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医学生心理问题与应对方法

2016-12-29李凯

知识文库 2016年4期

由于时代的进步,学生们的思想也越发的发散,目前大学生心理工作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重点工作。而医学生在未来要担负着“悬壶济世”的责任,因此,对其心理问题的干预和疏导直接关系了人类的健康。但是随着规培制度的改革、医学院校的扩招等现实情况,医学生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因此理清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就显得有为重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和感情压力的加大,其心理问题便的愈发普遍化。而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必经阶段的医学生,其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决定了治病救人的水平,也可以说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的健康。

随着时代的变化,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了高校工作的重点问题。而作为医学院校,更是将医学生的心理工作放在了工作的第一位。由于医学学科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医学生的学习压力相比其他学科的大学生要重很多,再加上家庭条件问题、感情问题、就业问题等压力,使得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比较低,使得大约有12.9%—38.2%的医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有心理问题。而这种心理问题无论从学历、年级都有独特的特点。

一、医学生心理问题特点

1、从学科方面来看,医学学科的心理问题学生较其他学科普遍。

从学科角度横向比较,医学学科的心理问题学生要较其他学生多很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中既包括一般大学生的适应问题,还包括医学学科学业压力大、学制长、学习面广等等原因。

2、从学历角度来看,高学历的学生心理问题要较低学历的学生多。

虽然高学历的学生想较低学历的学生好就业,但是由于其对社会的期望值过高,往往在找寻工作的会后会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再加上长期的课业负担和繁重的学习任务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和社会交往,使其在遇到问题是往往无法和他人交流,结果造成了抑郁症等精神疾病。

3、从年级角度来看,高年级的学生心理问题较低年级的学生多。

在医学高校,大部分出现在大一和大二的医学生心理问题经常都是学生在入校时就能够有所表现的。而经过了大一大二的熟悉阶段,生活十分枯燥、宿舍矛盾、学业繁重、就业压力等等造成心理问题的因素就会接踵而来,往往造成了学生回避社交活动,造成抑郁症。

二、医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学习压力

医学生和其他学科的学生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它的学制是五年制,而且在这五年之中专业课程十分紧凑,再加上英语和政治这些通识必修课要求的不断提高,是导致学生情绪不稳定,出现焦虑、烦躁等症状的主要原因。

2、升学和就业

由于国家规定的规培政策等原因,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本科之后继续深造。这就造成了医学考研热的情况,相对逐渐缩小的招生名额,那些没有考上的学生在选择工作和继续考研的选择上就会犹豫,对自己的未来感觉会十分的迷茫,进而造成了心理问题。

3、家庭情况

家庭因素的内容比较复杂,其中包括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家庭条件差、家长之间感情不和、以及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方式等。比如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就很容易有自卑的心理,而家长对学生期望值过高往往也是造成学生抑郁症的原因。

4、个性问题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偏执的人容易出现焦躁,自卑的人容易抑郁,多疑的人容易出现幻觉。医学生的心理问题一定程度上都与其个性特征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个性比较特殊的学生应该受到学校的重点关注,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是应该及时干预。

可以说,针对心理问题在医学生中比较普遍的情况,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其中包含了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个人等等的因素。因此,对应的解决方法也是比较复杂的。

三、应对与建议

1、学校方面

首先,应以减轻学生学业、就业、环境适应等方面的压力为主要目标,培养应对压力的正确的方式方法,开展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们真正的感兴趣并且能够融入其中,组织心理健康讲座与团体训练,保证学生压力能够得到缓解。

其次,建立一支专业性强、业务能力扎实的专业的心理健康监督教育队伍,并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使这些教育管理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能力,保证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能够得到有效的干预。最后,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工作管理制度,并加强执行力度,确保学生心理问题能够得到快速和有效的解决。

2、家庭方面

首先,家长要保证和子女及其班主任或者辅导员经常联系,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加强和子女的双向沟通,尊重子女的意见。其次,家长要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能够做好对子女心理压力的疏导和预防工作,配合学校共同努力,将学生的心理问题从源头遏制住。最后,家长要保证良好的家庭气氛,让子女在校无牵挂。

3、自我方面

医学生自己应该了解自己的专业,并且要综合自己的个性、学科等特点确立一个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用理解、宽容的方式去对待他人,保证自己在遇到挫折时能够微笑面对,在竞争中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

综上所述,解决医学生心理问题应该工自我、学校和家庭三个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塑造好一个健康的人格品质,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