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军区系统发挥“协调军地面向三军”职能的思考

2017-01-01田生宁

国防 2017年12期
关键词:国防职能机制

田生宁

调整改革后的省军区系统主要职能是协调军地、面向三军。这一职能定位,更加凸显了省军区在服务三军、保障打赢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军委国防动员部基于这一定位,科学赋予了省军区“5+2”职能和“六部”建设使命,使省军区的职能任务更加明晰。实践证明,无论是抓好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兵员征集、双拥共建、后备力量建设,还是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做好老干部服务工作,都要通过卓有成效的组织协调,使军地确立“一家人”的观念,建立“捆在一起抓”的机制,真正把双重领导的优势转化为齐抓共管的强势,切实为推进强军事业、提升战斗力建设发挥服务保障作用。

一、省军区“协调军地、面向三军”职能发挥存在的矛盾问题

从2017年以来省军区按新体制运行的实际情况看,聚焦中心主业的意识明显增强,协调军地的力度逐步加大。但由于目前一些政策上的盲点、制度机制的缺项、措施办法缺乏刚性等原因,省军区在发挥协调军地、面向三军职能作用方面还存在站不到位、说不上话、使不出劲的问题。

一是各自为战抓协调,弱化了桥梁纽带作用的主导性。省军区作为一个省域军地协调的桥梁纽带,理应成为驻军和武警部队协调地方的“总牵头人”和“军代表”、军队联系地方的“谏言官”和“传令员”。但由于缺乏归口统一的协调机制,工作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驻地部队越过省军区系统直接与地方党委政府对接协调的现象。一方面,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工作量,牵扯了大量精力,也容易出现“谁跑得勤就给谁办的事多”的问题,造成驻军单位之间相互攀比、心理不平衡的问题,同时,也挫伤了省军区系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搞协调上,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驻地部队领导谋战思训的精力,影响战备训练任务完成,直接损害部队战斗力建设。

二是依靠人情抓协调,俗化了军地关系的纯洁性。调研发现,不少同志身子进了新体制,观念还在过去式,仍然热衷于靠吃吃喝喝建立感情,靠拉拉扯扯协调办事,军地领导间的个人关系成了协调工作的“晴雨表”,领导关系密切、支持力度就大、办事效率就高;反之,支持力度就小,办事效率就低,军地协调还没有走上法制化、制度化、常态化的健康轨道。

三是被动应付抓协调,淡化了联系沟通的密切性。随着正风肃纪力度持续加大,特别是“八项规定”的出台、“禁酒令”的颁布,靠吃喝联系感情、协调关系的老套路逐渐“失去市场”,一些单位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与地方对接协调,造成军地之间缺乏联系、缺少沟通,出现“部队找不到地方的门、地方也不认识部队的人”的现象,即使登门协调彼此之间也很陌生,理说不清、话说不透、事办不到位,协调工作的质量大打折扣。

二、充分发挥省军区“协调军地、面向三军”职能的对策思考

有效破解上述矛盾问题,更好发挥省军区“协调军地、面向三军”职能,应着力在以下4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借好“三个大势”,统一军地思想。

即借好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大势,大力宣传“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的重大论断,切实用党的十九大精神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破解军地协调的矛盾问题;借好改革强军的大势,强化全民国防意识,引导大家深刻认清强国必先强军的道理,在全社会营造热爱国防、支持国防的良好氛围;借好省军区新体制运行的大势,把省军区新的职能定位聚焦到军地协调上,及时转变观念、改进作风,按照协调型机关、服务型机关、保障型机关的要求,努力建设成为让驻地部队满意、地方党委信任的桥梁机关,为保障部队打赢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要完善“四项法规”,搞好顶层设计。制定出台《省军区协调军地工作规则》,明确由省军区统一协调驻军和武警部队的权力和地位,把军队与地方相关的协调工作归口省军区统筹协调,彻底改变各自为战、多头协调的乱象;完善地方党委工作条例,把省市县主要领导担任军事部门党委第一书记、履行党管武装的工作职责等相关内容写入条例,对如何管武装、建武装、用武装提出明确要求,从制度层面促进各级“第一书记”把兼职当专职干;健全省市县军事部门领导参加地方党委常委的任职规定,对其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发挥的主要作用及有关工作制度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规范,确立“戎装”常委在地方党委常委班子中的地位,使之成为省军区系统在地方党委班子中的“代言人”和“协调者”;研究制定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和省市县国动委第一主任等领导职务任命的有关规范,完善宣布命令、宣誓任职等相关法规条文,增强其依法履职、按法尽责的荣誉感使命感。

三要建立“五项机制”,推动工作运行。建立地方党委定期议军制度,及时解决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困难问题,提高地方党委议军的时效性,改变当前“一年一次议军”的现状;建立军地联席会议机制,统一军地思想认识,通报军地工作落实情况,部署重点工作内容,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军地合署办公机制,在军民融合、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兵员征集等重点领域实行合署办公,既可定期合署办公,集中解决一个阶段的问题,也可长期合署办公,同步协调、推进工作常态落实;建立情况互通机制,在重点工作开展、敏感情报收集、大项任务完成等方面建立情况互通机制,有效解决军地信息不对等、沟通不顺畅、协调困难大等问题;建立督导考评机制,把协调职能的落实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与单位年终考评、个人工作成绩和职务调整相挂钩,严肃奖惩制度,严格跟踪问效,确保责权利统一。

四要形成“七个方面刚性措施”,促进末端落实。紧紧围绕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兵员征集、双拥共建、后备力量建设、军民融合发展、军事设施保护7项主业,按照“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抓到什么程度”的要求,军地联合出台抓好7项主业的刚性措施,规范机构、明确分工,细化责任,并把军地合力抓7项工作纳入地方党委政府联合督导、联合考评的范畴,实行军地同责、失职问责,以此催生同向、同心、同频的合力,促进国防动员各项工作在军地各级真正得到贯彻落实。

猜你喜欢

国防职能机制
督办职能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探讨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新形势下基层财政职能创新探索
国防小课堂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皮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