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教师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

2016-12-29蔡伶俐

知识文库 2016年4期

儿童是发展的个体,孩子的心理具有发展性、多变性、可塑性的特点。儿童时期的孩子如同一张白纸,对外来干扰和影响是毫无抵御能力的。如何帮助他们绘制出美好的人生蓝图?如何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其他各方面的能力?关键是要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下面我从教师方面谈谈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爱心是养成教育的基础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对这句话,似乎已经听厌了,但实践证明,缺乏爱心的教育是无效的教育。当你面对一个差班,一群顽皮的学生,教师真诚的关爱是对人人有效的一剂良药,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有了它,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会以同样的爱心回报你,也就容易接受你的教育、对老师的表扬,学生当作鼓励;对老师的批评,学生作为鞭策,教育的效果就非常好。一个教师如果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亲切地问一声:“同学们好!”就会换来同学们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相反地,板着面孔走进教室,大吼一声:“起立!”就容易破坏学生的好心情,教学效果也不会好。因为老师的喜怒哀乐、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为人师,对学生不要反感,对差生更不能嫌弃,要把爱生之情融入自己的一言一行中,才会点点滴滴渗透到学生的心里。这样,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逐步迈向成功之路。

二、公正是养成教育的保证

公正是一切竞争的基础,是学生奋发进取的催化剂。一个成功的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决不能用成绩的高低判定学生的优劣,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用公正的心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要把任何学生看得一无是处,要善于发现每个人的长处与不足,要相信人性本善。对较顽劣的学生,更要找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着眼于救,着手于拉,千万不可把他们逼到死角,要留给他们改正错误的空间和时间,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肯定和赞扬,把他们心灵中微弱的火花点燃起来;对中间学生要积极关注,不可抓两边带中间, “一个人可以被爱,也可以被恨,但决不能被人忽视。”对中间生要经常地扶一扶,推一推,让他们跃上一个新台阶,向优生转化;对优生不矫纵,严字当头,教育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带头作用。总之,要正确评价每一个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最喜欢的是他,让学生信服你的教育,你的言行就会有感召力,就会在学生心中引起反响和回应,学生就会按老师的要求自觉去做,良好的习惯就会逐渐形成了。

三、真诚是养成教育的灵魂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生们对教师评价最高的性格品质就是“真诚”。一个教师若能以真诚的自我对待学生,坦率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真诚地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就会在学生中引起积极的影响.教师的思想、品格就会畅通无阻地流向学生的心田,教书育人才能奏效。这样用真诚引导真诚,对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四、赏识能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外,最重要的需求就是被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得到社会的肯定与赞赏,可以说这是人的社会特征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潜能的根本动力,是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求。人生如果得不到这种需求就会像得不到阳光的庄稼一样枯萎。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尚且如此,对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来说,更需要自尊和自信,只有重塑他的自尊和自信,他才能恢复健康。赏识教育是一种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的教育。赏识教育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变对立为对活,变批评为鼓励,让学生从恐惧的心理状态中走出来,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信心。有个叫邓某的学生,他的堂姐找到学校来,原来是他拿了堂姐的四十几元钱,而他却死活不承认。一了解,原来他是一个捡来的孩子,父母对他期望很高,又不注意教育方法,犯错就鞭抽棒打。他什么事都不敢和父母说,新学期看到别的同学的新文具,很羡慕,又没钱买,就到堂姐那儿去偷。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时时处处注意他的每一点进步,及时地肯定他、表扬他、赞赏他。在上数学课,当他大胆提出创新的问题时,我就表扬他说:“你真聪明,你的问题很有创意,老师很感动。”而当他的字写得很漂亮时,我就拿他的作业本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你的字真漂亮,老师很喜欢。”在班级服务岗中,我特意让他每天擦黑板,上完课时,我总要用手摸一摸黑板,然后说:“老师每天能用上这么干净的黑板,这都是邓某同学做事负责任的功劳。”那自豪、快乐的神情,不就证明了他已慢慢地在改变,慢慢地成为一个自信的孩子吗?这样一次次为他创造取得成功、获得赏识的机会,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恢复了自尊和自信,他捡到东西能交公,作业按时完成了,成绩进步了,行为习惯更是进步很大。

所以,赏识能起到激励成功的作用,激励成功的奖赏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体验能促进被奖赏者向着奖励的方向努力,赏识每一点用放大镜找出来的优点,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应当好好利用手上赏识的钥匙。

总之,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教师用爱心、公正、真诚、赏识去对待学生,去引导、把握、影响学生,是养成教育成功的关键。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暨阳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