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原则下高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探索
2016-12-29温璐璐蔡世文
随着全球经济逐步一体化,中国乃至全球市场对既懂商务又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量愈加剧增。因此,以就业为导向,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高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探索,对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是极其必要的。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文)中指出:“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以就业为导向,进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商务英语也理应顺应这一发展趋势。
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现状: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比较晚,因此高职商务英语办学经验也比较缺乏,主要普遍存在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老套,师资队伍薄弱等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设置是指一定学校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的设立,及其在各年级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并简要规定各类各科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教育部部长周济曾多次强调:“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因此,高职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其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和就业需求。然而,纵观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缺乏其专业特色,大部分仍然借鉴传统的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甚至直接压缩本科英语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结构设置也不合理,在英语和商务知识这两方面没有做到系统结合和有效衔接,导致学生要么侧重英语,忽视商务专业知识;要么掌握的商务知识和技能笼统零散,无法适应其毕业后的岗位需求。
二、教学方法老套,缺乏实训教学
《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中教育部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明确规定:“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即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复合型专门人才。”然而,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方法仍是大多一味采用老套的重理论、轻实践;重语言知识讲授、轻语言能力培养;重语音语法,篇章结构讲解、轻课堂锻炼机会,忽视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商务专业技能的训练,这样无法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又具有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毕业生,尤其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经常面临尴尬的就业处境,只有极其少数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一致。摒弃诸如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有色眼镜看待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该专业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无法胜任其工作,徒有理论知识,却缺乏实践训练。
三、师资队伍薄弱,缺少双师型教师
据调查,目前商务英语专业的授课教师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主要教授商务知识的课程教师,另外一类则是英语专业毕业的教授有关英语的各门课程的教师。第一类教师是商务方向毕业,英语水平欠佳,所以,几乎整个课程是以中文进行的,而第二类教师是英语专业毕业,几乎都是以英语进行授课。如上所见,无论哪种教师,都无法完全同时掌握商务知识和英语专业知识,更别提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这一点在高职院校中尤为致命,尤其体现在学生后期的顶岗实习中,指导教师的带教能力水平和动手能力弱点显露无疑。
基于对就业原则导向下高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思考和探索,改善方向如下:
一、以就业为导向,合理进行商务英语课程设置
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要具备“语言能力+商务能力+综合能力”的要求,本专业课程的设置就要突出“英语+商贸”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因此,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建设要体现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体现本专业的复合型、应用型的特色,以素质教育和突出应用能力为主线,以“重视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实践,提高素质”为原则,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保证培养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商务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目标的实现.而其中,笔者认为要想培养社会切实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可确保学生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前提下,适当调整理论课课程和实践课课程的比例;其次,应以就业原则为导向,把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在课程设置中体现出来,如:用人单位需要什么知识,咱们就教什么;需要什么人才,咱们就培养什么样人才,这样在确保学生就业率同时,也可使学生学有所值,学有所用,不至于就业时荒废所学专业。
二、以就业为导向,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不仅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而且有助于学生提前熟悉就业环境,认识到自己所学知识的不足,促进其学习积极性。随着高职院校发展愈趋成熟,各大院校也愈加重视实践教学,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订单式教学,工学结合等实训形式层出不穷。而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是从课堂内对实践教学进行探索: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可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课堂学习和课外自主学习并重的原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以就业为导向,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案。教学计划和教案可邀请具有相关企事业背景工作的专家,一线技术人员与教研室专业教师一起商榷制定。教学形式上,充分利用语音实验室,模拟实训室,商务模拟室等多媒体设备对学生进行模拟教学,确定实训教学任务。如通过模拟商务社交, 贸易谈判, 商务会议等各种场景, 把实训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确立学习任务, 让学生用已学的专业知识去解决问题, 让学生训练听, 说英语的实用技能的同时, 也提高他们的贸易交际水平, 并从中掌握商务英语口语和商务谈判技巧。
三、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教学师资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关于此点的对策,笔者认为主要可采用“走出去,引进来”方法来加强教学师资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走出去”,即高职院校可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相关实训基地或校企合作单位,外贸公司进行专业实践,加强专业教师的技术业务培训。作为一名合格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必须同时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和丰富的商务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因此,教师只有“走”出课堂,参与到具体岗位,才能切实明白岗位所需,不断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才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用知识输送。
“引进来”即高职院校可从外贸公司,相关企业“引进”企事业专家,一线技术人员作为商务英语专业实训兼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本身都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采用“引进”这一途径,不仅可以传授给学生丰富的实战经验,让学生及时了解企事业单位用人动态消息,还可以保证教学质量,降低学校培养成本。
通讯作者:蔡世文
课题名称:“高职专业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适应性研究”(项目编号JA13732S)。来源:2013年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项目
(作者单位:漳州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