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省军区网络信息体系建设的思考
2016-07-06杨吉贵
杨吉贵
加速省军区网络信息体系建设的思考
杨吉贵
内容提要:在军队信息化建设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的新形势下,加强省军区信息化建设,应以“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战略目标为引领,以网络信息体系为抓手,强化综合集成,深化军民融合,创新力量编组,不断完善基础网系设施建设,不断深化军地资源融合共享,不断加强民兵预备役信息作战新型力量建设,以有力举措提升省军区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质量和作战效能。
关键词:网络信息体系 栅格化网络 军民融合力量编组 省军区
作者:杨吉贵,四川省军区参谋长,大校
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出,要坚持体系建设思想,以网络信息体系为抓手,推动我军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习主席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世界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的本质规律,符合我军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客观需要,为破解军队和国防信息化建设发展困局指明了前进方向和突破领域,为信息化建设转型升级提供了科学指南。省军区部队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要始终坚持以强军目标为引领,转观念凝共识,强化前瞻谋划,统筹体系建设,融合军地资源,深化创新驱动,在解决网络信息体系建设的现实短板上用力使劲,不断推进省军区网络信息体系建设创新发展。
一、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省军区网络信息体系现实短板
近年来,省军区系统聚焦军事战略目标,以“应急应战”双重职能任务为引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还滞后于全军整体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一是信息系统建设全面展开,但作战应用价值不高。主要体现在信息系统用于平时服务保障的多、用于战时指挥打仗的少,硬件建设多、软件投入少,固定指挥手段多、机动指挥手段少,独立网系多、互联互通少等“四多四少”现象上。二是信息系统种类多,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当前,省军区有涵盖司、政、后、装各领域的各类业务信息系统,但由于没有规范的兼容标准体系,缺乏统一的信息通联平台,各类信息资源融合共享程度低。与此同时,数据建设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战性不强,存在“有系统无数据、有数据无法用”的现象。三是信息资源潜力丰富,但军地资源融合效率不高。随着我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产业、信息技术产品和信息技术人才都有质的飞跃,奠定了雄厚的信息资源动员潜力,但军地信息资源融合的深度、广度不够,融合效率还不高,不利于战时实施快速动员。四是后备力量人数多,但新质作战力量不足。新中国成立以来,后备力量整体建设一直没有改变“大陆军”结构的特点,新型信息作战等专业队伍建设不够,与支援保障信息化作战要求不相适应。
二、强化观念转变,树牢省军区网络信息体系建设理念
加强省军区网络信息体系建设,应以全军信息化建设体系为指南,着眼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全局,以构建基于信息系统的国防动员体系能力和深化后备力量建设转型为动力,转变建设理念,努力实现省军区系统与全军网络信息体系建设同步发展。一是树牢信息主导理念。要跳出传统思维定势,切实树立信息主导、信息制胜的观念,解决用机械化眼光、办法和经验去看待、应对和建设信息化的问题,把信息化主导作为后备力量转型建设的切入点,强化官兵信息主导的理念,真正让信息主导的理念成为行动的先导。二是树牢综合集成理念。着眼信息系统效能的最大化,把综合集成作为网络信息体系建设的着力点,整合武器装备、信息网络、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等信息资源,推倒“烟囱”、消除“孤岛”、拉长“短板”、补齐“缺项”,切实达成“1+1>2”的效果。三是树牢体系建设理念。以体系建设为落脚点,破除重专业信息系统、轻综合信息系统的“单打一”思想,坚持整体建设、同步发展、同步创新,破除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思想,坚持体系设计、体系建设、体系运用和体系保障“四维一体”,互促共进,协调发展。
三、加强网系建设,完善省军区网络信息体系物质基础
按照“栅格组网、随遇接入”要求,以光缆网、无线网、卫星网建设为重点,采取物理网互联、逻辑网互通和网系整合重构等方式,建构通联军兵种网系有接口、覆盖省军区部队与重要目标和机动战略通道的栅格化基础网络。一是完善光缆网。在升级改造现有骨干光缆网的基础上,实施以重要目标、战略通道要点为节点,作战机动通道为路径的战场光缆网建设。同时,进一步完善骨干网、战场网冗余链路、迂回路由布局和节点设施设备,增强光缆网络的传输承载能力、综合接入能力和网络抗毁能力。二是优化无线网。在主要方向和重点地域,建立综合宽带无线电通信控制节点,并对各类短波、超短波通信系统及军用移动通信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提高无线电终端自适应能力、自组网能力和数据传输能力。三是加强卫星网。按照“快速通、动中通”的原则,建设综合接入、网系支撑、宽带传输的卫星车载平台和移动小型平台;以北斗应用示范工程为契机,整合军地北斗导航应用需求,促进“省市县乡村”五级民兵应急动员北斗指挥系统建设,为基层民兵提供通得了的“最低限度通信”保证。四是推进网系互联。以一体化指挥平台为中心,加强与空军“四网一体”、陆海空数据链和陆基、海基、空基、天基预警系统的对接,预置地面防卫作战信息交换通道;深化无线通信网、卫星通信网、固定通信网的综合汇接、联合组网,为作战指挥灵活方便使用各种通信手段提供有效保障。
四、深化资源开发,畅通省军区网络信息体系融合途径
省军区处于军队和地方的“结合部”,在军民融合式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当主动作为、超前规划,创造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互动双赢、“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一是融合基础设施资源。利用地方公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覆盖地域广、传输容量大、技术体制新等优势,进一步完备省军区栅格化宽带网络,破解省军区基层单位基础设施发展难题。利用电信企业云计算技术和设施,建设覆盖基层武装部、国防动员专业机构和省军区部队的“国防云”平台,打造国防动员力量信息通信“一张网”。二是融合数据信息资源。省军区遂行地面防卫作战和应急处突、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任务,都需要大量的地方日常战备数据作支撑,应重点引接服务保障应急应战任务的道路交通监控、政府应急、地质灾害、气象水文等信息系统数据,加强与指挥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融合,为省军区指挥决策提供辅助支持。三是融合技术人才资源。充分利用地方人才优势,着力摸清国防所需和地方所有,建立与科研院(所)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在军事需求牵引协同创新中,加强军地技术交流、协作攻关、人才融合,促进新兴网络信息技术的合作研发与成果共享。用好信息动员工作平台,持续扩展线路共护、设施共维、装备联保的实质内容,增进军地技术人员常态交流,建立健全军队信息系统运用维护、管理人员交流到地方电信企业换岗锻炼渠道,促进信息技术人才资源军民融合深入发展。
五、创新力量编组,建构省军区网络信息体系新质要素
着眼体系对抗、信息作战需求,切实改变后备力量建设与信息化任务不相适应的现状,走开精确化、质量型后备力量建设路子。一是压缩编兵规模,优化后备力量结构。压缩现有后备力量规模,大量缩减步兵类部(分)队,增强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军兵种和网络、通信等支援保障类部(分)队,加强网络战、电子战、“三战”、装备保障等高技术类部(分)队建设,着力改善、优化后备力量整体结构,实现由普通行业为主编兵向科技、信息密集产业编兵转变。二是精准定位职能,编实信息专业力量。区分信息作战、信息支援和信息保障等不同任务特点,实施精确编兵、模块编组。以院校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分析等专家为主,编好信息作战辅助决策队伍;以信息安全技术、电子对抗专业研究院(所)专家为主体,编强信息作战、电子对抗专业作战队伍;以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电信、IT运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编足信息保障队伍;以IT企业产品研发人员、生产技术骨干为主体,编实信息装备维护队伍。三是盯住体系作战,深化部队带训联演。信息化战争中,后备力量必将与现役部队并肩行动、密切配合。要聚焦联合作战需要,采取混合编组、要素嵌入、伴随保障等方式,全程植入信息要素,持续深化后备力量与现役部队的信息作战挂钩带训。要紧贴省军区职能任务,组织开展网络攻防、舆情管控、电子对抗专项研练,军警民信息支援、通信保障联合演练,持续深化非战争军事行动实战运用,促成新质动员力量的战斗力保障力生成。
参考文献:
[1]赵琳、余刚、张建成.“网络信息体系”概念浅析.军事通信学术,2015 (4).
[2]赵琳、孟宝宏.试论习主席信息化建设重要论述的时代特色.国防,2015(6).
[3]李明、王晓明、王晓佳.紧扣战斗力标准 不断提高省军区信息化建设实战效益.军事通信学术,2015(2).
[4]伍志华、伍佳.以创新思维全面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防,2015 (4).
[5]李栋、于克振.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后备力量战斗力建设的几点思考.国防,2015(6).
(责任编辑:徐永汉)
中图分类号:E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2-4484(2016)04-0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