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高校学生管理手段差异分析

2016-12-29秦海波

知识文库 2016年4期

在高校管理体系中,对学生的管理是举足轻重的。加强学生管理的同时也对学校的发展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数量持续递增,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学校对于管理方面难免会出现疏漏。美国高校的学生管理手段相较于我国来说有明显的差异,在对比中我们发现两种模式各有利弊。

美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比较独立,他们不需要父母的保护伞,自己就是自己的主人,学校就是个大集体小社会,学生为自己为学校服务做出贡献,自己为自己谋得发展。这样做不仅帮助学校,让学校培养出了更多的精英,也让这一管理成为一种高校发展的趋势。相比较于美国,我们中国对于高等学校的教育还在初步阶段,发展的时间少于美国,因为我国的第一个大学堂仅仅始于1898年,仅仅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以前高校对学生的管理较为松懈,后来才慢慢的重视起来,更多开始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素质教育。1990年以后又迈出了新的一大步,开始重视全面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管理知识体系。具体来说,中美两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有以下几种差异。

一、学生工作理念不同

在中国国情的影响下,学校会教导和要求学生,要为社会做出贡献,按照中国的发展需要将自我摆放于国家这个大集体内,以国家利益为重以国家为先,高校也多会设立政治思想课程,教授学生学习社会主义价值观,这样做让我国出现了大批的爱国主义人士,为国家增添了许多人才,不过弊端也有,这样千篇一律大同小异的教学,让学生学到的多为相似的知识,学生没有地方发挥自己的个性想象力,让他们形成了被教育和被管理的潜意识。而美国对于学生的管理体系相对来说比较松散,站在学生的角度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这样的好处就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好地发展的同时,也让他们的管理更加的丰富多彩。站在学生的角度,让学生自己有想为自己甚至为同学服务的想法,对他们的成长乃至学习起到了良好的开端,这不是单纯的想要让他们自己对自己进行管理,更深层次的让他们在管理中学习管理中得到进步。

二、学生管理机制不同

通常我国高校的管理划分是:上有书记主任负责院系管理,下有辅导员负责年级管理。这是我国高校管理的一个大的框架。框架之中再分为许多分枝,因为学校不仅要负责学生的教学,还要负责管理,还有很多社团活动等等其他。才方便学校进行管理,因为学校难以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管理,所以将学生放于班级之中。这就要求学校给学生提供好的学习氛围,只有做到这点学生才会全身心的融入到班级这样的大集体,以便于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不难发现,在我国建立起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是多数高校采用的管理制度。而美国的学校管理是与我国大相径庭的,他们不会为学生固定班级,刚刚入学的那两年他们是不分专业的更加就没有系别之分了,更为不同的是,除了宿舍是不会变化不停地,他们的学习地点随时会发生改变,任何有益于学习的都会成为他们的学习地点,在相对固定的地点及宿舍他们会设立部长,同时安排助理协助管理。宿舍内他们会选取出管理员来帮助部长平时的管理,这样一来,宿舍就是学生们平时的生活地点了,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将教学划分在了系里。不难看出,在中国学生将主要的时间精力放在了班级,而美国却放在了宿舍,这是中美对于学生管理机制的分歧。

三、学生参与管理程度不同

深受中国国情和传统观念的因素影响,我国更为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学校甚至家长都以那一纸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的优异,他们喜欢热爱学习的学生,很少让学生分心去参与学校的管理,因为他们往往狭隘的以为学生对管理是束手无策的。其实,管理与学习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有些学校会设立勤工俭学,但是此举并不能很好地让学生学习管理,更多的是增加物质的收入。还有一部分学生,他们会很有兴趣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但是学生在里面学习到的管理也是微乎其微的。我国学生学习管理都是依附学校而且种类数量很少,但是美国不同,他们都是依附自己,并且数量种类繁多,不管是宿舍还是食堂甚至图书馆办公室都会有学生管理的岗位。岗位越多自然人员的数量也就会相应的增加了。所以美国的学校管理,不仅能让学生自主进行管理,更让学生在种类繁多的管理岗位中学到更多的有趣的知识。

综上所述,分析了中美两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差异之后,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需要借鉴美国部分教育理念,让学生自己做自己的管理者,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学生培养成为专业性的管理人才。学校要适当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将学生融入到管理教育的氛围之中去。同时坚信只有学生自我管理才能将管理体制发挥的最好。带领学生进入到自我管理的体系中。与此同时,也要让学生不断进步,获得进步的渠道就是开展专门的教育咨询管理中心,让学生能主动参加,主动学习,尽力让其他学生也参加到学校的管理事务中,安排学生担任管理职位,例如助理,或巡视人员等等。争取让所有在校学生都投入到学校的监督管理中去,不仅能为学校做出贡献也能提高学生自我的管理。

(作者单位:重庆科创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