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6-12-29钟国华

知识文库 2016年4期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在实施《2011版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时,特别要加强对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三个学习领域的研究,以促进课程目标的实施。篮球运动这一群众性的体育运动项目中,学生非常喜欢,让学生学习行进间高低运球,它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完善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自主性等运动技能;更能提高学生自信、合作、竞争等社会适应能力。

一、身体素质在训练中得到增强。

篮球运动是在激烈的近身攻防、对抗拼抢中进行的,运动员必须快速地奔跑、摆脱、滑步、跳跃以及在多变复杂的条件下完成合理的冲撞,准确地投、传、运、突和抢、打、封、断等高难技术动作,且运动强度大,能量消耗大。我在《小篮球行进间高运球》一课中,老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课堂常规——动作变换慢跑——“篮球健身操”——球性练习——复习原地高低运球——行进间高运球练习(分解动作与完整动作)——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自主运球(边运球边追拍球)——迎面运球接力比赛——运球抛毽子游戏——放松运动——下课。

老师首先通过之前所学知识原地高低运球的复习,引导学生对新学内容的学习,同时让学生了解行进间运球在篮球比赛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老师用标准的行进间高运球示范和正确讲解动作要领,让学生对此技术动作建立正确的概念,主要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运球动作的要领,掌握运球的动作方法,不断提高运球动作的质量。老师通过讲解示范与原地高低运球动作的对比,教会学生在掌握正确行进间高运球方法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控制步伐和行进速度的有节奏的练习,更有效的控制好人行进的速度与运球时的节奏协调性。总结出行进间高运球的动作方法,一步一拍、慢跑两三步一拍球动作的练习,个人自主运球过渡到集体合作运球练习,更加突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对行进间高运球的概念也会更深刻理解。同时通过这种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运动技能在竞技中得到完善。

运动能力是人体进行体育活动的基础,而人体进行锻炼也是为了提高包括运动能力在内的各种身体机能。人体的运动能力可以体现在肌肉力量、运动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多方面。本课的运动技能,要求通过各种运球练习,使100%学生初步掌握行进间高、低运球的动作方法,掌握正确的触球部位。

在《小篮球行进间高运球》一课中,老师设计这样一个“运球抛毽子游戏”,把学生分成男女生两个小组,各围成一个圆圈,首先由一个同学A拿着一个毽子边运球沿着圆圈外圈走动,随意把它放在另一个同学B后面,然后迅速运球回到原来的位置,被选中的同学B必须第一时间发现毽子在他后面,拿起毽子运球追上丢毽子的同学A,如果追上算是胜利,否则就是失败。这样做,锻炼学生的灵敏性快速反应能力及自控能力。

又如在学习“行进间高运球”一环节中,老师讲解示范运球动作:两膝弯屈体前倾,自然分指手心空,行进间高运球时上体前倾膝微屈,五指分开肘为轴,用力按球侧后方,手臂动作的变化要与脚步动作、身体姿势改变同步进行,以使整个运球动作协调完成。要求:四列横队分组向前高运球与迎面高运球练习。请一、二位动作正确的和错误动作的学生分别演示,让其他学生点评,说出优点和不足。结合错误动作,教师通过纠正手段,让学生演示一下,提高学生对正确动作的理解并掌握。通过行进间高运球练习,掌握运球动作,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控球能力。引导学生解决学习的重、难点,敢于展示自我,发展学生灵敏性和协调能力。

三、社会适应能力在合作中得到提高。

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都会得到提高,而且,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合作与交往等能力能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在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小篮球行进间高运球》一课中,在“迎面行进间高运球接力比赛”这一环节中,老师要求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进行迎面接力比赛,要运球绕过障碍物与下一个同学击掌接力,在最短时间完成接力那一组获胜。通过迎面行进间高运球接力比赛,使学生的技术通过实践得到巩固,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同时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刻苦练习,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体验了成功的乐趣,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培养团队协作的集体精神。

另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玩中学和学中玩,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和提高篮球的行进间高运球技术,使体育课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学生之间小组合作学习相互纠正错误、互帮互练,在教学中通过篮球运球的练习,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德育教育,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的意志品质;学生们也学会了合作学习,同伴之间能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源头找对了,才会有清清的泉水源源不断地涌来;只有训练方法对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才会得到增强,运动技能才会得到完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容桂泰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