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单亲学生心理辅导模式的构建与思考

2016-12-29周红玲

知识文库 2016年4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婚姻法对离婚规定的放松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我国传统的家庭婚姻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离婚率直线上升,单亲家庭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单亲大学生人数也在逐年递增,单亲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经济、生活、学习、情感、就业、人际等各方面的问题与压力,心理障碍不断出现,突发事件也屡屡发生,所以研究单亲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况,建立合理的单亲大学生心理辅导模式成为各大高校一个迫在眉睫的难题。

一、目前我国单亲家庭的状况

(一)单亲家庭的含义和界定

单亲家庭概念产生于欧美国家六七十年代末, 英文解释为:1.a single parent family;2.a one-parent family。而我国对单亲家庭的界定比较模糊,没有统一的说法和定论。中国人口学家刘鸿燕认为单亲家庭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1.家庭成员关系只有一种,即只有单一父亲或母亲与子女关系;2.子女应该有年龄界限,以成年为准;3.子女的婚姻状况是未婚,且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根据这三点,本文中的单亲家庭是指夫妻离异、一方死亡、夫妻分居、一方丧偶等形成的由其中一方和未婚子女共同组成的家庭主体成员不齐全的家庭,包括丧偶式、离婚式、未婚式和分居式等各种单亲家庭。

(二)目前我国单亲家庭的状况

1、相关统计

据民政统计资料显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离婚率增长迅猛,近20年里上升了近3倍, 2004年中国离婚人数达161,3万。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离婚数量的增长速度,与GDP的增长速度几乎一致。中国单亲家庭的特征也十分明显,第一个特征是:大多数单亲家庭由母亲来维持,以女性为主的单亲家庭占到近90%以上。另一个特征是:在单亲家庭的生活结构中,物质上、精神上、心理上、情感上的投入,都比正常家庭的通常投入欠缺一半,单亲家长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满足家庭的需要,而性别的差异往往使单亲家长事倍功半。

2、中外单亲家庭的特征对比

由于国家、文化和个人素质不同,中外单亲家庭在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上存在着很多的差异:(1)非婚单亲家庭和婚姻单亲家庭的差异;(2)主动选择与被动选择的差异(3)多子女与独生子女的差异;(4)社会舆论的差异。

二、单亲大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

(一)单亲家庭学生的七大心理问题

1、自闭:孩子比大人敏感、脆弱,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不具备自我调整心理的能力,一时还难以面对家庭破损的严酷现实,会感到无所适从,就地封闭。

2、自卑: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无法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环境,容易自卑。

3、自责:单亲子女常感到自己不如别人,悲观失望,从而自我责备、自我鄙视、自我轻蔑,将一切的不如意归因于自己不好。

4、焦虑:单亲子女在父母亲离婚的过程中看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攻击,相互敌视,他们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缺乏信心,特别容易陷入焦虑。

5、抑郁:因为父母的分裂,带来家庭的硝烟或冷战,孩子长期生活在压抑的空间,时时为一切担忧。

6、妒忌: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所获得的享受,一般来说不如健全家庭的孩子,而这些正是每个孩子所渴望的。

7、逆反:由于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容易成为奚落和欺负的对象,但又渴望尊严和欣赏,于是便刻意表现出与众不同,喜欢对着干,以显示自身的存在价值。

(二)单亲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1、家庭因素: 单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大多与家庭环境、成长过程与教育模式息息相关。中国单亲家庭存在着很多教育误区,误区之一是情感暗示过多。误区之二是一味排斥对方。误区之三是过分溺爱孩子。溺爱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单亲家长表现往往更明显。

2、学校因素:近年来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学生管理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部分高校师资配备不足,学生辅导员素质参差不齐,时间和精力有限。

3、个人因素:单亲大学生心理问题也与自身的人格、品质、性格相关,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属于粘液质和抑郁质性格的孩子,对自我认知不足,对外界充满不安全感,多疑、自卑、焦虑、忧郁,性格内向、沉默寡言、自闭心扉,适应能力差、心理耐受力弱、人际交往少,与外界缺乏交流与沟通,不能很快地融入环境。

4、社会因素:由于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与社会背景,很多单亲子女的抚养费形同虚设,难以落实。大多数单亲家庭内部又不和谐,使单亲子女失去父爱或母爱的自由和权利;且单亲家庭的父母双方容易产生补偿和情感异化心理,往往娇宠、溺爱孩子,用物质、金钱等形式大肆补偿,形成无原则与非理性的爱。且单亲家庭和单亲子女会受到多方面的歧视和欺负,造成情感与心灵上的巨大伤害。

三、单亲大学生心理辅导模式的构建与思考

(一)单亲大学生心理辅导模式的宏观构建与思考

1、以自身为主体:首先单亲大学生个体应该意识到内因是关键,要以自身为主体,加强心理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及时发现自身的心理障碍与困惑。其次要培养自身多方面的爱好兴趣,特长,积极参加各类集体活动,增强与人和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拓宽自己的人际交往范围。最后单亲大学生在自身不能及时解决心理问题与困惑的情况下,还要积极主动地寻求寻求专门机构、专业人士、父母、同伴等的帮助,达到及时解决问题、困惑,调整自身心态,恢复正常生活。

2、以家庭为基础:首先单亲家庭监护人一方要调整心态,摆脱不良情绪,重拾生活的信心。其次单亲家长还要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与交流。最后,单亲家长也要培养自己多层次的爱好兴趣,学会排遣与转移。

3、以学校为辅助:学校是单亲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是子女,老师就是家长,首先学校要关注单亲学生的状况与状态,要及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提高对单亲大学生心理辅导的力度和频率;还要加强与社会、家长的沟通与交流。

4、以社会为辐射:单亲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一方面来自于家庭,另一方面来自于社会和学校,他们需要来自社会的援助:首先是经济援助,社会应该制订各种支助政策,提供各类免费职业培训、免费就业辅导、单亲家庭免费寄养服务以及无偿性住房补助。其次要呼唤全社会都关注和关怀单亲家庭,成立单亲家庭咨询中心、兴趣爱好提高班及自助团体等,来提高单亲家长和单亲子女的自信心。

(二)单亲大学生心理辅导模式的具体构建与实施

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给单亲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灵刺激,常常因不良情绪而导致心理失衡,产生心理障碍,所以在辅导的过程中要采取一些必要的专业手段和模式来帮助他们恢复自信,快乐生活。

(1)认知疗法的含义和来源

认知疗法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认知疗法常采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其中认知重建最为关键。

(2)治疗技术

①识别自动思维:就是在治疗过程中,咨询师采用提问、自我演示或模仿等方法帮助来访者在自身思维习惯过程中找出导致不良情绪反应的思想。

②识别认知性错误:就是咨询师,帮助找出来访者在概念和抽象上常犯的错误,并帮助来访者归纳出它们的一般规律。

③真实性检验:真实性检验就是将来访者的自动思维和错误观念作为一种假设在严格设计的行为模式或情境中进行检验,认识到原有观念中不切实际的地方,并自觉纠正,这是认知疗法的核心。

④去中心化:咨询师可以让来访者稍为改变行为举止,然后记录别人不良反应的次数来认识到自己以往观念中不合理的成分,从而意识到自己并非被人注意的中心。

⑤忧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让来访者体验情绪开始、高峰和消退的过程等涨落变化,并相信可以通过自我监控,掌握不良情绪的波动,增强改变的决心。

(3)具体策略:

认知疗法认为单亲大学生的认知对于日常的言行举止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大学生的认知正在走向发展成熟阶段,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很在乎误解对自己的关注,容易产生一些不合理的认知,这些不合理的认知会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应该要:①通过倾听,同感与真诚与当事人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②通过含蓄或直截了当的方式表达对当事人的关心和重视。③向当事人表达尊重与理解,表示咨询师有愿意和她(他)合作,能力帮助他(她)解决好问题④询问当事人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经济状况,家庭结构,主要监护人以及成长过程中最快乐与最痛苦的事情。⑤理解当事人对学业、学校的管理、教师、同伴关系的态度和情绪体验。回忆出现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时认知和情绪体验。⑥询问行为发生时的想象和意向,当时考虑的行为后果和感受以及当事人在行为出现时的常用应对方法。⑦通过行为分析,突出问题发生发展的假说,一讨论和交流的方式告诉当事人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应对方法。⑧想当事人布置家庭作业,生命布置作业的目的,讨论实施的困难、困惑及对结果的预期。⑨教会当事人一些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的认知技巧和技能,并运用到生活中去。⑩在实施后一两个月里进行随访,巩固当事人的进步和效果,并协助其加强运用技能。

2、人文疗法

(1)认知疗法的含义和来源

人本主义疗法是为求助者创造无条件支持与鼓励的氛围使来访者能够深化自我认识、发现自我潜能并且回归本我,通过改善“自知”或自我意识来充分发挥积极向上、自我肯定和自我实现的潜力,以改变自我的适应不良行为,矫正自身的心理问题。

(2)治疗技术

①理解:就是真实地理解他们的想法,使来访者感到温暖和尊重。这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基础。

②沟通:相互间处于平等的地位,以朋友的方式进行无设防的交谈。这是使来访者自由表达感受的前提。

③关注:治疗师对于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不以批评,而表达无条件的无限的关爱与准确的共情。

(3)具体策略:

人本疗法认为单亲大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是因为当事人为了获得他人的积极关注,压抑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要,因此治疗的精髓就是“去伪存真”,帮助当事人重新发现真实的自我。①通过倾听,同感与真诚与当事人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②倾听当事人关于单亲家庭与自我形象、自我定位的关系,探索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关系。③探索同伴关系、同伴压力对单亲自我的态度和作用④探索父母对单亲自我的态度和作用⑤辨别单亲家庭带来的好处和坏处,探索单亲家庭对学业、家庭关系、同伴关系带来的影响。⑥讨论当事人自己在面对单亲家庭对学业、家庭关系、同伴关系带来的压力时一贯的应对策略和行为模式。⑦激发当事人自身的成长力量,提升当事人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与当事人共同努力,学会如何增强自我表达,如何控制孤独、无聊、忧郁等不良情绪。⑧支持和鼓励当事人积极参与校内外各项活动,培养多元化爱好和兴趣。⑨分享和倾听当事人在人际关系、学业、生活、家庭方面的改变,体会积极的情绪体验,自尊自信的感受以及更为积极的自我认识,陪伴和支持当事人的进步。⑩倾听当事人对未来的设想,表达祝福和希望,支持当事人继续进步和成长。

中国的单亲家庭越来越多,中国单亲大学生的人数也在逐步上升,所以单亲学生的心理辅导以及单亲家长的心理培训都势在必行,中国高校应该做好理论研究和实践积累,努力摸索出一整套完整的心理辅导模式和技巧,来提高我国单亲家庭和单亲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提高全民人口素质,为民族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