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生长的民营实体书店
2017-01-03尹丽朱婵婵
尹丽++朱婵婵
在互联网经济冲击下的民营实体书店,遭遇不少如何“活下去”的“烦恼”。书香社会需要更多实体书店。惟有创新生存模式,突破逆境而上,民营实体书店方能真正迎来春天。
对于民营实体书店而言,似乎很难用一句话准确地描摹其处境。
近年来,一方面,诸多民营实体书店从城市版图中黯然退场;另一方面,不少书店却不断扩张:建投书局在上海正式开业、钟书阁杭州店开始试营业、台湾诚品书店落户苏州、单向空间等民营书店获得风险投资、字里行间分店开了一家又一家……
种种迹象表明,当前民营实体书店的发展,与此前人们印象中的“寒冬”之景已不大一致。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春天已经到来了吗?
书店经营者的“烦恼”
北京某商业区的一家民营书店,上午刚一开始营业,就有络绎不绝的读者光临。但据店员介绍,平时来店里看书的人很多,但真正买书的人却很少。
这并非个例。
2016年4月18日发布的《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现在网络书店和电子阅读对传统图书行业的冲击越来越大,实体书店的经营普遍受到阻碍。
网络书店和电子阅读的影响也波及图书批发市场。许多图书批发市场的光景也大不如前。偌大的图书批发市场里各色书店琳琅满目,但鲜见顾客。
“如果新书上市,顾客往往会在实体书店简单翻阅一下目录和内容,然后回家在网上下单,网络书店的超低折扣价实在是令我们伤不起。”7月10日,北京某图书批发市场的一家书店的经营者向记者抱怨道,“有些书店还得到网络书店去进货,因为网络书店的销售价比出版社发货价还便宜。”
更低的价格对于读者的吸引力显然不小。北京某高校一位李姓教师时常光顾网络书店。在她看来,网络书店的书除了便宜外,还容易检索,而这些都是实体书店所缺失的。“同是一家书店的书,到实体店购买要八五折,在官方网站上七折就能买到。”
不少实体书店经营者认为,不断上涨的房租和用工成本,是制约他们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
位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化街的“百草园”书店,是众多小型民营实体书店中的一家。每年这家书店开始打折的时候,附近大学里的学子习惯性地调侃:“一定是王国林又交不起房租了。”
作为书店店主,王国林近来为书店新址犯难。因为面临拆迁,所以书店不得不搬走。但确定新址并不容易。“新的店面租金都很高,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店铺。”他说。于是,书店只得暂时歇业,一书店的书则被搬运回家中。
“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租金普遍很高,以图书的微薄利润很难负担得起。”单向空间书店经理武延平说。
武延平向记者透露,目前单向空间的营业额一半来自图书的销售,另一半来自文创品、咖啡、活动等。“房租几乎占到收入的一半左右,除去房租、人力等成本外,剩余收入能够支撑书店良性运行下去,但没有太多盈利。”
“相较于民营实体书店来说,作为国有性质的新华书店能久居于商业区的中心位置,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来自租金的压力。”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说。
“电商对实体书店的冲击也是造成其关门歇业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电子阅读的兴起,也可以说是对传统阅读的颠覆。”武延平如是说。
中国人民大学传媒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辉锋认为,相比以往,人们在阅读方式、生活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读者依然有很多,但读者中的多数人已不再仅仅聚焦于实体书店,网络占据了他们大量的阅读时间,这是令民营实体书店陷入困境的因素之一。”
专家建议走出传统模式
不过,令民营实体书店经营者感到振奋的是——近日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根据意见,实体书店的建设将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通过政府引导,加强财税和金融扶持,对中小书店转型发展提供奖励、贴息、项目补助,简化行政管理,完善图书市场价格管理机制,打击恶意打折、无序竞争行为,并鼓励房地产企业、综合性商业设施为实体书店减免场地租金,全面推动实体书店创新转型。
一些民营实体书店经营者认为,意见不仅重振了图书行业的信心,更为民营实体书店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杭州晓风图书有限公司经理朱钰芳认为,意见切中要害,尤其是提出“规范图书市场秩序,完善图书市场价格管理机制,打击恶意打折、无序竞争行为,为实体书店发展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武延平说:“此次出台的扶持政策,将对实体书店的扶持进一步提升到国家政策层面,为民营实体书店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同时,他也期待政府进一步将扶持政策中的内容细化,尽快落地。
武延平认为,扶持政策确实给予民营实体书店一定的帮助,但从根上扭转民营实体书店的困局还有待时间的验证,关键还是要靠民营实体书店自身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民营实体书店要做出自己的亮点和特色出来,才有可能在严酷的环境中有一席生存之地。”
“政府扶持实体书店的发展,并不是简单地给实体书店发钱,除了补贴外,还应该限定行业的准入门槛。”陈少峰说,“应该多补贴一些有文化特色的民营实体书店,但民营实体书店也不能将政府的补贴看成是唯一的救命稻草。”
北京万圣书园总经理刘苏里也曾直言,从一个从业20多年的资深书人的角度来看,人们习惯于将书店困境归因于网络书店的崛起,但“经营者思路的不清晰,才是症结所在”。
那么,民营实体书店如何加强自身经营?
这两天,位于杭州西湖银泰的西西弗书店人气火爆。10月13日一大早,书店还没营业,就有读者打进电话来咨询。从10时开张一直到15时许,柜台前都有读者在排长队,等得最久的一名读者等了一个多小时,却一句怨言也没有。
原来,从9月底开始,西西弗书店和大涵书店被纳入了杭州图书馆的“悦读计划”。这意味着,只要带上相关证件,市民就可以在民营书店把新书借回家了,自己不用掏一分钱,全部由杭州图书馆来买单。今年起,杭州图书馆携手杭州市新华书店庆春路、解放路购书中心推出这一独特的阅读服务,这次则是民营书店首次被纳入该计划。
这样的惠民举措受到了市民欢迎。仅10月13日一天,西西弗书店就借出了400多本书,总金额达2万多元,三四个营业员被调去柜台做帮手还忙不过来。大涵书店同样迎来高峰,13日的借书量比平时多了四五倍。
张辉锋认为,真正难以为继的不是民营实体书店,而是它们的传统经营模式。民营实体书店要想生存下去,必须增加其经营模式,借助品牌力量举办文化类相关活动,打造多元特色的文化综合体。
陈少峰建议推广“公共图书馆+书店”模式,将实体书店与图书馆结合起来,“书店的功能由图书馆承担,有效地利用图书资源,将图书馆打造成既能借书又能买书的地方。”另外,他还建议将传统文化场所与实体书店结合起来。
数量正在逐步缩减
2016年4月23日,钟书阁杭州店在滨江区星光大道开始试营业,这是钟书阁第三家门店,也是走出上海后在国内正式开张的第一家分店。钟书阁掌门人金浩说:“都说杭州美如天堂,那天堂是什么样子呢?博尔赫斯曾说,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我想,钟书阁杭州店就应该是读书人的天堂。”
除了钟书阁,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外来知名书店品牌涌入杭州,同时,杭州本土的书店队伍也在落地生根,不断壮大。
建投书局在上海正式开业、台湾诚品书店落户苏州,在庞大的互联网经济体夹缝中生存的民营实体书店,似乎正逆流而上,为读者吹来一股阅读的暖风。
“书店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书店,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北京大学教授肖东发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对民营实体书店现状的担忧。
在出版界人士看来,民营实体书店仍旧是不可或缺的。
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部主任宋强坦言,民营实体书店有它本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都没有实体书店会消亡的趋势,只要图书和出版行业存在,实体书店肯定也会存在下去。
“书店既是传播知识与文化的场所,又是城市生活中重要的非物质文化。”法律出版社第一销售分公司总监助理朱建军说:“民营书店是出版社不可缺少的合作伙伴,是图书宣传效率最快的渠道。”
然而,张辉锋则认为,虽然实体书店已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印记,但很难断定民营实体书店在未来是否会彻底消失。“可以肯定的是,它们的数量正在逐渐地缩减。”
刘苏里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自身不认同独立书店的末日已经来临的说法。他认为,实体书店在密切联系本地文化生活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从大的趋势上来说,他又认为书的生产是沉重的、不方便更不环保的,未来大概还会有百分之十五的书存在,实体书店要做的也在这百分之十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