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椰毒假单胞菌中毒案例

2017-01-03

法制博览 2016年36期
关键词:袁某米面检材

陈 瑾

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云南 个旧 661000



椰毒假单胞菌中毒案例

陈 瑾

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云南 个旧 661000

本文对椰毒假单胞菌中毒案例进行分析。

椰毒假单胞菌;中毒;案例

一、案情

2012年7月2日下午3时某派出所报称,袁某家发生中毒,2日凌晨5时许,袁某的媳妇苏某在亲戚家中死亡,12时许,袁某的孙女死亡,14时许,袁某的亲家母白大娘在同村家中死亡。同时袁某的大女儿由于反应严重已送往市人民医院救治,袁某本人、大儿子、二儿子、二儿子媳妇、二儿子女儿在某镇卫生院治疗,次日转市人民医院,5日袁某的大女儿、大儿子在市某医院死亡。

二、调查经过

案情紧急,现场经勘查后,发现袁某家中环境脏乱,家中牛与人共居,食物与农药放置在一间房内,灶是地上用石块搭的,调料放置在地面石块边,容易出现误食毒物的情况。经法医尸体检验,其症状与亚硝酸盐类中毒类似,出现手指发绀等症状,怀疑为亚硝酸盐类中毒。现场走访中,反映其家人在村中无明显仇怨,1日吃饭人员为假日回家亲人。后提取所食用的一切检材进行毒化检验,并由卫生防疫部门人员提取部分检材作检验。同时,到医院中对中毒治疗的人员进行访问。在医院中,由于大女儿反应较重已送市人民医院外,其它人员在镇医院进行治疗,多人反映出现头晕、呕吐、心痛、四肢无力症状,访问中发现其父亲袁某由于同一症状,在1日并未食用任何食品。同时其大儿子尚神智清醒,能准确回答问题。据此筛选出可疑食品进行检验。7月5日到市人民医院调查中,发现大女儿一直昏迷不醒,大儿子出现狂燥现象,5日下午,人民医院通知二人均已死亡。经调查后,发现这九人前后共同食用的是发醇的玉米面汤圆这一食品。检材经处理后供理化检验,未发现亚硝酸盐类毒物,后提取死者的肝、胃、血送州局公安司法鉴定中心检验也未发现常见毒物。至此,案件陷入困境,九人发生中毒现象无一个明确的答案。

三、检验经过

分别提取前三名死者的心血、肝、胃、尿液和共同食品汤圆、及其材料(糖、发醇玉米面)进行毒物检验,经检验提取的检材无常见毒物。后送人民医院死亡的一人袁某送省厅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做病理检验,结论为急性肝坏死,肺、胃组织、心内膜出血,脑水肿等。玉米面汤圆经市级卫生防疫站检验也无常见食品中毒种类,后将检材送省、国家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检验,最终发现发醇的玉米面中含椰毒假单胞菌,因食用该物质导致中毒死亡的结论。

四、讨论

经公安民警一系列调查检验后,排除他杀可能。同时卫生防疫部门也提取相关检材进行检验,也排除了亚硝酸盐类中毒可能,经讨论和查询,怀疑为椰毒假单胞菌中毒。送检材至国家卫生防疫部门检验,确认为椰毒假单胞菌中毒。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Psedomonas cocovenenans supsp.farino fermentans)是我国发现的一种新的食物中毒菌,它存在于发酵的玉米、糯玉米、黄米、高梁米、变质银耳以及周围环境中,它是酵米面及变质银耳中毒的病原菌。该菌产生的毒素米酵菌酸是其致病原因。

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小为2.5-3μm×0.5-1.0μm,呈杆状、球杆状或稍弯曲,两端钝圆,无芽胞,有鞭毛(见图1)。兼性厌氧,但易在表面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产毒温度为26℃。pH5-7范围内生长较好。

图1 椰毒假单胞菌显微形态结构

本菌抵抗力较弱,56℃5min即可杀死,对各种常用消毒剂抵抗力也不强。可产生小分子的脂肪酸类毒素米酵菌酸和毒黄素,对人和动物细胞均有毒性作用。米酵菌酸为白色晶体,耐热性强,一般烹调方法不能破坏其毒性,但日晒两日后可去除94%以上变质银耳中的毒素。难溶于水,其产生量远大于毒黄素,对细胞产生毒性,损害人的肝、脑、肾等器官,是引起酵米面和变质银耳等多种食品中毒致病的主要病因。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菌的食物中毒又称臭米面中毒。主要在我国东北地区农村偶然发生的一种食物中毒,近年来,广西、云南、四川、湖北等地也有发生。中毒者虽不多,但病死率高达40%-100%。

(一)中毒食品:主要为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糯米面汤圆、吊浆粑、马铃薯粉条、甘薯淀粉及其他变质淀粉类(糯米、小米、高粱米和马铃薯粉等)制品。

(二)发病季节: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食品因潮湿、阴雨天气,再加上储存不好,椰毒假单胞菌在食物中大量地生长繁殖,吃了这种食物就会发生中毒。

(三)中毒与进食量多少有关,未食用者不发病。

(四)发病急,潜伏期多数为2-24h。一般在1-10h发病。

椰毒假单胞菌:产生毒素,严重损害人的肝、肾、脑,造成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感染。

中毒者有急性胃肠炎症状,临床表现为进食后2-24h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重者呈咖啡色样物,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严重者可出现呕血、血尿、少尿、皮下出血、黄疸、肝脾肿大、意识不清、烦躁不安、四肢抽搐甚至中毒性休克等而死亡,体温一般不升高,病死率高达40%-100%。

椰毒假单胞菌中毒判定原则:①符合本菌的流行病学与临床表现。②实验室检验各项指标的检定结果与椰毒假单胞菌对照,最终确诊。

要预防此类中毒的发生应注意:不用霉变的玉米等制备酵米面;谷类浸泡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无异味;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贮藏时要通风、防潮,不要直接接触土壤以防污染。

禁止出售、注意勿食用变质鲜银耳。学会正确辨别银耳的质量。正常干银耳经水泡发后,朵形完整、较大,菌片呈白色或微黄,弹性好,无异味。变质银耳不成形、发粘、无弹性,菌片呈深黄至黄褐色,有异臭味。发好的银耳要充分漂洗,摘除银耳的基底部。

[1]周正任.医学微生物学(第六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D

A

2095-4379-(2016)36-0117-02

陈瑾(1976-),女,汉族,云南华坪人,本科,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理化工程师,主要做理化检验工作。

猜你喜欢

袁某米面检材
滑欲流匙香米面
粮食
遗嘱部分无效,房产应当归谁
砸在手里的“活动经费”
疑难生物检材DNA的检验探究
微量接触类生物检材的游离DNA问题分析
直接扩增法提取脱落细胞DNA
米面各有所长 搭配相辅为用
科技手段在优质检材获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