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动机研究现状与展望
2017-01-04王颜芳程文娟
王颜芳,程文娟
成就动机研究现状与展望
王颜芳,程文娟
成就动机对个人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基于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主要从成就动机的概念界定、测量工具、影响因素、效应研究以及成就动机作为中介变量的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未来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成就动机;自我取向成就动机;社会取向成就动机
对于成就动机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30年代末。自Murphy(1938)提出成就需要是最重要的一种人格特征之后,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成就动机。学者们普遍认为成就动机对个人乃至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个人而言,成就动机是激励和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对社会而言,成就动机水平的高低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与繁荣程度。
文章通过检索中外文期刊数据库发现,国内外学者都对成就动机的概念内涵、测量工具、前因和后果变量进行了研究,但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双方对成就动机的概念理解和研究侧重点上存在不同。本文基于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和梳理,对上述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以期为进一步明确成就动机的内涵和结构,拓展成就动机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成就动机的概念界定
通过对成就动机相关文献的分析,笔者认为学者们对成就动机的概念界定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自我取向的成就动机,自我取向的成就动机以西方个人主义文化为基础,强调个体对环境的掌控及自我潜能的实现,主要表现为追求自我、挑战自我和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是一种自我提高的内在驱动力;二是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以集体主义文化为基础,强调个人追求的成就主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期待,是“互依我”的表现结果,即自我的成就并非由其独有的特征来界定,而由他的社会关系确定,反映的是一种互依共生、角色责任的自我成就。
西方学者(如Murphy,1938;Lewin,1942;McClelland,1955;Atkinson,1964;Weiner,1979)对成就动机的研究主要从自我追求成就的角度出发,认为追求成就的心理主要由两种趋向构成,一是追求成功的趋向,二是避免失败的趋向,人们成就动机水平的高低会对个体行为的效果产生不同影响。而我国台湾学者(余安邦、杨国枢,1988;陆洛,2007;陈致中,2015)认为西方文化制度下产生的个我取向的成就动机并不适合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并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提出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认为个体取得成就的欲望是为了得到家庭和社会等群体的认同,并非出自内在动机的驱使。成就动机的主要观点详见表1。
表1 关于成就动机的主要观点
续表1 关于成就动机的主要观点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文献整理而成.
虽然自我取向的成就动机和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存在概念理解上的重大分歧,但不能将两者割裂起来,正如陆洛(2007)[1]在研究中所提到的那样,现在华人社会正呈现越来越多传统性与现代性共存的现象,成就动机不仅表现为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也逐步显现出实现自我追求的个我取向的成就动机。现代中国社会下的成就动机是一种“折衷自我取向的成就动机”,不仅表达了人类基本的个人“独特性”,也表达了人际“关联性”的需求,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西方文化的双文化自我取向成就动机。
二、成就动机的测量
从成就动机研究的历史脉络可以发现,最早的测量工具主要是为了测量自我取向的成就动机。随着成就动机跨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者们研究的对象和领域发生了较大变化,并在原有成就动机测量基础上开发了多种测量工具。但总体上看,目前国内外关于成就动机的测量类型主要分为投射测验和自陈式量表两种。最著名的投射测验是主题统觉测验和内隐联想测验,McClelland优化了投射测验,但无法改变其信度低的缺点。因此,从20世纪五十年代末,人们多使用自陈式量表测验成就动机。成就动机的测量工具详见表2。
表2 关于成就动机的测量工具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文献整理而成.
总体上看,上述表格中所列举的测量工具是应用最广泛的,现在学者一般使用自陈式量表进行成就动机的测量,一方面是因为自陈式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另一方面是因为其操作比较简单方便,能大范围的实施。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自陈式量表中既存在二维度或三维度测量,也存在三维度以上的测量。三维度以上的测量量表(例如AMI)在该领域具有相当的影响,有些学者在自己的研究中对AMI进行了修订,但一些研究者对AMI缺乏简洁性表示不满。不过,由于三维度以上的测量量表能够解释结果变量更多的变异,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开发出更加简洁有效的多维度测量量表。
三、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
(一)成就动机的影响因素
什么因素对个体的成就动机产生影响?长期以来,学者们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但针对某些因素的影响目前仍没有一致的结果。本文主要从人口统计学变量、认知与个性因素、环境因素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梳理。
1. 人口统计学变量
学者们最早对性别、年龄、学历、民族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给予高度关注。性别、年龄、学历与成就动机无关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证实(McClelland,1987;叶仁敏等,1992;张文梅,2005;杨慧芳等,2007;苏晨等,2013),但仍有学者对此结论存在质疑,并进行了验证性研究。学者申学武(2006)对346名男女企业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得出男女企业家在规避型成就动机和追求型成就动机的影响因素上存在较大差异。王洪礼等(2007)的研究证实了少数民族男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强于女大学生,但避免失败的动机弱于女大学生;相对于汉族学生而言,少数民族学生避免失败的动机较高。Mansour等(2009)以澳大利亚100名高中生为调查对象,证实了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在学生成就动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李孝明等(2012)[2]选取145名老年人和149名年轻人进行测试,证实了老年人追求成功的动机不如年轻人,但避免失败的动机强于年轻人。Neghabi等(2012)[3]认为男性的成就动机显著低于女性。邢飞儿(2015)[4]对高校173名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成就动机的现状调查,发现女生的成就动机显著高于男生。Wang等(2015)[5]对山东省170名幼儿教师进行了成就动机的问卷调查,发现幼儿教师追求成功的动机高,且不同性别和教龄的幼儿教师在追求成功方面存在差异。
造成上述研究结论相互矛盾的原因可能是学者们研究的理论依据和背景条件不同。McClelland(1987)用相同测验方式进行测验,得出性别与成就动机无关的结论,但他还提到在竞争条件下男性的成就动机高于女性,中性条件下女性的成就动机高于男性。学者叶仁敏等(1992)认为大学生的成就动机优于高中生,并不能说明年龄影响成就动机的强弱,它主要反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经历与认识的变化对成就动机的影响。张林等(2003)认为学者们研究结果的不同,是因为研究依据的环境不同,主要还是社会文化有关性别成就期待的不同造成的,父母本身的成就动机水平和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性别和年龄差异的重要因素。
2.认知与个性因素
Vasquez等(2007)探讨了意念对成就动机的影响,结果证实了当学生从第三者而不是自我角度去想象成功完成任务时,成功的经验会使他们拥有更强的成就动机。Stewart等(2007)[6]的研究认为受创业目标的影响,企业家的成就动机要高于职业经理人的成就动机。陈瑞涵等(2013)[7]采用混合实验证实了个体无意识目标的启动能显著提高低成就动机个体的结果预期。
个性因素也是影响成就动机的重要原因。我国学者谢晓非(2002)研究了控制源(Locus of Control)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发现相对于外控倾向而言,个体内控倾向可以更好地预测争取成功的动机,而相对于内控倾向而言,个体外控倾向可以更好地预测回避失败的动机。毕重增等(2007)的研究结果表明自信与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无关,这可能是因为为他人奋斗不需要自信的驱使,而自信与自我取向的成就动机显著相关。Fletcher等(2012)[8]的研究认为完美主义影响学生的成就动机。
3. 环境因素
个体发展与追求成功的欲望离不开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学校和其他社会环境因素都会对个体的成就动机产生影响。成就动机最先被应用到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因此,学者们研究家庭教养方式对成就动机的影响成果比较丰富,而学校和其他社会环境因素对其影响的研究相对匮乏。
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如何影响子女的成就动机呢?学者们由于研究对象和测量工具的差异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但学者们普遍认为强调发展个人独立性,鼓励自由探索家庭的儿童,比着重发展依赖性,给予较多管束和限制的家庭儿童的成就动机要高(张兴贵,2000;徐丹华,2012;郭少琛,2013)。学者Dinkelmann等(2016)[9]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父母情感温暖因子正向预测子女的成就动机,而父母惩罚控制因子负向预测子女的成就动机。
社会关系、团体训练以及社会大环境的不确定性都会对特定的成就动机产生影响。Martin等(2007)的研究认为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对成就动机具有显著影响,且教师的影响要高于父母对其的影响。陈晓冬(2012)证实了在大学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大学生成就动机水平的提高。王雪艳(2013)认为团体训练后能显著提高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男生的成就动机显著高于女生,但女生成就动机水平提高的幅度比男生大。Best等(2015)[10]的研究表明社会影响(与同龄人的交往程度)与之后的成就动机之间存在联系。
结合前文关于人口统计学变量影响的研究,我们认为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家庭社会环境因素都会影响人们成就动机的水平,但两者对成就动机水平的影响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正如叶仁敏的研究认为年龄与成就动机无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认识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发生改变,从而提高个体的成就动机。各种影响因素是怎样相互作用于成就动机水平的,也是未来我们需要详细探讨的话题。
(二)成就动机的效应研究
成就动机已经被证实与任务选择和绩效密切相关,尤其是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本文主要从成就动机与任务选择的关系、成就动机与绩效的关系、成就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成就动机与幸福感的关系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1. 成就动机对任务选择的影响
学者们对成就动机与任务选择关系的研究较多,得出的结论比较一致,一般认为高成就动机的个体偏向中等难度的任务,低成就动机的个体偏好极端难度(特别困难或者特别简单)的任务(Aktinson,1957;Blankenship,1987;谢晓非,2004)。另外,学者张林等(2003)认为无论个体寻求成功与回避失败两种动机的组合强度如何,当个体处于强制性选择情景时,会在中等难度任务上表现出最强的动机水平,这是因为当时情景的不确定性最大。但当个体可以自由选择任务的难度时,对任务难度水平的选择便相差甚远。谢晓非等(2004)研究了动态情景下个体对任务难易的选择,个体都会逐渐选择更难的任务;成就动机高的个体会选择比成就动机低的个体更高难度的任务。Capa Rémi等(2008)用实验的方法对成就动机和任务难度进行了测试,发现高成就动机的参与者在任务难度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成绩。
2. 成就动机对绩效的影响
成就动机与工作绩效正相关,但与学习绩效无关的结论已经被学者们普遍认同(方平,1999;杨慧芳等,2007;郭丹,2011;黄蕾等,2015)。学者杨慧芳等(2007)通过对211名企业管理者的调查,证实了成就动机对高层、中层、基层企业管理者的绩效有不同的预测力。郭丹(2011)[11]的研究证实了领导者成就动机在下属特性的调节作用下对领导绩效产生影响。黄蕾等(2015)对企业200名员工的问卷进行了验证性分析,证实了自我取向成就动机与工作绩效(任务绩效、人际促进、工作奉献)之间显著正相关。但仍有学者对成就动机与学习绩效无关的结论存在质疑并进行研究,得出了不同结论。Bakar等(2010)[12]以1102名女性和382名男性为调查对象,证实了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学习绩效之间存在低的负相关关系。文敏等(2014)[13]认为成就动机与学习绩效存在复杂的关系,高成就动机的个体,学业倦怠水平较低,学习投入较高,因此学习绩效高。
3. 成就动机对行为的影响
成就动机能够帮助个体积极调整自身行为以适应社会的发展,Seibert等(1999)的研究表明成就动机可以增强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当前管理学界的研究者们更多的是将成就动机与个体的择业就业以及创业行为联系起来,以期为广大就业者和创业者提供一些理论指导。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个体对职业选择的期待较高(张冬梅等,2007;杨林等,2010;刘颖等,2015),且更倾向于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开展创业活动(孙跃等,2011;Chen 等,2012;Rachid Zeffane, 2013;王玉坤等,2015)。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是在符合自我预期并有利于自我概念成长的基础上受成就动机影响的过程(刘颖等,2015)。
学者Collins等(2004)为了探究企业家成就动机的特点及为什么有些企业家比另一些企业家更加成功的问题,研究了成就动机与创业行为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成就动机与创业生涯和创业绩效显著相关。孙跃等(2011)[14]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成就动机越强,其本人的风险倾向越趋于冒险,且更倾向于采取冒险的创业行为。Chen等(2012)[15]研究了成就动机、教育和创业冒险行为之间的关系,在计划行为理论的指导下,验证了高成就动机、接受高等教育的创业者比低成就动机、没接受高等教育的创业者更倾向于冒险行为。Rachid Zeffane(2013)[16]研究了成就动机、个性特征与创业可能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成就动机是创业可能性发生的决定性影响因素。王玉坤等(2015)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探讨了成就动机对大学生创业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就动机高的个体比成就动机低的个体更倾向于选择创业。
可以看出,成就动机与相关行为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一直是研究的热门领域,随着创新创业活动的高涨,未来可以深化成就动机影响创业行为的研究,为创业实践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
4. 成就动机对幸福感的影响
心理学界的学者们近年来特别关注幸福感的问题,并着重研究了成就动机与幸福感的关系,Hassanzadeh等(2012)[17]以50名心理学系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证实了幸福感与成就动机之间存在显著关系。金晓彤等(2013)认为新生代农民工追求成功的动机对其主观幸福感的正向影响显著,而避免失败动机对其主观幸福感的负向影响显著。宋勃东等(2015)[18]研究发现成就动机的两个维度,即追求成功的趋向和避免失败的趋向,对心理幸福感具有显著地预测作用,且避免失败的维度相对贡献较大。赵凤青等(2016)认为在东方文化背景下,成就动机有利于满足个体基本的心理需求,成就动机水平与幸福感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线性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取决于两者之间的强度是否适配。
(三)成就动机作为中介变量的研究
目前对于成就动机作为调节变量的研究比较缺乏,主要集中在成就动机作为中介变量的研究上。沈潘艳等(2013)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江西、湖南、吉林三省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成就动机在自尊与网络成瘾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张晓路等(2014)[19]选取北京市在职员工357人,探讨并证实了成就动机在职业价值观与工作倦怠、组织公民行为间的中介作用。薛宪方等(2015)[20]的研究以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的企业员工为对象,得出成就动机在变革型领导与个人主动性的关系中存在中介作用的结论。苏霞等(2015)对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得出了追求成功的动机在父母教养行为与大学生生涯适应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并解释了这种内化的成就动机是如何形成的。
四、 评价与展望
成就动机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现有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未来的研究应该注意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清晰界定概念内涵
Maehr(2008)曾指出McClelland 的成就动机没有将文化的影响考虑进去是失败的,因为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人们所理解的成就动机含义可能不同,这就导致McClelland 所建构的成就动机不具备普遍适用性。我国台湾学者结合中国文化,提出了个我取向的成就动机和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足。笔者认为未来研究应该将不同民族文化因素考虑进去,结合更多的文化背景探讨成就动机的内涵和维度,深化对成就动机的理解。
(二)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目前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主要采用量表的形式进行,量表主要有成就动机量表(AMS)、成就动机问卷(AMI)和台湾学者开发的本土化测量量表。考虑到被试作答时的社会称许倾向,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将问卷法、实验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结合使用,以使研究结论更可靠。同时,结合不同的文化背景,未来应注重开发更多与文化背景匹配的测量工具,进一步提高测量工具的科学性。
(三)拓展对成就动机前因与结果变量的研究
学者们对成就动机的前因变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分别探讨了人口统计学变量、个性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成就动机的影响。关于后果变量的研究,可以发现心理学和教育学界的研究者们主要关注自我取向成就动机,主要分析这种稳定的个性特质对个体行为及认知方面的作用效果;社会学、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界的研究者们主要关注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探讨在不同环境及他人期待的情况下,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但对成就动机的影响因素和效应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一是研究人口统计学变量、个性因素和环境因素彼此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而引起成就动机的变化的;二是结合创业行为理论,以企业领导者、员工和农民工等为研究对象,深化成就动机的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四)加强成就动机作为调节或者中介变量的研究
相对于成就动机作为中介变量的研究而言,成就动机作为调节变量的研究比较缺乏,未来应该开展更多的相关研究,并加强跨文化的比较研究,以便全面而深入地理解成就动机的效价,丰富成就动机的实证研究。
[1]陆 洛.个人取向与社会取向的自我观:概念分析与实证测量[J].美中教育评论,2007,4(2):1-24.
[2]李孝明,汪 凯,谢 宇.离退休老年人竞争态度与成就动机、心理控制源、马氏主义关系的中介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014-1016.
[3]Zahra Houshmand Neghabi, Sudabeh Morshedian Rafie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happiness,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academic success of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of Islamshahr Azad University [J]. Life Science Journal, 2012, 9(4):4150-4153.
[4]邢飞儿.大学生成就动机的探讨—以心理学专业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7):54-56.
[5]Qian WANG, Lijuan WANG. The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Preschool Teachers’ Achievement Motiv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J].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2015,11(10):19-22.
[6]Wayne H.Stewart, Philip L. Roth. A Meta‐Analysis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Entrepreneurs and Managers.[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2007,45(4):401-421.
[7]陈瑞涵,杨文静,李海江,张庆林.无意识成就目标对高低成就动机个体的激励[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2):121-127.
[8]Kathryn L Fletcher, Kristie L Speirs Neumeister. Research on perfectionism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implications for gifted students [J].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2012, 49(7):668-677.
[9]Iris Dinkelmann, Alex Buff. Children's and parents' perceptions of parental support and their effects on children's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 in mathematics. A longitudinal predictive mediation model [J].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6(50):122-132.
[10]Marnie Best, Deborah Price, Faye McCallum. ‘Go over there and look at the pictures in the book’: an investigation of educational marginalisation,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in an alternative middle school setting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clusive Education, 2015, 19(4):422-434.
[11]郭 丹.不同下属特性对领导者成就动机与领导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J].2011,29(5):83-86.
[12]Kamariah Abu Bakar,Rohani Ahmad Tarmizi,Rahil Mahyuddin,Habibah Elias,Wong Su Luan,Ahmad Fauzi Mohd Ayub.Relationships between university students’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ttitude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Malaysia [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0, 2(2):4906-4910.
[13]文 敏,甘怡群,蒋海飞,杜婉婉,杨向荣,陈怡廷,郑晶晶.成就动机与学业倦怠、学业投入:未来取向应对的纵向中介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0(2):388-396.
[14]孙 跃,胡 蓓,杨天中.基于成就动机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3):130-134.
[15] Shouming Chen, Xuemei Su, Sibing Wu. Need for achievement, education, and entre-prebeurial risk-taking behavior.2012, 40(8):1311-1318.
[16]Rachid Zeffane. Need for achievement, personality and entrepreneurial potential: A study of young adults in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J].Enterprising Culture. 2013(3):75-105.
[17]Ramzan Hassanzadeh, Galin Mahdinejad. Relationship between Happiness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 Cas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J]. Journal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2012, 23(1): 53-65.
[18]宋勃东,李永娟,董好叶,方 平,王 岩.无惧失败预测幸福:成就动机对心理幸福感的预测作用[J].心理科学,2015,38(1):203-208.
[19]张晓路,高金金,陈毅文.职业价值观对组织公民行为和工作倦怠的影响研究:成就动机的中介作用[J].人类工效学,2014,20(1):11-14.
[20]薛宪方,薛文婷,姚春序.变革型领导与个人主动性的关系研究——以成就动机为中介变量[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5):385-389,394.
10.19327/j.cnki.zuaxb.1007-1199.2016.06.013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1A630046);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基金(2016CX004)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责任编校:陈 强,王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