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强军目标 推进军地资源有机融合
2017-01-02王海平
王海平
科学分析研判世情、国情、军情的新变化,统筹安全与发展、富国与强军,放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就会发现:推进军地资源融合既是统筹经济建设和军事后勤建设的内在要求、顺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的必由之路,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富国强军方策。
随着国际军事竞争格局深刻变化,国家利益和军队使命任务不断拓展,军地资源的融合状况越来越成为影响战略竞争主动的重要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新形势下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特点规律,以及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战略路径,也为更好地推动军地资源的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推进军地资源融合,是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内在要求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既存在国民经济增长性与国防建设消耗性的对立,也存在经济建设安全性与国防建设保障性的统一。这种对立统一关系,决定了军民融合发展是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就实质而言,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在国家层面加强统筹协调、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最大限度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形成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局面。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任务繁重、资源消耗巨大。如果自成体系搞建设,必然会造成巨大资源浪费,难以实现富国强军的统一。因此,必须坚持军民融合,发挥国防资源和经济资源的整体优势,实现国家体系建设效益最大化。要遵循国防经济发展规律和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生成提升规律,将军队需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在经济建设中确保军事需求,最大限度构建起社会化保障体系。
推进军地资源有机融合,是顺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的必由之路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支撑新军事变革加
速发展,引起战争形态、武器装备、后勤保障方式、军队组织形态及军事理论等全局性变化。世界上一些军事强国加速推进新军事变革与融合步伐,美国“军民一体化”模式、日本“以民掩军”模式、俄罗斯“先军后民”模式、以色列“以民带军”模式等,都将军民资源共享作为实现新军事变革的重要依托。美、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军用技术比重不足15%,军民通用技术超过80%,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深深植入经济社会沃土。大量事实说明,世界新军事革命是军事改革与军民融合联动发展的变革,是构建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军民融合产学研创新体系的变革,是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3D打印、纳米技术、无人机、机器人、定向能武器、激光武器及合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等高新技术,打造信息化条件下新型体系对抗能力的变革。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大势,着眼实现强军目标,我军必须打破传统格局,形成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军民融合型保障体系和以国家实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能力。
推进军地资源融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富国强军之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是强军梦。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历史经验表明,安全与发展是国家的根本利益,只有实现富国与强军统一,才能确保国家安全与发展。但从当前形势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面临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着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现实安全威胁与潜在安全威胁、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军事安全威胁与其他安全威胁、国家利益拓展与维护国家安全等交织并存的极为复杂的态势。当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军队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提供了战略机遇和雄厚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实施军民融合战略涉及军地、辐射面广、带动性强,需求牵引力大,能够创造巨大的需求效应。面对战略机遇和复杂挑战,要不失时机地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消除军民体系封闭壁垒,打破利益固化藩篱,消除军地重复建设、效益低下、共享不够、浪费严重的顽疾,促进军地互动、军民共享。一方面,可借助创新型国家建设形成的强大推动力,实现军队供应保障的社会化,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发挥军事需求的强力牵引作用,促进经济转型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提升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牢固树立军民融合发展理念,实现军地资源的有机融合
要自觉站在理论与实践结合、富国与强军统一的高度,牢固树立起军民融合国家战略意识、军地双方协调意识,破除自成体系思维定势、本位主义思想观念,从理论上廓清军民融合发展的重大问题,在思想上真正将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要着眼强军目标、发展目标,找准目标、路径和突破口,把军队战斗力的生成置于建设军民融合发展体系的背景下,努力提高军队的供应保障和动员能力,开创军民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要健全完善权威高效、从上到下的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当前,党中央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加强对军民融合发展的集中统一领导。军队各专业领域的军民融合议事协调机构也要进行统筹整合,指导推动重点领域和重要区域军民融合发展。同时,要结合地方工作特点,建立健全军地联席会议、信息互通、需求对接、资源共享等制度,建立形成顺畅有序的常态化的军地工作协调机制。
要结合军事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推进现有法规制度“立、改、废”工作,研究出台专门法规,依法明确权责关系、对象范围、法律责任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军民融合发展的法制化水平。同时,要搞好相关政策衔接配套,重点研究制定军地衔接的引导激励、利益补偿和优惠政策,建立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形成推动我军军民融合发展强大合力。
要着眼建立形成“多领域、全要素、高效益”军民融合发展格局,发挥全国各地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构建多领域军地信息共享平台,推进军民融合区域化发展。按照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着眼应对各种安全相互交织的问题,加强陆、海、空、天、电等新型安全领域军民融合体系建设。要依托“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探索金融、保险、物流、通信等领域军民融合,为国家利益延伸拓展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