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推进家庭教育的初探
2016-12-29张慧
高校艺术类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有着独特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人生态度。另外,高校艺术类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独特之处对于艺术类学生的成长、成才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挑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系统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家庭教育集合体,是对于高校学生特别是艺术类学生个人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艺术类学生的家庭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一起相互作用且有利于双方施展最大优势。正确把握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推进家庭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增强对艺术类学生的教育和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目前急需系统、规范探究的课题。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其中特别指出:“把以人为本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尊重、激励、帮助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到学生中去,真正从思想、行为上关心他们,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情感交流,解决他们的困惑,化解各种矛盾问题。”如何更有针对性地、有所区别地开展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根据艺术类学生在人生态度、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上呈现出个性指引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学校、社会以及家庭都需要考虑的挑战。家庭教育对于艺术类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深远的,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环节。
一、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行为特点
大家不难在高校艺术类学生的身上看到他们思想行为特点,他们不仅拥有当代大学生广泛存在的特点外,而且因其专业塑造的特殊性使他们有着独特且鲜明的思想和性格。虽然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上整体积极向上,具有成熟的情商和创新精神,也在部分艺术类学生身上存在着有待改进的思想问题。
(一)个性表达鲜明,但是理想信念迷茫。
艺术类大学生往往由于专业的特殊性,造成他们追求时尚与个性、不拘小节,有着浓重的个人主义色彩,更倾向于表现自己、证明自己、展示自己的才气和能力。高校艺术生类专业学生是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群体,他们注重专业技能的提升并且对于专业未来发展有着独特的见解,但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以及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都通过便利的网络世界向这群体进行冲击,盲目的接受网络传播的信息却在一定程度上排斥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进而导致他们存在着理想信念的迷茫,甚至形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问题。
(二)自我意识强烈,但是非辨别能力较差。
高校艺术类学生是一群拥有强烈自我意识的大学生,艺术专业的特点给他们带来了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给他们带来了追求品质生活,向往生活的宽度、长度的条件,把探索的目光重点投放在自我身上。外出学习专业的要求,为艺术类学生独立提供了条件,但也造成了他们过分强调独立,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我行我素,不喜欢被约束,形成了属于自己独特的价值判断。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种思潮、价值观剧烈碰撞,网络信息传播碎片化的发展,加之高校艺术类学生的因为专业特点的要求会积极参加专业社会实践,一方面提高了艺术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人生阅历,但是另一方面也削弱了他们对社会中的真假、美丑、善恶等是非形准确辨别。
(三)重专业轻理论,但是思想政治素养模糊。
目前,各高校内普遍存在艺术类专业录取时,他们的高考成绩与非艺体类专业相比分数要低。由于艺术类专业的特殊性,许多艺术类学生是从小就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大大的削弱了学习理论文化知识的时间与精力。考入大学后,家庭教育对于学习理论知识的要求也伴随着高考的热度而减退,缺少了家庭教育的督促与监管,艺术类学生往往放松了学习状态,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专业的实践操作中,容易忽视关注国家发生的时事政治,更或是排斥学校里设置的政治理论课程学习,严重阻碍了他们全方面的成长、成才。正是因为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缺乏正确的引导,艺术类学生往往不能准确认识到自己需要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二、高校艺术类学生家庭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施现状
大学,对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艺术类学生在这个时期自我意识越发成熟,个人主义色彩浓重,但是缺乏坚定地理想信念、辨别是非的能力薄弱。当高校艺术类学生遇到在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时,高校辅导员的引导和家庭父母的支持成为了他们做出正确抉择的重要保障。家庭教育,不受学生年龄大小的限制,而是学生在受教育环节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邓佐君在《家庭教育学》一书中介绍了郑其龙、赵忠心等家庭教育的观点,并指出:“一般认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 ,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主要指父母)对个体(一般指儿童青少年)产生的影响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艺术类学生的家庭教育中,因学生的独特个性,使家庭教育也带有民主、平等、互动的特征。家庭教育在高校艺术类学生身上不可以是单一的说教形式,而是要求向因势利导,与高校辅导员及时交流信息,用人文关怀去与学生沟通、引导。在促进高校艺术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工作面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通力合作是有效、快捷的途径。但在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家庭教育还并没有全面且系统的进入。
(一)家庭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脱节
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基本以寄宿制为主,高校艺术类学生每学期回家的时间变得有限,与家人面对面接触的时间变少,更多的沟通是为了得到家庭的经济支持且多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家长在获取学生在学习生活、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时也不能做到“眼见为实”。就现状看,我国高校艺术类学生家庭教育并没有适时地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家长认为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成才应是学校独立完成的教育工作,并不需要家长们的参与,很少主动联系辅导员;另一方面,家长则认为持有一套自有的、灵活的家庭教育模式,家庭教育是潜移默化的不需要同高校辅导员沟通、交流学生的教育成果。在没有特定的规章制度要求下,家庭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并无过多交集,家长与高校辅导员也多是“点头之交”,这导致了高校辅导员不能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热点、焦点问题,无法根据高校艺术类学生的发展特点增强学生的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家庭教育在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脱节,高校艺术类学生总是对家长汇报在校期间表现时“报喜不报忧”,从而使得家长无法通过辅导员准确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发展情况。
(二)家庭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保障机制
虽然我们国家各高校已经初步认识了家庭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但是没有明确的规章和制度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加强家庭教育的实施。尤其在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家长需要与辅导员一路承担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也没有明确给予家长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条例,家庭教育显得格外松散,稳定的、及时的沟通机制面临各种实际困难。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主要工作职责要求及时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辅导员,更是需要根据学生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关注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状况,引导并解决学生在健康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虽然《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但是近年高校的艺术类专业扩招,每名艺术类专业辅导员至少需要负责三百以上的学生。与每一名学生的家长保持实时沟通、联系,这是辅导员一项庞杂的工作。家庭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在空间和时间上存在着距离,交流与沟通基本靠实地家访、电话或是网络等联系方式。对于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辅导员来说,与家长的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后,再根据艺术类专业的特性对学生因势利导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充足的物质资源和资金作保障。但是,目前并没有专项经费是用来支持辅导员与家长进行联系的,加强家庭教育在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施更多的还只是空谈。
三、高校艺术类学生实施家庭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家庭教育的集合体,特别对于高校艺术类学生来说,他们具有自我意识成熟,个人主义色彩浓重等特点,单方面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或是家庭教育是不能满足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个性需求。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思想特点也是随着社会阅历及专业学识的进步而不断变化,家庭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应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相互依赖并互相拓展彼此对艺术类学生学习、生活等反面教育、引导的渠道。
(一)家庭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统一关系
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肩负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责,面对着上百人的受众群体时,教育思路和方法更多的是采用集体教育,根据广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专业特性进行及时的调整,引导艺术类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成才。高校艺术类学生的家庭教育则是采用个别教育的模式,家长掌握学生最全面的性格、能力、兴趣、以及特长等特点,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个时期都根据发展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更多的是运用家庭的熏陶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家庭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尽管二者在教育原则、方法等方面都有所区别,但他们并不是单一存在的,在教育目的上是一致的,共同承担着教育和引导艺术类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家长与思想政治辅导员二者相互沟通、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利用电话、网络等形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束缚,准确的了解、掌握学生的发展情况,家长与学校辅导员、任课老师一起及时做出教书育人方面的教学调整,建设好集思想性、知识性及趣味性于一体的教育模式确保艺术类学生乐于接受,从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二)家庭教育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高校艺术类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因专业的要求更愿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本领、道德品质以及社会责任感。家庭教育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活动,离不开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交流。家庭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延伸,更是重要填补。家庭教育尤其独特的灵活性,家长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做人、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给予引导,例如高校艺术类学生的家长从小就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专业培训班,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虽然学生离家在校学习,但是现在电话及网络等方式,家庭仍可以第一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了解,帮助大学生正确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刻薄、不灵活、过度开放等的工作特性在面对广大的艺术类学生时都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也通过家长全面了解和掌握艺术类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共同探讨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才可以真正做到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话题,进一步增强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