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社会语境下的艺术民主化
2017-01-03钟凝
钟凝
1999年,威尔·兰塞(Will Ramsay)在伦敦发起了第一届“伦敦买得起艺术节”(Affordable Art Fair,AAF)。此后的十几年里,全球已经有多个城市举办和筹备,包括中国的北京,上海和香港。
尽管不同城市的艺术节由不同的团队以不同的方式创办,甚至游戏规则,包括定价、征集作品、收费等等也都不完全一样。然而,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面向的主要市场,并非是资深藏家:有些是艺术爱好者,有些甚至与艺术领域并没有交集,买回家仅仅是为了作为空间装饰。在“买得起艺术节”中,这些在价格上具有巨大诱惑力、具有定审美价值,同时也具有定收藏价值的艺术品不仅仅为
些没有知名度的艺术家提供了绝佳的通向消费者的平台,也让一些对于所谓的天价艺术品“望而却步”的人拥有了一个合理的、获得艺术品的途径。
如果说“买得起的艺术节”依然只是在个很小的范围内盛行的话,以艺术原作为基础、艺术授权为核心的艺术复制品和艺术衍生品的出现,则真正让艺术走进了千家万户。这有赖于工业时代技术化,规模化生产模式在全球范围内的盛行。
在人类文化史的发展历程中,艺术复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手工复制,机械复制和数字复制。在手工复制阶段,不论其技巧达到何种以假乱真的程度,其数量依然是非常有限的。随着19世纪初期以平版印刷术等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预示着机械复制时代的正式开始。
“很多艺术家在宣传自己的作品时总是强调唯一性,然而这恰恰与工业时代的艺术形式相违背。工业时代的艺术一定是通过大量复制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要,并以此确认自己巨大的影响力。目前,我国艺术产业尚未进入工业时代的生产模式,还停留在农业社会手工业的创作模式上。因此,我们未来需要做的,实际上就是要让平面艺术像电影行业那样发展起来,成为一个产业。依照现在的研判,未来艺术产业的规模会比电影产业的规模大得多。”中国知名艺术家、收藏家张锐说道。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书中论述了机械复制技术的发展给艺术领域带来的一系列变革。它把艺术从一向被人们所崇敬的神圣的“祭坛”上拖了下来,在摧毁了传统的同时使现代艺术具有了新的特点、价值和接受方式。
他在书中提出,传统艺术到机械复制艺术经历了从膜拜价值到展示价值的转化,从礼仪到政治的过渡,以及从审美上静观沉思到人们对物从空间和人性上更易接近的强烈愿望的变迁;艺术作品的可复制性改变着大众与艺术的关系,观赏和经历的乐趣与专业评判者的态度直接而紧密地联合在了起。
日本二玄社即是机械复制的典型代表。日本二玄社为台北故宫博物院印制了精美的复制品行销全球,被各大博物馆、各类艺术机构和个人争相收藏。实际上,在国外,收藏高仿真作品已经是公认的艺术品收藏形式,各大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也有收藏复制品的例子。我国一些著名的博物馆也有收藏高仿真书画的传统,两岸故宫的高仿真书画巡展更是让许多只能在电视或电脑中看个大概的普通老百姓得见国宝的“真容”。
而除了艺术复制品,使用了艺术作品符号和作品形象的艺术衍生品因为不拘于任何形式和载体,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动了艺术作品的生产和传播。
以梵高为例,这位在世仅仅37年的荷兰艺术家在生前籍籍无名,去世后不仅成为艺术史的标杆人物,甚至成为了荷兰的国家象征。据了解,荷兰的梵高博物馆每年就有一百五十万人次参观,单门票收入就赚取1.8亿元,除此之外,各种语言、开本版次的梵高精美画集,以及衣服、鞋帽、阳伞、文具、酒具、瓷器、提兜、挂件、器皿等以梵高的艺术作品元素为载体的艺术衍生品不胜枚举。“从梵高艺术作品的复制品和衍生品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在那个陈旧封闭的年代,他带给人们的自由、阳光的艺术精神与艺术美学。它们不仅是产品,更是改变生活的态度。”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曾辉说道。
在国内,真正让艺术衍生品成为一个社会现象的,是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文创产品的开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台北故宫即委托了日本二玄社复制了一部分古代书画作品,近些年更是推出了“朕知道了”胶带纸和“翠玉白菜”伞等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上千种多种文化创意产品。在内地,北京故宫在衍生品开发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据了解,截至2015年底,故宫博物院共计研发文化创意产品8683种,涵盖研发的产品涵盖丝绸、陶器、瓷器、家具、铜器、贵金属、书画、首饰、箱包、T恤衫、文房、玩偶、伞、领带等多个门类,将传统文化和艺术资源衍化为生活用品,介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艺术形象与商业空间、商业品牌等的结合,不仅让艺术衍生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更丰富的层次以及更广阔的维度,也为后者融入了独特的美学元素和人文气质。
2014年,为纪念道后温泉本馆改建120周年,草问弥生、荒木经惟、皆川明、谷川俊太郎、石本藤雄与道后的10间温泉旅馆进行了合作项目“hotel horizontal”,而每一个主题的客房都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形象和创作特征。
世界著名餐饮连锁品牌麦当劳在艺术形象开发方面亦具有瞻前性和代表性。继2010年台湾的麦当劳斥巨资打造了台湾20家麦当劳哆啦A梦旗舰店和2015年底麦当劳携手电影《史努比:花生大电影》推出史努比主题餐厅和产品之后,2016年麦当劳第二次携手“愤怒的小乌”,在国内5个城市设立了5家麦当劳“愤怒的小鸟”主题餐厅,让艺术形象延伸到了人们日常的生活之中。
在曾辉看来,艺术品中的技术化语言使得各种各样的艺术都有转化的可能性,艺术作品本身进入生活空间、商业空间与城市空间,可以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具有文化性。从产品到空间,从生活用品到公共场所,艺术衍生品突破了传统艺术品的传播介质,使得艺术可以无处不在,无论是线上展厅,流动空间,还是艺术品商店,超市、大众消费场所,艺术的触角伸向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改变了艺术原来的所谓的高高在上。曲高和寡的状态,降低了艺术的门槛,为大众近距离接触艺术、欣赏艺术、了解艺术提供了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