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思维导图 攻破语篇教学

2016-12-29金黎静

知识文库 2016年4期

思维导图是互相关联的知识构成的完整的信息系统,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优化课堂。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探索: 教学前,利用思维导图,轻松搞定预习; 教学时,巧用用思维导图,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后,妙用思维导图,搭建读写桥梁。

一、利用思维导图,轻松搞定预习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关于认知策略是这样阐述的“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其中一条就是“根据需要进行预习”。预习,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学生通过对语篇预习,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语篇的学习,提升语篇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通过预习,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感知,画出充满个性的有自己见地的思维导图。整个预习过程中学生意见经过互相碰撞,从而加深对新课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这样的预习,让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思考,在预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

以下是吉桂凤老师的学生在预习译林版小学英语6A Unit8 Chinese New Year时所做的思维导图:本单元的话题是关于春节的一些活动并渗透了一般将来时态,文中Su Hai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介绍了自己在即将到来的春节要做的事情。该课的重点句型是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以及答语I’m/We’re going to…从以上学生所绘制的思维导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学生对语篇脉络的把握,通过使用线条、图形等对文本信息进行了有效整理,对课文进行了形象化的加工,不得不说,这张思维导图是对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准确地反映了语篇的主题,把握住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这样的预习,会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巧用用思维导图,理清课文思路

在英语语篇阅读中运用思维导图主要体现在整体感知阅读材料、整体理解阅读材料、理解阅读材料的语言知识和复述、背诵阅读材料等环节。译林版小学英语五上5A Unit 6 My e-friend的文章内容基本都是围绕Wang Bing’s e-friend ,Peter 的基本情况, 如居住地、年龄、学习情况等几方面展开。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围绕Peter,提炼出文章的主体脉络,就可以使描述性文字通过层次清晰的线条和色彩变得不再枯燥,有效降低学生阅读理解的困难。以5A Unit 6 关于e-friend 的课文为范例,教学过程如下:1.教师利用PPT 课件,出示Peter 头像,并询问学生:T: who is he?学生由于不认识,会出现茫然,此时,教师揭开谜底:he is Peter. Now.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him? 学生能简单问一些关于Where does he live ?How old ?What does he like ?等问题。2.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围绕问题展开阅读。问题如下:How old is he? Where does he live in? What does he like doing? What subjects does he like? What does he do after school? 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与上述问题相关的关键词, 如How old、Where、What subject、What 等, 这些词就构成了本课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3.看完动画后,教师要求学生对文中关于Peter 的内容进行选择, 国家、语言、年龄、爱好、科目是课文中涉及到的,此时, 学生对课文的大意有了初步的感知。教师把之前的问题呈现出,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阅读。4.学生通过独立阅读,从课文中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相关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逐步丰富思维导图的分支, 学生也详细的了解了本课的主要内容。5. 学生完成课文阅读任务之后,教师将板书中的内容填写完整, 完成本课的思维导图。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 在关键词的帮助下尝试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复述。课文教学以总到分, 再从分到总的模式,层层剖析,理清课文脉络。运用思维导图能极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妙用思维导图,搭建读写桥梁

教师在语篇教学时,可以结合图式,让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巩固所学新知,并在教师的帮助和提示下,围绕思维导图进行适 当的拓展延伸。例如借助图式表演语篇对话,创设情境小组讨论编写对话,借助思维导图复述余篇内容,创设更多的语言丰富的复述内容,高年级还可以利用图式笔头表达练习小作文等。

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Unit 3 Holiday fun 中的 story time 是谈论假期趣事,文中呈现了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的著名景点。假期生活是学生乐于讨论的话题,拓展环节可以让学生多分享出游经历和趣事。首先可以利用理解环节中的图式,帮助学生学会复述课文,并通过复述课文,模仿课文结构,讲述自己的假期趣事。

如图所示,最后环节的口语复述段落里,我们可以看到箭头下内容是提示短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思考添加些什么短语才能生成正确的图式,还要思考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这是一个眼、脑、口并用的环节,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因为前面已经作铺垫,到后期的反馈,难度就降低了。

小学英语的学习处于基础阶段,学习方法的获得是主要目标,我们应该在了解学生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为学生建造学习网络,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