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住院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因素及护理对策

2016-12-29张跃萍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输液静脉护理人员

张跃萍

【中图分类号】R470.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6)10-0-01

静脉留置针又称为套管针,目前已成为临床一种外周静脉输液工具,主要用于短期静脉输液治疗。具有减少反复穿刺、保护血管、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如果存在影响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因素,患者不能很好的配合护理,会增加堵管、脱落、渗液 、静脉炎等并发症,进而影响留置效果。为提高患者的知晓水平,减少影响因素的发生,笔者对大外科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246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了相关情况调查。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46例,男性156例,女性90例,年龄在26-75 岁之间,初中学历45例(18.3%),高中学历105例(42.7%),大学以上学历96例(39.0%),输液量在100-500ml之间86例(34.9%)500-1000ml之间125例(50.8%),1000ml以上35例(14.2%),首次使用留置针54例(21.9%),肝病史最短半年,最长10年以上。

1.2 方法 采用问卷的方式,对大外科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46份,全部回收。

1.3 结果 (见表)

2.影响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因素

2.1 患者自身因素:慢性肝病患者,常年反复住院且住院周期较长,由于长期静脉输液、药物刺激、反复穿刺等原因,导致血管破坏比较严重;凝血功能差,穿刺后易出现皮下出血或瘀斑,影响血管的显露,给留置针的建立和保留带来一定的困难。

2.2 对静脉留置针认识不足,护理人员宣教不到位。部分患者由于首次接触留置针,护理人员对留置针的穿刺方法、留置时间、固定及日常维护等内容没有做到及时的告知和指导,导致患者对留置针的使用认识不足,认为与普通钢针相比,留置针增加了治疗费用,并且担心留置针在血管内会有副作用。

2.3 对日常生活及留置效果的影响。临床护理人员习惯按照普通头皮针输液的方式选择血管,即为了保护外周静脉而由远心端的手背开始穿刺,其次是腕部、前臂,生活自理时,手背部活动较多,容易被触到。另外,由于手背暴露时间长,皮下组织比较薄等原因,不利于留置针的遮挡保护,也影响透明敷料固定的稳固性。

2.4 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留置针的穿刺技术要求较高,护理人员穿刺成功率低,日常维护技术不规范,导致留置针保留时间短,不能充分发挥留置针的作用,使部分患者对留置针的使用产生抗拒心理。

3.护理对策

3.1 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培训。科室邀请静脉输液专业小组成员对科内护理人员进行留置针专业培训,从静脉留置针的结构、穿刺方法以及技巧入手,到留置时间、封管液及封管方法、穿刺部位选择、固定方法、并发症等进行一系列的学习和指导,提高护理人员留置针相关知识和穿刺技术水平。 实施正确的穿刺、封管技术,做好日常维护,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3.2 保护血管,合理选择留置针。根据患者血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型号,以减轻留置针对血管的刺激,使留置针能更好的保留。针对部分患者的细小血管,我们选择儿童型留置针以适应患者的血管需要。

3.3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穿刺血管的选择应遵循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1]。前臂静脉具有比手背静脉血管粗、直、血流丰富、无静脉瓣,且易于固定,同时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等优点。临床证实穿刺部位的细菌是造成留置导管感染的主要来源,人体不同解剖部位的细菌密度和种类各不相同,在外周,上肢前臂的菌落数明显少于手背部[2]。

3.4 做好健康宣教。已有研究表明,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留置针相关知识的知晓、延长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3]。①操作前告知患者使用留置针的目的、优势、相关费用以及后期可能出现的问题。②让患者了解对于输液期间选择正确的穿刺部位的重要性,可以适当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③让患者知晓封管目的和方法,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介绍。④告知患者留置期间维护的知识,如尽量保持皮肤膜干燥,尽量减少穿刺侧肢体的活动,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等。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因人施教。同时,还需进行心理疏导,消除顾虑,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使用留置针。在整个留置过程中,都需要不断加强留置针的宣教工作。有研究表明,加强健康教育的落实,详细反复讲解有关知识,可有效的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的知晓率[4]。

3.5 加强巡视,及时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红肿、疼痛感,输液速度的变化以及皮肤膜是否完整等。及时排除各种因素,如输入高渗液体、含钾液体对血管的刺激、导管滑出血管外、管腔阻塞等情况,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和指导,输液期间做好床边交接。

加强护理干预是提高患者外周留置针使用的重要保障,临床护士是外周静脉留置针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减少影响留置针的使用因素,加强护理宣教和业务水平,提高临床输液的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易琼,李虹,刁永书.首次化疗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5,20(19):55-56

[2] 胡静.静脉导管留置时易忽视的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7):773-774

[3] 林秀兰,刘晓琼.健康教育对小儿静脉留置针效果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5B);1249-1250

[4] 张金芬,彭桂嫦,杨文渊,等.健康教育路径对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及临床疗效的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学,2009,9(8):51-52

猜你喜欢

输液静脉护理人员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当代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研究
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诊断价值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静脉曲张“喜欢”谁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负压技术在45例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