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edline收录的Brugada综合征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2017-01-04刘慧李小荣单其俊陈椿张凤祥曹克将
刘慧 李小荣 单其俊 陈椿 张凤祥 曹克将
论著
基于Medline收录的Brugada综合征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刘慧 李小荣 单其俊 陈椿 张凤祥 曹克将
目的 总结分析Brugada综合征(Brugada syndrome,BrS)相关研究文献的分布特点。方法以GoPubMed为检索工具,检索Medline数据库中收录的BrS相关的研究文献(1992-01-01—2015-12-31),并对文献发表的时间、地域、期刊及研究主题等分布特征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 220篇,文献数量自1998年后呈逐渐上升趋势,近3年达到相对的研究高峰。文献发表量排名前三位的国家依次是美国(386篇,17.39%)、日本(353篇,15.90%)、法国(133篇,5.99%),中国排在第11位(53篇,2.39%)。发文量居前三位的城市依次为荷兰阿姆斯特丹(80篇)、日本东京(70篇)、美国尤蒂卡(58篇)。中国城市中,北京发文最多,全球排名第36位(13篇);南京、广州次之,全球排名并列第43位(7篇)。前三位杂志分布依次是Heart Rhythm(144篇)、Journal of Cardiovasular Electrophysiology(143篇)、Pacing and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90篇),三者占发文总量的16.98%。BrS研究主题词主要集中于基因、心电图表现、室性心律失常、猝死及ICD植入等。结论BrS相关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研究应在整体质量和数量上进一步提高。
心血管病学;Brugada综合征;GoPubMed;计量分析
Brugada综合征(Brugada syndrome,Br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主要发生在中年人群中,以晕厥、猝死及心电图特征性改变为主要特征[1]。文献[2-4]报道BrS致猝死人数占所有猝死者的4%~12%,而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中占比高达20%~60%,因此虽然BrS的发病率较低,却一直是心血管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但BrS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如何,目前尚无报道。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GoPubMed为检索工具对Medline数据库收录的BrS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拟从定量的角度探讨BrS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从而为该领域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Medline数据库收录的BrS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文章发表时间为199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
1.2 研究方法
登录GoPubMed网站(http://www.gopubmed.org/web/gopubmed),采用字段限定检索,输入检索式(brugada syndrome[Title/Abstract])AND(“1992/01/01”[Date-Publication]:“2015/12/31”[Date-Publication]),检索时间为2016年5月26日。通过GoPubMed网站的统计功能,分析Medline数据库中收录的BrS相关研究文献的状况,检索结果通过Statistics功能统计分析文献发表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期刊分布及研究主题分布。
1.3 统计学处理
对检索结果采用SPSS 16.0和GraphPad Prism 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进行图表制作。
2 结果
2.1 年度分布及发展趋势
共检出文献2 220篇,其年发文量和发展趋势见图1。可以看出1996—1997年间有零星报道,相关研究文献自1998年开始逐渐增多,近3年达到相对高峰。
图1 BrS研究文献年度分布及发展趋势
2.2 国家和城市分布
BrS相关研究主要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和东亚地区,按国家排名(图2A),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美国(386篇,17.39%)、日本(353篇,15.90%)、法国(133篇,5.99%),三国发表文献占总文献的39.28%。中国排在第11位(53篇,2.39%)。按城市来分类统计(图2B),发文量前三位的城市依次为荷兰阿姆斯特丹(80篇)、日本东京(70篇)、美国尤蒂卡(58篇)。中国城市中,北京发文最多,全球排名第36位(13篇);南京、广州次之,全球排名并列第43位(7篇)。中国有关BrS的文章直到2002年才被Medline收录,近3年达到高峰,其中2015年发文共计12篇,占当年全球BrS相关文献发文总量的6.42%。
2.3 期刊分布
BrS相关研究发文量前20位的期刊见表1。前三位期刊分别是Heart Rhythm(144篇)、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Electrophysiology(143篇)和Pacing and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90篇),三者占发文总量的16.98%。在排名前20位的期刊中,国际高端杂志如Circulation、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及European Heart Journal亦发文多篇,这从侧面表明了BrS研究是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图2 BrS研究文献国家(A)和城市(B)分布
表1 发表BrS相关文章排名前20位的期刊
续表
2.4 研究主题分布
目前,BrS研究主题词主要集中于室性心律失常(705篇,31.75%)、基因突变(642篇,28.91%)、钠通道(540篇,24.32%)、ICD植入(497篇,22.38%)等方面。在伴发长QT综合征(372篇,16.7%)、动作电位调控(239篇,10.77%)和动物研究(207篇,9.32%)方面亦有一定数量的文献。
3 讨论
Medline是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开发的国际性综合生物医学情报文摘型数据库,是世界上最权威的医学专业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不仅内容更新快,而且检索方便,具有强大的资源与技术优势,可通过Medline网站供全世界免费检索。Medline已成为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后医学工作者首选的检索数据库[5-6]。
BrS自首次报道以来已有20余年,其间BrS经历了从发现、命名到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从文献发表的时间趋势上分析,1992—1995年无相关文献报道,因为该病1992年11月由Brugada兄弟首次总结报道[7],当时将其描述为具有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持续性右胸导联ST段抬高特征,导致猝死的不寻常的综合征。1996年它才被日本学者命名为“Brugada syndrome”[8],也因此以“Brugada syndrome”为检索词,直到1996年才出现相关文献,1996—1997年间也仅有零星文献。1998年Chen等[9]在Nature上报道了BrS这一疾病基因SCN5A而证实了该病的存在,BrS才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近几年,随着BrS的疾病基因不断被发现、电生理机制不断被阐明,以及ICD治疗的发展,2010年以后BrS相关文献也达到了一个相对的研究高峰。正如Brugada对BrS 20多年发展历程的总结:“1992—1996年为发现、命名阶段;1996—1998年为争议阶段;1998—2010年为全面发展阶段;2010年以后是面临新挑战的阶段”[10]。
据报道[2, 10],BrS全球发病率为0.05%~0.2%;亚洲人群患病率最高,达0.36%;欧洲次之,为 0.25%;美国仅0.03%。但该病表现隐匿,确切患病率尚不明确。然而从文献分布地域上看,BrS相关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尤以美国发表数量最多(386篇,17.39%),充分说明美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先优势。中国排在第11位(53篇,2.39%),相关研究文献2002年才被Medline收录,起步较晚;后期随着中国杂志不断被Medline收录以及BrS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文献逐渐增多,近3年达到相对高峰,但与美国、日本、德国、西班牙等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从城市分布统计上看,发文量居前三位的城市依次为荷兰阿姆斯特丹(80篇)、日本东京(70篇)、美国尤蒂卡(58篇)。中国内陆城市中,北京发表最多,其次为南京和广州。我们前期的研究[11]显示该病报道病例数较多的省/直辖市依次为浙江、广西、广东、江苏、北京、贵州等。国内研究对比显示,北京在发文数量及质量上高于其他地区,这可能与就诊患者的数量、医生对这一疾病的认识程度等因素有关。
另外,从文献发表的期刊分布来看,排名前20位的大多为心血管领域的知名期刊,影响因子较高,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BrS是当前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从研究主题看,国内外众多的研究集中于BrS的电生理机制、危险分层、基因变异及ICD治疗上。目前已证实与BrS相关的基因有21个,其中最常见的为钠离子通道α亚单位基因SCN5A,占30%,其他基因约占5%,但仍有约65%的患者基因检测结果呈阴性[2,12]。同时,就BrS危险分层指标的价值尚未达成一致,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看法,甚至产生分歧。目前,ICD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防止猝死的发生,但部分患者面临ICD带来的较大的经济负担以及ICD不恰当放电等困扰[13]。因此,如何准确有效地识别这一疾病,能否全面发现BrS的致病基因,以及能否准确定位于某个基因,是否可以通过基因修复的方法或有效的药物全面根治这一疾病?这将是未来研究者们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综上,利用GoPubMed检索能较好地把握BrS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BrS领域研究文献呈现逐年快速上升趋势,是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从文献发表的地域、期刊分布等可以看出,相关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对BrS的研究应在数量和质量上进一步提高。
[1] Gottschalk BH,Anselm DD,Baranchuk A,et al. Brugada拟表型:一个新的临床实体[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5,24(4): 245-255.
[2] Antzelevitch C,Patocskai B. Brugada Syndrome: clinical, genetic, molecular, cellular, and ionic aspects[J].Curr Probl Cardiol,2016,41(1): 7-57.
[3] Antzelevitch C,Brugada P,Borggrefe M,et al. Brugada syndrome: report of the second consensus conference: endorsed by the Heart Rhythm Society and the 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J]. Circulation,2005,111(5): 659-670.
[4] Papadakis M,Raju H,Behr ER,et al. Sudden cardiac death with autopsy findings of uncertain significance: potential for erroneous interpretation[J]. Circ Arrhythm Electrophysiol,2013,6(3): 588-596.
[5] 崔雷,郑华川.关于从MEDLINE数据库中进行知识抽取和挖掘的研究进展[J].情报学报,2003,22(4): 425-433.
[6] 仇晓春. 1998~2007年间Medline数据库收录中国作者论文统计分析[J].情报杂志,2008,27(12): 21-23.
[7] Brugada P,Brugada J.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persistent ST segment elevation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 a distinct clinical and electrocardiographic syndrome. A multicenter report[J]. J Am Coll Cardiol,1992,20(6): 1391-1396.
[8] Miyazaki T,Mitamura H,Miyoshi S,et al. Autonomic and antiarrhythmic drug modulation of ST segment elevation in patients with Brugada syndrome[J]. J Am Coll Cardiol,1996,27(5): 1061-1070.
[9] Chen Q,Kirsch GE,Zhang D,et al. Genetic basis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for idiopathic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J]. Nature,1998,392(6673): 293-296.
[10] Brugada P. Brugada syndrome: more than 20 years of scientific excitement[J]. J Cardiol,2016,67(3): 215-220.
[11] 张凤祥,陈明龙,杨兵,等. Brugada综合征在中国大陆发病与临床特征的文献统计分析[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0,24(2): 122-124.
[12] Watanabe H,Minamino T. Genetics of Brugada syndrome[J]. J Hum Genet,2016,61(1): 57-60.
[13] 袁斌斌,单其俊,杨兵,等.七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SCN5A基因突变检测[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5): 404-407.
基金项目: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023032)
作者单位: 061000 河北 沧州,沧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王文娟);116011 辽宁 大连,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常栋,董颖雪,尹晓盟,夏云龙,高连君);116001 辽宁 大连,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中心(张树龙)
作者简介: 王文娟,住院医师,主要从事心律失常、冠心病的临床诊疗工作。
通信作者: 张树龙,E-mail:zhangshulongmd@sina.com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literatures on Brugada syndrome included by Medline
LiuHui1,LiXiao-rong2,ShanQi-jun2,ChenChun2,ZhangFeng-xiang2,CaoKe-jiang2
1.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Wuhu, Wuhu Anhui 241000; 2.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9, China)
Objective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esearch literatures on Brugada syndrome(BrS). Methods With the retrieving tool of GoPubMed, we retrieved BrS-related literatures included by Medline from January 1, 1992 to December 31, 2015 and made bibliometric analysis on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shed year, area, journal, research theme, etc. Results A total of 2 220 papers were retrieved. The number of research literatures gradually increased after 1998 and reached relative peak value in recent three years. The leading countries in BrS literature quantity were the United States(386 papers, 17.39%), Japan(353 papers, 15.90%) and France (133 papers, 5.99%) successively, and China ranked the 11th(53 papers, 2.39%). The top three literature-output cities were Amsterdam in Holland(80 papers), Tokyo in Japan(70 papers) and Utica in America(58 papers). Beijing was the leading literature-output city in China, ranking the 36th(13 papers) in the world, and it was followed by Nanjing and Guangzhou which were tied for the 43rd place(7 papers) globally. The first three journals were Heart Rhythm(144 articles),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Electrophysiology(143 articles) and Pacing and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90 articles), which published 16.98% of all the BrS-related articles. Themes of BrS research mainly focused on genes, electrocardiographic manifestations,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sudden death, ICD implantation and so on. Conclusion BrS, related studies mainly concentrat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Chinese researchers should strive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BrS research.
cardiology; Brugada syndrome; GoPubMed; bibliometric analysi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40025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141029);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241000 安徽 芜湖,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心内科(刘慧);210029 江苏 南京,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李小荣,单其俊,陈椿,张凤祥,曹克将)
刘慧,住院医师,主要从事心律失常基础和临床研究。
李小荣,E-mail:jsxrli@yeah.net
R541.7
A
2095-9354(2016)06-0407-04
10.13308/j.issn.2095-9354.2016.06.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