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会计制度衔接研究

2017-01-04齐媛

新会计 2016年11期
关键词:资产管理

齐媛

【摘要】本文对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应用方式进行研究,采用WSR“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探讨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新会计制度衔接体系,以期为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WSR方法论

一、引言

2012年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会计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对天津市事业单位(含高校)新会计制度执行情况的调研结果看,截至目前,天津市事业单位(含高校)虽然已执行新的会计制度并运行,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报废等工作却还未执行实施,新会计制度与资产管理衔接工作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为实现资产管理与新会计制度的接轨,采用WSR方法论构建衔接体系模型,以解决衔接中的一系列问题,促进事业单位资产的科学高效管理。本文对此进行研究。

二、基于WSR方法论下衔接体系模型构建与应用

(一)WSR方法论模型与衔接体系

WSR方法论,即物理(Wuli)—事理(Shili)—人理(Renli)方法论,由顾基发和朱志昌两位系统科学专家于1994年提出。在现有理论研究和应用探讨中,WSR方法论体现了其分析解决问题的全面性及系统性,也体现了对于分析观察复杂性问题的独特性。朱志昌认为系统性问题总是存在“三理”(物理、事理、人理)以及“三理”之间的关系。WSR并不是只能应用于巨大或复杂系统,而是可以应用于普遍性的系统问题中。“三理”之间互有联系,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WSR方法论正是关注“三理”本身以及其如何创造三者和谐关系。

对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新会计制度的衔接问题,既是新政策的理解及工作上衔接的普遍问题,又是具体工作的特殊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德学院资产管理与新会计制度衔接现状分析入手,以本科院校和事业单位(非医疗)的调研成果为例,基于WSR方法论,以中德学院为试点,建立并实践、推行资产管理与新会计制度衔接体系。如图(1)所示,构建物理(W)基础设备管理—事理(S)规章制度管理—人理(R)人力资源管理的衔接体系模型。

(二)衔接体系的物理(W)维度

物理(W)维度强调的是事物的客观存在性,资产管理和新会计制度衔接体系中的物理(W)—基础设施管理,主要包括固定资产账目和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含资产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两大要素。事业单位只有切实掌握固定资产财务和实物的真实情况,完善效率化和动态化管理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取得基础性数据,才能保障资产管理和新会计制度衔接体系的建立。在推行衔接工作中注意以下要点:

1.落实资产清查工作,明确固定资产真实情况。

新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为了计提折旧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单位首先要明确固定资产的原价、所属折旧类别、购置时间、使用状态,以及使用部门等详细信息。这些基础性数据的取得依赖于资产清查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事业单位中存在资产清查工作流于形式的情况,资产的多头管理模式也加大了清查工作的难度,只有主管部门严格监管和单位自身严格流程控制,权责清晰,才能将资产清查工作落在实处。

以中德学院为例,资产清查工作以财务审计处为牵头部门,以负责设备仪器管理的资产管理处、其他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家具及设施的后勤基建处和负责图书、档案的图文信息中心)以及使用部门为组员成立清查工作组。明确部门职责,工作流程具体化,工作任务责任制,避免工作推诿。

此外,为了避免财产清查流于形式,可以引入有相关资质的外部监督机制,切实做到单位资产账表、账账、账卡、账实相符。

2.提高科学技术手段,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是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是资产管理与新会计制度衔接体系的重要技术保障。

中德学院积极搭建 “仪器设备类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完成了对设备类资产生命周期全过程的实时跟踪式管理。“仪器设备网络管理系统”,充分整合校园网资源,并成为校园自动化办公体系之一,建立起一级和二级管理平台,利用权限控制实现了资产管理部门和二级管理部门之间进行数据传送、共享、分析及考核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搭建,也为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各部门信息及时传递提供了机会,通过科学技术手段,保证资产信息同步性,加强了多头管理模式下的资产管理的信息沟通 。

在这一技术手段下,针对新会计制度中会计科目以及固定资产分类等变化,财务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软件系统均可实现编号、名称、分类等由旧到新的转换,信息基础设施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衔接工作成本。

(三)衔接体系的事理(S)维度

事理(S)维度的事理是指管理者介入和执行管理事物的方式和规律,说明“怎样去做”。资产管理和新制度衔接体系中的事理(S)维度—规章制度管理,是强调对相关规章制度管理的建设和维护,这一维度建设操作要点如下:

1.建立相关资产管理配套制度。

推行资产管理和新会计制度的衔接,需要在制度层面明确衔接相关工作方法、实施流程和具体要求,使具体工作有章可循。

中德学院近年来相继修订并颁布了针对于资产管理中的采购与招标工作、大型仪器设备、捐赠设备、设备与家具类资产维护维修、免税进口设备等多项管理规定,特别是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实施细则(试行)》,从制度层面规范了中德学院固定资产管理机制。

但是中德学院现行的部分资产管理制度,如《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实施细则(试行)》中额度设置和流程规定等,已经难以与最新的会计制度相契合。由于中德学院事业单位和高校的双重身份以及受限于政策等原因,中德学院在比较分析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第6号文件《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13年天津市财政局印发的第2号文件《天津市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2015年天津市教委印发的第13号文件《天津市教委系统国有资产使用和处置实施细则》等文件的基础上,对校内相关的固定资产折旧、损耗管理规定、固定资产清理报废管理办法、设备捐赠等征求意见,进行修订。

此外,为保证规章制度的可行性,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在政策上给予引导,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进行明确规定,对财务人员凭职业判断确定折旧年限给予指引。

2.建立责任明确的二级管理架构。

资产二级管理架构,是由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和负责人组成的层级结构,是规章制度管理维度中建立各流程的层级依据。

中德学院自2013年起,改革资产管理框架,将管理重心下移。由原来的资产管理部门直接管理学校众多资产负责(使用)人,改进为在资产管理部门和资产负责(使用)人之间引入二级资产管理机构,即以资产使用部门为单位,根据资产规模实际情况,聘用1至3名兼职的二级资产管理员,构建了学校纵向管理、各二级学院和处室横向管理的二级管理架构。二级管理架构便于新会计制度的有效衔接,同时责任清晰明确,有效避免了资产使用部门家底不清、交接意识薄弱造成资产流失,以及由互相推诿造成的工作推进缓慢的情况。

3.引入规范合理的监督管理体系。

合理规范的监督管理体系既可以有效规范设备的使用,又可以约束和监督管理行为,为规章制度管理维度提供保证,同时也为规章制度的不断改进和修正提供依据。

对学校中用于科研、教学及行政的各种设备,应建立与学校网络化管理平台和新会计制度相匹配的管理细则,建立健全利用率评价制度和考核细则。在有效监控设备资产规范性使用的同时,汇总分析资产使用情况数据,并根据实际情况和政策变化等因素,修正考核指标。同时,在充分考虑行业企业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建立社会综合评价系统,并及时听取多方反馈意见,以“产学研用”所产生的实际效益作为衡量尺度,不断改进固定资产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四)衔接体系的人理(R)维度

人理(R)维度注重考虑人的因素,是指基于社会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结合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将人组织在一起有效开展工作的方法。“物理”和“事理”在基础设备和规章制度管理方面,提供了衔接体系建立的前提和保证,但是如果忽视“人理”建设,缺少有效的沟通和适当的变通,则难以达到衔接体系建设的目标。因此,人理维度对物理和事理都有影响,资产管理和新会计制度衔接体系的人理(R)—人力资源管理要充分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有效发挥其能动性。这一维度建设注意以下操作要点:

1.单位领导树立正确意识。

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可以解决事业单位原来由于政策限制等原因造成的诸多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问题。事业单位领导层面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对资产管理和新会计制度衔接工作给予重视,加大宣传力度和工作推进力度,进而影响相关工作人员层面正确意识的树立,为衔接工作推进减少阻力。

2.长期化的人员聘用机制。

在二级资产管理架构下,各资产使用部门聘用的资产管理员虽然是兼职,但人员必须相对固定。衔接体系的具体执行层面主要为二级资产管理员,聘用长期化可以有效保证衔接工作的有效推进和传承。中德学院自2013年启用二级资产管理以来,在人事制度上保证聘用长期化,所有二级资产使用部门资产管理员完成竞聘上岗和个人信息登记。

3.系统化的人才培训机制。

新会计制度修订内容繁多且变化较大,要求事业单位制订详细可行的培训方案,利用各种有效途径使财务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明确新旧制度的异同,特别是针对新会计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预测和分析,并提前制定解决方案。单位应通过有组织性和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培训、相关人员经验交流等形式,促进财务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并提高其业务素养和有针对性地强化其专业技能,以便达到新会计制度下对财务管理工作和资产管理形成的新标准。

4.制度化的绩效考核机制。

为落实相关工作,调动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出台相应的工作绩效考核及奖励办法,设备管理人员的考核必须与奖励绩效挂钩,考核指标可量化、可操作,重点要求清查结果与考核结果直接挂钩。

以中德学院为例,设备管理实施二级管理制度,责任清楚,分工明确,一级部门建立了定期和不定期监管抽查机制,有效确认相关资产管理工作完成情况。二级设备管理员需要承担粘贴资产的条形码和扫描、部门资产档案整理汇总以及与新会计制度衔接等诸多细致的工作,各个学院因为学科差异,仪器设备使用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充分考虑多方差异性,对设备管理人员在衔接体系上的工作建立合理考核标准。

三、结语

虽然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明确规定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也规定该制度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但截至目前,仍有不少事业单位和高校固定资产尚未能按新制度进行核算。本文基于WSR方法论,通过实证研究对体系要素推行注意事项进行重点分析,充分考虑物理—事理—人理三者的和谐关系,探索构建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新会计制度的衔接体系,以期为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齐华东.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 2012.

[2] 张彩江,孙东川.WSR方法论的一些概念和认识[J].系统工程, 2001.

[3] 高飞.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及其应用[D].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0.

[4] 李杨. 高校资产清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4

[5] 朱志昌.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国际交流的启示[A].第11届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年论文集[C].Research Information LTD., 2000.

猜你喜欢

资产管理
浅议互联网时代
新常态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优化途径分析
高校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交互研究
论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探讨
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建设
博物馆资产的管理与安全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