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溪水出前村
2017-01-05林超然
林超然
感觉李广生是一场新雪后旷野里踽踽独行的人,文字是他不被打扰、不可冒犯的散文体足音。很少有人像他这样——如此专注地把自己人生经验的纤毫、点滴都托付给一种特别的讲述,他的全部作品之和就是他生平的宽度、高度、深度、厚度和硬度。马尔克斯说:“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里重现的日子。”
李广生的《零落的往事依然芬芳》(下称《往事》)离生活太近了,紧贴着生活的鼻子。李广生的世界不大,问题是,我们要那么大的世界干什么?世界大小毫不影响他的叙事成为一种神话。电视剧《天道》里说:“这世上原本就没有什么神话,所谓的神话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被别人大踏步踩过去轻易就丢在身后的枝枝叶叶,李广生都小心拾起,吹开蒙尘,细细打量,然后果断收藏。所以,用《往事》里的作品,完全可以拼贴出他的人生草图,完整地连接他那一代人的成长线索。
回忆过去不是为了回到过去。翻开李广生曾弥漫杏香的童时记忆,有小人书、柴火垛、照相、煤油灯、丢钱、求学、初恋……这些常态生活或乡村插曲;有坐席、找宿儿、来客(音qiě)、串门儿、起外号……这些乡风民俗、远年旧事;有剃头匠吕大、婶儿(继母)、马舅、老赵、四哥……这些故里人物各具的生命颜色;有《路遇劫匪》中的“盗亦有道”,第一次醉酒后的迷狂,只身横渡松花江的惊险,摇滚的青春,电视情缘……《往事》还旁逸过马、狗、猫、猪、兔、鸡、鱼……这些位都是漫长人类史中少不下的旅伴,李广生写来也都是饶有兴趣、乐此不疲。
随着社会角色的转变,李广生的人生画幅也次第更换、展开。主人公的大学时代,“文学的热潮正席卷大江南北,各式各样的文学社团犹如雨后春笋,野魂也恰逢其时,破土而出。按照惯例,每个文学社的社员都要有一个响当当的笔名,经研究大家一致同意,笔名应该统一、规范,即必须姓野,如侯铁良叫野石,张爱玲叫野马,唐锋锐叫野风,张菊欣叫野菊,我叫野火,以及野山野谷野果野百合,等等”“转眼二十七年过去了,星移斗转,物是人非。面对着我们曾经朝圣的文学每况愈下的窘境,我只想轻轻地问一句:“天南海北老‘野家的孩子们,你们现在还好么?”(《诺敏河畔的歌吟》)遥想当年文学“辗压式”的盛况,面对如今文学在人们心中地位的跌落,抚今追昔,怎不令人扼腕唏嘘?
《往事》还用不小的篇幅写了他曾经工作和生活了七年的学校——双桥中学,那里见证了在艰苦岁月里他越加甜蜜的爱情和婚姻。他忘不了双桥子的山双桥子的水,“尤其是雪满大山的时候,满操场都是孩子们‘唧唧咯咯的笑声,一只破旧的足球被一双双兴奋的小脚儿踢得满世界乱飞,蓝天、白雪、群山,快乐、幸福、青春,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如影相随,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柴河林区的上空孤傲地飞翔着”(《落雪的时候》)。作家是比一般人更幸福的人,一般人只能经历幸福回味幸福,而作家除了经历幸福回味幸福还能记录幸福,并且让人无数次阅读、重温、分享他的幸福。
亲情,是《往事》的背景和底色,是一种直接或间接的精神覆盖。父亲、母亲朴素的做人处世的风范,是对他一生的珍贵教育,是安身立命的文化尺度。《往事》中,有关双亲的追记,有欢愉,有苍凉,有安慰,有追悔……拿破仑说:“灵魂比剑更强。”灵魂可以是家传的,高贵可以是家传的,灵魂高贵了,则一切简陋和粗鄙都在你的宇宙里无处容身。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说过:“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在我工作的单位,每日上楼我都要经过一位书家录南宋诗人杨万里《桂源铺》的一幅字:“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万山”表现出的不是调皮和善意考验,而是一种阻断的粗暴,但到底它拦不住“一溪”的前奔勇气和远大志向。在这个过程里,“一溪”的“日夜喧”是愤愤不平是抗争不止,是把握每一次奋力向前的机会。待让它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山脚尽处时,已然变作堂堂盛大的水面,从此快意恩仇了无牵绊挂碍地遥指迷人的不可知的远方了。它打败了所有的捣乱和困扰,完成了自己,成了最后的胜利者。这多像李广生的写作生涯,多像一切有志者的奋斗简史。
当然,因为过于密集地投身火热的现实,因为起居录式备案的不加剪裁,《往事》里不少内容还来不及沉淀、思考和擦亮,有时生活和创作难辨彼此。李广生式书写至少聊备一格,凭君揣度与再创作,此种先锋的、后现代的选择,可乎?相信我们一定等得到“杂然相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