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学校如何留住优质师资
——以甘肃省为例

2016-12-30冯佳佳

现代教育科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甘肃省教师队伍农村

冯佳佳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乡村学校如何留住优质师资
——以甘肃省为例

冯佳佳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当前我国乡村教师约有330万人,是我国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好教师“进不来,留不住”,是西部农村学校普遍面临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以点带面,以西部地区乡村教师流失现状为出发点,探究乡村教师流失的深层次原因,并借助于《甘肃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及相关政策的实施,积极寻求解决对策,以期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优质乡村师资。

乡村学校 师资队伍 教师流失《支持计划》

据教育部数据资料显示,当前我国乡村教师约有330万人,是我国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受城乡发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条件不便、学校办学条件欠账多等多重因素影响,乡村教师队伍面临着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1 ]。尤其是在我国经济、科技、教育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这些问题表现得更为严重。毋庸置疑,乡村教师的生存现状及教师队伍质量令人担忧。大量的乡村教师外流,这不仅影响教育资源城乡配置上的失衡,另一方面也制约了乡村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引言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在教育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王嘉毅曾说过:“越是贫穷的地方越需要关注,但越是需要教育的地方师资力量越是薄弱。”[2 ]在2006年9月17日举办的西部农村教育论坛上,著名学者、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也谈到:“师资等问题是当前制约西北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基础教育发展的根基,如果这一根基不牢固,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则无从谈起。

近十年来,西部农村地区的师资队伍建设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以甘肃为例,为解决乡村教师短缺问题,政府陆续建立并实施了支教、“三支一扶”“特岗计划”“民生实事”等一系列政策性的教师补充机制,但仍未填补乡村教师不足的缺口。据一项就乡村教师“流动倾向”的调查报告显示,农村教师队伍中有51.2%的人被初次配置到乡村学校,但在二次配置中有56.9%的教师调进了县城;在县域教师流动中,有67.3%为“向上流动”,28.2%为“平行流动”,只有4.5%为“向下流动”,有77%的城镇教师不愿意交流到边远艰苦农村学校任教[3]。这一调查结果无疑反映出了当前我国乡村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和城乡教师流动中的非对等性。农村教师挤破头往城里调,城里教师费尽力止步乡村,这种流动格局明显处在一种非良性的循环当中,站在教师层面看,这种流动无可厚非,但纵观整个乡村教师队伍流失现状,这又是不公平的。

从全国范围内看,2007-2008学年,农村学校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分别流失255732人、10087人、10982人,分别占到了农村学校小学、初中、高中教师总人数的7.65%、7.48%、9.33%[4]。西部乡村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一块短板,与城市相比,其差距正在逐步拉大;以甘肃省教育厅发布的数据为例,截至2014年底,甘肃省有义务教育学校10517所,其中农村学校8544所,占81.24%;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专任教师225491人,其中,乡镇及以下专任教师187000人,占82.93%[5],占据绝对数量的乡村教师队伍无疑决定了甘肃省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如果乡村教师队伍这一块建设不好,甘肃教育的发展则更是步履维艰。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曾经说过:“教育犹如一座大厦,合格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大厦的支柱,缺乏合格的教师队伍,教育大厦就会倒塌。”教师作为“大厦”的根基,如果这个层面没有严打基础,那么其上层建筑则会摇摇欲坠。十余年来,尽管政府也持续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农村教育的文件,却未能真正扭转乡村教育的态势,城乡差异的扩大,无形中加重了乡村教师流失的态势,形成了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局面,严重制约了我国西部乡村教育的健康均衡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呼吁:“千百所乡村学校是制约义务教育发展的顽疾。只有解决好乡村教师的队伍建设问题,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6]

二、乡村教师流失现状分析

教师流失通常被视为不合理的教师流动,是指教师离开后的教职出现空缺,而空缺出现无人填充或者接替者不胜任教职的情况[7]。大量的教师流失,则会影响教育系统的内部稳定。对以甘肃省为代表的西部省份而言,其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块短板,如若大量乡村教师继续流失,影响则是持续且深重的。纵观当前乡村教师流失现状,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流失教师年龄呈现青年化趋势

一位政治家曾经说过:“谁掌握了青年,谁就掌握了未来。”诚然一支年轻向上的教师队伍对乡村教育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就我国目前乡村教师队伍来说,大量年轻的乡村教师流失的趋势正在愈演愈烈,很多乡村教师由于职业期待不符正在“逃离”乡村教师的岗位,以寻求更好的职位。以甘肃高考状元县会宁县为例,在2014警察招录考试中,大批乡村教师选择“弃师从警”。数据显示,会宁县此次共招录189名警察,其中有171人来自教师行业,这些流失教师遍布全县中小学及幼儿园,年龄30岁左右,大多有着10年基层学校任教经历,正是在工作中承担重要教学任务之时,但是由于对教师职业的不满意亦或是为了寻求比教师更好的职业,使得大量的青年教师外流,这种趋势如果长期发展下去势必会造成乡村教育后劲不足的局面。

(二)男性教师流失数量多于女性

全国范围内乡村教师流失情况亦是如此,男性教师相较于女性教师而言,其职业发展动机更为强烈,对于其职业规划也相较于女教师更为长远,因此,男性教师即便处于乡村教师的职位上,但并不安于现状,若有机会,总是试图谋求更好的职位。同时西部地区仍保持传统观念,男性作为家庭的支柱,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担,因此很多人认为乡村教师这一职位吸引力不强,而女性通常被认为只要有份安稳工作能够养活自己就行,相比之下也就更易满足于现状,因此使得男教师在流失数量高于女教师。另一方面,社会对男性在职业成就上的认可度普遍高于女性,因此在职位晋升中男性的机会明显多于女性,从而造成男性教师在流动数量上多于女性教师,而且男性教师一旦流出,很难及时有相应的人员来补充,长期以往,使得乡村教师男性流失数量多于女性。

(三)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流失率高

现代教育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一种师资力量的竞争。在全国范围内来看,越是好的学校,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越高,学校教师队伍也大多由这些拥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构成。而在我国广大西部农村学校,中师学历的教师仍然是学校教学的中流砥柱,他们由于学历较低,在教师流动中不具有优越性,使得队伍结构相对稳定,相反,那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更趋于向高级别或高质量的学校流动。长期以往,使得乡村教师队伍出现“只出不进”的非良性流动,即教师流失。

(四)主干、热门科目教师流失量大

近年来,我国教育发展模式一直在向素质教育的轨道靠拢,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仍是根深蒂固的,主干科目教师仍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最直接的参与,语、数、外等主干科目的教师需求量仍旧很大,同时音、体、美等热门科目的教师在乡村学校则异常匮乏。但是面对乡村教师发展的各项不利因素,很多乡村学校的教师会通过参加教育系统的招考脱离乡村教师的岗位,向县城学校谋职。在与一位甘肃省南部的乡村教师的访谈中得知:该教师通过参加省特岗教师的考试进入乡村教师队伍,所教科目为英语,工作一年后就通过教育系统内部的考试将其工作调动到了县城中学,这样的例子在乡村教师内部屡见不鲜。大量骨干教师的流失,使得乡村教师队伍缺乏有能力的引领者,而热门科目教师的流失,更加使西部乡村教育雪上加霜,呈现出教师队伍不完整的局面,使得乡村学校的全面发展遭受到了重重阻碍。

(五)乡村教师流失趋势尚未改善

位于甘肃省东部的甘谷县,2011-2014年间,共补充教师1114名,每年自然减员200人左右,4年来补充教师300多名,但亟需补充教师的问题仍旧没有解决[8]。这一现状不是特例,对于很多偏远落后地区的山区学校而言,由于办学质量和办学条件不理想,对教师缺乏吸引力,虽然每年都会有新教师补充进来,但教师流失的趋势和局面并未得到改善。有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3年间,全国乡村教师数量由472.95万降为330.45万,乡村教师流失率达竟高达30%[9]。时至今日,乡村教师流失的现状仍在持续,有国外记者曾这样描述中国的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几匹瘦骨嶙峋的马拉着农村教育的车子,吃力地行驶在曲曲折折的乡村小道上”,虽然马异常吃力,但仍旧在坚持前进的步伐。

三、乡村教师为何留不住

在我国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的征程中,农村是最为薄弱的地方,也是最易被忽略的底部。放眼我国西部落后省份,乡村教师流失现状仍旧十分严峻,并为之担忧,为什么会出现大规模的教师跳槽,相比之下乡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又弱在哪里?针对上述问题,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对影响乡村教师流失的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工资水平是影响乡村教师工作稳定性的最大因素,其次是社会地位、职称评定、子女教育等。结合上述因素,笔者认为当前乡村教师的流失,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图1 当前乡村教师流失原因示意图

(一)乡村教师薪资待遇不高

近日网上一名教师的辞职信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的高度关注,寥寥数十字:“才疏不能胜任,薪酬不能持家”却道出了当下教师工资待遇的不足以及潜在生存危机。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曾对上万名中小学教师和师范生就薪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月薪达到4000元时会有79.4%的师范生愿意直接去农村任教,月薪达到5000元时会有88.1%的师范生愿意直接到农村任教[10]。更有研究人员对全国11省23县185所学校的5900名农村教师开展调研,其中认为工作待遇偏低的高达74.2%[11]。这种现状在经济发展较为迟缓的甘肃更为常见。有一位甘肃南部山区乡村教师说到:“在他们那里,一个乡村教师年收入才三万多元,而一个在外打工的泥瓦工可能四五个月就赚六七万元。”[12]虽然近几年政府相关部门逐渐提高教师收入,可是与其他行业从业人员相比,教师收入尤其是乡村教师的收入相对处于较低水平,现阶段我国教师的收入主要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特优津贴三部分构成,很多乡村教师的工资收入难以维持其工作和学习需要,偏远山区的乡村教师,虽有一定程度的经费补助,但实施成效不大。

(二)教师编制和职称评定缺乏机会

在我国广大偏远农村地区,代课教师撑起了乡村教育的半边天,具有正式编制的教师长期以来处于匮乏状态,很多老教师一辈子兢兢业业奉献岗位,也仍旧处在无编状态。就我国目前实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比例分布来看:示范性高中的高级职称比例是35%,一般高中是25%;初中的高级职称10%,中级40%,初级50%;小学教师没有高级职称,最高才达到中级职称[13]。对于乡村教师而言,他们大多工作在偏远落后的教学点,所教对象以义务教育阶段的低年级学生为主体,因此在职称评定方面并不具有优势。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晋升渠道和机会,乡村教师面对同级的职称评定时,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有数据显示;在晋升“小学高级”职称时,乡村教师要比城镇教师多花4.43年,比县城教师多花5.17年[14]。两方面的原因使得乡村教师缺乏职业发展的动力,大量乡村教师向其他职业或地域流失。

(三)乡村教师工作量大

虽然每年有新的乡村教师进行补充,但就目前来看,教师缺编现状仍然严重。师资的紧缺使得学校不得不将大量教学任务压到现任教师身上,由此造成乡村教师多头代课现象十分普遍。在与甘肃省陇南市成县镡坝学区的一位小学教师交谈时说到:“我们学校一共有9个年级,学生有200多人,由于教师紧缺,我上小学四年级的语文外还兼上幼儿园的部分课程,一周课时量超大。”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普遍存在于广大的乡村教师身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通过对1032名农村教师进行调研发现:32%的农村教师要承担3-4门的教学任务,28.9%的农村老师要承担4门以上的教学任务;同时农村教师平均一天工作达12小时[15]。北京师范大学袁桂林教授在参加圆桌峰会时说到:“农村学校教师的周课时很大,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我们调查发现,农村学校老师周课时超过25课时的非常普遍,而在城市学校超过20课时的都很少。”[16]这种差距和对比毋庸置疑成为了乡村教师流失的一大诱因。

(四)乡村教师物质和精神生活贫乏

湖南省张家界市教育局师训中心主任刘协平说:“没有幸福感的农村教师,是无法肩负起国家农村教育重担的。”诚然,当物质和精神达不到平衡时,则会产生新的矛盾。与城市教师相比,乡村教师生存环境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学校基础设施差,精神文化建设缺乏,许多乡村教师难以忍受较为落后的乡村生存环境,尤其是青年教师,更是渴望脱离农村,寻求更好的生存环境。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在《乡村教师的10个愿望》的调研手记中曾描绘到:很多乡村教师谈到愿望时表示:“学校能否有一个洗澡的地方?能否有进城学习的机会?能否给一些交通补贴?能否有一定的文化生活?能否配齐学科教师?”[17]这些问题的提出不是空穴来风,在自然环境和物质环境都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年轻教师不甘于过这样的生活,如果有机会,他们更倾向于向县城或更高级别城市流动,而这种流动则会造成乡村学校优秀师资的流失。

(五)乡村教师社会地位不高

马克思·韦伯从经济、政治、社会三个维度对人进行分层,认为财富、权力和声望三位一体共同决定了人在社会中的位置[18]。而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显然这三方面的因素并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导致其社会地位不高;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及观念的影响,“学而优则仕”成为很多年轻人在择业观上的导向标,在农村地区,这种思想更是根深蒂固。很多人认为大学毕业后回乡教书是一种没有“出息”的表现,在这种思想意识的影响下,农村教师在职业评价上缺乏社会认可,他们辛苦地工作没有换来相应的尊重,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没有得到相应的评价。另一方面,农村教师对自身的认可度较低,对于自己的职业,大多教师并没有坚定的职业认同及长期的职业规划,一有机会,大多教师多会选择逃离农村,寻求更好地职业契机。

(六)撤点并校,“倒逼”教师离开

随着近几年“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很多乡村出现了大量“空壳学校”。截至2014年底,10人以下的学校(含0人和10人学校),在甘肃有3143所,一个学生都没有的空壳学校有1180所[19]。乡村学校为跟上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在新建校舍和完善学校基础设施,为的是给乡村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学习环境,但是随着大量农民工子女进城使得乡村学校失去了原来的活力。“甘肃省礼县兴隆教学点的刘瑞琴老师看着教室里剩下的10个孩子,她不知道什么时候孩子就走光了,也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做什么,在这个教学点,她已将教了15年”[20]。在甘肃乃至西部地区的农村学校,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农村生源的流失,使得大量的乡村教师处在闲置状态,在无形中“倒逼”教师离开。

四、乡村学校如何留住优质师资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教育短板在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在老少边穷岛地区,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鼓励有志青年到农村、到边远地区为国家教育事业建功立业。”[21]因此针对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为题,制定合理的政策则显得必要性十足。甘肃作为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较为薄弱的省份,政府结合具体实际出台《甘肃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这无疑对甘肃省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意义是重大的,同时也对西部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起着积极影响。鉴于此,本文期望借助于《计划》的实施,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的好”的乡村教师队伍,以促进甘肃农村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全面提升乡村教师待遇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上的需要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只有当这些低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发生,并发展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见图2。从目前来看,农村教师工资收入普遍较低,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投入工作的热情,也削弱了教师自我发展的动机。因此,甘肃省在出台的《计划》中将全面对乡村教师工资给予补助,使乡村教师待遇总体上高于县城教师。据数据显示,2015年甘肃省投入2.8亿元为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16.7万名乡村教师受益。工资待遇方面,乡村教师除享受省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乡镇工作补贴200~600元外,对某些特困地区和贫困县的乡村教师,每月额外补贴不低于300元标准生活补助,除此之外,对获得荣誉的教师适当提高补贴标准。这一系列惠师政策的实行无疑为乡村教师生活水平的提升建立了制度保障,也为其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

图2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乡村教师的需求

(二)重新核定乡村教师位编制和职称评定

长期以来,关于教师事业编制不如公务员行政编制的讨论声不绝于耳,但是乡村学校存在的代课教师无编制现象却普遍存在,而且乡村学校还存在着有编不补的情况。针对上述问题,甘肃省在《计划》中将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力图缩小城乡差距;其次,教学点编制按班师比的方式核定,力争到2020年实现无代课人员的目标,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在职称评定方面,甘肃省先于创新,为乡村教师创建一条职称评定的畅通渠道,具体表现在将分设的中学和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为初、中、高级;在晋升高级职称(职务)时,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和发表论文不再作为评定的硬性要求,这一政策的改革,给乡村教师吃了一颗“定心丸”,使他们辛苦的工作得到了肯定,同时也为其职业发展提供了相对公平的机会,为鉴定乡村教师的工作信念、提高其工作动机建立了制度上的保障。

(三)有序推进“学区走教”制度

针对目前乡村学校师资不足、教师工作量大等现实性问题,甘肃省积极探索“大学区”管理体制,通过推行“学区走教”的制度力求实现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在具体实施层面上,则表现为通过制度上的措施促进教师在学校之间、乡县之间、城区之间、县际之间合理流动。这种制度方案的实施,将成为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的一种新的尝试,使得乡村学校在师资力量上弥补了以往教师流动中常见的“只出不进,教师缺乏”的局面,为缓解乡村教师压力找到了有效途径,也使教师流动在政策层面有了保障,不仅为甘肃省乡村教育在师资建设方面做出了新的有益探索,也为西部地区乡村师资建设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四)改善乡村教师在校生活条件

我国西部农村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落后,因此,与城市教师相比,乡村教师在学校的生活条件不理想。很多青年教师怀着一股冲动之情走上了乡村教师的职位,但却因为艰苦的生活条件放弃了这份工作。鉴于此,《计划》中对此问题高度重视,大力改善乡村教师住宿、食堂、办公条件,为乡村教师建设周转宿舍,解决其物质环境方面需求;以乡为单位,建立乡村教师活动中心,设立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室,解决其精神及心理方面的问题及困惑。这些政策的出台,为乡村教师在校生活环境的改善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乡村教师因学校环境不佳而流失的可能性,使得乡村教师可以在乡村学校安心从教,为建设一支稳定的乡村教师队伍提供了外在环境层面的保障。

(五)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

乡村教师默默扎根基层,他们工作环境艰苦,数十年如一日奉献在我国教学最为落后的农村地区,但是长时间以来,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社会地位不高,生活水平普遍较低。为此《计划》中从多方面肯定乡村教师的付出,并为辛苦奉献基层教育事业的乡村教师建立了与待遇水平相挂钩的荣誉制度,由上到下进行实施,从教20年以上的乡村教师由省级政府予以表彰,从教10年以上的教师分别由市县级政府给予表彰,除此之外,对在乡村从教20年以上教师的子女,在省内教师招考时,同等条件下优先招录。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乡村教师在精神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激励,使他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国家在乡村教师政策方面的倾斜,也为乡村教师扎根农村,奉献基层、安心从教建立了制度上的保障。

(六)全面落实和加强乡村教师培训

在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培训的意义不言而喻。鉴于此,甘肃省制定并实施了以乡村教师为重点的“国培”“省培”和各类基金会项目,完善教师精准培训体系。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乡村教师校长培训,《计划》提出到2020年前,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进行360学时的培训,以加强乡村师资队伍的专业基础,从而带动整个乡村教师队伍的发展;从2016年起,“省培计划”又新增经费倾斜支持乡村教师培训,以期提高学历层次。据甘肃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省级教师培训经费达到2500万元。在过去的五年中,通过教师培训“三计划两工程”、精准扶贫教师培训“三行动”等,累计培训教师55.9万人次,这些数据不仅显示出了甘肃省在乡村教师培训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也为乡村教师实现更好的职业成长提供了路径。通过培训,乡村教师不仅在专业能力上,亦或是精神建设方面都得到了提升,为建设一支爱岗敬业、教学过关的乡村教师队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诚然要想留住乡村教师,首先要留住乡村教师的心,因此,在物质层面上,对于乡村教师待遇的提高、编制和职称评定的完善、“合理流动”的推行以及在校生活条件的改善是十分必要的;其次在精神层面上,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加强对乡村教师的职业培训,使他们在内心认同并自愿服务于这个职业则显得尤为重要。乡村学校如何留住优秀师资,不仅涉及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也关乎社会的公平。在教育相对落后的西部省份甘肃,解决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不仅能够稳固全省义务教育发展,同时也逐步缩小了与全国其他教育强省的差距,同时也为西部地区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现实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和谐发展。

[1]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Z].2015-6-1.

[2]杨东平.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毛莉.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3-2014)[R].中国社会科学网,2014-12-22.

[4]教育部.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9)[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66-167.

[5]赵万山.《甘肃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出台 让乡村教师安心编织孩子多彩梦[N].兰州日报,2015-11-11.

[6]邓晖.越往基层 待遇越高 八大实举力促乡村教师队伍建设[N].光明日报,2015-6-9.

[7]何李方. 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研究——对安徽省贵池区(县)几所被调查学校的现状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7.

[8]孟刚.托起乡村教育的希望[J].甘肃教育,2015(21).

[9][14]席梅红.论乡村教师流失的合理性——基于公平的理论视角[J].上海教育科研,2016(2).

[10][13]给光辉的职业一个坚实支点——聚焦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当代广西.2015(14):46-47.

[11]李新玲.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恰逢其时[J].基础教育论坛,2015(4):10-11.

[12]申宁,贺迎春.乡村教育甘肃行之三:乡村教师的价值在那里 [EB/OL].http://edu.people.com.cn/n1/2016/0524/c1053-28374946.html.

[15]张旭.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成效与困境——基于全国1032名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调查[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5-92.

[16]钟秉林.探索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现实路径[N].光明日报,2015-6-30.

[17]张志勇.乡村教师的10个愿望——一位省教育厅副厅长的调研手记[J].云南教育视界,2015(10).

[18]刘敏,石亚兵.乡村教师流失的动力机制分析与乡土情怀教师的培养——基于80后“特岗教师”生活史的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6(6).

[19][20]申宁,贺迎春.乡村教育甘肃行之二:跟不上城镇化步伐的乡村学校[EB/OL].http://edu.people.com.cn/ n1/2016/0523/c367001-28371641.htm.

[21]教育部: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N].中国教育报,2015-6-9.

(责任编辑:刘宇)

How to Retain High Quality Teachers in Rural Schools——Taking Gan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FENG Jiajia

(SchoolofEducation,NorthwestNormalUniversity,Lanzhou,Gansu730070,China)

At present, there are about 3.3 million rural teachers in our country, whi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eachers’ team in our country. For a long time, many good teachers don’t want to teach in rural school and even though they do that, they will leave, this is the problem which western rural schools generally face. In view of thi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eep reason of rural teachers’ loss taking rural teachers in western area loss statu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seek solutions from theory and practice with the help of “Gansu province rural teachers support plan (2015-2020)”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lated policies hope to cultivate a group of good teaching who teach well and want to stay in rural school.

rural schools; teaching staff; teachers’ loss; “support plan”

2016-02-23

冯佳佳(1993-),女,甘肃成县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G525

A

1005-5843(2016)11-0123-06

10.13980/j.cnki.xdjykx.2016.11.026

猜你喜欢

甘肃省教师队伍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