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背景下我国南方城市花样滑冰项目的开展状况研究
2017-01-03赵小瑜朱志强康建新
赵小瑜 朱志强 康建新
摘要:随着各大冰上国际赛事陆续落户中国,我国的冰上运动发展板块由北向南转移,南方城市的冰上运动项目发展迅猛。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以《全民健身计划》与《奥运争光计划》为切入点,对我国南方城市的花样滑冰项目的开展状况进行研究,并提出在冬奥筹备期以商业化为结合点,以娱乐发展冬奥的新思维,旨在为我国即将举办的2022年冬奥会实现“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实现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南方城市;冬季奥林匹克;花样滑冰;商业化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6)03—0023—05
1908年,《天津青年》新闻杂志提出“什么时候中国才会有可能在自己的土地上举办奥运会”。与此同时,天津南开中学校长张伯苓在天津青年第5届学校运动会上发表演说中提到:此次运动会的成功使我对吾国选手在不久的将来参加奥运会充满了希望。2015年7月31日,北京/张家口一举获得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北京将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举办过夏奥会和冬奥会的城市,这标志着中国体育正式进入奥运项目全面发展的阶段。我国冬奥发展始于法国阿尔贝维尔奥运会,1992年我国颁布第一份《奥运争光计划1994-2010》,力争在1994、1998两届冬奥会上有所突破,2002年11月我国颁布第二份《奥运争光计划2001-2010》,现今《奥运争光计划》已颁布到201l-2020的阶段,我国冬奥健儿在冬奥会赛场不断刷新着纪录。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居民经济水平飞速发展,群众对于体育与娱乐的需求明显上升。我国北方市民对冬季运动项目的普及度上升趋势明显,与此相对的是冬奥项目在南方城市出现群众基础弱、普及度不高、南北地域发展不平衡、冬季项目严重竞技化的现象。80年代末期国家体育总局针对这一现象提出“北冰南展”是将冬奥项目结合《全民健身计划》在我国南方城市推进的重要策略。2016年朱霓在《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发展分析》中提出花样滑冰男单呈百家争鸣的发展趋势,女单呈俄罗斯、日本、美国三足鼎立的趋势。在双人滑项目中,中国、德国、俄罗斯占有明显的优势,而冰舞依旧被欧美国家所垄断。我国花样滑冰项目发展的态势并不乐观,双人滑独挑大梁,人才青黄不接,后备人才匮乏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冬奥背景下我国南方城市花样滑冰项目的发展目的、发展方向、具体课程设计、普及目标及对策,对我国南方城市的花样滑冰项目开展状况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南方城市花样滑冰项目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冬奥背景下我国南方城市花样滑冰项目发展的目的
1908年的伦敦夏季奥运会,最独特的赛事是伯爵滑冰场举行的花样滑冰比赛。作为冬季运动项目,在夏季奥运会出现充分证明滑冰不仅是一项“寒冷”的运动,受众群可扩展到南方的室内进行,同时证明“北冰南展”的计划具有可实施性。在我国冰雪项目发展的进程中一直存在着“冰强雪弱”的现象。自我国30年代初接触冬季项目以来,对速度滑冰和花样滑冰项目的关注和国际排名高于其他冰雪项目,在推进“北冰南展”的项目中花样滑冰成为第一个在南方城市发展较为迅速的冬季运动。
目前,我国南方城市的冰上项目发展面对的问题,与《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相同,专业运动员人数封闭在竞技区域,出现幼儿至青少年学习滑冰呈竞技化发展的现象。运动员的水平不断突破,大众花样滑冰的普及度普遍较低。近年来,我国南方城市室内冰场与室内滑雪场陆续建成,滑雪及滑冰是群众休闲娱乐方式之一,但在我国花样滑冰的发展进程中,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则完全被割裂。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及张家口举办则是南部城市发展冬奥项目和文化的一大契机,随着“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提出到京、津、翼的冰雪文化旅游中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冰雪运动逐渐南移的趋势。我国南方城市应借鉴普莱西德湖发展的经验,普莱西德湖成为冬季项目主力的转折点并不在于培养了冠军明星或申办赛事,其原因在于成立了普莱西德湖冰上俱乐部同时俱乐部负责人从挪威引进了滑冰等运动,与此同时打出了“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的标语。继而普莱西德湖因为冰雪运动而名声大噪,成为美国的旅游胜地。在花样滑冰运动发展的过程中,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是互相影响、互相转化最后共同发展的。我国南方现有的条件下由花样滑冰为起点,开辟出更大的冬奥市场、从而使我国冬季项目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结合,真正的做到“北冰南展”。
2冬奥背景下我国南方城市花样滑冰项目的发展方向
2.1商业化
在花样滑冰在我国南方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与“两个计划”的落实息息相关。《奥运争光计划》与《全民健身计划》结合发展的关键在于其实施手段,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纽带则是商业化。纵观奥林匹克发展的历史,从奥运会的复兴到奥运会的发展同时也是奥运会商业化进程的记录。奥林匹克运动的初始理念是“推广作为体育根本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通过体育教育年轻一代,以相互理解和友谊的精神建造一个更美好的和平世界”。我国冬季体育发展的现状,无论是《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还是成功申办冬季奥林匹克奥运会,其最终是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推进冬季体育全民化的进程。而国际奥委会作为非盈利机构,以上的理念通过加强商业化运作完成的,这种理念迁移到我国花样滑冰的发展,涉及到的商业化运作是竞技体育向群众体育迁移的漫长过程。且体育具有振奋人心、激励精神的作用,人们阶段性相聚的需要,不受种族、国籍、宗教和政治的隔离。奥林匹克之所以激励人心是在奥运会举办期间或多或少随着比赛的偶然性和竞争性塑造出“英雄”般的人物。这种“体育偶像”的产生伴随着群众对某一项运动的热潮。例如花样滑冰名将陈露的出现对我国90年代北方青少年参与花样滑冰的热度大幅度上升起到了促进作用。随着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观众数量的不断攀升,1988年的卡尔加里冬奥会到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观众数量增加150%。且对奥运会的忠诚来自于对它的渴望。在我国南方城市承办花样滑冰赛事及表演是发展方向之一。
2.2社会化
体育的受众群并不局限于专业运动员,奥林匹克的创始人顾拜旦对体育运动并不擅长,相比其他竞技运动,顾拜旦对具有娱乐性质的自行车、击剑和赛艇甚为感兴趣。这从侧面代表了普通民众对于体育的概念认知,冬奥项目通常具有一定的环境与身体条件的限制,但竞技体育的观赏与群众体育的实行是两个层面。花样滑冰的观赏性最终要服务于市场、服务于群众体育,淡化精英体育,将体育将回到“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本质上。初衷有益于群众体育的发展,但我们不能顾此失彼,使花样滑冰项目落入只发展“一个”的怪圈。例如,罗马尼亚教练Lonescu Anca等人提出通过花样滑冰发展青少年的空间意识及提高表现力的观点,在研究中提出花样滑冰应该结合芭蕾的基本训练,其中包括韵律体操等因素。在花样滑冰社会普及的进程中,民办及学校俱乐部通过对项目的结合使花样滑冰转化为与青少年成长相关的运动因素是发展方向之二。
3冬奥背景下我国南方城市开展花样滑冰项目的具体课程设计
花样滑冰成为“北冰南展”的首选项目,不仅在于花样滑冰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在学习当滑冰中对技巧、平衡、滑行、转体的掌握即使对初学者来说难易也相对适中。对于初学者掌握平衡是最重要的基本技术。这是为何进行花样滑冰的训练,无论力量、速度力量、专项耐力、柔韧性和灵活性都会有较高的发展水平。
在我国南方城市推广花样滑冰运动,教学过程因人而异,但在课程实施中总体较缓慢。第一阶段对于十岁以下初次滑冰的儿童首先学习冰上抬腿行走,而对于平衡感较强的成人初次学习则进行蹬冰练习或直接学习前葫芦步(Forward Swizme)。在初级阶段学会冰上自行行走后便开始学习用冰刀的“刃”的滑行行进。其中包括前后葫芦步、前后双曲线、单足向前(后)直线滑行、安全摔倒以及急停等技术,这些滑行技术是基础的部份,也是教学重复率最高的阶段,此时学习花样滑冰的目的主要以娱乐休闲为主,对冬季运动项目的了解也止于“知道”或“看过”的阶段;第二阶段的教学内容交叉步(Crossover),交叉步的学习是初学者遇到的难点,交叉步分为左右两部份,在学习前交叉步时要复习和学习单侧足蹬冰,这对人们的综合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都有较高的训练,具体训练方法在此不赘述;第三阶段进入弧线滑行,教学内容包括前外弧线(RFO-LFO)、前内弧线(LFI-RFI)、后外弧线(RBO-LBO)、后内弧线(RBI-LBI),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体态优美。至此基本滑行方法完全掌握,人们对花样滑冰的文化也有一定的认知。这是现有的商业冰场的课程设置和场地规模决定了花样滑冰项目在我国南方城市推行的必然性;第四阶段是转体及变刃的学习在滑行中逐渐发展为换足转体(内外莫霍克步法)、4种3字步(LFO-LB13/LFI-LB03/RBO-RF13/LBI-LF03)、换向转体摇滚步、大一字步、结环步、小跳步最终学会一套完整的连续步,和专业的入门运动员不同,我国南方城市学习花样滑冰的人群跳跃速度较慢,目的性和竞赛性不高,这是一个运动项目在普及推行时最明显的特点;第五阶段则是“跳跃”学习的课程由简入难,从最初的3字跳到后内(外)结环跳、后内(外)点冰的跳跃等。通常花样滑冰运动员将阿克谢尔一周半跳跃作为专业的转折点,但商业冰场学习跳跃时通常以阿克谢尔一周半跳跃作为学习的终点。在此阶段,对学习者体能的要求也逐渐增多,其中包括核心力量、柔韧、耐力和灵敏等身体素质的需求。花样滑冰的竞技性桎梏在专业运动员,想要打破桎梏必须改变花样滑冰项目竞技性与群众性的分水岭观念,抓住机会举办分级赛事、建立专业的训练团队,改变花样滑冰运动在我国的地域性,缩小专业与业余之间的差距,真正做到从群众体育中发展精英体育的概念。
4冬奥背景下我国南方城市花样滑冰项目的普及目标及措施
4.1普及目标调查
我国南方城市学习花样滑冰人群分两类,一类人群是幼儿及学龄少年;另外一类人群是青年群体。要真正的使冬奥运动与文化走进群众的生活,要遵守“从娱乐带竞技”的原则。本文以花样滑冰及冬奥普及度为目的发放100份有关花样滑冰的发展调查问卷(抽样地:上海)。
涉及问题关于“是否观看过CCTV-5转播的花样滑冰或其他冬季运动的比赛”“是否想要购买花样滑冰或冬季运动相关的周边商品”“是否看过申雪/赵宏博的比赛”“是否知道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举办年份”“是否愿意参与冰上聚会的活动”以上5个问题,答案对于花样滑冰以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在南方城市的普及有一定的参考性。回收并选取有效问卷100份进行卡方检验的分析。其中20岁以上48份、20岁以下52份;男性36份、女性64份;问卷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层以及不同性别对于滑冰的目的不同,对于花样滑冰运动以及文化的认知度也不尽相同。
表1及表2的结果中不同年龄层段对于“观看比赛”“周边购买”“对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认知”“北京冬奥会举办年份”以及“冰上聚会”的P值均小于0.05,呈显著性差异。
4.2普及措施
花样滑冰和冬奥文化在不同年龄层中认知不同。不同的性别在“周边购买”与“北京冬奥会年份”的认知有显著性差异。以上的差异显示在南部城市(以上海为抽样城市)冬季项目普及的进一步推进,在青少年的群体中进行花样滑冰的普及,对于青少年选择指数较高的“冰上聚会”有针对性的举办。从性别角度分析,男女对于体育赛事的关注以及周边购买的物品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年份不关注者居多,冬季项目在中国发展至今,群众认知仍在初级阶段。休闲娱乐是人的自然欲求,体育需求增长是社会娱乐需求的增长。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社会风气的改变是城市市民的娱乐活动增多的关键点。针对以上问题结合“两个《计划》”,我国南方城市推广花样滑冰项目及冬奥文化初步实施以下措施:(1)在城市商业区公放屏幕滚动播出花样滑冰赛事和表演,放映相关冬季项目知名运动员的访谈,普及滑冰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其他冬季项目,完成冬奥文化的输出,塑造花样滑冰明星运动员;(2)批量生产花样滑冰或其他冬奥项目的周边产品,并与知名商家合作带有冬季运动专题人物肖像饮品或文化衫;(3)改变我国冬季项目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分开的现状,通过多媒体普及以及深入社区等手段,改变在校学生的体育观念。以移动设备终端多媒体等方式普及花样滑冰及其他冬奥项目,使我国南方城市的青少年有一项喜爱并且通晓技能的冬季运动,2022年冬奥会举办期间对冬季奥林匹克运动有一定的认识,最终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5结语
我国冬季项目在现今的背景下南移趋势日渐明显。短道速滑世界锦标赛、花样滑冰中国杯大赛、冰壶世界锦标赛等国际高水平冬季项目赛事纷纷落户上海,冬季运动项目在南方持续升温。以花样滑冰为例,在冬奥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上应注重系统性,以学校及俱乐部为中心,通过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利用有效的宣传手段吸引优秀体育人才。我国以往高强度的训练出现了耽误学生课业的情况,平衡课业和训练是俱乐部及学校防止体育人才流失的首要任务;改善以往家长对待体育运动的负面印象,应多采取对花样滑冰运动的宣传,扩大花样滑冰运动项目的广泛知名度。综上所述,在我国南方部分城市开展花样滑冰项目具有环境相对限制较少、技术入门门槛低、商业化推广力度大、群众消费力高等特点。根据以上特点,应有针对性、持续性的对花样滑冰项目逐步推广,并以花样滑冰为例探索出冬奥项目在我国南方城市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