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2017-01-01史建国

国防 2017年8期
关键词:强军军民融合

史建国

扎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史建国

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履行好省军区系统军民融合协调职能,必须深入学习领悟习主席军民融合发展重大战略,在提升思想站位中凝聚“融合图强、融合制胜”的高度共识;扭住军地交融、军民共生特性,在优化思路举措中发挥“需求牵引、创新驱动”的杠杆效能;着眼厚植融合土壤,在完善体制机制中推动形成“集成联动、多维一体”的常态格局。

军民融合 省军区系统 职能使命

2017年初,党中央成立习近平主席担任主任的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从国家最高层面统一领导军民融合发展,标志着军民融合发展重大战略又迈出关键一步。如何紧跟党中央和习主席步伐,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履行好省军区系统军民融合协调职能,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需要以全新的思维理念、强烈的使命担当积极探索实践。

一、有效履行省军区系统军民融合协调职能,必须深入学习领悟习主席军民融合发展重大战略,在提升思想站位中凝聚“融合图强、融合制胜”的高度共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对军民融合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强调指出,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习主席关于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新形势下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本质规律,指明了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战略路径,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是要强化“讲融合”的政治意识。利用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干部理论培训、全民国防教育、党管武装目标考核等时机,大力宣传习主席兴国强军战略思想,讲清军民融合是党中央和习主席统筹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战略谋划,必须作为维护核心、看齐追随的政治要求来践行;讲清军民融合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作为国家由大向强的复兴之基来夯实;讲清军民融合是实现富国强军相统一的必由之路,必须作为责无旁贷的重大使命来履行,着力强化军地各级聚力军民融合发展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要提振“谋融合”的信心动力。针对存在的“故步自封”保守思想、“军民有别”思维定势、“老虎吃天”畏难情绪,引导军地各级算好“两笔账”:算好军事账,看到军民融合将充分发掘经济社会发展积聚的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巨大能量,有效解决强军建设面临的诸多难题;算好经济账,看到军民融合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兴增长动力和发展引擎,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防建设在刺激增长、促进转型、增加就业、孵化高新技术等方面的拉动作用,从而增强军民融合互利共赢的信心。三是要扛起“促融合”的责任担当。这次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对省军区系统职能任务予以新定位新拓展,明确赋予军民融合协调职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习主席对省军区系统的信任和重托。履行这一新职能,既是省军区系统地位作用的提升凸显,也是新一代“国动人”职责使命的重心指向,我们必须靠前站位、进入角色,切实负起牵头协调、推动落实、全维服务之责。特别要充分发挥协调军地、面向三军的桥梁纽带作用,调动军地两个方面积极性,引导地方破除“军民融合就是地方帮军队”“有利则干无利则拖”等认识误区,真正把军民融合作为大棋局来运筹、作为分内事来用力;引导驻军强化主动融合意识,落实好需求提报、资源共享等方面的责任,确保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沃土中获取强军兴军新能量。

二、有效履行省军区系统军民融合协调职能,必须扭住军地交融、军民共生特性,在优化思路举措中发挥“需求牵引、创新驱动”的杠杆效能

调研发现,当前军民融合的范围偏窄,武器装备发展、战备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融合度不高等问题还客观存在。比如,程度还偏浅,多为物理拼装式、机械捆绑式和“珍珠散落”式融合;层次还偏低,铺摊子的粗放型融合多,高效益的集约型融合少;规划还偏弱,存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我们感到,解决这些问题,重在认清自身优势,理清工作思路,切实找准融合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一是在人才培养上融合聚力。着眼强军兴军人才需求,推动地方师资力量、创新成果、科研设施向军队人才培养开放服务;依托通用专业高校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开展区域性联合办学;针对非现役文职人员需求量大、素质要求高的新情况,从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工业部门等招才引智为我所用。二是在基础建设上融合聚力。按照“经济战备兼容、平时战时衔接、军需民用一体”原则,协调地方统筹规划建设交通、能源、信息、气象等基础设施,按需嵌入战备功能,新建设施在规划设计时即预留军事接口,已建或在建的则在局部质量和功能开发上融入战时效能。同时,积极协调落实重大工程贯彻国防需求,新兴产业加载国防导向,民生工程融入国防保障。三是在协同创新上融合聚力。采取军为民用、民为军用、共建共用的方式,搞好军民通用先进技术和装备互融嫁接,并向新能源、大数据、“互联网+”、3D打印、赛博空间等新领域拓展,提升军口民口的双向贡献率。协调高校、科研院所与部队联研联创,开发训练模拟系统、装备保障系统、信息通联系统等,以科技创新力助推部队战斗力提升。四是在应急应战上融合聚力。围绕国防动员使命任务,军民融合推动智慧动员建设,汇集民智民力优化动员要素预置预储,常态化开展国防动员预案演练。建立军民融合应急指挥机构,形成省市县三级与省军区系统和辖区驻军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三、有效履行省军区系统军民融合协调职能,必须着眼厚植融合土壤,在完善体制机制中推动形成“集成联动、多维一体”的常态格局

调研感到,当前军民融合的实践快于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的配套,现行体制“碎片化”倾向明显,军地双方经常遇到政策不明、机制不畅、办法不细等现实矛盾,加之由于历史原因,军民两大体系相对独立,存在条块分割、职能交叉、多头管理问题,一些跨领域、跨系统、跨部门的重大事项难协调,有的甚至出现“弹簧门”“玻璃门”“旋转门”现象,影响制约了军民融合发展效益。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必须抓住国防和军队改革契机,建立健全耦合贯通的体制机制,确保军民融合融得“深”、合得“紧”、转得“实”。

一是健全精干权威的组织领导机制。建立具有统筹决策功能、支撑协调功能、管理监督功能的各级军民融合发展领导机构,统筹规划任务、制定政策制度、组织绩效评估,消除军地两大系统各自为政、“各竖烟囱”等体制障碍,形成统一融合需求、统一发展规划、统一资源配置的整体推进合力。二是健全顺畅高效的工作协调机制。着眼源头、过程、结果全程融合,协调建立常态化的联席会议、情况通报、协调会商等制度,搭建融信息发布、技术交易、需求对接、成果转化、增值服务为一体的军民融合服务平台,使部队实时了解经济社会建设总体规划、发展状况和科技立项、技术革新情况,地方及时掌握部队需求和发展意愿,切实对上“表”、顺上“茬”,解决好“多头提需求、分散搞对接、各自抓建设”等问题。三是健全系统刚性的政策约束机制。协调加快军民融合政策配套和地方性法规立法进程,重点完善贯彻国防要求、财政金融支持、产业项目扶持、税收信贷优惠、“民参军”市场准入等政策制度,做到规划上有政策、执行中有细则、落实上有标准,推动军民融合由行政干预向政策规范、由领导意志向法治保障、由计划控制向市场运作转变。四是健全科学完备的成果转化机制。调研发现,军地装备系统设备接口不一、网络协议不一、行业标准不一等行标梗阻,严重影响着军民融合发展进程。如西北工业大学爱生公司研制的无人机,可与美国、以色列同类产品“并跑”甚至“领跑”,但其所用通信波段与部队现有装备不匹配,增加了“收编”入列的“堵点”。省军区系统要协调启动军民融合标准化工作研究论证,完善国标、军标、行标兼容的标准体系,实现“车同轨、书同文”,进而打破军用民用之间的市场壁垒、技术壁垒和标准壁垒。

E25

A

1002-4484(2017)08-0032-03

作者:史建国,陕西省军区政治工作局,主任,大校

孙永钰)

猜你喜欢

强军军民融合
我的科技强军梦
新形势下军民融合防救体系建设探索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浅谈推进网信军民一体化发展
强军战歌
融合菜
美军在武器装备采办领域推行军民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启示(上)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