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国防绿”助力环境污染阻击战

2017-01-01

国防 2017年6期
关键词:阻击战生态化环境污染

于 洋

以“国防绿”助力环境污染阻击战

于 洋

自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热词以来,各地轮番出现的雾霾天气和严重超标的PM2.5指数,已经给我国拉响了环保的一级警报。而整治包括雾霾在内的诸多类型的环境污染,不啻为社会各方高度参与的阻击战。倘若输掉这场阻击战,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国土极有可能变为不宜人居的“废土”,再多的发展成就也将黯然失色。只有坚决而彻底地遏制住这些危害国家生态安全与国民安全的环境污染,我国才能真正步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在这场与“无形敌人”的无声交战中,“国防绿”应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早在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就明确指出,“军队要参加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也要抓好部队节能降耗、资源节约工作,最大限度降低或避免军事行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实际行动建设美丽中国”。在走向生态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三高”(运行效率高、科技含量高、效费比高)、“两不”(不干扰经济社会发展、不打破生态系统平衡)应成为未来国防建设所追求的理想状态;而为了尽可能降低国防建设给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理应将国防建设的生态化转型纳入远景规划。

所谓的生态化转型,至少应遵循以下4条标准:效率第一标准,包含管理科学、物流便捷、单位生产率高等要素,即在国防建设中追求国防体系运转、国防工程施工及国防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高效率,避免因低效造成不必要的冗余污染;品质保证标准,包含科技含量高、符合国防发展需要、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等要素,即在国防建设中追求国防科技研发成果、国防工程建设成果的综合品质,避免因质量低劣造成不必要的外溢污染;效费比最优标准,包含集约程度高、单位能耗少、资源利用率高等要素,即在国防建设中追求以国防经费的稳健投入换取国防能力的最大产出,为军队实施专项环保工程结余更多资金;可持续发展标准,包含低碳、无毒、清洁、循环、可再生等要素,即在国防建设中追求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永续发展状态,让每一名军人、每一名国防从业人员及国防相关单位周边的民众都能享有环保、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与此同时,国防建设的生态化转型又应该紧扣国防建设的特殊需求:现代国防离不开完整工业体系的硬件支撑,生态化转型离不开工业化的物质支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推进生态化转型的必由之路;现代国防需要经常性的实战演练,这是提升国防能力、检验发展效果的最好方法,因此生态化转型的推进必须与其保持并行不悖的关系;国防投入的稳步增长是现代国防发展的常态,生态化转型决不能通过抑制增长来被动地推进。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面对正在蚕食我们绿水青山和美好家园的环境污染,国防建设的生态化转型将带来巨大的环保效益。因此,独特的“国防绿”应助力打赢这场至关重要的环境污染阻击战。

(责任编辑:何 荷)

E251

C

1002-4484(2017)06-0088-01

作者:于洋,装甲兵学院军队政治工作室,教员,上尉

猜你喜欢

阻击战生态化环境污染
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 建民族共同体 促生态化发展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黑山阻击战纪念馆
蚊子登陆阻击战
大气环境污染因素及其治理措施分析
坚决打赢怀川抗疫阻击战
惨烈的土桥阻击战
苏州市体育生态化发展保障体系研究
“服务应特色化、人格化、生态化”——孙瑞哲谈中国服装行业服务升级
黄明表示:对环境污染犯罪,绝不能以罚代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