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观下的语文教学管理
2016-12-29李晓
所谓“大语文”是语文教学领域、范畴的广泛化、扩大化、社会化,也是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学会从生活中感悟语文。所以,作为一名高校的语文教师,我们的任务显然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教会学生基本的知识点,应对考试,更重要的要教会学生应用语文,借助语文来展示自己等等。但是,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一直都是在讲“课本”,很少进行拓展,尤其是对中文系以外的语文课程的教学,导致语文课程的价值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也是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以及社会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要有意识的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来组织多种活动来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运用生活、拓展生活,从而,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文就对如何将大语文观与实际语文教学管理结合在一切进行论述,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也为学生良好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1、“大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大语文观是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结合在一起,一来是要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二来是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那么,在高校语文教学中贯彻“大语文观”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首先,高校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和语言应用能力,是为了让学生传承中华文化,但如果仅是简单的教会学生教材文本中的知识点,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也是得不到提高的。所以,有效的将“大语文观”与实际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展现语文课程的应用价值,才能为学生的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对“人才”的考察已经不是在单看“学历”那一张纸,更多的是“能力”的考察,而“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则是最基本的,也是语文教学价值的体现。所以,为了培养出真正的“人才”,为了让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我们也要有意识的开展“大语文”教学,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综上,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在高校语文教学中落实大语文观的必要性,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展现语文课程的价值,要有意识的将语文与生活结合在一起,以拓展语文课程的领域。
2、如何进行“大语文”教学
2.1课堂教学活动生活化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工具性较强的学习,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为了有效的贯彻落实“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也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课堂教学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在凸显学生个性的同时,也为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比如:组织学生对某篇报道、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比如:针对“脑袋富了,口袋才能富”等热点话题进行交流,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而且,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对学生表达能力的锻炼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养成关注时事的习惯,对学生良好的发展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2.2课堂教学内容生活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要想有效的贯彻落实“大语文观”,就要有意识的将语文学习内容生活化,要有意识的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也就是说我们的语文学习渠道不再是简单的从课本中获得,还要从报刊杂志中学,从影视中学,让学生的生活和知识丰富起来。这样不仅能够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也能让学生在熟悉的学习内容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为学生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引导学生鉴赏一些励志的歌曲,引导学生从歌词入手去理解背后所包含的含义。如:沙宝亮的《昨夜的风雨》这首歌,组织学生对这首歌的歌词进行鉴赏,即:“每一天的太阳依旧在照常的升起;沉睡的人们并没发现昨夜的风雨;心底浮浮沉沉的思绪;在夜里悄悄的来又去;总有些伤痕无法随着时间而痊愈;……多少泪吞下去成就了更好的自己;多少爱回过头才想起最初的情蜜;每一条看似平凡的路;都有不为人知的崎岖;谁不是用尽了全力仍笑着走下去;跌跌撞撞;岁月磨损了无畏倔强……”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鉴赏,或者是可以结合电视剧《温州两家人》来理解歌词背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在这样优秀的歌词鉴赏中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点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然,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对一些影视剧写评论或者是对电视剧中的某些人物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清晰、流畅的阐述自己的想法等等,比如:对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写影评、对孙少安、孙少平、贺秀兰等人物写评价等等,甚至可以对这些人物背后的扮演者发表自己的观点等等。可见,这样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体现大语文观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3、小结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所以,作为高校语文教师,我们要有意识的借助大语文观来指导实际语文教学活动,以展现语文课程价值,同时,也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以促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作者单位:河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