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2017-01-05江苏省海门市瑞祥小学周红琴

数学大世界 2016年25期
关键词:涂色钉子正方体

江苏省海门市瑞祥小学 周红琴

关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江苏省海门市瑞祥小学 周红琴

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多元的,除了基本知识的传递和基本技能的养成外,基本活动经验的累积和基本数学思想的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在着重学生知情意等各方面发展的同时,学生的数学素养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确保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问题

在面对一些生活现象或者生活中的事件时,能不能与数学联系起来,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问题,是学生是否具备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从这个角度来看,通过数学的学习,学生应当自然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要放手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意识的养成。

例如在“钉子板上的多边形”的教学中,我首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副钉子板上的三角形图(如下图),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来观察这幅图,而我在巡视的时候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交流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学生发现了图中的小三角形都是等底等高的,因此这些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但是对于这样的发现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大家都有些迷惘,于是我提示学生将图中的横线与竖线的交点看成钉子板上的钉子,然后再进行细致的观察,果然学生的注意点转移到钉子上,一些学生指出了每个三角形的边上都有三个钉子,还有更细心的学生数了数每个三角形内部的钉子,他们惊奇地发现每个三角形内部的钉子数也是相同的。在全班交流的时候,顺着这样的发现,学生提出了关键性的猜想:三角形的面积可能与其边上的钉子数有关,也可能与它们内部的钉子数有关。通过观察和猜想,学生对接下来将要展开的数学探究有了一个大致的概念,接下来,我再引导学生想办法分别来研究多边形的面积与钉子数(边上的和内部的)之间的关系,学生的探究就有了明确的目标,有了初步的设想。

在这样的案例中,我没有直接给学生设计一个探索多边形的面积与钉子数之间的关系的表格,而是通过这样一幅图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因为图中的三角形的面积是相等的,但是形状各异,所以“不同三角形内部的钉子数相同”的发现还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提出了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因而探究过程会给他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一直沿袭这样的做法,“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那么久而久之,在面对一些现象时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来展开思考。还有一点值得补充,除了在课堂上利用一些机会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外,我们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做数学阅读,写数学日记,让他们将生活中的发现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描述和分析,这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让学生用数学的方式来想问题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之一,在面对问题时,我们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方式来思考问题,来寻找问题的突破口,来挖掘问题的数学本质,这样在学生的知识经验日益增长的同时,数学思维能力也会水涨船高。

例如在“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棱长不同的正方体中一面涂色、两面涂色和三面涂色以及一面都不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都找了出来,然后在面对表格中的数据时,我引导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学生很轻松地发现每种正方体中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都是8,而从棱长为3的正方体开始,其中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恰好是12的一倍、两倍、三倍……,一面都不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分别是1的立方、2的立方、3的立方……。对于这样的发现,我首先给予学生肯定,表扬他们观察细致,随后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小正方体的个数有规律可循?经过实际交流,学生从数的过程中得到了启发,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大正方体的顶点处找到的,因为所有的正方体(棱长大于2的)都是8个顶点,所以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很好理解,而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大正方体的棱上,所以需要数出每条棱上的个数,再乘12,这样得出的数据就是12的倍数。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还发现了一面都不涂色的小正方体的规律,沿着六个面分别切掉一层,得到一个棱长比原来小2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中的每一个都是没有涂色的。

挖掘出了这些规律背后的数学本质对于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有很大的帮助,数学教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总结,这样学生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推进对数学规律的理解。当他们的基本数学思路形成后,面对相似的问题时就可以直接调用已有的经验,数学学习自然事半功倍,而且相应的数学模型也会越来越稳固。

三、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来做问题

在掌握了数学知识的同时,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情境,让他们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同时成功的喜悦会促使学生增强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的教学中,有很多将长方体或者正方体拼接成一个大的长方体或者切割成若干个小的几何体的问题,在经历了这些问题之后,学生会发现在拼和切的过程中其体积是不发生变化的,但是表面积会发生变化,而且随着拼和切的面的不同,表面积的变化也不尽相同。在学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种火柴盒的长是5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现在有12盒这样的火柴,要用纸将这些火柴包装起来,包装纸的面积最小是多少?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首先做了一些设想,然后有的学生通过画图来模拟问题情境,有的学生想起了学具盒中的长方体模型,几个人聚到一起,摆出相应的模型,计算出新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脑海中的相关知识会飞速地流转,让他们建立了更深刻的印象,而且因为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学生能够主动用画图的方法和搭建模型的方法来辅助问题的解决,一旦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就在无声中加强,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

总之,帮助学生养成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体现数学教学价值的重要渠道,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多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上想一想,进而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充满数学味的课堂上受益。

猜你喜欢

涂色钉子正方体
当钉子邂逅毛线
少了颗钉子
钉子
给正方体涂色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涂色
涂色
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