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教育模式在提高抑郁症患者自我护理行为中的应用研究
2017-01-04陈芸,高月红,邱海燕
·健康教育·
互动式教育模式在提高抑郁症患者自我护理行为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互动式教育模式在提高抑郁症患者自我护理行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教育,观察组出院后予以互动式教育进行干预。在出院前、出院后3个月、6个月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并调查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疾病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在干预后3个月、6个月,HAMD-17和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6个月,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动式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降低复发率。
互动式教育模式; 抑郁症患者; 自我护理行为
Interactive education model; Depression patients; Self-care behavior
抑郁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理疾病,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多数患者可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WHO[1]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导致人类早死和残疾的第二大因素。药物是治疗抑郁症的基础,而单纯依赖药物又可致病情迁延。目前部分学者[2]一致认为,将药物治疗与恰当的护理工作相结合,可大幅度提高疗效。为提高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能力,减少疾病复发,笔者对抑郁症患者出院后采取了互动式教育进行干预,并进行了对照研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我院出院的80例抑郁症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抑郁症的诊断;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分≥17分。(2)经住院正规治疗8周以上,达到出院标准。(3)排除有重要脏器的器质性病变。(4)初中及以上学历,均日常使用手机微信。(5)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按照随机数字排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3例,女性27例,年龄19~50岁,平均年龄(36±9.77)岁,已婚37例,未婚3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38±9.58)岁,已婚34例,未婚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建立微信群,对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每周日在微信群内发布与疾病相关的保健知识。
1.2.2 观察组 除上述治疗外,主要采取网络互动和现场互动两种教育方式进行干预,周期为6个月。参与互动式教育的护理人员由4名主管以上职称、本科学历的护士组成,担任辅导员的角色。干预行为实施前,参与人员先对实施方案进行商讨,确立主题方向,制订教育计划。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抑郁症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发病前征兆、药物依从性指导、睡眠护理、不良情绪应对与自我调整、认知训练、人际关系的处理等。
1.2.2.1 网络互动 主要依靠微信群展开。除日常给予患者答疑解惑外,每周四、六晚上19∶00-21∶00点由一名护士组织一次实时互动式教育,每次一个主题,互动围绕此主题开展问答和讨论。为保证互动效果,微信群采取群内点到形式,以便准确掌握在线人数。由于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实时互动者,24 h内学习并进行补签到的,计入参加人数内。互动人数超过群总数的2/3视为有效互动,人数不足时不计入数据分析。对于群内的负性讨论,及时给予干预纠正,确保群内发布的信息、讨论的话题都是积极向上的。
1.2.2.2 现场互动 每月组织两场“心有千千结”主题活动,每场人数约20人,每次2 h。按照既定的教育计划,选取一个主题开展,以音乐欣赏、影片赏析、好文分享等形式开场,继而引导主题讨论。并挑选1~2名自我管理较为成功的病友现身说法,分享居家自我护理的经验,帮助其他患者重拾抗击疾病的信心。同时,护理人员选取当月网络互动中的一些具体事例进行现场分析,提出建议和意见。每月推荐一本适合抑郁症患者阅读的书籍,如:《爱的艺术》、《别跟情绪过不去》、《理智胜过情感》等,鼓励大家做读书笔记,根据个人的阅读情况,选择1~2名病友现场分享读后感。
1.2.2.3 总结提高 参与互动教育的护理人员要结合自己负责的教育内容,定期整理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经小组商议后对教育计划进行修订、完善,以进一步提高计划实施的可行性。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1.3.1 抑郁情况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定患者的抑郁状况。量表的大部分项目采取0~4的5级评分法,总分越高,病情越重。分别于出院前、出院后3个月、6个月进行测定。
1.3.2 自我效能感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定患者对自己行动的控制或主导能力。量表共10个条目,从“完全不正确”到“完全正确”1~4级评分,总分除以10即为总量表分,得分越高,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越强[3]。分别于出院前、出院后3个月、6个月进行测定。
1.3.3 服药依从性 通过询问及家属反馈进行评定。依从服药指患者能主动按时、按量服药;部分依从指被动接受药物治疗,按时不按量或按量不按时;不依从指不遵医嘱服药,经常拒服药[4]。因住院期间服药由护理人员定时、定量发放,服药依从性的判定不客观,主要对出院后3个月、6个月进行评定。
1.3.4 复发情况 通过电话回访、量表测定了解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内的复发情况。复发标准:(1)依据CCMD-3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5]。(2)HAMD-17评分≥17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分比较 采取互动式教育干预的观察组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HAMD-17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干预前后3个时间段HAMD-17评分的差异,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时间段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行事后两两比较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3个时间段两两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分
注:*表示与干预前比较,P<0.05;#表示与干预后3个月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比较 采取互动式教育干预的观察组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干预前后3个时间段GSES评分的差异,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时间段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行事后两两比较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3个时间段两两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分
注:*表示与干预前比较,P<0.05;#表示与干预后3个月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为等级关系,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0.041,-0.958,P分别为0.967,0.338),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6个月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Z=-3.715,P<0.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 例
2.4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在出院后3个月内复发2例,出院3~6个月内复发4例,共复发6例 (15%);对照组在出院后3个月内复发4例,出院3~6个月内复发11例,共复发15例(37.5%),两组患者在干预后3个月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5,P=0.338),观察组在干预后3~6个月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4.021,P=0.04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3.1 实施互动式教育的意义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疾病[6],随着病情的迁延反复,大多数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我质疑和悲观情绪,院内治疗虽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进展,但出院后的自我护理实则更为关键,完全依靠家属的监督与护理,对患者病情的康复收效不确定。只有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矫正适应不良,改善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及社会功能[7],将被动服从转化为自发主动的行为,才能有效地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利用网络互联、榜样教育、正面引导等多种形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互动式教育干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抑郁情绪明显好转、自我效能感增强、服药依从性提高、复发率也明显降低。
互动式教育模式主要是针对抑郁症患者出院后的自我护理所进行的一次探索性的尝试。网络互动是利用互联网沟通便利的优势,为抑郁症患者搭建一个互通互助的平台,从疾病知识的宣教、健康管理的养成、负性情绪的应对、共性问题的探讨等方面,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从而主动接受治疗、减少病情复发。现场互动是给予患者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的又一次走出阴霾的机会,身受同一疾病困扰的人们相聚在一起,更能感同身受,正能量的指引力量更加显现。
3.2 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从表3和表4的数据对比来看,实施干预措施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与复发情况,并未如预期一样,取得良好收效。在干预6个月后才呈现差异趋势,说明只有持久而正规的干预,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抑郁症患者的延伸服务,有必要作为一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一套完备的延伸护理模式进行推广。
另外,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受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当生活中出现负性事件会严重影响到干预实施的效果,有可能出现参与度回退的现象。仅凭护理人员的微薄力量,很难及时发现并扭转患者的不良情绪,如能借助家属的力量,必将发挥更大的效应。有研究[8]表明,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有利于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抑郁情绪。因此,在实施互动式教育过程中,争取更多家属的支持,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提高也能大大减轻家属的负担。
综上所述,互动式教育模式可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对提高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探索与完善。
[1] Lopez A,Mathers C,Ezzati M,et al.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and risk factors[R].Washington DC:World Bank,2006.
[2] 王艳芹.参与型护理模式对抑郁症患者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5):17-19.
[3] 陈鲁,陈宜刚,林征,等.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0):15-18.
[4] 李美银,罗玉玲,杨俏平,等.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36(12):2639-2640.
[5] 向燕卿,盛久灵,张德源.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4):678-680.
[6] 顾康莹.临床路径管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8):1665-1667.
[7] 钱一平,马昌凤,顾康莹.对出院后抑郁症患者实施电话访问干预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8):1711-1714.
[8] 贾文亮,周朝霞,孙凤新,等.家庭支持系统对抑郁症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9,4(8):231-232.
陈芸(1981-),女,江苏南通,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研究方向:精神科护理
陈芸 高月红 邱海燕
(江苏省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5)
R473,R749.4
B
10.16821/j.cnki.hsjx.2016.24.014
2016-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