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分析

2016-12-30马燕

当代经济 2016年2期
关键词:因子分析

马燕

(新疆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新疆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分析

马燕

(新疆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本文根据全国创新能力指标体系评价新疆整体创新能力,得出新疆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和创新能力、新疆科技活动人力投入水平,以及新疆企业创新能力与全国比较的水平;同时,建立包含14个指标的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新疆14个地州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得出新疆区域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找到提高新疆创新能力的路径。

关键词:区域创新能力;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因子分析;主成份分析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经成为实现国家竞争力的根本动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正成为提升国家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新疆作为全国32个省级行政区划之一,整体经济水平处于较弱态势,在全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进,科技援疆政策的不断落实,丝绸之路核心区的确立,新疆的经济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2013年,全国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平均为60.3%,新疆仍处于全国下游,为35.29%,位于全国第28位,无法满足新疆日益发展的经济对科技的需求。因此,在地区财政力量有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背景下,对新疆创新能力做出合理评价,将有助于新疆科技投入产出的合理配置。

一、根据全国创新能力指标体系评价新疆整体创新能力

按照全国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知识创造能力、知识获取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绩效作为评价新疆创新能力的一级指标进行全国比较分析。2013年新疆5个指标的排名分别为第16位、第25位、第28位、第28位和第25位,除知识创造能力较上年上升3位以外,其他指标排名均靠后。

1、新疆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和创新能力处于全国下游水平

2013年新疆创新能力全国排名第28位,与2009年相比下降了4位。除知识创造能力排名上升了9位,其余四个一级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创新实力、创新效率和创新潜力的排名分别为第27位、第30位和第14位,与2009年相比分别下降5位、6位和9位。近五年,新疆在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提高与其他省区相比幅度较小。

2、新疆科技活动人力投入水平的相对低下,知识创造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

2013年,新疆科技活动人力投入指标为56.3%,位于全国27位,其中万人R&D研究人员指数4.54%,位于全国26位。研发投入水平不高,政府研发投入总量及占地区GDP的比重都排名全国靠后位置,但增长潜力较大,政府研发投入增长率达20.8%,居全国第8位。科技活动人员、经费的投入水平相对低下影响了新疆知识创造的能力,尽管该指标值近几年不断提高,但在全国仍处于中下游水平,2013年位于全国第23位,比2012年上升3位。

3、新疆企业创新能力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企业设计能力偏低

新疆企业创新能力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企业设计能力偏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数全国排名均位于20位之后,外观设计申请数连续三年下滑的情况下,2012年、2013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制造和生产能力效率较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增长率为50.12%,居全国第2位;企业产品创新能力较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仅为3.78%,居全国第28位,但与2012年相比仍有57.34%的增长。

4、新疆科技进步环境一般,但创新环境不太理想

2013年,新疆科技进步环境指数位于全国21位,尽管新疆科技进步环境中的科技人力资源和科研物质条件指标在全国的位次有所下降,但科技意识在全国的排名较2012年上升了1个位次,位于全国第17位。由于科技活动财力投入作为创新环境的基础,直接影响科技创新产出。近年来,在全国加大科技经费投入的大背景下,2013年新疆科技活动财力投入指数较2009提高5.02个百分点,但在全国的排名却较2009年下降了2位,说明新疆加大科技经费投入的力度和速度仍小于全国大部分省市,经费投入的力度和速度还无法适应新疆跨越式发展的需求,新疆的创新环境不太理想。创新基础设施人均水平较高,市场环境有待改善,政府财政支出、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居民消费都处于全国较低水平,金融环境方面,国家创新基金获得资金及地区国家产业化项目落实基金增速位于全国中等水平;高新技术企业占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比重仅为1.32%,列全国最末。

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现有工作基础

农业在新疆GDP中占有较大比重,其中棉花、特色林果业、畜牧业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新建能源矿产丰富,具有发展重工业的良好条件,形成了以石油天然气开发和加工工业为主导,以纺织、钢铁、建材、食品为支柱的资源型工业技术结构体系。依托新建的特色和优势,一批企业走出了一条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适合新疆区情的自主创新之路。2013年4月,新疆新建批准了加工番茄、农业节水、马产业等12家自治区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探索构建产学研合作畅销机制。同时,结合本区科技人才队伍现状及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严重匮乏等问题,启动实施了“自治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培养现代农业、能源、矿产资源、先进制造、新材料、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三、基于因子分析选取科技指标评价新疆区域创新能力

尽管新疆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但对资源的简单加工不仅不能节能降耗,也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提高创新能力,才能让新疆走上健康、环保、绿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新疆也不可能像内地发达省份那样主要依赖于资本、市场、技术,只能把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才能闯出一条创新强区的建设之路。

根据目前新疆的发展水平,以自治区统计局2013年公布的统计数据为依据,以乌鲁木齐的14个地州市为评价对象,选取科技活动人员、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研究人员、R&D经费内部支出、R&D经费内部支出中的基础研究出版科技著作、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收入、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数等14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SPSS19. 0统计分析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新疆十四个地州(含石河子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描述矩阵系数、显著性水平,进行KMO和Bartlelt的球形度检验后得到的相关矩阵显示了这14个指标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利用逆模型和再生相关用主成份分析法得到再生相关矩阵,说明选取的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该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同时,根据主成份分析提取公因子方差,确定了提取的2个主成份,利用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斜交旋转法旋转因子构成因子得分。

因子得分的分析结果为:第一,在主因子F1上,主要反映了地区原始创新能力。R&D经费内部支出中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经费、专利授权量、发表科技论文数、出版科技著作、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收入、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数等7个指标在第一主成份的得分相对较高;第二,在主因子F2上,主要反映了地区创新能力建设方面的内容,因此可以作为评价地区具有创新潜力的指标。科技活动人员、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研究人员、R&D经费内部支出、R&D经费内部支出中的试验发展经费、经常性支出、资产性支出、专利申请量等7个指标在第二个主成份中得分相对较高。根据旋转主成份矩阵表,得到因子模型为:

Y1=0.22×F1+0.141×F2

Y2=0.21×F1+0.142×F2

……

Y13=0.133×F1-0.37×F2

Y14=0.71×F1+0.69×F2

根据14个地州在两个主成份中的得分,我们得出:第一,新疆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地区有三个,分别为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和昌吉地区,其中乌鲁木齐得分最高,其他11个地区反映原始创新能力的主成份得分均为负数。原始创新能力是为一个地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的源泉,同时原始创新有需要有足够的科研经费、创新环境,以及强大的科研团队。乌鲁木齐作为新疆地区的首府城市,具有生产原始创新能力的先天条件。石河子作为新建生产建设兵团的大本营也有着强大的支持后盾。昌吉地区作为新疆工业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因此,这三个地区原始创新能力反映较强。第二,具有创新潜力的地区有4个,分别为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和巴州地区。其中,乌鲁木齐得分最高,其次依次为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和巴州地区,克拉玛依作为石油生产基地,在科技人员、科技经费投入上均有保障,近年来巴州地区对科技投入的不断加大,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识不断加强使得这两个地区的创新潜力位居全区前列。

四、对策建议

第一,健全区域创新,增强区域知识流动和技术活动能力。从因子得分F等相关因子分析结论可知,新疆区域创新能力总体上呈现出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强,各地区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因此,不断将创新能力较强地区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国内外先进的科技知识和信息为我所用,不断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才能达到提高新疆整体创新能力的最终目标。

第二,新疆基础条件薄弱,整体经济水平不高使得科技投入的力度也相对不足,科技创新是新疆实现后发赶超的唯一途径,因此,提高区域创新能力,首先要提高科技投入水平,主表表现就是资金投入和人员投入。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力度,加快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是增加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要树立科技创新观念,自治区财政或中央财政应加大对新疆落后地区财力支出的倾斜力度,支持各级政府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

第三,完善区域创新环境,减少和控制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降低创新风险,提高创新的成果转化率,激励创新行为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新疆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宋凯:山东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分析[J].商情,2011(13).

[2]李昊月: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创新能力及效率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3]谢蕾蕾: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3(2).

[4]孙锐、石金涛: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区域创新能力再评价[J].科学学研究,2006(6).

[5]刘展、屈聪:基于因子分析和DEA模型的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率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河南科学,2014(10).

(责任编辑:晓彤)

猜你喜欢

因子分析
基于GPS数据的旅游时空行为评价研究
中国创业板生物制药类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体系实证研究
中国各地区主要空气污染物结构的因子分析
我国31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2007)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二胎概念股投资价值分析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京津冀一体化下物流网络节点城市选址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