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劳动活动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2016-12-29乔丽红
近些年人们越来越关注儿童社会性发展,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可以帮助儿童逐渐适应社会生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主要研究劳动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实验法对儿童劳动教育实施前后侧,采用观察法进行定性评价,由幼儿园老师攥写观察记录,我们最终对观察记录进行分析,了解劳动教育实施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对学前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但也都表现很迷茫,不知如何开展社会教育效果会更好。为此,本研究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主要目的是了解劳动教育是否能够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为此我们进行了学前儿童劳动教育实验研究。
一、实验前准备阶段
(一)制定实验计划。通过精心计划,安排设计步骤,大胆想象,小心求证。制定了一系列可行的研究计划。包括给老师和家长进行培训、实施劳动教育活动、教师记录观察记录、对儿童进行分析评价、得出评价结论等。
(二)选取权威的社会性发展的评价指标
本指标从《幼儿发展评价手册》中选取,根据本次实验进行了简单的修改,评价中主要从观察记录中分析幼儿的自我意识、文明行文等相关信息,并对照儿童前后的变化及该年龄段儿童的评价指标进行定性评价,分析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情况。
(三)选择研究对象。某幼儿园。随机抽取小、中、大班实验班各一个,小、中、大班对照班各一个。
(四)确定研究内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人际交往、文明行为。
(五)选择评价、分析方法:主要采用观察法;对儿童社会性行为进行定性分析。
二、研究过程
(一)定期督导教师、家长的观察记录。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幼儿园教师选择适当的观察记录方法,定期与幼儿园教师、儿童进行访谈,了解观察的记录情况,获取资料。本课题主要采用日记描述法。对儿童经过长期观察以日记的形式描述性地叙述、记录儿童的社会性行为、人际交往中的表现。
(二)设计劳动活动,安排日常劳动。通过对最初观察记录进行分析发现:儿童存在普遍的问题:就是在人际交往中的与小朋友交往及解决冲突方面、情绪情感中的情绪表达控制方面。造成这种结果的因素有很多:独生子女的原因,现今的家庭中多为独生子女,孩子缺少同伴,因此缺少同伴交往的经验、解决问题冲突的经验;家庭教育方式、教育观念的原因,家庭对儿童溺爱较多,娇宠有加,使儿童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因此对情绪情感的控制方面有所欠缺。总之多种原因的综合影响了儿童社会性发展。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劳动教育活动。
首先,要求家长在家里要给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并给与孩子鼓励和适当的奖励。
其次,教师在幼儿园中组织集体劳动教育活动。
yKHDFslICjHo++VMYPelRA==最后,教师在幼儿园组织儿童进行日常劳动活动
(三)分析、评价观察记录
组织一系列活动同时,教师和家长进行了大量的观察记录,我们对记录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实验班与对照班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可以看出,小班差异不显著,中班、大班差异显著。综合表现为在人际交往方面儿童有了发展,尤其是与小朋友的交往及解决冲突能力得到了发展。分析原因如下:教师针对儿童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劳动活动,在幼儿园进行适量的劳动教育,同时家长适当配合进行家庭劳动,在劳动过程中儿童不仅体验到劳动本身的快乐,而且在劳动中体会到了自己的作用,增强了儿童的自信心,也增加了孩子间的人际交往,她们不仅和自己的好朋友玩,也要和其他值日生朋友相互合作,这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在长期的劳动活动中儿童间也互相间进行观察和模仿,逐渐学习了其中良好的行为方式。同时0—6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也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儿童接受能力很强,学习、模仿能力也很强,这都有助于儿童社会性发展;大班存在显著差异主要由于大班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较快、较高,接受能力也较强,所以劳动活动对其影响效果比较明显。
三、研究结果。
经过一年的劳动教育活动,通过对实验班、对照班幼儿进行测试及对观察记录的分析,得出以下评价结果:
1、劳动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劳动的参与形式、坚持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3、家庭劳动对儿童的劳动教育、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
希望本研究结果可以进一步在幼儿园及家庭进行推广,更好的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