标、重难点提示、学习方法、微视频及知识结构图等构成,为课程开展数字教学提供支持.

课程数据库:包括学习方法与要求、课程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设计与安排、学习评价设计与安排、课程微录像、教学课件、微课资源及拓展资源等组成,为教学活动提供丰厚的资源支撑.

试题库:提供大量的优质试题,并定期根据教材修订进行更新,可以按照题型、知识点、难度、章节、区分度等进行组合出卷,以及提供顺序不一的A、B卷功能.

(2)文科类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以技术成熟的资源平台为支撑,以文科类课程特点为设计依据,以用户的个性化资源需求为导向,建立的数字化资源集成与利用系统.文科类教学资源库具备以下功能:

标注和分类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平台对资源进行资源标注和分类,便于再次利用.且系统支持教学资源的组织与呈现,用户可根据资源描述与分类,快速定位所需资源,并对资源进行展示.资源展示包括资源名称、资源类型、资源大小、下载次数等.

资源上传和检索功能:用户可上传资源,方便用户将研究成果及自有资源上传以便统 一管理.且用户可以通过元数据的信息进行资源检索.

交互和信息统计功能:用户对常见问题可以进行统一回复反馈,并且用户可以对资源库的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展示.

(3)理科类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数据资源建设体现权威性和科学性、理论和实验成果呈现先进性和实用性、重点建设满足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学需要的多种知识单元和媒体的素材库.

素材库的媒体类型包含文本类、图像类、音频类、视频类,动画类、虚拟仿真类、电子课件类等;资源类型主要包括:教学录像、教学课件、工程录像、电子挂图、教学动画、教学案例、习题作业、实训指导、电子教材、文献资料、名词术语、模拟实训、学生作品、试题试卷、教学系统等.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共享平台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需要创新思维的庞大工程,它的建设,需要把技术和管理结合起来.所以,平台在建设过程中要有自上而下的统一规划,有相应的制度确保平台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在研究中,尽管“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共享平台的功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但平台在功能设计上还远未达到最佳.因此,在未来结合“互联网+”发展的最新的技术理念,结合高校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进一步优化“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共享平台的技术设计和系统功能设计,必将为“互联网+”理念和数字化信息服务共享平台的结合作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研究决策,探索出一条适合高校信息化教学服务全面发展的新模式.

[1]杨现民,余胜泉,张芳.学习资源动态语义关联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13(1):70-75.

[2]赵靖岩,胡振波.大数据环境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16(1):92-95.

[3]喻小继.基于大数据应用的个性化教学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研究[J].情报科学,2015(11):53-56.

[4]祝智庭,杨志和.云技术给中国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1-6.

(责任编辑:徐星华)

G250.76

A

1008-7974(2016)06-0139-04

10.13877/j.cnki.cn22-1284.2016.12.041

2016-06-15

李佳军,男,吉林白城人,副研究馆员.

猜你喜欢

视阈检索互联网+
使用与满足视阈下解谜推理类综艺节目的创新路径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音乐教育视阈中的口述史研究(上)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文化认同视阈下的海外统战工作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